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37篇(通用3篇)

时间:2015-03-07 06:29: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37篇 篇一

标题:《探讨戏剧表演中的表情与动作》

教学目标:

1.了解戏剧表演中表情和动作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运用表情和动作来表达角色情感;

3.提高学生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戏剧表演中表情和动作的作用;

2.示范不同表情和动作对角色形象的影响;

3.分组练习,让学生通过表情和动作来表达不同情感。

教学步骤:

1.导入:播放一段戏剧表演视频,让学生观察演员的表情和动作;

2.讲解:介绍表情和动作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表情和动作来塑造角色;

3.示范:老师示范不同表情和动作对同一台词的演绎效果;

4.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定情境练习表演,强调表情和动作的运用;

5.展示:每组表演完后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表情和动作是否能够准确表达情感;

2.评价学生对角色的理解和塑造能力;

3.通过表演的展示和点评,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自由发挥,在戏剧表演中尝试不同的表情和动作组合;

2.安排实际演出机会,让学生将所学技巧运用到实践中;

3.邀请专业表演者来进行指导和分享经验。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表情和动作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表演技巧和表达能力。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37篇 篇二

标题:《戏剧表演中的声音训练与情感表达》

教学目标:

1.了解声音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

2.学习如何运用声音来表达角色情感;

3.提高学生的声音控制和情感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1.介绍声音在戏剧表演中的作用;

2.讲解声音的基本训练方法;

3.分组练习,让学生通过声音表达不同情感。

教学步骤:

1.导入:播放一段戏剧表演视频,让学生观察演员的声音运用;

2.讲解:介绍声音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引导学生了解声音的基本要素;

3.训练:进行声音基本训练,包括音高、音量、语速等方面的练习;

4.分组练习:让学生分组,根据给定情境练习声音的运用,表达不同情感;

5.展示:每组表演完后进行展示和点评,鼓励同学们相互学习。

教学评估:

1.观察学生在练习中声音的控制和表达能力;

2.评价学生对情感的理解和表达是否准确;

3.通过表演的展示和点评,提供反馈和改进建议。

拓展延伸:

1.让学生进行声音实战训练,在不同情境下进行即兴表演;

2.组织声音表演比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邀请专业声乐老师来进行声音训练指导。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将能够更好地掌握声音在戏剧表演中的重要性,提高声音控制和情感表达能力,为未来的表演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37篇 篇三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一篇

中国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式”进行表演。中华民族戏曲,从先秦的xxx俳优xxx、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先秦(萌芽期)

在原始社会,氏族聚居的村落产生原始歌舞,并随着氏族的逐渐壮大,歌舞也逐渐发展与提高。如在许多古老的农村,还保持着源远流长的歌舞传统,如“傩戏”;同时,一些新的歌舞如“社火”、“秧歌”等适应人民的精神需求而诞生。正是这些歌舞演出,造就出一批又一批技艺娴熟的民间艺人,并向着戏曲的方向一点点迈进。《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中唐以后,中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唐代文学艺术的繁荣,是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促进了戏曲艺术的自立门户,并给戏曲艺术以丰富的营养,诗歌的声律和叙事诗的成熟给了戏曲决定性影响。音乐舞蹈的昌盛,为戏曲提供了最雄厚的表演、唱腔的基础。教坊梨园的专业性研究,正规化训练,提高了艺人们的艺术水平,使歌舞戏剧化历程加快,产生了一批用歌舞演故事的戏曲剧目。

宋金(发展期)

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元代(成熟期)

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中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12世纪中期到13世纪初,逐渐产生了职业艺术和商业性的演出团体及反映市民生活和观点的元杂剧和金院本,如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马致远的《汉宫秋》以及《赵氏孤儿大报仇》等作品。这个时期是戏曲舞台的繁荣时期。

元杂剧不仅是一种成熟的高级戏剧形态,还因其最富于时代特色,最具有艺术独创性,而被视为一代文学的主流。元杂剧最初以大都(今北京)为中心,流行于北方。元灭南宋后,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剧种。元代的剧坛,群星璀璨、名作如云。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篇

篇1: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

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

(一)指导搜集材料;

(二)戏曲知识漫谈

(三)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篇

1、活动《走进京剧大世界》

教学目标:

通过教师的引导,揭示学习的目标——京剧,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听京剧选段,提问:

1、你想知道哪些有关京剧的知识?

