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简3篇)

时间:2017-01-08 09:10:2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篇一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论语>十二章》是一篇重要的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不仅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还可以提高自己的修养和人格素质。下面我将分享一份《<论语>十二章》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帮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十二章》的内容和背景。

2.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3.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4.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论语>十二章》的概述。

2.《<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段落分析。

3.孔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4.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表达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介绍孔子的生平和思想背景,引导学生进入文本。

2.学习:逐段解读《<论语>十二章》,让学生理解其中的道理和哲学思想。

3.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关键问题展开讨论,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章内容,并思考如何将孔子的思想运用到现实生活中。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孔子的生平和思想。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问题,促进思想碰撞和交流。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孔子和其弟子,通过对话的形式理解文本内涵。

五、教学评价

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

2.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考察。

3.期末总结: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学习《<论语>十二章》中的收获和体会。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提高自己的思辨能力和语文表达能力,也能感受到孔子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希望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使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篇二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论语>十二章》是一篇优秀的古代经典文学作品。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修养品质。下面我将分享一份《<论语>十二章》的教学设计,希望对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所启发。

一、教学目标

1.理解《<论语>十二章》的主旨和核心思想。

2.掌握《<论语>十二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3.能够运用《<论语>十二章》中的道理指导实际生活。

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

1.《<论语>十二章》的作者和背景介绍。

2.《<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段落分析。

3.孔子的思想和人生态度。

4.如何运用《<论语>十二章》的道理指导自己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提出问题或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进入话题。

2.学习:逐段解读《<论语>十二章》,让学生理解其中的含义和哲学思想。

3.讨论:引导学生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4.总结:帮助学生总结本章内容,思考如何将所学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手段

1.多媒体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孔子的形象和思想。

2.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论语>十二章》中的重要问题,促进合作学习和思想碰撞。

3.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孔子和其弟子,通过对话的形式理解文本内涵。

五、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讨论、课文朗读、问题回答等。

2.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总结本章内容,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3.期中考试: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考察。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论语>十二章》的内容,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能够指导学生更好地运用孔子的思想指导自己的生活。希望广大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能够灵活运用这些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有趣,教学效果更加显著。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 篇三

  《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

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一部分是孔子弟子的言行。下面为大家带来的是《<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解读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在历史上的价值。

  3.学会朗读背诵文言文,掌握学习古文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合作探究、体验反思学习经典的原创精神。

  2. 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够正确认识并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重点文言词语,理解各则语录,培养学生阅读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2.结合本文的学习认识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激发热爱民族经典文化的热情。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并培养学生把所学知识、道理付之于实践的意识。

  【教学方法】

  诵读法、合作探究学习法;分类整理归纳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用时】三课时

  【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教学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论语》就是其中的一部辉煌的巨著,它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的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今天,它依旧光芒四射,熠yì熠生辉。现在就让我们怀着一种自豪的心情来研读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二则》。

  二、作家、作品简介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孔子(前551—前479)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其思想核心是“仁”,“仁”即“爱人”。他把“仁”作为行仁的规范和目的,使“仁”和“礼”相互为用。主张统治者对人民“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从而再现“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西周盛世,进而实现他一心向往的“大同”理想。

  他不求仕,集中精力从事教育及文献整理工作。一生培养弟子三千余人,身通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者七十二人。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一整套教育理论,如因材施教、学思并重、举一反三、启发诱导等教学原则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学精神,及“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和“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为后人所称道。

  孔子一生的主要言行,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整理编成《论语》一书,成为后世儒家学派的经典。

  三、初读前三则,扫除语言障碍

  人不知而不愠(yùn) 不亦说(yuè邑)乎 三省(xǐng)吾身 传(chuán)不习乎

  1.教师朗读示范。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2.学生自由朗读,齐读。

  四、探究学习、理解并背诵前三则

  第一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时:按时; 说:愉快、高兴; 朋:志同道合的人; 知:了解; 愠:发怒、生气;

