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对三农的重要性

时间:2018-06-08 06:12: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农业政策对三农的重要性

农业政策对“三农”的重要性

成功案例:

近年来,国家十分关注农民、农村和农业问题。在农民增收缓慢、粮食连年减产、生产要素流失、农民权益受损等背景下,政府出台了“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并对农业政策逐步进行了调整。2004年中央发出1号文件和其他多个文件,农业政策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集中出台了一批新的带方向性的政策措施。其主要内容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多予”政策, 增加粮食生产,增加农业基本建设投入,增加农村社会事业投入;二是“少取”政策,少收农民的税少征农民的地;三是“放活”政策,放活粮食流通,放活农村金融,放活农民就业。

对我国农业发展和农业政策演变而言,2004年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年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对农业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支持农业的政策措施,市场化和国际化背景下的我国农业政策框架的轮廓初步形成,大大的促进了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

从2004年的实践来看,我国农业政策调整表现出3个基本特点:(1)对市场取向的改革更加坚定。面对2003年10月和2004年3月两轮粮价上涨,人们担心粮食流通市场化的进程会中断。但政府毅然出台酝酿已久的市场取向的新一轮粮食改革政策,在粮食流通市场化道路上迈出了最后一步。(2)对市场经济的驾驭能力明显提高。理性对待粮食回升,既没有过早平抑、扭曲市场

信号,也没有向管制体制复归。(3)对经济手段的运用更加娴熟。利用市场粮价的回升刺激农民增加生产投入。充分运用补贴等经济手段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2004年虽然在农业政策调整上迈出了一大步,并且实际效果很好,但这并不表明农业政策调整已经完全到位。下一步还有很大的调整空间,总的走向是稳定、完善、强化。下一步农业政策调整应当注意以下几点:(1)既不能越位,也不能缺位。政府要与市场合理分工,市场解决起来更有效率的就由市场去解决,政府解决起来更有效率的就应当由政府来解决。(2)既不能只讲成本,又不能不讲成本。任何政策工具都是有成本的,对政策工具的选择必须进行成本效率分析,并且要完善政策成本的分担机制(3)既不能照搬国外做法,又不能不理睬WT0规则。政策要符合我国国情,要与国际惯例接轨。2004年出台的政策中,既有与粮食生产挂钩、直接影响粮食生产和贸易的干预政策,又有不与即期生产挂钩、对生产和贸易没有直接影响的补贴政策,还有旨在促进结构调整的支持政策。(4)既不能不保持连续性,又不能过分路径依赖。农业政策一经采行,无疑要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但也要注意克服路径依赖,跳出现有思路,出台新的政策措施。

随着我国农业经济市场化的发展,已产生一系列新的问题。农民的主业是农产品种植业。近年来各项农用生产资料(包括电力、能源、水资源、生态环境处理)、农民生活资料以及农业用工佣金的快速上涨,尽管农产品的价格也在快速上升,但仍难以抵消上

述价格的总体上升态势。因此,大量农民流出土地,进入城市寻找货币收入,一方面造成城市中严重的就业问题;另一方面,造成一些农村中农田的荒芜化以及土地兼并问题。由此发生一系列衍生经济和政治问题,不容忽视且亟待从理论上研究、政策上解决。我国农业政策正处于十字路口,是步日本、韩国之后尘走向高补贴、高保护的不归之路,还是选择比较优势战略、建立高效率的农业产业体系,亟待作出理智抉择。

失败案例—菜篮子工程的局部失败 菜篮子工程 (shopping basket program) 为缓解我国副食品供应偏紧的矛盾,农业部于1988年提出建设“菜篮子工程”。一期工程建立了中央和地方的肉、蛋、奶、水产和蔬菜生产基地及良种繁育、饲料加工等服务体系,以保证居民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吃。 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之前,“菜篮子工程”重点解决了市场供应短缺问题。“菜篮子”产品持续快速增长,从根本上扭转了我国副食品供应长期短缺的局面。

菜篮子工程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1988年到1993年底。这个阶段首先提出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其特点是城市的副食品基本得到解决。建立了2000多个集贸市场,初步形成了以蔬菜、肉、水果和蛋奶为主的大市场大流通格局。食品数量得到饱和,但质量还存在问题,主要是农药用量过多。

