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推荐3篇)

时间:2015-05-08 07:35:4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一

原文:

昔者莊周夢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

朝莊周覺,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胡蝶與?胡蝶之夢為周與?

周與胡蝶,則必有分矣。此之謂物化。

翻译:

从前庄子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胡蝶,活灵活现的一只胡蝶。醒来后自问:我是庄子还是胡蝶?不知道庄子吗?

早晨庄子醒来,感觉到自己是庄子。不知道庄子是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吗?胡蝶是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子吗?

庄子和胡蝶,必定有所分别。这就是所谓的物我皆化。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二

原文: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悲哉!朝来暮往,忙忙碌碌,车马喧阗,争名夺利,人情冷暖,岁月蹉跎,转眼间,一切如梦如幻,转瞬即逝。

翻译:

人生在世,就像白马飞速驶过狭缝,转瞬间就已消逝。多么令人感慨啊!早晨来到,晚上离去,忙碌奔波,车马喧闹,争名夺利,人际疏离,岁月匆匆,转眼之间,一切如同梦幻,转瞬即逝。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篇三

(一)论语十则

原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yùn),不亦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

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

人.\"

注释:

1、[子]先生,指孔子。2、[时习]时常的复习。3、[说]“悦”的古字,愉快。4、

[愠]生气,发怒。

5、[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6、[日]每天。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

省。三,泛指多次。6、[信]真诚,诚实。7、[传]老师传授的知识。8、[温故而

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9、[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

而无所适从。10、[殆]有害。11、[女]同“汝”,人称代词,你。12、[是知也]这是

聪明的。是,此、这。知,通“智”。13、[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

望能和他看齐。14、[弘毅]刚强,勇毅。15、[凋]凋谢。16、[其恕乎]大概就是“恕”

了。其,大概,也许。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翻译:

1.孔子说:“学习并时常的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

方来到这里,不也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

养的人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复提醒自己:替别人做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

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3.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可以凭着这

一点做老师了。”

4.孔子说:“学习知识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思考而不

学习,就会对自己有害。”

5.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知不知道的道理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

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的。”

6.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看见不好的人就

自我反省一下自己。”

7.孔子说:“三个人在一起走路,里面一定有我的老师,选择他的长处,

向他学习,我如果有他的缺点,我就改正。”

8.曾子说:“世人不可以胸怀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大的使

命,路途遥远。把仁当做自己的使命,不也重大吗?到死才停止,不也遥远

吗?”

9.孔子说:“特别冷的时候,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10.子贡问:“有没有一句话可以让我们终身奉行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了吧!自己讨厌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二)口技

原文:

京中有善口技者。会宾客大宴,于厅事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口技人坐屏

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众宾团坐。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遥闻深巷中犬吠,便有妇人惊觉欠伸,其夫呓语。既而儿醒,大啼。夫亦醒。

妇抚儿乳,儿含乳啼,妇拍而呜之。又一大儿醒,絮絮不止。当是时,妇手拍儿

声,口中呜声,儿含乳啼声,大儿初醒声,夫叱大儿声,一地齐发,众妙毕备。

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

未几,夫齁声起,妇拍儿亦渐拍渐止。微闻有鼠作作索索,盆器倾侧,妇梦

中咳嗽。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

忽一人大呼“火起”,夫起大呼,妇亦起大呼。两儿齐哭。俄而百千人大呼,

百千儿哭,百千犬吠。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又夹

百千求救声,曳屋许许声,抢夺声,泼水声。凡所应有,无所不有。虽人有百手,

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于是宾客无

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注释: 1. 节选自《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题目为后人所拟。《虞初新志》

是清代涨潮编选的笔记小说。林嗣环,字铁崖,福建晋江人,清代

顺治年间进士。

2. 会:适逢,正赶上。

3. 厅事:大厅,客厅。

4. 施:设置,安放。

5. 屏障:指屏风、围帐一类用来隔断视线的东西。

6. 抚尺:艺人表演用的道具,也叫“醒木”。

7. 团坐:围绕而坐。

8. 少顷:一会儿。

9. 但闻:只听见。但,只。

10. 满坐既然:全场静静悄悄的。坐,通“座”。

11. 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12. 呓语:说梦话。

13. 既而:不久,紧接着。

14. 抚:抚摸,安慰。

15. 乳:喂奶。

16. 呜:指轻声哼唱着哄小孩入睡。

17. 絮絮:连续不断地说话

18. 是:这。

19. 一时:同时。

20. 众妙毕备:各种妙处都具备,意思是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毕:

全、都。备:具备。

21. 侧目:偏着头看,形容听得入神。

22. 默叹:默默地赞叹。

23. 未几:不久。

24. 齁(hōu):打鼾(hān)。

25. 作作索索:老鼠活动的声音。

26. 倾侧:倾斜翻倒。

27. 意少舒:心情稍微放松了些。意:心情。少:稍微。舒:伸展、

松弛。

28. 中间(jiàn):其中夹杂着。间:夹杂。

29. 力拉崩倒:劈里啪啦,房屋倒塌。力拉:拟声词。

30. 曳屋许许(hǔhǔ)声:(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

力的呼喊声。曳:拉。许许:拟声词。

31. 凡所应有,无所不有:应有尽有。形容声音之杂。

32. 虽:即使。

33. 不能指其一端:不能指明其中的(任何)一种(声音)。形容口

技模拟的各种声响同时发出,交织成一片,使人不能一一辨识。一

端,一头,这里是“一种”的意思。

34. 名:说出。

35. 奋袖出臂:扬起袖子,露出手臂。奋,扬起、举起。

36.

