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丽龟(推荐4篇)

时间:2014-09-07 07:14:1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太平洋丽龟 篇一

太平洋丽龟(Chelonia mydas)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海龟,被称为世界上体型最大的海龟之一。它们的壳呈椭圆形,背部呈橄榄绿色,腹部为黄色,身体侧面有深绿色斑纹,是一种非常美丽的海洋生物。

太平洋丽龟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特别是在夏威夷、墨西哥、澳大利亚等地。它们是一种迁徙性海龟,经常在大洋中穿行,寻找适合产卵的沙滩。太平洋丽龟是杂食性动物,主要以海草、海藻和软体动物为食,是海洋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太平洋丽龟在繁殖季节会来到沙滩上产卵,雌龟每次产卵约有100-200颗,然后将它们埋在沙地中,孵化期为45-70天。幼龟孵化后会向海洋方向爬行,但很多幼龟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到捕食者的威胁,存活率较低。

由于人类的捕捞、污染和栖息地破坏等原因,太平洋丽龟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被列为濒危物种。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海洋生物,许多国家和组织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设立海洋保护区、限制捕捞、减少污染等。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太平洋丽龟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继续在海洋中生存和繁衍。

太平洋丽龟 篇二

太平洋丽龟是一种壮观的海洋生物,它们在海洋中自由自在地游弋,展现着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扩展和发展,太平洋丽龟所面临的威胁也在逐渐增加。

过度捕捞是太平洋丽龟最主要的威胁之一。由于太平洋丽龟的肉和卵被认为是美味佳肴,一些人会非法捕捞和贩卖这些海龟制品。此外,一些渔网和渔具也会误伤到太平洋丽龟,导致它们受伤甚至丧生。

污染也是威胁太平洋丽龟的重要因素。海洋中的废弃物、石油泄漏、化学物质等都会对太平洋丽龟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使它们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栖息地的破坏也是一大问题,海滩的开发、沿岸工程等都会影响太平洋丽龟的繁殖和生长。

为了保护太平洋丽龟这一珍贵的海洋生物,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努力。政府应该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捕捞和贩卖活动;公众也应该增强环保意识,减少对海洋环境的破坏。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才能保护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让太平洋丽龟和其他海洋生物能够继续在这片蔚蓝的海洋中自由翱翔。

太平洋丽龟 篇三

太平洋丽龟 篇四

太平洋丽龟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的温水水域。在我国沿海,虽然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丽龟的分布, 但数量不多。该龟在我国的产量不多,并未作为经济捕捞对象而大量捕捉。但在捕鱼捕虾中,常有所获。所获丽龟,往往供食用,作鱼粉或供观赏等。随着对海龟保护措施的完善,人工收集并孵化海龟卵再放回大海的工作,已在海龟产卵地的.有关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

目录 地理分布生活习性形态特征估计数量收缩展开 地理分布 分布于太平洋的温水水域。在东太平洋,分布于加利福尼亚湾至智利。在西太平洋向北分布到日本的南部。在东太平洋,分布于加利福尼亚湾至智利。在西太平洋向北分布到日本的南部。我国沿海从南海至黄海南部均有分布,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台湾、海南及广西等海域均有记录。其中,上海的标本来自黄浦江。

生活习性 习性:栖息于热带浅海海域,并在该地区繁殖。在水深80~110 m的地区,用捕对虾的拖网可捕到丽龟。 繁殖方式:每年9月至次年1月产卵,繁殖时有集群上岸产卵现象。产卵后,在巢区附近海域或分散在觅食地活动。雌龟每次产卵100颗左右,一般在夜间生产,有时雌龟也会出现产卵季多次产卵的现象,雌龟可以将精液储存在输卵管内数年,即使在没有与雄龟交配的情况下,也可以保证生产出受精卵。 食 性:杂食,捕食底栖及漂浮的甲壳动物、软体动物、水母及其它无脊椎动物,偶尔也食鱼卵,亦吃植物性食物。

形态特征 体形尺寸: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一般甲长600 mm左右,不超过800 mm 识别特征:海生龟类中最小的一种,一般甲长600 mm左右,不超过800 mm。头背前额鳞2对。肋盾多,6~9对,第一对与颈盾相切。腹部有4对下缘盾,每枚盾片的后缘有一小孔。四肢扁平如桨。头、四肢及体背为暗橄榄绿色,腹甲淡橘黄色。

估计数量 据J. Frazier 及郑辑等(1985)测量的24件丽龟标本中,22件来自福建,海南及浙江各1件,丽龟占所测量的福建各种海龟标本的31%;标本大多来自5~10月,以6月为多。上海自然博物馆收藏来自东海的丽龟标本9件,捕获于6~12月,以8月为多,其数量与棱皮龟相近,大大低于从东海捕获的 龟数。我国未发现有丽龟的繁殖地。

太平洋丽龟(推荐4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