  君子: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学了又按时练习,不是很喜悦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第一句讲的是学习的方法。第二句讲的是学习的乐趣。第三句讲的是为人态度,属于个人修养范围。

  4.朗读、背诵。

  第二则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三:多次; 省:反省; 为:替、帮; 谋考虑事情; 忠:尽心竭力;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习:温习。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谋划是否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否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否复习过呢?”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4.朗读、背诵。

  第三则 子曰:“吾十又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1.结合注释理解课文,把握重点字词。

  (1)有:同“又”。 (2)立:站得住的意思。 (3)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4)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5)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6)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2.小组合作翻译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详解 孔子说:“我童年学习,到了十五岁时立下了求学的志向,三十岁时学问和处事都可以在社会上立身了。四十岁时学问上的问题都能清楚明白,立身处事有坚定的原则,不会被外界左右。五十岁时我知道了天命,知道了天给予我的使命职责和命运。六十岁时我听到顺耳话能够分辨是非,听到逆耳话能够理解他人,对各种人的各种话都能分辨取舍。七十岁时我的心灵和行为都达到了自由王国的境地,行随心至,从不越过仁的规范。”

  3.理解这则文字所讲内容。

  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这两点对任何人,都是适用的。

  拓展:“二十弱冠,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花甲子,七十古来稀,八十为耄耋之年”常用来指代年龄。

  4.朗读、背诵。

  【作业布置】

  复习、背诵前三则。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二】

  【学习目标】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

  3.了解各则语录的内容。

  【学习重难点】

  1.能流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学习重点文言词语,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重点、难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有人说,若中国人不知道有孔子,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知道了孔子,而不知道《论语》,也不能算是有思想的中国人。“半部《论语》治天下”,它形象地概括了这部儒家经典对后世的卓越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随着这位“万世师表”一起去探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以及如何修身做人。

  二、自主预习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音和节奏。

  明确: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教师范读,强化解读文义的方法,其余部分由学生讨论交流解决。

  “单”变“双”。如:学——学习、乐——快乐、温——温习、师——老师、思——思考、知——知道、择——选择。

  (二)再读课文,疏通文义

  1.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

  (1)通假字

  ①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

  ②吾十有五(“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词类活用

  ①学而时习之(名词作状语,按时)

  ②吾日三省吾身(名词作状语,每天)

  ③温故而知新(形容词作动词,分别译为“旧的知识”、“新的理解”)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动用法,以……为快乐)

  ⑤饭疏食,饮水(名词作动词,吃)

  (3)古今异义

  ①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允许或能够)

  ②三人行(古义:表示概数,表示多;今义:表示确数)

  (4)一词多义

  乐不亦乐乎(高兴)

  回也不改其乐(乐趣)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

  2.重点句子的翻译。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明确: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一个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明确:只学习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无所得。

  (3)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明确: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我选取他的优点来学习,不好的地方就对照自己加以改正。

  (4)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明确:孔子在河上感叹说:“时光的流逝就像这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地流淌。”

  (5)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明确:广泛地学习,坚守自己的志向,遇到不明白的事能恳切地向别人发问,多考虑当前的问题,仁德就在这里面了。

  (三)整体感知

  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概括每一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

  第一章:第一句讲学习方法,第二、三句讲修身做人。

  第二章:讨论学习方法,说明了温习旧知识的重要性。

  第三章:讨论思想品德修养。

  第四章:讲的是不同年龄阶段修身做人的一些做法。

  第五章: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第六章:讨论思想道德修养,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

  第七章:讲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

  第八章:讲的是在平淡的生活中,应乐在其中,不羡慕、不贪图不义之财。

  第九章:前两句讲正确的学习态度:要虚心求教,取长补短,弥补不足。后两句讲的是要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对照别人不好的地方修正自己的缺点。

  第十章:说明要学会珍惜时间。

  第十一章:前两句将正确的学习态度。即使是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也不可以被轻易改变。

  第十二章:一个人要有大志,还要善于思考,才能有较大的收获。

  三、板书设计

  重要字词

  重点句子

  每章要点理解内容——掌握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精简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