37.

38. 股:大腿。 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几乎。

翻译:

京城里有个善于表演口技的人。(一天)正赶上(有一家)大摆酒席请客,在客厅的东北角,安放了一座八尺宽的屏风,这位表演口技的艺人坐在屏风里面,(里面只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客人们一起围坐在围幕前面。过了一会儿,只听到围幕里面醒木一拍,全场安静下来,没有敢大声说话的。

远远地听到深巷里一阵狗叫声,就有一个妇人被惊醒,打着呵欠,伸着懒腰,她的丈夫说着梦话。紧接着,小孩子也醒了,大声哭着。丈夫也被吵醒了。妇人拍着孩子,给他喂奶,小孩含着奶头还是哭,妇人一面拍着孩子,一面轻声哼着哄小孩子睡觉。又有一个大孩子醒了,连续不断地说个不停。在这个时候,妇人用手拍孩子的声音,口中轻声哼唱着哄孩子的声音,小孩子含着奶头啼哭的声音,大孩子刚刚醒来的声音,丈夫大声呵斥大孩子的声音,同时都发出来,各种声音都模仿得极像。全场的客人没有一个不伸长脖子,侧着头看着,微笑着,默默地赞叹,认为奇妙极了。

不久,丈夫打鼾的声音响起来了,妇人拍孩子的声音也渐渐地拍一会儿停一会儿。隐隐约约地听到有老鼠悉悉索索活动的声音,盆碗等器具翻倒倾斜的声音,妇人在梦中咳嗽的声音。客人们(听到这里)心情稍微放松了些,身子渐渐坐正了一些。

突然有一个人大声喊着:“失火啦!”丈夫起身大喊,妇人也起身大喊,两个小孩子一齐哭了起来。一会儿,有成百上千人大喊起来,成百上千的小孩哭了起来,成百上千条狗叫了起来。中间夹杂着劈里啪啦房屋倒塌的声音,烈火燃烧发出爆裂的声音,呼呼的风声,千百种声音一齐响了起来;又夹杂着成百上千人的求救的声音,(众人)拉塌(燃烧着的)房屋时一齐用力的呼喊声,在火中抢救东西的声音,泼水的声音。凡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有的声音,没有一样没有的。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只手,每只手有上百个指头,也不能明确指出哪一种声音来;即使一个人有上百张嘴,每张嘴里有上百条舌头,也不能说出其中的一个地方来。在这种情况下,客人们没有一个不(吓得)变了脸色,离开座位,扬起衣袖,露出手臂,两条大腿打哆嗦,几乎都想争先恐后地跑。

忽然醒木一拍,各种声响全部消失了。撤掉屏风,看里面,(仍只有)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三)桃花源记

原文: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注释:

1.选自(陶渊明集) 陶渊明:(约365-427),又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现在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著名诗人。

2.太元:东晋孝武帝的年号(376--396) 。

3.武陵:郡名,现在湖南省常德市一带。

4.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

5.缤纷:繁多的样子.

6.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

7.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8.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

9.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明亮的样子。

10.俨然:整齐的样子。

11.属:类。

12..纤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

13.相闻:可以互相听到。

14.外人:桃花源以外的世人,下同。

15.黄发垂髫:特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所以用来指老人。

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

16.要:通“邀”,邀请。

17.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18.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无”“论”是两个词,不同于现代汉语里的“无论”。

19.具言:详细地说出。

20.叹惋:感叹,惋惜。

21.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延.顺着。向,从前的.旧的。

22.及郡下:到了郡城。郡,指武陵郡。

23.诣:到。特指到尊长那里去。

24.寻向所志: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

25.遂:终于。

26.南阳:郡名,治所在河南南阳。

27.刘子骥:名磷之,(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

28.规:计划。

29.未果:没有实现。

30.寻:随即,不久。

31.问津:问路。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津,渡口

翻译: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有一天)他沿着溪水划船,忘记路程的远近。他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生长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的树,花草鲜嫩美丽,落花纷纷。渔人(对眼前的景象感到)非常诧异。(渔人)继续往前走,想走到这片桃林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便发现了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隐隐约约好像有光亮。于是(渔人)下了船,从洞口进入。起初洞口很窄,仅容一人通过。(渔人)又向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明亮了。土地平坦宽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林这类景物。田间小路交错相通、四通八达,(村落间)能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人们在村落间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男女女的衣着打扮和外面的人都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桃花源的人)一见渔人,竟然大吃一惊,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渔人)详细地作了回答。(村人)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来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就)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于是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村人)问(渔人)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要说魏朝和晋朝了。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情一一详细地告诉了他们,(听罢,村人)都感叹惋惜。其余的人又各自把渔人请到自己家中,都拿出酒饭(来款待他)。(渔人)停留了几天后,(向村里人)告辞离开。村里人对渔人说:“(我们这个地方)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做了记号。(渔人)到了郡城,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番经历。太守立即派人跟他前去,寻找以前所做的标记,终于迷了路,没有再找到(通向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人刘子骥是个志向高尚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高高兴兴地打算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此后(再也)没有探求(桃花源)的人了。

