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时间:2015-05-03 01:15:17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首先,我觉得在引入新知识的时候,我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和理解,导致他们在后续练习中出现了困难。因此,我需要更加注重知识的渗透和巩固,确保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另外,我也发现在课堂上,有些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高,因此我需要寻找更加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也意识到在布置作业和进行练习时,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练习来巩固知识,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挑战来提升自己。因此,我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有针对性地调整作业和练习内容,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总的来说,通过这次数学教学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在教学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不断地去改进和提高。我会努力寻找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有所收获。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二

这学期的数学教学让我有了一些新的思考和体会。首先,我发现在教学过程中,及时的反馈对学生的学习至关重要。通过及时地批改作业和进行错题讲解,我发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动力也更高。因此,我会继续保持这种及时反馈的机制,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

另外,我也意识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除了传授基础知识,我还会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而是能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最后,我也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引入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和案例,我发现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因此,我会继续寻找更多生动有趣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通过这次数学教学的反思,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明确了今后的改进方向。我相信在不断地努力和实践中,我的数学教学会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会越来越好。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三

  认识平均分教学反思

  小学生要认识除法,必先认识平均分。认识平均分是 人教 版二年级 下 册第 二 单元 表内 除法里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也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平均分”的基础上的,要突破除法学习的难点,关键是理解“分”,尤其是“平均分”。平均分

是认识除法含义的基础,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只有充分经历平均分物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在头脑中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才能为认识除法建立基础。因此本节教学的“平均分”是除法学习的基础的基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地位。

  出于低年级小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获得知识的特点,课堂上,我充分利用学具盒中的小棒,这样做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平均分”的概念,又将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情感投入到探索知识的过程过程中去。

  1、新课开始,从帮猴妈妈分苹果入手,利用帮猴妈妈分苹果的故事引出分东西,让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习和应用数学的信心,()进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情境中自主发现: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分苹果的时候再次感受平均分,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说分的过程,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4、在教学“试一试”时,让学生再次操作学具,按要求分物体,通过分,观察、交流,让学生经历平均分的全过程,体现分的多样化,从而得出:把一些物体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整个活动都是在学生通过动手分学具的过程中,达到了全员参与。 识平均分”教学“认反思通过自己亲身的.体验、亲自动手实践,得到平均分的概念: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再多次经历分学具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每几个一份的分,也是平均分”的道理,学生在摆一摆、分一分、圈一圈、说一说的过程中,感知平均分的概念,为学生后续学习认识除法打下良好的基础。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四

  锐角和钝角的教学反思

  课一开始,我创设了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游乐场情景,通过仔细,引导学生发现了各种各样的角。在找角的过程中,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

  角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锐角和钝角是在抽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类、概括得出的,很有必要让学生经历概念得出的全过程。这样学生才会有更清楚更准确的认识。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比一比、分一分,交流验证,找角辨角画角等,每一个活动都提供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使每一个学生都经历角的产生。在进行了尝试分类思考、动手验证、概括概念的过程后,学生很顺利的建立了锐角和钝角的表象,把锐角和钝角与已学直角概念纳入同一系统中,形成了角的完整知识体系。

  当学生已形成清楚角的概念后,我让学生利用自己手上的三角板拼一拼,学生激活了已有的知识经验,放飞想象,不仅加深了对锐角和钝角的特征的认识,也利于他们创新思维的培养。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 篇五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这两个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生活中都直接或间接地接触过,但它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观察得到。为此,本节课重点也就是建立1克、1千克概念过程,

  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重1克的图钉,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具体物品。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再利用盘秤验证出1千克就是1000克。让学生在动手体验中,准确建立概念。

  学生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如果仅仅停留在“1个图钉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自己熟悉的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

=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反思(优秀5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