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经典3篇)

时间:2018-02-04 05:15:1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篇一

教学目标:

1. 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相关概念。

2. 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折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现象,激发学生对光的折射的兴趣。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介绍光的折射概念,讲解入射角、折射角以及折射定律。

2. 通过示意图和生活中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折射现象。

三、折射定律的实验演示(20分钟)

在黑板上绘制示意图,通过实验演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关系,让学生亲身体验折射定律。

四、课堂练习(15分钟)

设计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巩固所学知识。

五、拓展延伸(10分钟)

介绍光的全反射现象及其应用,引导学生思考更多光的折射相关问题。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相关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内容。

七、课堂小结(5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射定律的重要性,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全面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及其应用,为进一步学习光学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目标:

1. 理解光的折射原理及应用。

2. 能够准确运用折射定律解决相关问题。

3.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2. 实验设计及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5分钟)

通过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对光的折射的好奇心,为学习打下基础。

二、概念讲解(15分钟)

1. 讲解光的折射现象及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入射角、折射角和折射定律。

2. 引导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例子来理解光的折射现象。

三、实验设计(30分钟)

让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关于光的折射实验,要求他们明确实验目的、步骤和预期结果,培养学生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四、实验操作及观察(20分钟)

学生按照设计好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结果,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折射定律。

五、课堂讨论(10分钟)

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互相交流实验心得,共同探讨光的折射现象及实验设计中的问题。

六、课堂总结(10分钟)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折射定律的重要性和实验设计的意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学生将在实践中掌握光的折射原理及应用,提高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为更深入学习光学知识奠定基础。

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篇三

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应当如何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当定下来讲《光的折射》这节课时,我们九年备课组每位教师都设计出自己独特的备课思路,每位教师都写出一篇导学案。如果把前提准备、初始教材、问题导读、合探解疑,每人分一块,一人备一部分,这样不科学,因为各个环节是相互依存、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所以每位教师都设计自己的备课思路,然后共同磋商、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环节,有的老师把自己的课换到其它节上,就是为了一起共同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细节,问题怎么提到位,话怎么说通俗易懂,导学案的设计是集体备课,集体智慧的结晶。但是,李老师是主讲人,她承受的压力更大些,比别人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这节同课异构比她自己讲的任何一节公开课倾注了更多的努力。

  那么我从导学案设计的各个环节说一下这节课的备课思路。

  一、教学目标:依据教材和新课程标准确立这样三个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验,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

  2、知道光在发生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3、利用光的折射特点,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其中,第一个学习目标,光的折射规律及其探究过程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放在问题导读研究。第三个目标学习目标,分析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折射现象,既涉及到光的折射规律,又与人的视觉习惯有关,学生不易理解,是本节的难点,应该放在和探解疑研究。

  二、引课:用引人入胜的导入语拉开序幕,“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潭清疑水浅,包含着物理现象光的折射引出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两句古诗引课,体现物理的简洁之美。既简练,又省时高效。

  三、前提准备: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让学生标出入射角,反射角为后面的探究做铺垫。

  2、让学生猜一猜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传播方向是怎样的吗?当备课组研究这一环节的时候,觉得猜一猜是最恰当、最合适的。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有效猜想;有针对性引导学生判断和推理,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思维方向,培养学生一种能力。

  四、初识教材:教师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读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它是课堂教学的基础。

  五、问题导读:围绕本节课的重点,光的折射特点及其探究过程而设计的。那么学生自己猜的光从空气进入玻璃的光线到底对不对呢?那么我们做实验来寻找答案,通过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点燃其求知的欲望,唤起内在的情感。打开激光笔,学生在实验中真实看到一束光红在玻璃的传播路径,感受物理现象的奇特之美,绚丽的实验过程,更能体现物理学的魅力。我听了,我忘记了;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理解了;这是实验与掌握知识的关系通俗概括。

  学生通过自己做一做,突破难点;设计问题导读这一环节,把实验的步骤转化为四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完成,问题设计简单化,具体化,递进化,层次化,阶梯化,降低了难度。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在解决问题中学习,获得知识和技能。避免实验的盲目性,优化实验效果。

  学生完成实验后,教师演示光从空气进入水,再从水进入空气的课件,进一步加深对光的折射的认识,为突破难点提供了保证。

  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定义,总结光的折射特点就水到渠成了。

  六、和探解疑:让学生做一个生活小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获得理性认识。将硬币放在碗底,一位同学向后倾,刚好看不到硬币的位置,另一位同学向碗中缓缓加水,随着水的增多,你是否看到硬币?然后作图,解释现象。

  这样的设计,利用瓶瓶罐罐做实验,低成本,大功效,拉近了物理与生活的距离,感受实验的真实性。体现新课标强调的从物理走向生活这一理念。

  七、效果检测:围绕学习目标设计四个问题。

  1题找出生活中光的折射现象问题。

  2题对折射特点的巩固,对重点强化。

  3题是学生易忽略的问题。

  4题是学生易错题。

  八、教后反思:整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引导学生真正经历物理实验的探究过程,以及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一个轻松、愉悦、和谐的课堂,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体验,在快乐中感悟。

  本设计的创新之处探究活动中设置各种问题情境生活情境,创设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更加有效。

  最后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欢的一话:德国的一位学者就情境做过一个精辟的比喻:如果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如果把15克盐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汤中,你会在享用佳肴时,不知不觉的将15克盐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需要溶入汤中,才能被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才能被理解和掌握。

九年级物理《光的折射》教学设计(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