(四)陋室铭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注释:

1. 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称述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3.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

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4.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 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 金经:指佛经。

10.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 案牍:官府的公文。

12.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14.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翻译:

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因为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说说笑笑的是博学的人,来来往往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琴,读一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我的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五)爱莲说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1. 选自《全唐文》卷六0八。陋室,简陋的屋子。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

戒自己或称述公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2. 有仙则名:有了仙人就成了名山。古代传说,仙人多住在山上。 3. 有龙则灵:有了龙就成为灵异的(水)了。龙,古代传说中能兴云作雨

的一种神奇的动物。

4.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

(就不感到简陋了)。斯,这。惟,只。吾,我,这里指住屋的人自己。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5.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苔痕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6. 鸿儒:博学的人。鸿,大。儒,旧指读书人。

7. 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什么学问的人。

8. 调素琴:调,调弄,这里指弹(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

9. 金经:指佛经。

10. 丝竹:琴瑟、箫管等乐器。这里指奏乐的声音。

11. 案牍:官府的公文。

12. 劳形: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身体。

13.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

这句话是说,诸葛庐和子云亭都很简陋,但因为主人很有名,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南阳,郡名。诸葛亮的躬耕隐居之地在邓县隆中,属于南阳郡。诸葛,指诸葛亮,三国时蜀国的丞相,著名的政治家。西蜀,现在的四川。子云,指扬雄,西汉文学家。

14. 何陋之有:有什么简陋的呢?孔子说的这句话见于《论语·子罕篇》。 16. 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

17. 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

18. 宜乎众矣:人该是很多了。宜,应当。

翻译:

水中、陆地上的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晋朝的陶渊明只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很喜爱牡丹。我只喜爱莲花——莲从淤泥里成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它)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里面贯通,

外面挺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它)笔直地洁净地立那里,只可以从远处观赏,却不能贴近去玩弄啊。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该是很多了!

(六)三峡

原文: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注释:

1. 选自《水经注疏》。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郦道元(466或472—527),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址、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2.七百里:约合现在二百公里。

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没有中断的地方。略无,毫无。阙,通“缺”。

4.亭午:正午。

5.夜分:半夜。

6.曦:日光,这里指太阳。

7.襄:上。

8.沿:顺流而下。

9.溯(sù):逆流而上。

10.白帝:在现在重庆奉节东。

11.江陵:即现在湖北江陵

12.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13.疾:快。

14.素湍(tuān):白色的急流。

15.回清:回旋的清波。

16.绝巘(yǎn):极高的山峰。

17.飞漱(shù):飞泻冲荡。

18.清荣峻茂:水清,树荣(茂盛),山高,草盛。

19.晴初:天刚晴。

20.霜旦:下霜的早晨。

21.属(zhǔ)引:接连不断。属:连接。引,延长。

22.巴东现在重庆东部云阳、奉节、巫山一带。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当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毫无中断的地方。层层的悬崖,排排的峭壁,把天空和太阳都遮蔽了。若不是在正午、半夜的时候,连太阳和月亮也看不见。

到夏天水涨、江水漫上小山包的时候,顺流而下和逆流而上的船只都被阻,不能通航。有时皇帝的命令急速传达,这时候只要清早坐船从白帝城出发,傍晚便可到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着骏马,驾着风,也不如它快。

春、冬两个季节的时候,雪白的急流,碧绿的深潭,回旋的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在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在山峰之间,常有悬泉瀑布急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的确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连续不断,凄凉怪异。空旷的山谷传来猿啼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很久才消失。所以渔歌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七)记成天寺夜游

原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

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注释:

1. 选自《东坡志林》卷一。此文写于作者贬官黄州期间。承天寺,在现在湖北

黄冈南。

2. 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年号。

3. 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念,考虑,想到。

4. 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当时也贬官黄州。

5. 想与:共同、一起。

6. 中庭:院里。

7. 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8. 藻、荇:均为水生植物。

9. 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

翻译: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我脱了衣服,打算睡觉,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还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空明澄澈,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就像水中交错的藻、荇。哪一个晚上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八)与朱元思书

原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注释:

1.《与朱元思书》,选自《艺文类聚》(中华书局1982版)卷七。吴均(469—520),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县)人。南朝梁文学家

2. 共色:一样的颜色。

3. 从流飘荡:(乘船)随着江流飘荡。从,顺,随。

4. 自富阳至桐庐:此句中的富阳与桐庐都在杭州境内,富阳在富春江下游,桐

庐在富阳的西南中游。如按上文“从流飘荡”。则应为“从桐庐至富阳”。原文可能是作者笔下误。

5. 缥碧:青白色。

6. 直视无碍:可以看到底,毫无障碍。这里形容江水清澈见底。

7. 甚箭:甚于箭,比箭还快。

8. 奔:这里指飞奔的马。

9.寒树:使人看了有寒意的树。

10. 负势竞上:这些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

11. 轩邈(miǎo):意思是这些山峦仿佛都在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轩,高。

