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猴子种果树》的内容。
2. 能够通过绘本、图片等形式感知故事情节,增强想象力。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能够复述故事情节,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活动中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
三、教学准备
1. 《猴子种果树》故事绘本或图片。
2. 教师准备角色扮演道具。
3. 准备小组讨论活动指导书。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故事绘本或图片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学习: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4. 合作: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总结:让学生复述故事情节,并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五、课堂延伸
1. 鼓励学生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创作,写下自己的故事。
2. 让学生设计绘本或剧本,进行展示。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能够通过朗读和表演理解故事《猴子种果树》的内容。
2. 能够通过绘本、图片等形式感知故事情节,增强想象力。
3. 能够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能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培养想象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绘画和写作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三、教学准备
1. 《猴子种果树》故事绘本或图片。
2. 教师准备角色扮演道具。
3. 准备绘画、写作材料。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朗读故事引入,让学生感知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2. 学习:教师讲解故事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活动:角色扮演,让学生分组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进行表演。
4. 合作:小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中讨论故事中的问题,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创作:让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五、课堂延伸
1. 鼓励学生进行绘画创作,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果树。
2. 让学生进行写作创作,写下对故事的感悟和思考。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在听、说、读、写各方面得到了锻炼,能够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通过绘画和写作形式表达对故事的理解和感悟。
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篇三
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你知道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年级语文《猴子种果树》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材解读】
《猴子种果树》是一篇寓意深刻,发人深省的童话故事,写一只猴子因为没有耐心,盲目听信他人意见,不断更改自己的种植计划,最终什么果树都没有种成。整篇课文围绕猴子种果树展开情节,先写猴子怎样种果树,再写猴子种果树的结果,教育学生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课文情节曲折,语言生动,极富儿童情趣,适合儿童诵读,表演,从中理解深刻的道理。
【设计理念】
1、注重朗读感悟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不同要求、不同形式的读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有助于学生充分感悟语言文字蕴含的情感,并将之内化、积淀,从而形成良好的语感。在朗读训练的过程中,教师除了在朗读的方法上给予指导,朗读过后的评价也应注重艺术性,这不仅对学生的朗读活动进行评价、指导,而且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2、先扶后放,合作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学内容相近、叙述形式相似的段落时,采用“先扶后放”的教学方法,先由老师重点指导学习二、三自然段,再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学习四、五、六、七自然段,然后全班交流评议。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会了探究,评价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精读感悟,知道猴子结果什么树叶没有种成的原因,明白做事要有耐心、有主见,不能急于求成的道理。
3、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语言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初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流程】
一、导入复习
1、揭题,读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齐读课题。
2、复习词语。
行一:课文中的这些词语还认识吗?(课件出示:乌鸦、喜鹊、杜鹃)
这些词语都是什么?鸦、鹊、鹃?点出“鸟”。所以“鸦”“鹊”“鹃”都有鸟字旁,下面请我们男生一起来读。
行二:这些鸟儿是怎么叫的呢?课件出示:哇哇 喳喳咕咕 谁来读?
读着这三个词,它们在字形上有什么相同吗?都表示什么?小结:这三个词都带有口字旁的,都是表示声音的。
这些是表示声音的词,放到句子里,就应该给它们加上引号。看清楚了吗?
下面请我们女生一起来读第二行。
行三:这些鸟儿不仅会叫,而且还会说话呢。(农谚)
谁来读?你把 “杏”“樱”这两个后鼻音读正确了。
这3句话都是什么呀?点出:农谚。农谚是农民在常年的劳动过程中,得出的经验。放进句子里,一般也要加上引号。我们一起再来读读这些农谚。
(设计意图:通过把带有“鸟”字旁的戏进行归类,让学生发现大部分鸟类,都含有鸟字旁。同理,很多形声词都含有“口”字旁。二年级是学生识字量最大的一个年段,因此教给学生初步的字形规律,不失为一高招。)
3、回顾全文。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谁能填?
