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中,我们经常会使用歌曲来帮助学生学习,激发他们的兴趣和注意力。树之歌作为一首经典的儿童歌曲,既简单易学又富有教育意义,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树之歌的歌词虽然简单易记,但其中涉及到的植物名词较多,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和记忆。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进行辅助,让学生更直观、深入地理解歌词所表达的内容。
其次,树之歌的旋律简单、欢快,适合学生跟随节奏一起唱。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有些学生对节奏感把握不够准确,导致整个歌曲的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我需要引导学生多加练习,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节奏感,使整个歌曲更加流畅、动听。
此外,树之歌虽然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但歌词中的意象较为抽象,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解释才能让学生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注重对歌词背后的意义和情感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领会歌曲的内涵,培养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总的来说,二年级树之歌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让他们在欢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与神奇。
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二
在二年级的音乐教学中,树之歌作为一首经典儿童歌曲,不仅在歌词和旋律上简单易学,而且富有教育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植物和大自然,并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情感表达能力。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树之歌的教学内容较为单一,主要围绕植物展开,缺乏多样性和趣味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引入更多富有创意和趣味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
其次,树之歌的教学形式较为传统,主要以歌唱和跟唱为主,缺乏互动和参与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引入更多的互动环节,如分组合唱、角色扮演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表现能力。
此外,树之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不够清晰明确,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的混乱和随意性。因此,在教学中,我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和评价标准,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计划和评估体系,让学生清楚知道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更好地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总的来说,二年级树之歌教学虽然存在一些问题,但通过反思和改进,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挥歌曲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音乐素养,让他们在愉快的氛围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神奇。
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三
《树之歌》这篇儿歌,让我们认识了11种树木,了解这些树木的特点,并在潜移默化中激发学生了解、观察大自然的兴趣。
优点:
教学时,我是根据儿童诗特点,本课的教学设计力求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读书、自主识字,展开丰富的想象,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重视朗读训练,让学生在自读自悟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多种形式如读书、评价、说话、讨论,让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不足之处:
《树之歌》是一则小韵文,主题单纯,内容浅显,重在识字。《语文课程标准》强调,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写字的愿望,我对本课教学设计重在识字方法的引领、识字兴趣的激发...但是效果欠佳。
改进措施:
识字习惯的养成,借助情境,立足语境,多元识字。课堂上我应按照课前预设去做,这样的话,学生识字兴趣浓厚,大大地提高了识字效率。课件用儿歌的形式,配上精致的插图,将杨树、榕树等11种树木的特点呈现出来,让学生对树木有一定的了解。教学过程中,再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熟悉的树木,以此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本课是一首儿歌,那么了解儿歌的特点,以及学会朗读儿歌也是教学过程中必须体现的,所以应以朗读儿歌的形式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读熟儿歌的基础上学习生字,了解汉字的造字规律。
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四