邈,远。这里作动词用。

12. 直指: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

13. 千百成峰:意思是形成无数山峰。

14. 泠(líng)泠作响:泠泠地发出声响。泠泠,拟声词,形容水声的清越。

15. 相鸣:互相和鸣。

16. 嘤(yīng)嘤成韵:鸣声嘤嘤,和谐动听。嘤嘤,鸟鸣声。韵,和谐的声音。

17. 千转(zhuàn):长久不断地叫。千,表示多。转,同“啭”,鸟叫声。

18. 无绝:就是“不绝”。与上句中的“不穷”相对。

19. 鸢(yuān)飞戾(lì)天:鸢飞到天上。这里比喻极力追求名利的人。鸢,

一种凶猛的鸟。戾,至。

20. 望峰息心:意思是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就会平息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1. 经纶世务者:治理政务的人。经纶,筹划。

22. 窥谷忘反:看到(这些幽美的)山谷,(就)流连忘返。反:同“返”,返回。

23. 横柯上蔽:横斜的树木在上边遮蔽着。柯,树木的枝干。 蔽:遮蔽。

24. 在昼犹昏:即使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

25. 疏条交映:稀疏的枝条互相掩映。

翻译:

(天空中江面上)没有一丝风,烟雾也完全消失,天空和群山是同样的颜色。(我的小船)随着江流飘飘荡荡,时而偏东,时而偏西。从富阳到桐庐一百来里(的水路上),奇山异水,独一无二。

水都是清白色的,千丈深的地方也能看到水底。水底的游鱼和细小的石头也能看得很清清楚楚。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那惊涛骇浪势若奔马。

江两岸的高山上,全都生长着苍翠的树木,透出一片寒意;(重重叠叠的)山峦凭借着(高峻的)地势,争着向上,仿佛要比一比,看谁爬的最高,伸的最远,由此形成无数山峰。山间的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声响;美丽的鸟儿彼此嘤嘤的叫着,十分和谐。。蝉不停地叫着,猿不停地啼着。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追求名利的人就会平息热衷功名利禄的心;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那些忙于世俗事务的人(就会)流连忘返。树枝纵横交错,挡住了上面的天空,即使是在白天也像黄昏时那样昏暗;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从枝叶的空隙中)见到阳光。

(九)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注释:

翻译:

世上有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因此,即使有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到辱没,(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根据千里马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这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吃不饱,力气不足,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驱使它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喂养它不能竭尽它的才能,马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马鞭面对千里马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真的不能认得千里马吧!

(十)送东阳马生序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注释:

1、 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浙江义乌)人。明初文学家。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序,文体名,这是一篇赠序。

2、 致:得到。

3、 假借:借。

4、 弗之怠:即弗怠之,不懈怠,不放松读书。弗,不。之,指代抄书。

5、 走:跑。

6、 稍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稍,稍微。

7、 以是:因此。

8、 既加冠( )益慕圣贤之道:加冠之后,指已成年。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后人常用“冠”或“加冠”表示年已二十。益,更加。慕,仰慕,倾慕。

9、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 患:担心。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硕,大。尝,曾经。

10、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叩,请教。

11、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12、稍降辞色: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辞色,言语和脸色。

13、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援,引,提出。质,询问。

14、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表示尊敬而专心)。

15、叱( )咄( ):训斥,呵责。

16、至:周到。

17、俟( ):等待。

18、负箧( )曳屣(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表示鞋破)。

19、穷冬:隆冬。

20、皲( )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21、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22、支:通“肢”。

23、媵( )人:这里指服侍的人。

24、汤:热水。

25、沃灌:浇洗。

26、衾( ):被子。

27:寓逆旅:住在旅店。逆旅,旅店。

28、被:通“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29、缨:帽带。

30、腰:腰佩。用作动词。

31、容臭( ):香袋。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32、烨( )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33、緼( )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緼,旧絮。敝,破。

34、略无慕艳意:毫无羡慕的意思。慕艳,羡慕。

35、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指读书),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口体之奉,指吃的穿的。

翻译:

我年幼时就爱学习。家中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子按期归还。天气特别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了坚硬的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也不敢放松抄书。。抄写完毕,跑着把书送还,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们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游,曾经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门人弟子挤满了屋子,他从不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站在旁边侍候着,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说;等到他高兴的时,就又向他请教。所以我虽然愚钝,但终于有所收获。

在我从师求学时,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大雪深达几尺,脚和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都不知道。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服饰的人拿热水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住旅馆里,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美的东西享受。跟我住在一起的同学都穿着华丽衣服,戴着红缨装饰、缀着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挂着香袋,光彩照人,如同神人;我则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因为内心有足以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我的求学的勤劳和艰辛就是这样。

(十一)小石潭记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

1.选自《柳河东集》第29卷。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现在山西芮城、运城一带)人。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 小丘:小山岗,在小石潭东面。

3. 篁(huáng)竹:竹林。

4. 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5. 水尤清洌(liè):水格外清凉。尤:格外。冽:凉。

6. 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7. 卷石底以出: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卷:弯曲。以,而。

8. 坻:水中高地。

9. 屿:小岛。

10. 嵁:不平的岩石。

11. 翠蔓,翠绿的藤蔓。

12. 蒙络(luò)摇缀,参差(cēn cī)披拂:意思是(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3. 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来”。