交流:相机贴图。先……接着……然后……最后……
出示填空:这只猴子种了( )次树,先后种了( )树、( )树、( )树、( )树,最后( )。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应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让学生交流开始提出的问题的答案,能有效地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这时,教师再引导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归纳课文大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过度:猴子种了这么多果树,为什么最后还是没种成?让我们走进课文找寻答案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既帮助学生回忆了课文的内容,使学生很快地进入课文情境,又自然地导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二、精读感悟
1、学习第一段。先看猴子是怎样种梨树的。出示句子。谁来读?
听出来了吗,这只猴子是怎样种梨树的呀?
“天天”浇水、施肥。就是怎样做?“每天”“一直”,也就是昨天……今天……明天还要浇水、施肥。这就叫天天。
可是,种树需要天天浇水施肥吗?(生答)那猴子为什要天天去浇水,施肥呢?(原来,他在等着吃梨子呢)。等着吃梨子也不能天天浇水、施肥呀?说明他心里怎样?生(交流一下)(很着急,急性子,没耐心)找两个孩子回答。
复述:来讲讲猴子怎样种梨树的事呢?
猴子种了 ,天天 ,等着 。
点评:听出来了,猴子真是猴急猴急的,真有趣!
(设计意图:读书不仅要读出字面上的意思,还要透过文字读到人物的心里去,这一环节让学生思考,猴子为什么天天去给梨树苗浇水、施肥,使学生体验猴子的内心世界。)
3、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第二段】
◎正当梨树发芽的时候,乌鸦来了,它对小猴子说了什么呢!出示第二段。它都说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一读,再数一数乌鸦说了几句话?(3句)标点泛红。
(1)谁来读第一句?猴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
老师这里也有一句:猴哥,你怎么种梨树呢?谁来读?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呀?那乌鸦为什么要连叫两声呢?可见乌鸦有多着急呀!谁来替乌鸦叫叫猴哥?
(设计意图:两句相近的句子的比较,通过朗读比较,品悟出人物特点。)
乌鸦是急着想对他说:“你怎么种梨树呢?”
小朋友,这是一句问句。读出问句的味道,意思就出来了。明白了吗?是呀,乌鸦就是急着劝猴子,你不应该种梨树的。指名读。
(2)乌鸦接着劝说:出示句子。有句农谚,‘梨五杏四’。
谁来读?借用一句农谚来劝猴子,劝得更有道理。
(3)紧接着,乌鸦说:梨树要等五年才能结果,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有这个耐心吗?”也是问句,你们听出什么意思了吗?咱们一起来读好这句话。
复述:小朋友,刚才我们听到乌鸦对小猴子说了三句话,第一句是讲猴子不该种梨树。第二句是用了农谚来劝,第三句说猴子是没有这个耐心的。
(1)你能学着乌鸦的样子来劝劝猴子吗?点评:你劝得真好,你是在替猴子着急。
(2)现在老师增加难度,你能看着这些短语提示来说吗?出示:
正当梨树成活的时候,一只乌鸦“哇哇”地对猴子说:“猴哥,猴哥,
有句农谚, 。梨树要等 , ”
先练练。
点评:听出来了,你劝得多好啊。嗯,你多为猴子担心哪!
(设计意图:学会复述,是二年级下册一重要练习点,复述也是学生内化学习内容一种方式。)
【第三段】
猴子听了,怎样想呢?出示句子。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谁来读?
◎从它的想法里,你感觉这是只怎样的猴子?等不及。
你从哪些词语里读出来?
1、“太”,猴子觉着五年的时间太长了,真是心急。
2、还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他说他等不及。
这里也有句话,把可去掉了?咱们比较一下,指名两学生读。
但是,有了这个“可”,我们更能感受到什么呢?让我们感受到猴子真是心急啊的,真的等不及,谁来读。
3、于是,这只心急的猴子怎样?板书中去除“梨树”。
(设计意图:通过把“可”去掉与不去掉,让两学生进行朗读比较,达到由读——悟这样的自我学习过程。)
4、学习第四~七段。
刚才我们听了小乌鸦劝猴子,他们也来劝了?出示图片。
◎请同学们默读第四到第七自然段,把喜鹊、杜鹃劝的话用“直线”画下来,把猴子想的话用曲线画下来。听明白了吗?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组织交流。
【喜鹊和杜鹃】
谁找到了,喜鹊是怎样劝的?出示。杜鹃呢?出示。
◎小朋友发现了吗?他俩劝的话和乌鸦劝的话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1、都是用了三句话来劝。标点泛红。
2、第一句,都是连叫两声,都很急,是吧?还有哪里一样?就是树名不同。
第二句,有相同的地方吗?都用了农谚来劝,理由都很充分。
3、 我们再看这第三句话,指名3生读。问:你有这个耐心吗?刚才学的时候说是(没耐心),第二句呢(等不及)第三句是(很着急)意思一样吗(一样)
你有这个耐心吗?
