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带(精简5篇)

时间:2014-03-04 06:37:45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地震带 篇一

地震带是指地球上一些特定区域内频繁发生地震的带状区域。这些地震带通常位于板块边界或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是地球上地壳活动最为剧烈的地区之一。地震带的存在是由于地球板块构造不稳定,板块之间相互碰撞、挤压和摩擦导致的。

在地震带上,地震的频率和强度通常会比其他地区高出许多。这是因为在板块运动的过程中,板块之间的摩擦会积累能量,当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壳的破裂和地震的发生。而地震带上的地震往往会对周围地区造成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世界上著名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亚平宁地震带等。这些地震带上的地震频率高、震级大,给周围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生命财产损失。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对地震带进行研究,试图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以减少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除了地震,地震带上还经常伴随着火山活动。这是因为在地震带上,地壳处于极度活跃的状态,地热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些地震带上,火山喷发和地震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总的来说,地震带是地球上的一处危险区域,也是地球板块构造活动最为剧烈的地方。对地震带的研究对于预测、防范地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科学家们能够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提供更多保护的措施。

地震带 篇二

地震带是地球上一种特殊的地质构造现象,它是地球板块活动的产物,通常位于板块边界或板块内部的断裂带上。地震带上的地震频繁、强度大,给周围地区带来了严重的破坏和人员伤亡。

在地震带上,地壳处于剧烈运动之中,板块之间的摩擦会不断积累能量,当这种能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发地震的发生。而地震带上的地震往往会给周围地区的居民带来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科学家们一直在对地震带进行研究,试图找到预测地震的方法,以减少地震给人类社会造成的损失。

世界上著名的地震带包括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亚平宁地震带等。这些地震带上的地震频率高、震级大,给周围地区的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因此,对于这些地震带的研究和监测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提前预测并采取措施,才能减少地震带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

除了地震,地震带上还经常伴随着火山活动。这是因为在地震带上,地壳活动异常频繁,地热现象十分普遍。在一些地震带上,火山喷发和地震往往是同时发生的,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总的来说,地震带是地球上一个危险的地质现象,也是地球板块构造活动最为活跃的地方。对地震带的研究对于预测、防范地震具有重要意义,希望科学家们能在未来的研究中取得更多突破,为人类社会提供更多保护的措施。

地震带 篇三

  地震的震中集中分布的地区,且呈有规律的带状,叫做地震带。从世界范围看,地震活动带和火山活动带大体一致,主要集中在下列地壳强烈活动的地带。世界上的地震主要集中分布在三大地震带上,

  (1)环太平洋地震带:全球规模最大的地震活动带。此带主要位于太平洋边缘地区,沿南北美洲西海岸,从阿拉斯加经阿留申至堪察加,转向西南沿千岛群岛至日本,然后分成两支,其中一支向南经马里亚纳群岛至伊里安岛,另一支向西南经琉球群岛、我国台湾省、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伊里安岛,两支在此汇合,经所罗门、汤加至新西兰。全球约80%的浅源地震、90%的中深源地震以及差不多所有深源地震,都发生在这一带。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 80%。该带是大多数灾难性地震和全球8级以上巨大地震的主要发震地带。

  中国台湾省、琉球群岛、日本列岛、阿留申群岛,回到美国的阿拉斯加,环绕太平洋一周,也把大陆和海洋分隔开来,地球上约有80%的地震都发生在这里。

  (2)欧亚地震带:全球第二大地震活动带。横贯欧亚两洲及涉及非洲地区。其中一部分从堪察加开始,越过中亚,另一部分则从印度尼西亚开始,越过喜马拉雅山脉,它们在帕米尔会合,然后向西伸入伊朗、土耳其和地中海地区,再出亚速海。所释放的地震能量占全球地震总能量的15%。中国大部分地区处于此地震带中,此带内也常发生破坏性地震及少数深源地震。

  从印度尼西亚开始,经中南半岛西部和中国的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青海市、西藏地区,以及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阿富汗、伊朗、土耳其到地中海北岸,一直还伸到大西洋的亚速尔群岛,发生在这里的地震占全球地震的15%左右。

  (3)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此地震活动带蜿蜒于各大洋中间,几乎彼此相连。总长约65000km,宽约1000——7000km,其轴部宽100km左右。大洋中脊地震活动带的地震活动性较之前两个带要弱得多,而且均为浅源地震,尚未发生过特大的破坏性地震。

