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一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角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也是学生们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之一。因此,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角的认识》教学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角的定义,能够准确区分角度的大小。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角?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所组成的图形。
2. 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
4. 角的测量:使用量角器或者直尺进行角度测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角的图片,引起学生对角的好奇心。
2. 概念讲解:简单明了地讲解角的定义、度量单位和分类,可以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进行说明。
3. 角度测量: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量角器或直尺进行角度的测量,感受角度的大小。
4. 练习与巩固:设计一些角度大小比较、角度相加减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通过一些拓展题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有关角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示角的概念和分类。
2. 角模型:准备一些角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角的概念。
3. 角度测量工具:提供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让学生亲自进行角度的测量实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角的认识》这一数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关于《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二
《角的认识》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如何设计一堂生动有趣的教学课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以下是我对该课程的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正确理解角的定义,掌握角的度量单位和分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推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
1. 什么是角?角是由两条射线共同起点所组成的图形。
2. 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
3.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平角等。
4. 角的测量方法:使用量角器或者直尺进行角度的测量。
三、教学过程设计:
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些有趣的角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角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概念讲解:生动形象地讲解角的定义、度量单位和分类,可以通过故事、游戏等方式进行。
3. 角度测量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使用量角器或直尺进行角度的测量,体验角度的大小。
4. 练习巩固:设计一些角度大小比较、角度相加减等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解决等方式,拓展和延伸有关角的知识。
四、教学手段:
1. 多媒体课件:利用图片、动画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地展示角的概念和分类。
2. 角模型:准备一些角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来理解角的概念。
3. 角度测量工具:提供量角器、直尺等工具,让学生亲自进行角度的测量实践。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方案,我相信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角的认识》这一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关于《角的认识》教学设计 篇三
对于正方形 三角形,学生们在一年级就有了初步的认识,这里设计意在唤起对已有知识的回顾,为认识新的几何图形做迁移铺垫。以下是“关于《角的认识》教学设计”,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直线和线段,认识射线,掌握射线的概念与特征,并能区别射线、直线和线段。
2.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及其表示方法,会比较角的大小。
3.渗透事物间相互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直线、线段、射线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角的特征。
教学难点:角的形成。
一、复习直线、线段,教学射线
1.教师在黑板上画一条直线。
提问:①老师画的是什么?
②描述一下直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线:直,没有瑞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2.直线上点上两点并擦去其余部分,变成......
提问:①这个图形是什么?
②说一说什么是线段?
③线段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线段:直,两个端点,有限长,可度量)
3.把线段的一端延长,改画成射线,
指出这个图形是射线(板书:射线)并提问:
①根据老师的画法,说一说什么叫射线?
②射线有哪些特点?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直,一个端点,无限长,不可度量)
举出生活中射线的例子。
4.对比直线、线段和射线,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
5.阶段练习:指出下列图形,哪个是直线、线段、射线。(图略)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以直线为基础,通过适当变化引出线段及射线。让学生能在现地认识到直线、线段及射线的联系和区别,为进一步学习图形知识打好基础。]
二、角的认识
1.投影出示下列图形并提问:哪些是角?(图略)
2.教师画角。(画角时要慢,先点顶点,再画两条射线)
提问:①根据刚才画角的过程,描述一下,角是一种什么样的图形?
②讲解角的各部分名称。(板书:顶点、边)
③讲解用符号表示角的方法,注意“∠”与“<”的区别。
3.引申。
①做活动角,拿两个硬纸条,把它们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一根硬纸条,可以形成各种不同的角(边做、边讲、边演示)。你自己做一个活动角。
②把活动角演示成平角、周角。
组织学生讨论后回答:这两个图形是不是角?为什么?
4.研究角的大小。
①研究角的大小变化。
A.出示活动角,演示大小不同的角后提问:角的大小有变化吗?
B.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C.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与什么没有关系?
②比较角的大小。
投影出示两个大小不同的角,
组织学生讨论:怎样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
(根据学生回答归纳了直观、重叠、度量三种方法,并分别给以评价:直观法不准确;重叠法准确但不实用;只有度
量法既实用又准确,下节课学习。)找学生说出重叠法的要点并配合投影演示。
5.阶段练习。
画出一个角,标出这个角的顶点、边,并用符号表示;再画出一个大一些的角。
[教学设想]:这个环节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综合适用讲解法和观察法进行教学;特别是比较角的大小让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培养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课题)
四、巩固练习
1.填空。①一个角有()条边和()个顶点。
②角的大小与()的长度无关。
2.判断。①直线是无限长的。()
②射线有一个端点。()
3.完成书第52页第1、2、3、4、5题。
4.比较两个三角板各个角的大小,并突出相等的两个角是直角。
[教学设想:1.本节课的设计体现了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变化的观点,使学生对直线、线段和射线有了较系统的理解和掌握。
2.从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上注意了适当孕伏,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创造了条件:一是在角的认识时,巧妙地孕伏了平角和周角;二是比较角的大小时孕伏了下节课内容“角的度量”;三是在巩固练习时孕伏了直角的认识。
3.本节课的练习采用边讲过练的形式,避免集中练习给学生造成疲劳感。力求达到“新”、“活”、“实”、“用”的目的,使学生做到有张有驰,从而形成理解、记忆、应用、发展的学习水平。]
1.角的度量教学设计
2.《10的认识》教学设计
3.《秒的认识》教学设计
4.认识键盘教学设计
5.《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6.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7.《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8.圆柱的认识教学设计
9.优秀的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10.《圆的认识》数学教学设计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