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学设计 篇一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结合《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首诗歌,通过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的方式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学生进行诗歌朗诵,让他们展示出诗歌中的情感和节奏,让全班同学感受到诗歌的美妙之处。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分组朗诵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小组负责诗歌的不同部分进行朗诵,通过小组之间的对比和合作,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和意境。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进行绘画创作,或者制作与诗歌主题相关的手工作品,通过视觉和动手的方式加深学生对诗歌的感悟和理解。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巩固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可以让学生写下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或者进行创作性写作,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诗歌的理解和情感。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首诗歌的兴趣和理解,培养他们的审美情感和文学素养,让诗歌真正成为学生心灵的滋养和启迪。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学设计 篇二
在这个教学设计中,我们将结合《冬阳·童年·骆驼队》这首诗歌,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题或情感,按照诗歌的韵律和节奏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的诗歌写作技巧和创造力。
其次,我们可以通过诗歌分享和讨论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诗歌作品分享给同学,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通过分享和讨论,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诗歌的魅力和意义。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音乐和舞蹈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对诗歌的情感和理解。可以选取一些与诗歌情感相符的音乐和舞蹈进行表演,让学生用音乐和舞蹈的方式表达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增强学生对诗歌的情感体验。
最后,我们可以通过诗歌朗诵比赛和作品展示的方式激励学生的创作热情和表达能力。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让他们展示自己的诗歌作品和朗诵技巧,也可以组织诗歌作品展示,让学生的作品得到展示和肯定。
通过以上多种方式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诗歌的创作和表达,培养他们的文学创作能力和情感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诗歌的世界中感受到创作的乐趣和表达的自由。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学设计 篇三
教学目标:
认识3个生字,会写9个,读懂课文,了解作者童年时对骆驼的关注,想象课文描写的童年生活画面。
品读课文,能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之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欢的句子。
激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之情,学会珍惜生活。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从作者忆童年生活的几个片断中体会童趣,感受作者的怀念之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歌曲《送别》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了解作者,引出《城南旧事》。
教师导语:在台湾,有一位著名的女作家林海音女士,(出示图片)她的童年、少年、青年时光都是在北京度过的。回到台湾,她非常怀念自己的童年生活,就把童年在北京城南生活的往事写成了一本书,叫《城南旧事》。这本书非常感人,后来被拍成电影----《城南旧事》。播放歌曲《送别》,我们现在听到的这首歌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
通过课前查找资料,你们对作者和这本书,还有哪些了解?
师:我们了解到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它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描绘了林海英童年的件件往事,每每回想起那段童年生活,她心里都涌动出几丝伤感,也充满了无限的怀念,让我们来听听她的心声吧。学一学课文《冬阳·童年·骆驼队》吧。-----板书
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三个词组成了文章的题目。闭上眼睛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这三个词当中,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伴着优美而略带感伤的音乐《送别》,再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课文读通顺,读准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思考: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的哪几个片段,分别在课文的哪些自然段?
汇报交流
识字,注意“嚼”的读音及写法。强调“傻”“卸”字的写法。
说说课文写了作者回忆童年时的哪几个片段?
看骆驼咀嚼。
看骆驼脱皮毛。
关于铃铛的遐想。
怀念骆驼队。
再读课文,觉得最好玩,最有趣,最有意思的部分多读几遍。
指名读,谈谈感受,并带感受读。
三、深入阅读,品味童年
师:刚才我们一起说了作者童年的往事,是不是觉得很有意思?那就拿起笔来,把你觉得最有趣的一件事用笔画一画,然后在旁边用简单的一两句话或一个词写下你的感受。
再读课文,边读边画,体会感悟。
课堂交流,随机指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从骆驼咀嚼的样子中你体会到什么?(作者观察仔细、描绘生动)
“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你想象一样,作者当时什么样子?体会到什么?
(想象这时候“我“不自觉”地咀嚼的样子,怪怪的,傻傻的,谈体会)。
生交流,我体会到:
“我”观察很仔细:“他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着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那样长的牙,骆驼是怎样咀嚼的?自由读句子。怎样磨来磨去呢?课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来说明的?(师做动作理解“交错”)读句。
“我”看的时候很投入:“我看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
“我”很喜欢骆驼:尽管骆驼很丑,但是态度很安静;而且“我”愿意长时间的看着它。
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你会呆呆地看一样东西,会不由自主地动起来,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同桌相互说一说。
师小结:如果让你用两个字来概括这段童年趣事,你会用哪两个字?
生:汇报。
师板书-----天真
想象作者面对骆驼,呆呆地注视的情景,有感情的朗读这段话。
四、课堂小结
作者用细致的观察,美妙的笔触,向我们展现了骆驼咀嚼的有趣场景。突出了作者童年的天真,可爱。
五、巩固练习
1.选择自己喜欢的句段熟读、背诵。
2.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写写自己观察小动物的一个场面。
《冬阳·童年·骆驼队》的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运用朗读、批注、想象等方法理解课文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留恋童年的复杂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揣摩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初步了解作品的语言特点。
3.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读中体会童年的美好,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思念。
教学难点:
了解描写方法,感受语言特点
教学预设:
一、导读——回顾画面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林海音的作品,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冬阳·童年·骆驼队》。想一想,作者回忆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几个场景?(随机板书)
2.这四个场景是作者童年里最深刻的记忆,就像电影里的一组镜头常常浮现在她的脑海里。看了这样一组镜头,你认为作者拥有一个怎样的童年?