这是一首借杨树之口,抒发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的诗歌。本首诗歌意境优美,韵律强,读起来朗朗上口,很适合学生朗读。本课的设计,我注重以读为本,注重学生的个性化感悟。
一、以读代讲,激发想象
首先我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歌,在小组中互相交流预习成果。而后让学生们畅谈对这首诗歌的初步理解,说说从这首诗歌里知道了什么。在师生对话、文本对话中,孩子们了解了大叶杨的外形特点,也喜欢上了大叶杨可爱的性格。
在教学第二节诗歌时,孩子们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课后的思考题:“它在歌中唱了什么?”我进一步启发学生:“大叶杨还唱给谁听呢?”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唱给天上的白云,为它的舞蹈来伴奏”、“唱给忙碌的爸爸妈妈,消除他们一天的疲劳”、“唱给植树的小朋友,向他们表示感谢”……我适时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更使他们喜形于色。在语言的渲染、思维的碰撞中,孩子们的想象力尽情地飞扬。我顺时将学生引入意境,将感悟化为情感朗读,从而培养语感,潜移默化地进行了情感熏陶。
二、拓展课堂,披文入情
为了加深对诗歌意境地体会,在课前我组织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树。课上通过课件让学生倾听杨树唱歌,观察大叶杨的样子。了解他们在人们生活中的作用。然后再次让学生品读,从而很自然的引出诗歌的中心:其实在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像大叶杨一样默默奉献的人们,他们在带给别人快乐的同时自己也在快乐的生活着!让孩子们带着对他们的赞美再次深情诵读诗歌。
《杨树之歌》这首诗歌意境美,韵律强,适于朗诵,而且要求背诵。一部分学生在学习之后,在熟读的基础上,课后马上就能将诗歌背诵下来,在背诵过程中还能将诗的韵味读出;绝大部分的学生在第二天早读时都能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可有少部分的学生只能背出一句半句,或者结结巴巴的半天才背完。
这么大的差异,该怎么办呢?对那些掌握得快的学生,我及时地给予表扬,可对那些没能背出的学生就该指责吗?指责他们就能背出了吗?——不,我相信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有可能他们尽力了,可给他们的时间太少了,以至于背不下。所以,我告诉他们:你朗读这首诗歌时很有感情,只要你花心思,多读几遍,你一定能将它背下来的,老师相信你能行,你什么时候会背了,自己来找老师背诵,好吗?在接下去的几天里,那少部分学生陆续来找我背诵,有些学生的表现甚至大大出乎我的意料。
所以,不妨根据学生的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要求,让他们跳跳、伸伸手就能触摸到各自的胜利果实。在识字教学中也一样,要求识的字,有些学生写一遍就会了,就没有必要让他们抄写好多遍;有些学生写二遍、三遍还不会,就应要求他们多写几遍,直到掌握了为止。
每位学生都有一件适合自己的“衣裳”,教师应当好“裁缝”,为他们“量体裁衣”,客观地量体裁衣对待每位学生,做到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共同进步、健康成长。
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五
在教学《识字2树之歌》第一课时的时候,我以朗读诗歌,识字教学为主,同时带着孩子们认识不同树木的形态。树木在大自然中随处可见,贴近孩子们的生活实际,孩子们在羽西的时候就对文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会主动找我,向我询问这些书的生长特点。这样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了解各类树木的特点作了一个比较好的铺垫。
在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也基本将课堂交给了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找出各类树木的特点,同时让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合作学习,说一说,抓住文本的关键字词。另外,在第一课时教学结束后,我趁热打铁,引导孩子们去大自然中找一找相关树木,收集一些这类树木的叶子,可以带来课堂上交流分享。孩子们在完成此项学习任务时相当的积极,收集了不少落叶。有的孩子甚至将这些落叶做成了精美的书签。他们将树叶贴在竹板上,塑封起来,相当心灵手巧。
这场交流会上,让我影响最深的是一位女生,她收集了一些银杏叶,在展示的过程中,她发现这片银杏叶以绿色为主,黄色为边缘。她说:“我看到了季节的变化,由盛夏转变为初秋。”她有着火眼金睛,善于发现,敢于表达。这么一片小小的树叶,孩子看到的季节的更替,其他孩子听了她的介绍,个个佩服不已。
最后,既然是歌,也要将它读美,在熟读的基础上,掌握韵律美。文本中“壮,掌,装,方,疆,香”等字都是韵母ang。让孩子体会读一读。另外,关注课后习题,理解“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等三句话的意思,让学生自己猜一猜,我再来总结,让学生理解树木的生长规律,了解“树”与“人”的联系。
二年级树之歌教学反思 篇六
今天的课比较有趣。整节课上下来还是比较顺利的,教学思路就在课件里。备课的时候我修改了导入的方法,改成猜谜导入,以熟悉的诗歌《咏柳》复习导入,引出所咏的对象为柳树。再揭示课题:今天给大家带来的一首儿歌也是介绍各种树木的,请大家一起读课题:《树之歌》。接下来直奔主题。
环节一:识字教学
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
①儿歌里有几句句子?
②儿歌中提及了几种树木?用横线画出。
再归类这些带有木字旁的字,集中识字。随后归类剩下的生字再认,最后小游戏捡树叶,复习巩固。
环节二:走进课文
出示图片,随图片指认树木种类并朗读句子。当说到“梧桐树叶像手掌”时,相机介绍比喻的修辞手法,再利用“什么像什么”句式锻炼说话。“松柏四季披绿装”句,相机介绍拟人。最后齐读课文,加强记忆。
环节三:细读课文
1、儿歌从哪几方面来写树的,加点关键词,得出是从样子、颜色、习性、价值或作用这四个方面来写的。
2、与树有关名言:逐句出示并请学生自己解释,交流后纠正答案。补充:“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名言要背默。
3、最后课后“读一读,记一记”,想特点,编儿歌。
反思:
①缺少上课的情感带动,有时候有点面瘫。
②没有研究单元目标,到目前这节课为止,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