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也要有“工匠精神”
在流水线泛滥的年代,纯手工身价倍涨。前者是相对快餐式消费,后者则注重品质、内涵和情怀,甚至精神。或者说,前者千篇一律,后者却要的是差异化。众所周知,中国乡村一眼望去,似乎大多体貌相似,但仔细调研,其实各有各的`特色,贫困村、贫困县也如此。所以,虽然脱贫攻坚任务重,时间紧,但是不影响我们必须用“工匠精神”来完成。“工匠精神”就是实事求是、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老百姓要什么,贫困户最缺什么,怎么防止脱贫再返贫?每个乡村、每户人家甚至每个群众,都可能不尽雷同。也就是说,我们在具体工作中虽然总结了一定的经验、良策和模式,但这还不够。一把尺子量到底,问题就有可能得不到更圆满地解决。而且,扶贫一旦不精准,“一流产品”就出不来,老百姓就有可能不给好评。静下心来做精一件事,带着一种温度、执着和责任,去为老百姓做好关乎他们切身利益的事。无论产业扶贫、安居扶贫,还是特色扶贫等,我们都要有一份匠心。我们舍得花钱没有错,还要善于花钱,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要材料好、工艺精、境界高、可传承。要让思想理念深入人心,要坐得住冷板凳,要像手艺人一样做好每一件“私人订制”,使每一个百姓彻底搞清楚和切身体会到“为了谁”,从而自觉加入到“工匠”队伍中来。唯有秉承工匠精神,才能让每一个“作品”恒久远,而受惠者才会因此始终保持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