2、你想了解哪些有关京剧的问题?

二、教师结合学生问题,整理归纳若干个问题。

三、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认真学习专题。

四、学习本节课专题——京剧的历史

1、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产生。

2、教师导学。

3、学生学习汇报:京剧的舞台演变。

五、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情况。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并寻找问题的答案。

3、在小组学习中,“我”所发挥的作用以及在小伙伴心中的位置。

4、在小组汇报过程中承担的部分。

2、欣赏《生、旦、净、丑荟精粹》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对唱念做打的模仿充分体验京剧艺术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培养他们热爱祖国优秀文化的感情。

2、了解京剧的有关知识。初步认识京剧的艺术特征,知道京剧的产生、发展和历史沿革。

3、激发发展学生对京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学生感受、体验京剧的艺术表现力。

教学重难点:对京剧行当和京剧表演的认识。教具准备:

1、电脑多媒体课件。

2、京剧脸谱。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超级联想

超级联想,同学们可以根据老师提供的几个词组来联想另一个事物。西皮 二簧 沙家浜 国粹 梅兰芳

2、京剧知识知多少

师:京剧是流行全国各地的戏曲剧种之一。我国的京剧艺术与古希腊的悲喜剧,印度的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戏剧种。而我国的京剧的艺术形式是保留最完整的。其中京剧又被誉为是我国的国粹。随着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京剧艺术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和喜爱,甚至一些老外特地到中国拜师学艺,把我国的京剧艺术带到他们的国家中去。那么我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对自己的国粹京剧了解多少呢?

二、京剧的形成1、师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生答:“京”代表京剧在北京形成。

2、师: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和湖北,让我们来看看京剧是怎样形成的,(媒体视频)

三、欣赏传统京剧《空城计》

1、《空城计》剧情简介

2、欣赏《空城计》(媒体视频)问题:传统京剧《空城计》给你留下了那些深刻地印象?(1)唱腔旋律美

a、唱京剧唱腔以西皮、二簧为主要唱腔。西皮的旋律起伏较大,节奏紧凑,唱腔流畅明快,适合于表现欢快情绪;二簧的旋律则较为平稳,节奏舒缓,唱腔凝重浑厚,更宜于抒发沉郁、悲愤的情怀。

b、念:京剧表演中只说不唱,也称为念白。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中占有重要地位。

学生模仿京剧《拾玉镯》中孙玉姣和媒婆的念白 孙玉姣:啊,刘妈妈。

媒婆:什么喇嘛,喇嘛在庙里呢!孙玉姣:大娘,媒婆:老羊,老养上山吃草去啦!孙玉姣:我、我、我(哭)

媒婆:呦,你哭啊,哭吓唬谁啊,我才不怕你哭呢。你呀!你哭你吓唬你妈妈去。等你妈妈回来我非去告诉你妈妈去。

(2)动作程式美(介绍京剧的四大艺术特征——做,打)a、做:就是指京剧中的表演。

分别让学生观看京剧《拾玉镯》里孙玉姣喂鸡、开门、穿针的片段。讨论模仿。

b、打:就是指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撕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打”。

c、服装华丽美 d、脸谱夸张美

京剧脸谱,是具有民族特色的一种特殊的化妆方法。由于每个历史人物或某一种类型的人物都有一种大概的谱式,就像唱歌、奏乐都要按照乐谱一样,所以称为“脸谱”。

在人的脸上涂上某种颜色以象征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角色和命运、是京剧的一大特点,也是理解剧情的关键。京剧脸谱,是根据某种性格、性情或某种特殊类型的人物为采用某些色彩的。红色有脸谱表示勇士义烈,如关羽、妾维、常遇春;黑色的脸谱表示刚烈、正直、勇猛甚至鲁莽,如包拯、张飞、李逵等;黄色的脸谱表示凶狠残暴,如宇文成都、典韦。蓝色或绿色的脸谱表示一些粗豪暴躁的人物,如窦尔敦、马武等;白色的脸谱一般表示奸臣、坏人,如曹操、赵高等。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师: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1、“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

