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时间:2014-03-06 05:47: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一

在五年级下册,学生开始学习数学中的倍数概念,其中包括5的倍数。在进行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教学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注意到一些学生在理解5的倍数的概念上存在困难。他们很容易混淆5的倍数和其他数字的倍数。为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我决定采用更多的实物教具和示例来说明。通过使用计数棒或者小球等教具,学生可以更直观地看到5的倍数的规律,从而更容易掌握。

其次,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5的倍数相关的问题时缺乏逻辑思维能力。他们往往只是机械地进行计算,而不清楚其中的规律。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我尝试设计了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来解决。例如,我可以给学生一个数列,让他们找出其中的5的倍数,并总结规律。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

另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对于5的倍数的应用场景缺乏兴趣。他们觉得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无关,缺乏动力去学习。因此,我尝试将5的倍数的概念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相结合,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5的倍数的重要性。比如,我可以设计一些购物或者分组的问题,让学生应用5的倍数的概念来解决。这样一来,学生会更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综上所述,通过对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通过更直观的教学方法、启发性问题设计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我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5的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二

在五年级下册的数学教学中,学生需要学习和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在进行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值得反思和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发现一些学生对于5的倍数的概念存在误解。他们往往将5的倍数与其他数字的倍数混淆,导致在解题时出现错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我决定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我会让学生比较5的倍数和其他数字的倍数的规律,找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清晰地理解5的倍数的特征。

其次,我也发现一些学生在解决5的倍数相关问题时缺乏系统性思维。他们往往只是单纯地进行计算,而不注重整体的规律性。为了帮助学生培养系统性思维能力,我尝试设计一些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整体性思考来解决。例如,我可以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一道题目中综合运用5的倍数的相关概念。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全面地掌握5的倍数的特征。

另外,我还发现一些学生对于5的倍数的应用场景缺乏兴趣。他们认为这些概念与实际生活无关,缺乏学习的动力。因此,我决定引入更多的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5的倍数的重要性。通过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例如超市购物或者时间分配等问题,我可以让学生更加主动地去学习和掌握5的倍数的概念。

总的来说,通过对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进行教学反思,我认识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方法。通过比较和分类的教学方式、综合性问题设计和实际应用场景的引入,我相信学生们会更好地理解和掌握5的倍数的概念。

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篇三

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

  [教学实例]

  师:我们今天要来研究2和5的倍数的特征。可是自然数那么多,我们能一个一个研究吗?

  生:不能。那样的话永远也研究不了,自然数太多了,是无限的。

  师:那怎么办呢?

  (同桌讨论)

  生:我们可以先研究小范围里面的数。再推广。

  师:他的想法真棒!那我们就先确定一个比较小的范围1-100,看看这100个数里2和5的倍数有哪些特征。

  师: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发现了1-100中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那么在所有的自然数中,是不是5的倍数都有这个特征呢?

  生:(凌乱地回答)是!

  师:肯定吗?这只是我们的——猜测。要证明这个猜测对不对,我们还要进一步验证。那如何验证呢?有那么多自然数啊?

  (同桌讨论)

  生:可以找一个数看一看。

  师:找怎样的数呢?怎么看一看呢?谁能说得更明白呢?

  生:就是找一个末尾是0或者5的数,然后除以5看看,能不能除得尽。

  师:哦,如果找不到这样的数,那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也适合。

  如果找得到这样的数,那就是有了反例,说明——在大范围里面不适合。

  (学生在本子上举例)

  ……

  师:我们举了大量的例子,没有找到反例。那现在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了呢?

  生:所有5的倍数,个位上的数字都是5或0。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呢?在怎样的范围内呢?

  生:在自然数中,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那这个数一定是5的倍数。

  师:当然,我们研究的是不是0的自然数。

  ……(练习)

  师:我们已经找到了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灵活运用了。那我们来回想一下,我们是怎样来研究5的倍数的特征的呢?

  (同桌讨论,教师巡视并启发)

  生1:我们先确定了一个范围。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不确定范围的话,数太多了,不可能研究得完。

  生2:我们找到了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特征后,就把范围扩大到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进行了猜想。

  生3:猜想后,我们又进行了验证。

  师: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进行验证的呢?

  生4:举例。看看有没有反例。

  师:说得真好,最后我们才得出了结论——在所有不是0的自然数中,5的倍数的特征是个位上5或0。然后运用这些结论能快速判断。

  师:谁能完整地把这个研究过程说一说呢?(同桌说——全班说)

  ……

  师:那2个倍数特征我们怎么研究呢?

