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教学设计 篇一
在三峡旅游景区进行教学设计是一种富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三峡地处中国长江上游,是世界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设计出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首先,教师可以设计一场穿越三峡的探险活动。学生分成小组,在教师的带领下,沿着三峡游览路线,探寻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迹。在活动中,教师可以设置各种任务,让学生通过观察、实地考察和互动交流,深入了解三峡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这种亲身体验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够增长见识,还能够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研究,深入探讨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学生可以分成不同的小组,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角度出发,展开调查和研究。他们可以采访当地居民、相关专家,查阅资料和数据,最终撰写报告或展示成果。通过这种项目式学习,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综合分析的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利用三峡景区的自然资源,设计一些与自然科学相关的实验或活动。例如,在三峡大坝附近进行水资源调查和水质测试,或者在山林中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和植物标本采集。通过这些实地实验,学生可以了解自然界的规律和生态平衡,培养科学观察和实验设计的能力。
总的来说,三峡教学设计是一种融合了实践、体验和探索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一场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
三峡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三峡教学设计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是一个关键的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任务,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首先,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或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探究和思考。例如,教师可以提出“三峡是如何形成的?”、“三峡大坝建设对当地生态环境有何影响?”等问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讨论和探索。通过这种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探索欲望。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的项目研究。例如,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他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主题,进行深入调查和研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长和兴趣分工合作,共同完成项目的设计、实施和展示。通过这种合作性学习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提高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最后,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科技手段,设计一些数字化的教学活动。例如,利用虚拟实验室模拟三峡大坝的建设过程,或者通过多媒体资源展示三峡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通过这些多样化的数字化教学方式,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知识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总的来说,三峡教学设计应该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和探索,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打造一种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在探索中成长,在发现中收获。
三峡教学设计 篇三
三峡教学设计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揣摩作者笔法之精妙,培养初步的文言语感。
2、 过程与方法:在反复诵读,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深入品味优美意境,加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背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三峡风光雄奇险拔,清幽秀丽,激发热爱祖国山川之美的情怀。
[教材简析]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教学重点]
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一篇写景散文,全文总分结合,全面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色,总写气势恢弘,分写特征分明 。同是三峡四季景色,特点绝不相同。写夏季作者抓住江水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一番情趣。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气氛。
[教学难点]
本文的教学难点是翻译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这篇课文自身相对于其他文言文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对象]
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八年级学生,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力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方面进行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文言文,对文言文学习方法、技巧的生疏会使学生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文章整体的理解带来一定困难。
[教学策略]
主要采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充分展现自己。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课文,读准字音,查阅三峡的有关资料 ,了解作者郦道元的有关情况。
[教学过程]
一、 激情导入
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读一读:
① 教师范读古文,学生按要求在书中画出难读的字句。
② 学生学读古文,结合书下注释把语句读通顺,注意文中停顿。
③ 学生放声朗读,体会感受赞美之情。
2、 译一译:学生圈点勾画,试译短文。
⑴略无阙处(毫无) ⑵重岩叠嶂(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⑶夏水襄陵(漫上) ⑷ 不见曦月(阳光)
⑸或王命急宣(有时) ⑹虽乘奔御风(这里指飞奔的马)
⑺不以疾也(认为,觉得) ⑻ 绝巘多生怪柏(险峻的山崖或山峰)
⑼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⑽飞漱其间(冲刷)
⑾良多趣味(很) ⑿ 属引凄异(连续;延长)
⒀林寒涧肃(寂静) ⒁ 沿溯阻绝(顺流而下;逆流而上)
3、 背一背: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试着背诵课文
4、 说一说:读完课文后,初步领略了三峡风光,你能说说你的感受吗? (学生自由发言。)
三、 精读课文,品析探究
1、 师:我们应带着美的眼光来寻找三峡的最美所在,大家看看三峡的自然景观最美美在哪?
【注】美在山,美在水。学生回答一有沾边,便及时鼓励:你们跟郦道元真是心有灵犀,他也觉得三峡美在山水。
2、 师:作者是如何写山的呢?
【注】三峡的山独特之处在哪呢?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就那么一笔,总写了磅礴的山势,勾勒出700里三峡的雄险,描写群峰连绵、隔江对峙、山高峡长的壮丽。)
3、师:作者是如何写水的.呢?
【注】万物因水而有灵性,离开了水,也无以为峡,且奇山之下,必有异水,那三峡的水又有什么独特的美呢?作者又按什么顺序来写水的呢?水因季节不同而呈不同景象,郦道元在描绘水时是分什么来写的?
水因不同季节呈现不同景象。
夏之景:沿溯阻绝(引李白的《早发白帝城》)若说夏水用豪放派来形容的话,那么大家想一下春冬之水应用什么来形容?(婉约)
春冬之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
4、 师:同学们,三峡很美,你能用“三峡的 美,你看”的句式说一说吗?(山美,水美)
[例] 三峡的山美,你看,七百里三峡,两
岸都是连绵的高山,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的悬崖,层层的峭壁,遮蔽天空,挡住阳光。山—奇险
水—急流回旋
夏—急猛水—春冬—清幽
秋—凄凉
5、师:这样美的三峡,作者仅用150余字就描绘得如此传神入化,其语言之美,其笔法之妙,实在不能不令人称奇。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美,写得妙?
【注】可从语言、结构、描写的角度等方面着手
[例] 课文的描写手法美,“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写出了两岸连山,群峰对峙的雄姿。同时又从“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句话侧面烘托了三峡峰峦绵延,隐天蔽日的山势。
四、 比较欣赏,拓展延伸
1、师:同学们,小学里我们一定学过《早发白帝城》这首诗吧。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吧。
2、师:《早发白帝城》与《三峡》都描绘了三峡风光,前者是诗,后者是游记散文,那你能找出诗句与课文相对应的、写相同景致的句子吗?
【注】文章的第二段与这首诗的一、二、四句相印证,都表现了夏天三峡水流速度极快;文章第四段与诗的第三句相对应,都是写连续不断的猿鸣;文章第一段则与诗中的“万重山”相应
3、师:同学们,三峡工程正在实施中,有人认为这将会破坏三峡的美,请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想象未来的三峡美景。与文中的三峡进行比较欣赏。
4、师生交流整理有关三峡的诗句。 有关三峡的诗句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飞舟已地万重山
②十二巫山见九峰,船头彩翠满秋空
朝云暮雨浑虚语,一夜猿啼月明中
③扁舟转山曲,未至已先惊
白浪横江起,槎牙似雪城
④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⑤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
⑥大江东去浪 淘尽,千古风浪人物
⑦峡尽天开朝日出,山平水阔大城浮
⑧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五、 教师小结: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了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六、布置作业
尝试写一篇游记散文。
七、 板书设计
三峡
郦道元
写山:连绵高耸(静)
写水:凶险迅急(动)
冬之景:水清,树荣,山峻,草茂
秋景:悲寂凄清(情景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