(1)“老生”就是扮演中年以上的男性,性格正直、刚毅的正面人物。(2)“小生”就是扮演年轻的男性。(3)“武生”就是擅长武艺的男性。

2、“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1)“青衣”就是扮演家境贫寒或身受不幸遭遇的青年妇女。(2)花旦:是指天真活泼、直率爽朗或泼辣的青年妇女。(3)武旦:以武功为主的女性人物。(4)老旦:是指扮演老年妇女。

3、“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通常所说有脸谱的角色。主要是扮演性格、品质或相貌不同与一般,有突出特征的男性人物。

4、“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角色上有文武之分。

五、欣赏京剧《空城计》 问题:请学生分辨角色和唱腔。

诸葛亮(老生)司马懿(净)司马懿的儿子(武生)

六、欣赏现代京剧《智斗》

1、《智斗》剧情介绍

2、欣赏《智斗》

问题:现代京剧和传统京剧的区别?

七、欣赏戏歌《说唱脸谱》 师:同学们,不管是传统京剧还是现代京剧。我们要想真正地演唱,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达到地。但是老师知道有一种唱法可以帮助我们过把戏瘾。你们听!

所谓“戏歌”就是用传统戏曲唱法演唱流行歌曲

八、拓展活动:

课后收集自己、父母或爷爷奶奶喜欢的京剧作品,带到班上与同伴分享,进一步加深对京剧艺术的了解。

教学评价:

1、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率。

2、能否运用学习过的知识,正确辨别唱段中演员的行当。

3、《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学习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2、继续学习《走进京剧大世界》──著名的京剧演员,了解四大须生及四大名旦,还有净行和丑行的演员。

3、通过学习《甘洒热血写春秋》了解《智取威虎山》的故事情节,体验京剧演唱与唱歌的不同之处。

教学难点:一字多音,如唱段最后一字“秋”的演唱。教具准备:

影片剪辑:《智取威虎山》简介、《甘洒热血写春秋》唱段。

课件《京剧著名演员》及其视频剪辑:马连良《草船借箭》、裘盛戎《赤桑镇》、梅兰芳《霸王别姬》、朱世慧《报药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播放《急急风》节奏,学生采用走圆场的方式进教室。

二、互动学习

1、播放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段,说一说这是哪个角色?演员属于哪个行当?你认识这个演员么?

2、对!这是著名旦角演员梅兰芳《霸王别姬》片断。是旦行花衫。谁能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介绍一下这名京剧大师?

3、在旦行里,还有三个人和梅兰芳齐名,你知道他们都是谁么?四大名旦:1927年。北京顺天时报举办评选“首届京剧旦角最佳演员”,梅兰芳、尚小云,程砚秋、荀慧生当选,被誉为京剧的四大名旦。

4、除了著名的四大名旦之外,你还知道京剧那些著名演员?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四篇

教学目的:

1、赏读语句、美词:感受人物品质和体味景物描写;

2、正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品质和体味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理解最后一段的深层含义,正确把握课文的思想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第一课时内容:本篇小说的主要情节是讲什么事?(看社戏)

2、直接导入:那么,这次看社戏给鲁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课文哪个地方(自然段)体现出来的?(最后一段)

二、讲授新课

1、齐读最后一段“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2、分析最后一段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五篇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2、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3、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二、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根据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及戏曲相声。

三、活动安排:设计两课时,

(一)指导搜集材料;

(二)戏曲知识展示及知识竞赛。课堂实录主要是第二课时。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制定活动计划,安排课外活动时间,教师要参与指导好活动计划的制订。

二、学生分组,选定小组负责人,落实每个同学的责任,各小组推选确定主持人。教师协调人员安排。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六篇

《戏曲人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收集资料和欣赏戏曲表演等活动,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2.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3.通过欣赏和表现戏曲人物,让学生感受戏曲的魅力,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了解中国戏曲的艺术特色及戏曲人物的表演特征。

教学难点:运用水墨画的基本技法表现学生喜爱的戏曲人物。

课时:1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戏曲人物图片、戏曲人物有关故事等资料;准备水墨画的相应工具。