  大洋中脊地震是从西伯利亚北岸靠近勒那河口开始,穿过北极经斯匹次卑根群岛和冰岛,再经过大西洋中部海岭到印度洋的一些狭长的海岭地带或海底隆起地带,并有一分支穿入红海和著名的东非裂谷区。中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青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4)大陆裂谷地震活动带:该带与上述三个带相比其规模最小,不连续分布于大陆内部。在地貌上常表现为深水湖,如东非裂谷、红海裂谷、贝加尔裂谷、亚丁湾裂谷等。

地震带 篇四

  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之间,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20世纪以来,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近800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 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中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中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市、宁夏宁、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中国的台湾省位于环太平洋地震带上,西藏、新疆、云南省、四川省、青海等省区位于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上,其他省区处于相关的地震带上。中国地震带的分布是制定中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重要依据。

地震带 - 华北的   “华北地震区”。包括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内蒙古、山西省、陕西省、宁夏、江苏省、安徽省等省的全部或部分地区。在五个地震区中,它的地震强度和频度仅次于“青藏高原地震区“,位居中国第二。由于首都圈位于这个地区内,所以格外引人关注。据统计,该地区有据可查的8级地震曾发生过5次;7-7.9级地震曾发生过18次。加之它位于中国人口稠密、大城市集中、政治和经济、文化、交通都很发达的地区,地震灾害的威胁极为严重。 华北地震区共分四个地震带。

  (1)郯城-营口地震带。包括从宿迁至铁岭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等省的大部或部分地区。是中国东部大陆区一条地震活动带。1668年山东郯城8.5级地震、1969年渤海7.4级地震、1974年海城7.4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地震带上,据记载,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60余次。其中7-7.9级地震6次;8级以上地震1次。

  (2)华北平原地震带。南界大致位于新乡-蚌埠一线,北界位于燕山南侧,西界位于太行山东侧,东界位于下辽河-辽东湾拗陷的西缘,向南延到天津东南,经济南东边达宿州一带。是对京、津、唐地区威胁最大的地震带。1679年河北三河8.0级地震、1976年唐山7.8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据统计,本带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40多次。其中7-7.9级地震5次;8级以上地震1次。

  (3)汾渭地震带。北起河北宣化-怀安盆地、怀来-延庆盆地,向南经阳原盆地、蔚县盆地、大同盆地、忻定盆地、灵丘盆地、太原盆地、临汾盆地、运城盆地至渭河盆地。是中国东部又一个地震活动带。1303年山西洪洞8.0级地震、1556年陕西华县8.0级地震都发生在这个带上。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也在这个带的附近。有记载以来,本地震带内共发生4.7级以上地震160次左右。其中7-7.9级地震7次;8级以上地震2次。

  (4)银川-河套地震带。位于河套地区西部和北部的银川、乌达、磴口至呼和浩特以西的部分地区。1739年宁夏银川8.0级地震就发生在这个带上。本地震带内,历史地震记载始于公元849年,由于历史记载缺失较多,据已有资料,本带共记载4.7级以上地震40次左右。其中6-6.9级地震9次;8级地震1次。

地震带 - 青藏的   “青藏高原地震区”包括兴都库什山、西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贺兰山-六盘山、龙门山、喜马拉雅山及横断山脉东翼诸山系所围成的广大高原地域。涉及到青海、西藏、新疆、甘肃、宁夏、四川、云南全部或部分地区,以及原苏联、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孟加拉、缅甸、老挝等国的部分地区。 本地震区是中国最大的一个地震区,也是地震活动最强烈、大地震频繁发生的地区。据统计,这里8级以上地震发生过9次;7-7.9级地震发生过78次。均居全国之首。

地震带 - 东南沿海   中国东南沿海地震带的分布情况:东南沿海地震带地理上主要包括福建、广东两省及江西、广西邻近的一小部分。这条地震带受与海岸线大致平行的新华夏系北东向活动断裂控制,另外,一些北西向活动断裂在形成发震条件中也起一定作用。这组北东向活动断裂从东到西分别为:长乐—诏安断裂带,政和—海丰断裂带、邵武—河源断裂带。沿断裂带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如沿长乐 诏安断裂带,曾发生过1604年泉州海外8级大震和南澳附近的一系列强震;沿邵武—河源断裂带曾发生过会昌6.0级(1806年)地震、河源6.1级(1962年)地震和寻乌5.8级(1987年)地震,政和—海丰断裂带也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但总的'强度比较低。