二、批注——感悟画面
过渡:读着这样的'童年故事,有时候我们会情不自禁地笑出来。那么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把一个耐人寻味的童年写出来的呢?需要同学们认真读书,用心品悟词句。请你从这四个场景中选择一个使你印象最深的,抓住关键词语或句子作批注。你可以点点、圈圈,也可以画波浪线,在旁边注明自己的理解、感受、疑问等。
1.学生自主选择语段批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你给哪个场景作批注?怎么批的?注了些什么?
学咀嚼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注:细致、特点鲜明、看得入神)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磨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在胡须上。我看呆(注:看傻了,傻得可爱)了,自己的牙齿也动起来。(注:小作者为什么这样?)
(1) 说一说你针对哪些词句作了批注?
预想:样子——丑、长、安静;动作——磨来磨去、冒、沾;呆
(2) 由这些词语,你看到一个怎样的孩子?读出天真幼稚的小傻孩。
不同读法:轻声读,读出安静、缓慢,表现呆住;重读,读出骆驼神情、动作,表现作者好奇。
(3) 小作者看得入神,写得更生动,这么好的语言,大家试着背一背。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咀嚼的样子:那样( ),那样( ),那样( )。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 ),大鼻孔里( ),白沫子( )。我( ),( )。
谈驼铃
(1)议一议:对于驼铃的作用,我和爸爸的看法完全不同,你喜欢哪种看法?
(2)文中多处写到驼铃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出示)
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会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铛、铛、铛地响。
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又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又听见缓缓悦耳的驼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①这三句话都是写到驼铃声,请同学们都来读一读,一边读一边听一听,这三处驼铃声有什么不同?
预想:第二处“更清脆”与第一处的“铛、铛、铛”比较;第三处是作者记忆中的驼铃,由模糊到渐渐清晰,所以是“缓缓”的。
②这驼铃仅仅是给行路的人增加一些情趣吗?
点评:这驼铃声在作者的记忆中是那么清脆,那么悠长,成了作者童年里最美妙的声音。
问去处
(1)“谁?”问得莫名其妙,一门心思想着骆驼。
(2)“总是问,总是问”夏天,我还可能问哪些关于骆驼的事?
想剪骆毛
骆驼也脱掉它的旧驼绒袍子啦!(注:在小作者眼中骆驼就是人,甚至是她的好伙伴)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把剪刀替它们剪一剪,(注:多着急呀!)因为太不整齐了。(注:幼稚,在作者心中骆驼象人一样需要理发)
点评:作者的想法多么天真可笑,你的童年里也一定有类似的奇思妙想吧?谁愿意说说?这些事与作者想给骆驼剪毛、理发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悟情——留恋画面
过渡:刚才,同学们在批注中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在朗朗的读书声中贴近林海音的心灵,这四幅画已不再只属于作者,而属于我们每个人。不知同学们是否发现:这四幅画有什么共同之处?(都有骆驼)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冬阳下的骆驼队?她想通过骆驼队表达一份怎样的情感?请你充分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两段,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看法。
预想:代表作者的童年;代表作者的故乡;表达对童年对故乡的思念。引导学习表达眷恋童年,思念故乡的语句。
1.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冬天来了,骆驼队又来了,童年却一去不还了。”
(1)读一读,比较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预想:三个相同结构的句式节奏感强,突出时间过得快;童年留不住,一去不还,表达对童年的眷恋之情,透着淡淡的伤感。
(2)朗读抒情
童年是多么美好啊,我真想把它永远留住,真希望它能象季节一样可以轮回,真希望它能象骆驼队一样可以再回来,可是它却一去不还啊!我怎能不为之伤感!(引读)
唉!童年一去不还了!就在这叹息声中我似乎又听到那熟悉的驼铃声,时光虽然逝去,可是故乡依旧在,那是一份绵长的思念啊!(引读)
2.作者思念的仅仅是那支骆驼队吗?
不是,骆驼队只是作者童年生活的一个缩影。她思念着老北京古色古香的城墙,思念着温馨的四合院,这里曾回荡着她儿时爽朗的笑声,她思念着热闹的街市,这里能买到好吃的北京糖葫芦,她思念着在北京城南生活的点点滴滴(出示图片配音乐)
点评:就这样,作者把对童年思念和和留恋之情倾注于笔端,写了一本《城南旧事》。(出示书图片)
3.品悟最后一段
(1)齐读——教师范读
(2)你想怀着怎样的情感读这段?(指名读2人)
预想:怀念、回味、感伤与幸福交织在一起
(3)齐读
总结:正像作者说的那样“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会有更多的同学想起自己小时候的一些趣事,我们也可以象林海音那样记录童年故事,让实际的童年悄然过去,让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的句子。
2.写一件自已童年里发生的事。
3.选读《城南旧事》中的故事。如:《我们看海去》《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