(教师)课件、各种戏曲人物造型图片,小组学习任务图片(将一张完整的水墨戏曲人物图片按小组撕成若干张碎图片),水墨画工具。

教学过程

1、组织教学,进入学习状态。

2、导入激趣。

3、感知引趣。

4.尝试探趣。

(1)作业要求:用水墨的形式表现自己最喜爱的戏曲人物;

(2)依据自己收集的图片或心中的戏曲人物形象进行大胆自由地造型表现,教师在巡视中给予学生鼓励与及时提示。对发现的普遍问题,如构图大小、用墨浓淡、形象拘谨等,给予及时点拨、启发、帮助学生解决。

5.评价延趣。

(1)即时用数码相机或摄影机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学生自评、互评,进一步开拓学生思维。

(2)教师总体评价优点及存在问题,评价要点可以是水墨语言的自如运用,戏曲人物的动作、神态的表现等方面。

(3)欣赏不同的材料表现的戏曲人物,体会文化与生活的关系。

课后请学生关注身边的戏曲表演,并尝试运用更多的材料来表现戏曲人物。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七篇

备 课 教 案

授课题目:《梨园金曲》(第二课时)授课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实习教师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

授课道具:多媒体电脑课件、手风琴、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类型:综合课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京剧艺术知识的学习,初步了解京剧的行当。

2、学习脸谱,了解净行各人物的性格特征。

3、学习唱脸谱,了解戏歌。知道国外人事对我们京剧文化的尊重。

4、了解京剧常识,传承京剧文化。授课重点:了解京剧文化

授课难点:歌曲中的节奏、乐曲后半段带有京韵味的演唱、授课过程:

1、导入:

自我介绍:在课上我们是师生关系,在课下我愿意和大家成为朋友。既然我们是音乐课,那么我们就以音乐的方式来让大家更多的了解我。首先给大家用手风琴伴奏演唱一段歌曲。

在听的同时让学生们想一想,老师弹唱的是什么类型的歌曲。

乐曲弹唱完(得到了学生们的掌声,效果很好),请学生回答。教师:有谁知道我刚才弹唱的是什么类型的歌曲吗?

学生:戏曲。

教师:很好!那么有谁知道这是哪一出戏吗? 学生:《打虎上山》

教师:好极了!刚才老师所弹唱的是一段现代京剧

《智取威虎山》里的一段——《打虎上山》

2、京剧文化的历史:

上次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已经了解了一些京剧方面的知识,我们这节课来继续学习。

一件事物要发展,总是有它的孕育期、成熟期等等。京剧艺术也不例外。我们首先从历史的角度来了解一下。

(1)京剧的孕育期:1790年,清乾隆皇帝过80寿辰时,为给他祝寿,四大徽班进京。落脚于今宣武区一代,为京剧的形成打下了基础。(2)京剧的成熟期:1860——1949年。提问:那个时期,中国正在经历着什么? 学生:中国正在被外国列强瓜分。

教师:很对!那时候,正是帝国主义列强对我国发动第二次xxx战争的时期。虽然我国在当时的政治上是失败的,但在京

剧艺术上是成功的。

在那时,京剧艺术正式用“京剧”二字为自己定名,各个行当、角色也渐渐丰富成熟起来。它同时还吸收了北方的“秦腔”、“汉调”,南方的“昆曲”等艺术表现形式和特点,集百家精华于一身,成为北方以京城地区为中心的一个地方戏种。(3)京剧艺术的新生: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京剧得到了新的发展。创作出了许多现代戏曲。

3、区别现代戏去传统戏的不同:

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什么是现代京戏,什么是传统京戏?

从三个方面来思考:

一、穿着上?

二、唱腔上?

三、伴奏乐器上? 下面我们就来分别欣赏一段传统戏和一段现代戏。首先先来看传统戏——《包龙图打坐在开封府》

提问:戏里的这个人物是谁?