你能等得及吗?
你不着急吗?
小结:三只鸟都肯定猴子是没耐心的,却用了问句的形式,反而会使意思更加肯定。
男生第一句,女生第二句,齐读第三句。
◎下面,谁愿意来学着喜鹊和杜鹃的样子,来劝劝猴子呢?
哪只喜鹊先来?
哪只杜鹃也来劝劝猴子?
【猴子】
1、那猴子听了又怎样想呢?你找到了吗?
分别出示句子。
“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对,四年太长,我也等不及。”
“对,三年也太长,我还是等不及。”
2、猴子听了之后的想法,和乌鸦劝了之后的想法,有相同的吗?
划线:对,都说“对”;太长,都嫌太长;等不及。每次都说等不及。
3、这三句话,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五年、四年、三年:读出了什么?(时间越来越短),可猴子觉得短吗?。所以当梨树五年结果时,他一想————,四年结果时,他一想——,只有3年时,他又是一想:——。这时的耐心怎样?(尽管时间越来越短,却越来越急)帖板书:没耐心。
看来确实如三只鸟所说的,猴子真的是没耐心的。指名3学生读。
4、于是,他拔掉梨树改种杏树,又拔掉杏树改种桃树,接着是拔掉桃树,改种樱桃树。谁知,樱桃好吃树难栽。一连几年都没有栽活,最后……贴板书。什么树都也没种成。
◎总结全文:
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呀?是谁错了呀?(猴子)错在哪里?指名答。
出示: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可等不及。” 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也等不及。” 猴子一想:“对,五年太长,我还是等不及。”一想泛红。问:猴子一想是什么意思?(随便想想,想了一想)。面对3只鸟的劝告,猴子只是一想就觉得对了,真是一只没主见的猴子。贴板书:没主见。
相机板书:没主见。
指名4学生分角色朗读4-7节。
(设计意图:在这一部分的教学中,我主要体现了两个理念:一为先扶后放,适当点拨。课文二至七自然段意思相近,叙述形式相似。因此,在教学第二第三时,以扶为主,理解“梨五杏四”的意思以及反问句”“你有这个耐心吗?”在教学第四至第八自然段时,以扶到放,教师只作适当点拨。二为抓住重点,指导朗读。由于本课中出现了四种动物,且他们之间进行了较多的对话,紧扣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从乌鸦、喜鹊、杜鹃的语言中体会他们对小猴是否有这个耐心所抱的怀疑态度,结合三种鸟儿边飞边叫的动漫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来体会它们说话的语气。)
三、指导书写
出示9个生字,同学们观察一下,9个字的字形,最多的是什么结构?(左右结构)取出左右结构的字(7个)。左右结构的字中,有的是左窄右宽,有的是左右同宽,少部分是左宽右窄。这几个字属于哪一种?指名答。今天我们学其中的浇和耐。
1、 指导观察“浇”
浇字属于左窄右宽,写的时候,三点水要有弧度,点落位后,第二点要靠左一点。右边部分,一横稍稍往上扬,斜钩横跨横撇间,一撇短短从中过,一横短短里边藏。一撇撇到提下边,弯钩斜钩对对齐。范写。学生临摹,评好坏,修改。
“耐”
学生探讨方法。两竖平分稍短些,寸横对齐折勾横,竖钩起笔要顶高。
2、交流识记方法。
3、范写指导。
4、临写,作业展评。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喜欢识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这是低年级段识字与写字的目标任务。让低年级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认字,以便让他们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课堂教学就是一个最有效直接的途径,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也能鼓励学生主动识字。而综合本课的9个生字,合理地归类,也是让学生更快掌握生字的有效办法。)
四、布置作业
1、把这个故事讲爸爸妈 妈听。
2、读故事《抬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