  生:也是先确定范围,寻找一定范围内的2的倍数特征。然后扩大范围,举例,寻找反例,最后得出结论。

  师:那我们就用这样的研究方法,四人一小组开始研究2的倍数的特征。

  ……

  [教学反思]

  从以上的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到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不是本节课的唯一目标,在制定目标的时候,还从数学研究方法这个方面着手,在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注重让学生了解科学的数学研究的过程。

  我们知道,一堂课的知识目标是很容易达成的,但是如果要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或科学的研究方法,往往会给我们一线教师带来很多困难。在这节课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猜想——验证——结论”三个流程进行研究,最后得到正确的数学结果,并进行应用。

  1、渗透“范围”意识。

  当我们说要研究2、5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想当然地会认为只要一个数一个数地研究就可以了。如果让他们实际操作,他们很可能会写了几个数后,就下结论,当然这时候他们下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正确的。大部分老师在

这样的情况下,就会肯定学生的结论,然后进行练习巩固。

  但是教师并没有满足于此,而是抱着科学严谨的态度。仅仅几个数就能得出结论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项结论的得出不是这样草率的。如果教师如此这般教学,一次两次不要紧,长久以来,学生也会形成草率的态度,以偏概全,缺乏一种科学的严谨,这是很可怕的。

  所以我们看到,首先教师引导学生确定了“小范围”的意识,在数据比较多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确定一个范围,在有限的时间里研究这个范围中的数的特征,得到在1-100这个范围内5的倍数的特征,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这时候教师没有满足于此,而是引导学生认识到这个结论仅仅适用于1-100这个小范围,是不是在所有不等于0的自然数中都使用呢?还需要研究。所以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开始认识到还要继续拓展范围,研究大于100的自然数中所有5的倍数是不是也是个位上的'数字是5或0。只有进行了研究,才能得到正确的结论,最后在学习和生活中进行应用。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感受到了科学严谨的态度,同时有了一定的“范围”意识,知道了在进行一项数目巨大的研究过程中,可以从小范围入手,得到一定的猜想,然后逐渐扩范围大,最后得出科学的结论。相信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明确范围意识,建立科学严谨的态度的。

  2、感受“猜想”与“结论”的不同。

  在教学2、5的倍数的特征之前,教师找了几个学生访谈,想了解学生学习的前在状态,当然所找的学生是各种层次都有的。对于2、5的倍数的特征,应该说比较简单,所以中等学生和优等生都已经知道了它们的特征——2的倍数肯定是双数,5的倍数末尾是5或0,只有个别学困生一无所知。同时有个奇怪的现象,所有知道这个结论的同学都认为这个结论非常正确,以后就能用这个结论来进行判断,不需要进行验证,当然他们的结论获得也仅仅是“知道”的过程,没有经历“探究”过程。如果长此以往,学生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不是知识的探究者,以后将只习惯于被动接受,而不会主动发现。

  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找到1-100内2和5的倍数特征时,教师追问学生,“是不是比100大的自然数中,也有这个特征呢?”学生异口同声地都认为是。这里就需要教师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我们看到,教师告诉学生是不是有这个特征,我们没有研究过,所以只是我们的猜想。当教师一点拨后,大部分学生还是比较认可的。确实,没有经过研究,怎么能知道是呢?

  有了这样的猜想,最后通过举例的方法验证后,学生没有找到反例,这时教师才告诉学生,一开始的猜想现在变成了结论。虽然同样是一句话,不同的时候有不同的界定,没有经过验证前,只是猜想;只有研究后,猜想才可能变成结论。

  相信学生不断经历这种过程后,他们才会具备科学的态度,才会学会对自己所说的话负责,才不会贸然下结论,当然我们教师也要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从这节课中,我们看到,当学生扩大范围,研究比100大的5的倍数的特征时,教师就引导可以用举例的方法来研究,寻找有没有不符合这一特征的例子,如果有,说明一开始的猜想是错误的;全班举了无数个例子,如果没有,那么在小学阶段,可以认为是正确的。这样,当下节课研究3的倍数的特征时,学生就会大胆猜想,并有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我们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不要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目标,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的能力目标,只有从小培养,从小渗透,那么我们学生对数学的认识才会更深刻,也才会在数学上有更大的造诣。

五年级下册5的倍数的特征的教学反思【精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