学生:包青天。教师:很好!那有哪位同学能够说一说这出戏的内容吗? 学生:(纷纷说出了一些自己所了解的关于这出戏的内容)

教师: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出戏是宋朝时期抛妻弃子的驸马爷陈世美被其妻秦香莲状告到开封府包青天那里,包青天与陈世美对峙公堂的事情。欣赏现代戏红灯记选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 两段歌曲分析完了,回答问题。

1、穿着上:传统戏的服饰是古代的装束,看起来离我们比较久远,历史文化较深厚;现代戏的服饰更接近我们现实的生活。

2、唱腔上:传统戏的唱腔比较规矩,旋律的走向比较清晰,没有太多的对白;现代戏的旋律比较丰富,唱腔比较委婉,对白较多。

3、乐器上:传统戏完全使用的是中华民族的乐器(分为文场乐器和武场乐器);现代京戏不但使用传统戏的乐器,它还加入了西洋的乐器(如:提琴、管乐、打击乐等)。

4、回顾京剧行当:

上次课老师已经给大家介绍了京剧的各个行当,有谁能够告诉老师,京剧应该分为几大行当?

学生回答:四个,分别是:生、旦、净、丑、教师:很好。戏曲原来是有五大行当,但后来把末行合并到生行里了,所以形成了现今的四大行当。我们详细的看一下。

1、(大屏幕显示武生图像)武生,擅长武艺的角色。它分为两大类:一种是长靠武生:一般都是用长柄武器(如:关于,吕布、张飞)要求武功好,有大将风度、有气魄;短打武生使用短兵器,要求身手敏捷,看起来干净利索、打起来漂亮,不拖泥带水。

2、(大屏幕显示老生图像)老生又叫须生或胡子生,解释胡子在京剧里叫“髯口”。黑色的“髯口”说明这个角色的年纪在50-60岁左右(如:诸葛亮),白色的“髯口”说明这个角色的年纪在60岁以上。

3、(大屏幕显示小生图像)小生比较年轻的男性角色,特点是不戴胡子,扮相一般是比较清秀、英俊。这个行当的唱法和念法掌握起来不是很容易。所以京剧小生这一行,历来是人才较少的行当。

4、(大屏幕显示青衣图像)青衣在旦行中占最主要的位置,青衣扮演的一般是端庄、严肃、正派的人物,大多是贤妻良母。年龄一般都是由青年到中年,青衣表演上的特点是以唱工为主,动作幅度比较小,行动比较稳重。

5、(大屏幕显示花旦图像)花旦,人物性格一般都比较活泼、开朗,动作也比较敏捷、伶俐。

6、(大屏幕显示老旦图像)老旦的表演特点是唱、念都用真嗓,但不像老生那样平直、刚劲、而应该像青衣那样婉转迂回。

虽然旦行都是女性的角色,但在表演上并不是只有女性来扮演,“四大名旦”就是四位很棒的反串旦行的京剧大师。

7、(大屏幕显示武净图像)净行是一个学术名字,俗称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可分为正净、副净和武净三大类。

8、(大屏幕显示丑角图像)丑行又叫“小花脸”,丑行都是在鼻梁上用白粉涂一个粉快、涂的形状和要扮演的角色相关,根据角色的需要而变化。

5、了解京剧中脸谱文化:

1、(屏幕上显示若干个脸谱)提问:这是什么啊?

学生:脸谱

教师:那么刚才已经说过了,脸谱应该属于哪个行当呢?

学生:净行 教师:很好!

不同颜色的脸谱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

2、(屏幕显示紫色脸谱)紫色人物象征耿直、果断、沉稳、有大将的风度。

3、(屏幕显示红色脸谱)红色人物象征忠义、勇敢。最代表的人物大家能说出来吗?

学生:关羽、关云长、教师:很好!

4、屏幕显示黑色脸谱)黑色的脸谱指的是其脸上的条纹,而不是底色。黑色人物象征刚烈、勇猛、粗率、卤莽、典型人物:张飞。

5、(屏幕显示蓝色脸谱)蓝色人物象征刚强、粗旷、桀骜不逊、典型人物:窦尔敦、6、(屏幕显示黄色脸谱)黄色的人物象征阴险、凶残、攻于心计、典型人物:典韦、7、(屏幕显示白色脸谱)白色的人物象征狡诈、阴险、典型人物:曹操、6、学唱《唱脸谱》:

我们已经学习了这么多的脸谱,为了更好的能够把他们记住,我们现在就来学习《唱脸谱》,用歌曲的方式来加深对脸谱的记忆。

先从头欣赏一遍乐曲,问乐曲一开始是谁在赞扬我们的京剧艺术。欣赏完乐曲,问学生们刚才提出的问题,是谁在赞扬京剧? 学生:(纷纷说)外国人。

教师:好!那么谁知道“Peking Opera”是

什么意思?