地震带 - 南北的   从中国的宁夏,经甘肃东部、四川西部、直至云南,有一条纵贯中国大陆、大致南北方向的地震密集带,被称为中国南北地震带,简称南北地震带。该带向北可延伸至蒙古境内,向南可到缅甸。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7.8级的大地震就发生在这一地震带上。

地震带 - 其他的   此外,“新疆地震区”、“台湾地震区”也是中国两个曾发生过8级地震的地震区。这里不断发生强烈破坏性地震也是众所周知的。由于新疆地震区总的来说,人烟稀少、经济欠发达。尽管地震较多,也较频繁,但多数地震发生在山区,造成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与中国东部几条地震带相比,要小许多。 值得一提的是“华南地震区”的“东南沿海外带地震带”,这里历史上曾发生过1604年福建泉州8.0级地震和1605年广东琼山7.5级地震。但从那时起到现在的300多年间,无显著破坏性地震发生。

地震带 篇五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在日本附近的一个地震发生区,科学家正在上演一项雄心勃勃的计划,向震区下方进行钻探。眼下,这项名为“南海海槽地震区试验” (NanTroSEIZE)的计划已经完成第一步。按照计划,科学家在海底上钻出一些1.4公里深的洞,进而创建有关震区内部压力的3D图像。

  在过去的100年,日本南海海槽震区发生了破坏力极大的地震和海啸。科学家的最终目的是将相关设备置于海底以下6公里处,这些设备可能充当早期的预警系统。在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举行的年度会议上,科学家公布了南海海槽地震区试验第一步的发现。

  震区试验项目副首席科学家哈罗德·托宾说:“在2004年大海啸之后,我们对这一计划产生浓厚兴趣的原因似乎变得有些明显了。对于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地震发生在潜没区这个事实,苏门答腊岛地震无疑是一个绝好的例子。在潜没区,一个构造板块块受力下降到另一板块之下。”

  自2007年9月以来的5个月时间里,科学家利用日本新建造的探测船“地球”号(Chikyu),在南海海槽地震区钻出8个深度不同的洞。钻头穿过所谓的“megasplay区”,这一地区位于实际潜没路线之上,存在大量断层。在“地球”号上进行的针对钻孔中取出的钻心的三维扫描显示,随着菲律宾构造板块向日本所处的欧亚板块下面俯冲,岩层的一些压力出现了下移。来自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的副首席科学家Masataka Kinoshita说:“我们利用医用CT(计算机X线断层摄影术)扫描仪扫描钻心样本而不是人体。扫描提供了3D密度图像,就像可以在人体3D图像中看到大脑、骨骼或者其它部位一样。”海洋-地球科学技术机构代表国际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进行科学研究。

  与研究人员预料的一样,绝大多数压力线位于板块移动的方向。其中一个钻心扫描结果显示,强压力线角度高达90度。对这些压力线绘图能够显示潜没区的哪部分被“锁定”——下降的板块阻碍上面的板块,并与其“粘”在一起——哪部分比较松动,可以自由移动。基于这张图,科学家可以设定有关海啸可能破坏程度的参数。据信,海啸很有可能在这一地区发生,也就是说,由于承受的压力过大,受阻的上板块猛烈朝上断裂,向上方的海洋释放积累的能量。除了 megasplay区外,第一批钻洞也同样穿过“增生楔”,在这一地区,泥浆、水和松动的岩石等物质被下降的菲律宾板块带到下方。一些钻心扫描结果提供了有关海下塌方的证据。

  对于科学家

希望研究的地区,南海海槽地震区试验的第一步只是触摸了一下表面而已。托宾博士说:“2008年晚些时候,我们将进行一些更浅的钻洞。2010年或者2012年,我们将钻两个深大约6公里的洞。我们能够获得穿过断层区的钻心,同时将相关设备置于这些钻洞中。”

  日本政府计划在南海海槽地震区铺设一条海下电缆。这条电缆可帮助位于潜没区内部的测震仪、测斜仪以及其它设备获得的数据传回大陆,以便科学家进行实时分析。震区试验的最低目标是帮助科学家对重要地震区活动的了解达到空前程度,最终目标则是成为预测地震和海啸的一个工具。日本政府认为,南海海槽地震区在未来30年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在50%以上。最终,这些发现或者说相关技术将用于其它类似地区,其中就包括引发2004年大海啸的巽他海沟在内。

地震带 - 参考资料 1.http://www.import.net.cn/bbs/viewthread.php?tid=18843&

2.http://www.gov.cn/fwxx/kp/2008-05/12/content_968243.htm

3.http://www.nerss.cn/zhishi/sjdzd.htm

地震带(精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