14. 若空游无所依: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15.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6. 。佁(yǐ)然:呆呆的样子。

17. 俶尔远逝:忽然向远处游去。

18. 翕(xī)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9.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20.犬牙差互: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

21. 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22.怆(qiǎo chuàng)幽邃: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悄怆,忧伤的样子。

23. 清,凄清。

24. 隶而从:跟着同去的。

25. 二小生:两个年轻人。

翻译: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情高兴起来。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下面看见

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成为了坻.屿.堪.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任何依靠。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欢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在哪里。

坐在小石潭上,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就题字而去。

同游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一个叫做恕己,一个叫做奉壹。

(十二)岳阳楼记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

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释:

翻译:

宋仁宗庆历四年春天,滕子京降职到岳州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了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来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他)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赏那巴陵郡的好景色,都在洞庭一湖。它连接着远处的山脉,吞吐着长江的水流,浩浩荡荡,宽阔无边;或早或晚(一天里)阴晴多变化,气象也多变化。这就是岳阳楼盛大雄伟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经)很详尽了。虽然如此,北面通到巫峡,南面直到潇水和湘江,降职远调的人和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看了自然景物触发的感情,大概会有所不同吧?

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阴冷的风吼叫,浑浊的浪冲向天空;太阳和星辰都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前行,桅杆倒下、船桨断折;傍晚天色昏暗,虎在咆哮猿在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离开国都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害怕(人家)批评指责,满眼萧条景象,感慨到极点而悲伤了啊。

春风和煦,阳关明媚的时候,湖面平静,没有惊涛骇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绿;沙洲上的鸥鸟,时而飞翔时而停落,美丽的鱼儿,在水中畅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兰花,茂盛并且青绿。偶尔或许大片的烟雾完全消散了,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照在湖面闪着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潜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在你唱我和,这样的乐趣真是无穷无尽。(这时)登上岳阳楼,就会感到心胸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全都被遗忘了,端着酒杯吹着风,那真是喜洋洋的欢乐啊。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心思,或许不同于以上这两种表现,这是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为外界环境的好坏而或喜或忧,也不因为自己心情的好坏而或乐或悲;处在高高的庙堂上(在朝),则为平民百姓忧虑;处在荒远的江湖中,则替君主担忧。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推举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他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了之后才乐”吧。唉!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我同谁一道呢?

写于庆历六年九月十五日(1046年)

(十三)醉翁亭记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注释: 1.选自《欧阳修散文

选集》。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现在江西永丰)人,宋代文学家。

2.环滁:环绕着滁州城。滁州,安徽省东部。

3.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是琅琊山(在滁州西南十里)。蔚然,茂盛的样子。

4.峰回路转:山势回环,路也跟着拐弯。

5.翼然临于泉上: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与泉水之上。临,靠近。

6.太守自谓: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

7.意:情趣。

8.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9.林霏开:树林里的雾气散了。

10.云归而岩穴冥:烟云聚拢来,山谷就显得昏暗了。

11.晦明变化: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

12.野芳发而幽香:野花开了,有一股清幽的香味。芳,香花。

13.佳木秀而繁阴: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一片浓郁的绿阴。秀,开花,这里指滋长的意思。

14.风霜高洁:就是风高霜洁。天高气爽。

15.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6.休于树:在树下休息。

17.伛偻提携:老人弯着腰走,小孩子由大人领着走。这里指老老少少的行人。.伛偻,腰背弯曲。

18.山肴野蔌:野味野菜。山肴,拿山野里打来的鸟兽做的菜,俗称“野味”。簌:菜蔬。

19.陈:摆开。

20.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酣,尽兴的喝酒。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21.射:这里指投壶,宴饮时的一种游戏,把箭向壶里投。投中多的为胜,负者.照规定的杯数喝酒。

22.弈:下棋。

23.觥筹交错: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觥,酒杯。筹,酒筹,宴会上行令或游戏时饮酒计数用的签子。

24.苍颜:脸色苍老。

25.颓然乎其间:醉醺醺的坐在众人中间。颓然,原意是精神不振的样子,这里形容醉态。

26.阴翳:形容枝叶茂密成阴。翳,遮盖。

27.鸣声上下:意思是鸟到处叫。上下,指高处和低处的树林。

28.乐其乐: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29.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醉了能够同大家一起欢乐,醒来能够用文章记述这乐事的人。

30.谓:为,是。

31.庐陵: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面的许多山峰,树林、山谷尤其优美,远望那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地方,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水声潺潺,从两座山峰中间倾泻出来的,是酿泉。山势回环,山路转弯,有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上边的,是醉翁亭。修建亭子的人是谁?是山中的和尚智仙。给它取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来命名的。太守和客人到这里来喝酒,喝一点就醉了,而且年龄又最大,所以自己取号叫醉翁。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山水之间。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它在心里,并寄托它在酒上。