第二阶段是从1995年起到1999年底,这一时期是新一轮菜篮子工程。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将菜篮子工程扩展到城乡结合地区甚至城市郊区,扩大了范围,像山东寿光的蔬菜主要供应北京,山东临沂主要供应上海和南京一带。同时,大力实施“设施化、多产化和规模化”三化政策。“设施化”就是大棚化,得到有效的发展。“多产化”就是种植多种新品种蔬菜。“规模化”就是大批量地种植。

第三个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9年底。这一时期进入菜篮子快速发展阶段,提高农产品安全性的阶段。1999年9月,全国有10大城市召开了第十二次菜篮子工程产销体制改革经验交流会议,会上正式提出,国内菜篮子的供求形势从长期短缺转向供求基本平衡。预示着菜篮子工程全面向质量层面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发生了一个很重要的事情,2001年4月,农业部开始实施无公害农产品行动计划,强行推广至全国,在农村建立了大规模无公害建设基地。在这10年里,农业部认为我国基本进入无公害产品时期,像北京早在2005年就宣布96%肉类、蔬菜类和蔬果类农副产品无公害。

第四个阶段就是从2010年初中央1号文件开始。今年中央1号文件着重提出体制与机制建设问题。体制就是管理;机制就是公司加农户或是合作社加农户。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要求提高技术进步。

\建设好菜篮子工程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改革、发展和

稳定全局的大事,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菜篮子和人民群众生活联系十分密切,菜篮于工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市场的繁荣和社会的稳定,影响着改革和发展的进行。近年来,我国各地菜篮子工程频频出现问题。2011年3月23日商务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拓宽流通渠道降低成本,缓解蔬菜“卖难”问题;农业部同时紧急部署,要求各地农业部门,帮助菜农寻找市场销路,稳定蔬菜生产发展。北京市各大批发市场的数据显示,天气转暖后,蔬菜大量上市,目前本市市场上20种常见蔬菜价格全部在一元以下每斤。分析认为,大白菜、油菜、卷心菜等部分蔬菜品种因出现大量集中种植,供过于求造成价格暴跌。不幸的消息传来,济南某菜农因无法承受菜价下跌等一连串打击而自杀;北京一些蔬菜大棚,将长成的`油菜成片铲掉;最新数据显示,4月中旬全国18种蔬菜平均批发价格三周以来已累计下降16%,一些地区的芹菜批发价已低至0.1元,几分钱一斤的大白菜让菜农欲哭无泪?? 各类蔬菜价格的涨涨跌跌,大起大落是有“传统”的。以最具代表性的大蒜为例,北方某蔬菜批发市场2006年4月时,每公斤大蒜批发价达7.2元,此后蒜价一路走低,至2008年3月批发价最低仅0.4元/公斤,创10年最低。这种情况持续至2009年初,在甲流、减产、游资等因素的混合下,大蒜价格在2009年底涨至6.8元/公斤,并在2010年一度暴涨至16元/公斤??直接影响了我国的民生大计,

为统筹推进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建设,通过加强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创新调控保障机制,推

动“菜篮子”工程建设步入生产稳定发展、产销衔接顺畅、质量安全可靠农业政策对三农的重要性、

市场波动可控、农民稳定增收、市民得到实惠的可持续发展轨道,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我们应遵循其基本原则:

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相结合。在国家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以地方为主开展“菜篮子”工程建设。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基础上,加大政府对“菜篮子”工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为“菜篮子”稳定发展和保障居民消费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产区与销区统筹发展。在不放松优势产区生产的同时,加强销区自给能力建设。密切产区与销区协作的利益关系,发挥好两方面的积极性,既保障城市居民的消费需求,又促进农民持续增收。

能力建设和机制创新并重。注重生产要素集成和资源整合,在改造升级原有生产基地的基础上,重点规划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新基地,稳定提高产量,确保质量。进一步建立风险控制、产销衔接和市场预警机制,增强科技支撑能力,提高“菜篮子”产品生产、流通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组织化程度,促进“菜篮子”长期稳定发展。

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相协调。积极推进生产方式转变,既重视生产能力提高,又重视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菜篮子”产品生产可持续发展。

农业政策对三农的重要性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