“Peking Opera”——北京歌剧。外国人把京剧比喻成歌剧,歌剧艺术在西方人眼 中是个十分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他们能够把我们的京剧艺术同他们的歌剧艺术 放在同等的地位,充分说明了他们对于我们京剧文化的重视。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又作为一个北京人,我们应该感到无比的自豪,所以学生们再次演唱的时 候带上一种自豪的心情。

跟伴奏再次演唱乐曲的第一段。

看第二段歌词,是在介绍脸谱各个颜色所代表的典型人物。学生们在演唱时应该 注意怎样去突出京戏的韵味,去尽量模仿净行的唱法和声调。跟伴奏学唱第二段歌曲。

京剧艺术能够在现今受到国际上这样的重视,是谁把它推广出去的呢?(大屏幕显示梅兰芳的图像)梅兰芳:京剧艺术大师,被誉为中国四大名旦之一。

在20世纪初,他就带领京剧团体到海外演出,博得了海外的一致好评,从此京 剧艺术走向了国际舞台。

7、结课:

我们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了一些京剧文化,这好比大海中的一滴水。我们的京剧文化博大精神,希望同学在今后能够多去了解一些京剧艺术。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是要靠大家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希望在开2008年奥运会的时候,咱们在坐的每位同学都能向你身边的外国友人自豪的介绍我们的京剧文化艺术。下课!评课: 缺点:

1、学唱“唱脸谱”时,每一遍的要求应该再明确些。

2、用词的准确性再推敲仔细一些。比如:“蓄须”容易产生不同的理解,可以换成“留胡子”。

3、课堂的纪律管理应当再随机一些。

4、教师在课上的表情应该再放开一些,有些太严肃。优点:

1、教态比较放松,声音大小合适。

2、加入了乐器(手风琴)伴奏的形式,教师的才能得到运用。

3、授课内容线条清晰,做到知识点的深入浅出。

4、能够把知识面扩展,在了解京剧文化的同时讲解了一些历史典故。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八篇

武安戏曲——欣赏《雁门关》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安落子的基本知识。欣赏《雁门关》

2.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武安戏曲落子的历史、表演特点及主要剧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武安落子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戏曲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武安落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雁门关》,进一步感受武安落子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雁门关》

提问: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什么落子?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先向大家介绍你们搜集的内容?

3、小组介绍:武安落子 (1)发展历史

武安落子源于民间曲调,经历代艺人口传、加工、改革,逐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明代胡赛所著《武安史话》有“武俗善歌,班头开明”的记载,武安明代即有戏楼,落子戏当为演出剧种之一。最初称其为“硬歌”,即无乐器,坐着硬唱,后逐渐发展为一人脚踏小鼓,手持竹板,顺口编唱。至明末清初,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打霸王鞭”、“翠月檀香”的舞蹈形式。阻碍着时间的推移,“硬歌”的曲调与“翠月檀香”舞蹈形式相结合,构成武安落子的早期艺术。此后,唱腔、戏装、道具、化妆、伴奏均有发展和改进,形成独特的风格。

(2)艺术特点 落子戏行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昔日分工不甚严格,小旦、小生大都相互兼演,三花脸还能演老旦、彩旦,有些三花脸又可由小生代替,小旦又可代娃娃。近来行当分工较前严格,但仍有兼演现象。舞台道具交为简单,表演不以武功和戏曲程式丰富见长,将秧歌、高跷等民间舞蹈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既叙事又抒情,活泼自如。道白使用武安方言,庄谐兼重,常有妙语联珠,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落子上演剧目有140多个,代表性剧目有《借 》、《吕蒙正赶斋》、《端花》、《老少xxx》、《小过年》、《借当》、《蓝桥会》、《何文秀》、《卖布》、《大隔帘》、《二隔帘》、《王小赶脚》、《闹驴》、《跪花厅》、《访昆山》、《系孩子》、《闹书房》、《机房训子》、《大上吊》、《顶灯》、《安安送米》、《打丁僧》、《杭州失印》、《抱灵牌》、《皮秀英告状》、《劝九红》、《村选》、《杨四的派款》、《范小丑参军》、《打春桃》、《扫荡》、《阎家坟》、《密兰对象》、《茂林事变》、《卖苗郎》、《钱三请客》等。