像那太阳出来,树林中的雾气消散,暮云回聚拢来,山岩洞穴就昏暗了,阴暗明朗(交替)变化,(就是)山间的早晨和傍晚。野花开放,散发清幽的香气,美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气高爽,霜色洁白,水位低落,石头显露,这是山里的四季的景色。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因而乐趣也没有穷尽。 至于背着东西的人路上唱歌,走路的人在树下休息,前面的人呼唤,后面的人答应,老老少少来来往往不间断的,这是滁州人出游。到溪水捕鱼,溪水深,鱼儿肥,用酿泉的水酿酒,泉水香甜而酒色清净,山中野味,田野蔬菜,杂乱地在前面摆着,这是太守的举行酒宴。酒宴上畅饮的乐趣,不在于管弦音乐,投壶的人投中了,下棋的人得胜了,酒杯和酒筹交互错杂,人们有时站立,有时坐着,大声喧嚷,宾客们(尽情)欢乐。脸色苍老,头发花白,醉醺醺地在宾客们中间,太守喝醉了。

不久夕阳落山,人影纵横散乱,太守返回,宾客跟随。这时树林里浓荫遮蔽,鸟儿到处鸣叫,游人离开后禽鸟在快乐了。然而禽鸟只知道山林的乐趣,却不知道人的乐趣,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在享受自己的乐趣。喝醉了能够和大家一起享受快乐,酒醒了能够用文章记述的人,是太守。太守是谁?是庐陵人欧阳修。

(十四)满井游记

原文: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注释:

1.选自《袁中郎集笺校》。袁宏道,字中郎,号石公,湖广公安(现在湖北公安)人,明代文学家。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都有文学成就,被称为“公安三袁”。满井,明清时期,北京东北郊的一个游览地,因有一口古井,“井高于地,泉高于井,四时不落”,所以叫“满井”

2.燕(yān):指北京地区。

3.花朝节(zhāo):旧时以阴历二月十二日为花朝节。说这一天是百花生日。

4.冻风时作(zuò):冷风时常刮起来。冻风:冷风。作:起。

5.局促:拘束。

6.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

7.稍和:略微暖和。

8.东直:北京东直门,在旧城东北角。满井在东直门北三四里。

9.土膏:肥沃的土地。膏:肥沃。

10.若脱笼之鹄(hú):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

11.于时:在这时。

12.波色乍明:水波开始发出亮光。波色:水波的颜色。乍:初,始。

13.鳞浪:像鱼鳞似的浪纹。

14.新开:新打开。

15.匣(xiá):指镜匣

16.山峦为晴雪所洗: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晴雪:晴空之下的积雪。

17.娟然:美好的样子。

18.如倩女之靧(huì)面而髻(jì)鬟(huán)之始掠: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倩女:美丽的女子。靧:洗脸。掠:梳掠。

19.梢:柳梢。

20.披风:在风中散开。披:开、分散。

21.麦田浅鬣(liè)寸许:意思是麦苗高一寸左右。鬣,兽颈上的长毛,这里形容不高的麦苗。

22.泉而茗者,罍(léi)而歌者,红装而蹇(jiǎn)者: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茗:茶。罍:酒杯。蹇:这里指驴。泉、茗、罍、蹇都是名词作动词用。

23.劲:猛,强有力。

24.浃(jiā):湿透。

25.曝(pù)沙之鸟,呷(xiā)浪之鳞: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呷,吸,这里用其引申义。鳞,代鱼。

26.毛羽鳞鬣:泛指一切动物。毛,指虎狼兽类;羽,指鸟类;鳞,指鱼类和爬行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合起来,泛指一切动物。

27.未始无春:未尝没有春天。这是对第一段“燕地寒”等语说的。

28.堕(huī)事:耽误公事。堕:毁坏、耽误。

29.此官:当时作者任顺天府儒学教授,是个闲职。

30.适:正好。

31.恶(wū)能:怎能。

32.己亥:明万历二十七年(1599)。

翻译:

北京地区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留的寒意仍很厉害。冷风时常刮起来,起风时就飞沙走石。(我只好)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出去走走却不行。每次迎着风疾走出去,不到百步就(被迫)返了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偕同几个朋友出了东直门,到了满井。高大的柳树在河堤两岸生长着,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放眼望去一片空旷开阔的景象,(我觉得自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河上的薄冰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见底,河水亮晶晶的好像明镜新打开,清冷的光

突然从镜匣子里射出来一样。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干净,美好的样子像是刚擦过一样,鲜艳明媚,好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髻鬟一样。柳条将要伸展尚未伸展,柔嫩的柳梢在风中散开,麦苗高一寸左右。游人虽然还不很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艳装骑驴的,也时能见到。风力虽然还很猛,但是走路就汗流浃背。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都是悠闲自在的样子,世间一切动物都喜洋洋的。(我)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 。

不能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潇洒地在山石草木之间徜徉,就只有我这种闲官。而这个体地方正好离我(的居所)近,我游山玩水将从这个地方开始,怎能没有记录的文章?己亥年二月。

(十五)出师表

原文: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注释:

翻译:

先帝创业还没到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为三个国家,我们蜀汉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刻啊。然而,在宫廷里侍奉守卫的大臣们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们再疆场上舍生忘死地作战,原来是追念先帝的厚遇,想要报答给陛下。陛下确实应该扩大圣明的听闻,发扬光大先帝留下的美德,弘扬有志向的人的志气;不应该胡乱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以致堵塞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朝廷中都是一个整体,奖惩功过好坏不应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做奸邪之事,犯科条法令以及尽忠做好事的人,应交给主管的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用来显示陛下公平严明的治理。不应偏袒和有私心,使得宫内和朝廷刑赏之法不同。

