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空气》教学设计
一、课文简析:
《致空气》是语文版八(下)第二单元现代诗歌篇目之一,是一首用象征手法写成的抒情诗,以人们司空见惯的空气为歌颂对象。在对空气的讴歌中,寄寓了诗人在坎坷中对友谊、真情、理想、信念等的赞颂。它是继续教材中《雷电颂》《海燕》等的象征义感悟能力培养的好课文。同时,诗歌的主题深刻含蓄,是倡导个性阅读的好教材。
二、教学设想:
以读为课堂线索,借助“读诗——读人——读情——读心”四个环节,引导学生学习读诗品诗方法;借助对空气的理解,倡导个性体验、个性感悟。
三、学习目标:
1敝识与技能:把握诗歌基调,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品味诗歌语言。
2惫程与方法:以诵读为主线,以自主、合作、探究为方式,感悟象征义及诗歌主题。
四、课时安排:
一节课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课堂调查:你喜欢读诗吗?
2.爱诗的同学如星原之火。其实,不仅同学们,作为我们泱泱诗国,不少人对诗的钟爱正在逐渐减少。网络上有人这样评价:“建设的速度快了,情感的交流少了;追赶的脚步快了,望月的目光少了。于是有人悲叹:现代社会,‘诗的国度’那圈诱人的光环褪色了。诗歌缩成一弯孤独的月,被光怪陆离的霓虹灯挤到浮云的暗影里,忧郁地注视着人间,注视着唐风宋韵浸润过的这片山河。”
3.我们今天来学习一首现代诗《致空气》,感受诗歌魅力。作者邵燕祥。(板书课题)
4、同学们能否谈谈你对空气这种无所不在的东西的看法。
那么我们来看看诗人是怎样选平凡的东西入诗的。1.喜欢读诗的同学举手表示,并简要说一说自己为什么喜欢的诗歌。
生:空气太平凡了,我们很少关注到。
(二)、读诗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诗歌。
2、请同学把自己对诗的初步感觉说说
3、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标题:“致空气”而不是“颂空气”,引导学生尝试改读诗歌的第一节——把“你”改为“他”。
4、提出朗诵的方法:应该用怎样的语速、语调来朗诵这首诗?1.自由读诗
2、整体感觉:全诗情感基调比较深沉
3.感悟:用第二人称显得亲切,是诗人对空气的倾诉。
4、深沉而亲切——缓而低。学生代表试读并作诵读评价
(三)、读人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简介作者的观点:诗人邵燕祥曾说:“我一向认为,诗人应该用作品来发言的,读者也是通过作品来了解作家的。”请结合读过诗歌示例:
2、读诗,说说你从哪些诗句中能读出诗人某段特殊的人生经历?
小结:诗人是50年代颇有影响的诗人,文革时惨遭迫害。本诗写于平反后。
3、提问思考:应该用怎样变化的语速与语调来诵读2-4节?1、例如刚学过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首联,让我们读到了诗人刘禹锡的坎坷经历。
2、从2-4节的“黑暗、孤独、窒息、地牢、自由的街头”去猜说诗人坎坷的人生经历。
3、由压抑而欣喜——由缓、沉到快、昂。
(学生自荐读)(评读)(齐读)
(四)、读情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一位生命饱受推残的诗人,却得以坚韧地生活下来,他所要抒写、所要感激的,就是在那样的年代中、那样的岁月里,给予自己鼓励与帮助的`空气。同学们分小组合作探究:
①在遭遇挫折时,“空气”给予了诗人怎样的鼓励与帮助?是从哪些诗句读出?
②诗人所要倾诉、所要感激的,仅仅是空气吗?诗人的描述让你联想到什么?
2、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感悟诵读技巧,并进行诵读练习。
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所理解的空气象征义。并借助以往学过的诗句给予肯定: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是友情的力量)
君问归期未有期……却话巴山夜雨时(是亲情的力量)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理想的力量)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是信念的力量)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真诚的祝愿)
……
3、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感情是:
4、引导带着坚定与感激之情诵读:分四人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推荐发言,并结合相关诗句诵读
坚定与感激
齐读全诗
(五)读心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一首好诗,以其含蓄的语言、丰富的内含,给予我们审美的享受和精神的启迪。
我们不妨也用对话的形式与诗人交心——请以这样的句式说话:“诗人,读您的诗,我”
针对学生谈及的对诗歌产生亲近之感,教师引导:
诗人曾说:“做诗的知己吧!让无数珍贵的生命花朵,带着灵魂的闪光、思想的色彩、感情的汁液,融入我们的生命,使我们的精神世界永不成为沙漠和荒原吧!”
诗歌其实不该远离我们,“诗”就是“人”在特定“情”经历中,用“心”抒写出来的。
它会让生命更诗意。
并推荐几首学生诗作。
学生按照此句式说感受(可以是对诗歌的、也可以是人生的)
再读全诗
(六)个性作业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完成:
①请选择你日常所见或阅读所感的事物,以《致》为题,创作小诗一首;
②课后阅读律师网上的《致美人鱼》或舒婷的《致橡树》,品析象征义及语言。
板书设计:
致空气
邵燕祥
读读读读
诗=人+情+心
“我”————“你”(空气)[亲情、真情、信念、理想……]
(亲切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