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一字之师(精简3篇)

时间:2015-03-06 08:30:1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典故」一字之师 篇一

典故是历史的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窥见古人的智慧和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典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形式,它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义,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典故的力量在于它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能够点明问题的关键,给人以启示和警示。

在古代,典故常常被用来表达哲理和道德观念。比如《庄子》中的典故“胡蝶梦”,通过一个蝴蝶梦中的虚幻世界,讲述了人生的虚幻和无常。这个典故告诉我们,人生犹如梦境,世事无常,应该超脱世俗,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孟子》中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的典故,则强调了人的欲望应该适度,不能贪得无厌,要知足常乐,追求内心的真正需求。

除了道德观念,典故还可以用来表达人生哲理和社会现实。比如《红楼梦》中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典故,揭示了人物的虚伪和现实的残酷,让人深思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而《三国演义》中的“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的典故,则强调了个人的责任和担当,让人明白应该积极面对困难和挑战,不畏艰辛,不负众望。

总的来说,典故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启示的文学形式,它通过简短的叙述和形象的比喻,表达了丰富的哲理和道理。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理解典故,深入了解古人的思想和智慧,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警示,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典故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做一个真正有智慧和品德的人。

「典故」一字之师 篇二

在古代中国,典故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和日常生活中。典故的力量在于它简洁明了,言之有物,能够深刻表达作者的思想和情感。通过典故,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见解,同时也可以从中得到启示和警示,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

在文学作品中,典故被用来增加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比如在《红楼梦》中,“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个典故,通过描述人物的虚伪和现实的残酷,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冷酷。这个典故让读者深思人生的真相和价值,引起共鸣和思考。而在《西游记》中,“大闹天宫”这个典故,通过描写孙悟空的英雄壮举和困难挑战,展现了主人公的勇敢和智慧,激发了读者的热情和勇气。

在日常生活中,典故也被广泛应用于教育和引导。比如“狼来了”这个典故,用来告诉孩子们要警惕和小心,不轻信陌生人,保护自己的安全。而“亡羊补牢”这个典故,则是告诉人们要及时处理问题,不要留下后患,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这些典故通过简单的故事和形象的比喻,传递了深刻的道理和智慧,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决定。

总的来说,典故是一种富有智慧和启示的文学形式,它不仅可以增加文学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和思想深度,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和引导我们。通过学习和理解典故,我们可以了解古人的智慧和见解,从中得到启示和警示,指引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前行。典故是一位默默无闻的老师,教会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面对人生,如何做一个真正有智慧和品德的人。

「典故」一字之师 篇三

「典故」一字之师

《宋·魏庆之·诗人玉屑》:“郑谷在袁州第一文库网,齐己携诗诣之。有《早梅》诗云:‘前村深雪里,昨夜开数枝。’谷曰:‘数枝’非早也,不若‘一枝’。齐己不觉下拜。自是士林以谷为‘一字师’。”

唐僧齐己,性喜赋诗。 一日,齐己作一首《早梅》诗,中有两句:“ 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以为梅花既已数枝开,则非早梅矣。於是将后句中“数”改为“一”。齐己深感佩服,后诸学者称郑谷为“一字之师” 。

《宋·陈辅之·诗话》:“萧楚才知溧阳县时,张乖崖作牧。一日召食,见公几案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恨’字作‘幸’字。公出视稿曰:‘谁改吾诗?’左右以实对。萧曰:‘与公全身。公功高位重,奸人侧目之秋;且天下一统,公独恨太平,何也?’公曰:‘萧弟‘一字师’也。’”

萧楚才为溧阳县令时,张乖崖为太守。一日召萧共食,萧见案上有一绝云:“独恨太平无一事,江南闲杀老尚书。”萧改张“恨”为“幸”,张出视稿而问曰:“谁改吾诗?”左右据实以对。萧曰:“保公全身,今位高权重,奸人监察之际;且天下统一,公

独恨太平,何也?”张答曰:“萧弟真‘一字师’也。”按“恨太平”即於天下太平不满,“幸太平”乃以天下太平而感庆幸,一字之改而诗意迥异。在屡兴文字狱之封建时代,萧楚才之改,不仅点铁成金,亦可谓起死回生,即以一字救张乖崖一命也!

“一字之师”。称呼在诗文中能改正或更动一字,而使其更完美之人。

http://hanyu.iciba.com/wiki/2065408.shtml#3

「典故」一字之师(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