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他们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给予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陛下都拿来向他们询问,然后在实行,这样一定能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能够增加好处。

将军向宠,性情品德善良平正,精通军事,从前试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有才能,因此大家商议推举向宠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务,都拿来询问他,这样一定能使军队团结和睦,好的差的各得其所。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前汉兴隆昌盛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与我谈论这些事,没有一次不对桓、灵二帝感到惋惜痛心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良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可以计算这日子等待了。

我本来是平民,亲自在南阳耕种田地,(只想)在乱世之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谋求在诸侯之中扬名显达。先帝不因为我身份卑微、见识短浅,(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亲自到草庐里来拜访我,那当时天下的大事向我询问,我因此十分感动激动,于是答应先帝替他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失败,在危难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兵败的时候奉命出使,从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小心,所以在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遗命以来,早晚忧愁叹息,恐怕(先帝)托付给(我的)大事不能完成,损伤了先帝的英明。所以(我)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人烟稀少的地方(作战)。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准备充足,应当鼓舞并率领全军,向北方平定中原。希望竭尽我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的统治,回到原来的国都。这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处理事务),斟酌情理,有所兴革,毫无保留的进献忠言,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复兴汉室的任务交给我,如果没有完成,就请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宣扬圣德的言论,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来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谋划,来询问(治家的)好办法,明察并接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此表,泪流满面,不知道说了些什么。 104页3a 106页3a 107页2 108页Reading 112页3a 114页3a 115页2 116页Reading 120页3a3b 122页3a

(十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原文: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 然后能改;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注释:

(1)发:起,指被任用。

(2) 畎亩:田间、田地。

(3)举:任用,选拔。这里是被选拔的意思。

(4)版筑:筑墙的时候在两块夹板中间放土,用杵捣土,使它坚实。筑,捣土用的杵。

(5)举于士: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士,狱官。

(6)市:集市。

(7)任:责任,使命。

(8)也:语气助词,用在前半句末,表示停顿,后半句将加以申说。

(9)饿其体肤:意思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10)空乏,资财缺乏。这里是动词,使他受到贫困(之苦)。

(11)行拂乱其所为:使他做事不顺。拂,违背。乱,扰乱。

(12)动心忍性: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

(13)曾益:增加。曾,通“增”,增加。

(14)恒过:常常犯错误。

(15)衡于虑:思虑堵塞。衡通“横”,梗塞,指不顺。

(16)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17)征于色:表现于脸色。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现在脸色上。

(18)发于声:意思是吟咏叹息之气发于声音。

(19)而后喻:(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然后人们才了解他。

(20)入:指在国内。

21)法家拂士:法家,守法度的大臣。拂士,辅佐君主的贤士。拂,通“弼”,辅佐。

(22)出:在指国外。

(23)敌国: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

(24)生于忧患: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

(25)死于安乐: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翻译:

舜从田间被任用,傅说从筑墙的泥水匠中被选拔,胶鬲从鱼盐贩中被选拔,管夷吾从狱官手里释放出来并得到任用。孙叔敖从隐居海滨被选拔进了朝廷,百里奚从市井之间被选拔而登上了相位。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样的人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之苦,使他身体受到贫困之苦使他所做的事颠倒错乱这样用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的才能。

一个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以后才能改正;内心被困扰,思虑被阻塞,这样以后才能有所作为;

一个人的想法,表现在脸色上,在吟咏叹息之中表现出来,(看到他的脸色,听到他的声音),这样以后人们才了解他;国内如果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主的贤士,国外如果没有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和外来的侵略,国家常常会灭亡。这样以后,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十七)鱼我所欲也

原文: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释:

1、选自《孟子·告子上》,题目是编者加的。《孟子》是记录战国时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轲及其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的书,现存七篇。

2、兼:同时

3、 苟得:苟且取得。这里是“苟且偷生”的意思。

4、患:祸患,灾难。

5、 辟:通“避”,躲避。

6、 如使:假如,假使。

7、 何不用也:什么手段不可用呢?

8、勿丧:不丢掉。

9、箪:古代盛饭用的圆竹器。

10、 豆:古代一种木制盛食物的器具。

11、 呼尔而与之:意思是,没有礼貌地吆喝着给他。尔,助词。《礼记·檀弓》记载,有一年齐国大饥荒,黔敖在路上施舍粥。有一个饥饿的人用衣袖遮面而来,黔敖吆喝着让他吃粥。他说,我就是不肯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般地步的。这人始终拒绝侮辱性的施舍,后来饿死了。

12、 蹴cù:用脚踢。

13、 不屑:因轻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视而不肯接受。 14、万钟,这里指高位俸禄。钟,古代的量器。

15、辩,同“辨”,辨别。

16、 何加:有什么益处。

17、奉:侍奉。

18、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与,通“欤”,语气助词。

19、 乡为身死而不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乡,通“向”,从前。

20、 已:停止,放弃。

21、 本心:天性,天良。

翻译:

鱼是我想要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道义也是我想要得到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舍弃生命而选取道义了。生命是我想要得到的,但我所想要得到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所以即使有灾难我也不躲避。如果人们想要得到的没有比生命更重要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求得生存的办法有什么不能用的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比死亡更厉害的,那么一切可以用来躲避灾祸事,有什么不可以做呢?通过某种办法就可以生存下来,但有的人却采用用;通过某种办法就可躲避灾难,但有人却不做。由此可见,(人们)所想要得到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东西,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厉害的事。不仅仅贤德的人有这种思想,人人都有这种思想,只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它就可以活下去,得不到它就会死亡。没有礼貌的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肯接受;如果你用脚踢着给他,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万钟的俸禄如果不辨别它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它,这万钟的俸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是为了宫室的华美,妻妾的侍奉,我所结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宫室的华美而接受了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妻妾的侍奉而接受了它;从前(为了礼义)宁愿死也不接受施舍,现在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而接受了它:这种做法不也可以停止了吗?这就叫做丧失了天性。

(十八)曹刿论战

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guì)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jiàn)焉?”刿曰:“肉食者鄙(bǐ),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biàn),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bó),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fú),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sháo)。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fú)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mǐ),故逐之。”

注释:

1. 选自《左传·庄公十年》。标题是编者加的。《左转》,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

作,近人认为是战国人所编,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之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sháo),故又称“长勺之战”。

2. 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3. 我:《左传》根据鲁史写的,所以称鲁国为“我”。

4. 公:指鲁庄公

5. 肉食者: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 间(jiàn):参与。

7. 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8. 何以战:就是“以何战”,凭借什么作战?以,凭、靠。

9. 衣食所安,弗(fú)敢专也: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安,有“养”的意思。弗,不。 专,独个人专有。

10. 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于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11. 对:回答。

12. 徧:同“遍”,遍及,普遍。

13. 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帛,丝织品。

14. 加:虚报。

15. 信,实情。

16. 小信未孚(fú):(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孚,为人所信服。

17. 福:赐福,保佑。

18. 狱:案件。

19. 虽:即使。

20. 察:明察。

21. 情:(以)实情判断。

22. 忠之属也:(这是)进了职分的事情。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3.可以一战:即“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24. 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25. 公与之乘:鲁庄公和他同乘一辆战车。之,他,代词,代指曹刿。

26. 鼓:击鼓进军。古代作战,击鼓命令进军。下文的“三鼓”,就是三次击鼓命令军队出击。

27. 败绩:大败。

28. 驰:驱车(追赶)

29. 辙(zhé):车轮轧出的痕迹。

30.登轼:等上车前的横木。轼,古代车子前边的横木。

31. 逐,追赶、追击。

32. 既克:战胜齐军后。既,已经。

33. 故:原因,缘故

34. 夫(fú)战,勇气也:作战,要靠勇气。“夫”,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

35.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作,振作。

36. 再:第二次。

37. 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38. 测:估计,推测

39. 伏:埋伏

40. 靡(mǐ):倒下。

翻译: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大官的人自己会谋划这件事的,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大官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鲁庄公:“您凭什么跟齐国打仗?”鲁庄公说:“穿的吃的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用,一定拿它分给别人。”曹刿说:“这只是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玉器、丝织品这类东西,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凭着实情(来说)。”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不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按照实情判断。”曹刿说:“(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作战。如果要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一上阵)就要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齐军击了三次鼓以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啦。”齐军大败。庄公准备驱车追赶他们,曹刿说:“不行。”(曹刿)走下车来看看他们的车辙轧出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向远处看看齐军,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赶齐军。

战胜了(齐军)后,鲁庄公问取胜的原因。曹刿答道:“打仗,是要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兵们的士气九有些衰弱了,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完全消失了。对方的士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大国是,难以估计的,害怕(他们)在这里有埋伏,我看到他们的车辙轧出的痕迹已经乱了,往远处看到他们的旗子也倒下了,所以才敢追击他们。”

(十九)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

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

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

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1)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战国时齐国人。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齐王,齐威王。纳,接受。

(2)修:长,这里指身高。

(3)尺:战国时期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4)昳(yì)丽:光艳美丽。

(5)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穿戴。

(6)窥镜:照镜子。

(7)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8)旦日:第二天。

(9)明日:第二天。

(10)弗如远甚:远不如。

(11)美我:认为我美。

(12)私:动词,偏爱。

(13)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

(14)宫妇:宫里的妃子。

(15)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16)蔽:受蒙蔽,这里的意思是因受蒙蔽而不明。

(17)面刺,当面指责。

(18)谤讥于市朝:在公共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谏。谤讥,在这里指议论,没有贬义。市朝,公共场合。

(19)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

(20)时时:不时,有时候。

(21)间(jiàn)进:偶尔进谏。间,间或,偶然。

(22)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23)朝于齐:到期过来朝见(齐王)

(24)战胜于朝廷: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意思是内政修明,不须用兵就

能战胜敌国

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他的容貌光艳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就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呢?”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我和徐公谁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又)照镜子看看自己,更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在睡觉的时候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朋友认为我美,是有事情想要求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我的

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朋友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现在齐国的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亲信,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不想要有求于大王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太深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就下达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人,受上等奖赏;上书劝谏我的人,受中等奖赏;在公共场所议论(我的过失),并能被我听到的人,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刚下达,所有的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有时候偶然有人来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燕、赵、韩、魏等几个国家听说这件事后,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初中必考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推荐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