4、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武安落子的一些基本内容,让我们爱家乡从爱戏曲出发吧!反思: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九篇

【教材分析】

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定位在“文化生活”上,这体现了语文同社会文化生活的密切联系。文化生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是人类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语文除了是交际和学习的最重要的工具之外,还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语文教学除了教会学生使用语文工具外,还有引导学生认识和把握人类文化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对文化生活、对文学艺术的广泛兴趣和鉴赏能力,是语文教学普遍的目标内容之一。课文《社戏》以“社戏”这一江南水乡文化活动为线索,表现了“我”的一段童年生活经历。课文通过“我”和少年伙伴们夏夜行船、船上看戏、月下归航等情节的描写,展示了“我”的一段天真烂漫、童趣盎然的江南水乡文化生活经历。

【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体会江南水乡文化生活,适当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家乡的文化习俗。

2、能力目标:

⑴引导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⑵体会景物描写的诗情画意和抒情作用。

3、情感目标:

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篇

一、课程名称:中国戏曲介绍

课时:2个学时

二、背景分析: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同学们对中国戏曲

还不够了解,不能经常接触戏曲。

三、教学内容:中国戏曲

四、教学目标:

五、教学过程:

初步了解中国戏曲的相关知识,并学会哼唱具有代表性的戏曲,简要说出他们的起源

【引入课程】

1、先介绍董永和七仙女的故事,然后放[天仙配],为讲戏曲作铺垫,将同学们带入戏曲的氛围中

【初步了解】

1、介绍戏曲相关知识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2-5]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其它比较著名的戏曲种类有:昆曲、粤剧、淮剧、川剧、秦腔、晋剧、汉剧、河北梆子、河南坠子、湘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等。放[刘海砍樵]

2、戏曲行当

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3、艺术特色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4、唱腔

第一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抒情性强。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许多剧种的慢板、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放[女驸马] 第二种是叙事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中等,曲调较平直简朴,字密腔简,朗诵性强。它常用于交代情节和叙述人物的心情。许多剧种的二

六、流水等均属于这一类。放[花木兰] 第三种是戏剧性唱腔,其特点为曲调的进行起伏较大,节奏与速度变化较为强烈,唱词的安排可疏可密。它常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矛盾冲突激化的场合。各戏剧中的散板、摇板等板式曲调都属于这一类。

5、国五大戏曲剧种 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称[21])、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22])、黄梅戏、评剧、豫剧。亦有表述为“京剧、评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者

【主要内容】学唱[说唱脸谱]放说唱脸谱

《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

那一天爷爷领我去把京戏看 看见那舞台上面好多大花脸 红白黄绿蓝颜色油的脸 一边唱一边喊 哇呀呀呀呀 好象炸雷 叽叽喳喳震响在耳边 蓝脸的窦尔敦 盗御马 红脸的关公 战长沙 黄脸的典韦 白脸的曹操 黑脸的张飞 叫喳喳?? 说实话京剧脸谱本来确实挺好看 可唱的说的全是方言怎么听也不懂 慢慢腾腾咿咿呀呀哼上老半天 乐队伴奏一听光是锣鼓家伙 咙个哩个三大件

这怎么能够跟上时代赶上潮流 吸引当代小青年 紫色的天王 托宝塔 绿色的魔鬼 斗夜叉 金色的猴王 银色的妖怪 灰色的精灵 笑哈哈?? 我爷爷生气说我纯粹这是瞎捣乱 多美的精彩艺术中华瑰宝 就连外国人也拍手叫好 一个劲的来称赞 生旦净末唱念做打手眼身xxx夫真是不简单 你不懂戏曲 胡说八道 气的爷爷胡子直往脸上翻 老爷爷你别生气 允许我审辩

就算是山珍海味老吃也会烦 艺术与时代不能离太远 要创新要发展 哇呀呀呀

让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爱看 民族遗产一代一代往下传 一幅幅鲜明的 鸳鸯瓦 一群群生动的 活菩萨 一笔笔勾描 一点点夸大 一张张脸谱 美佳佳 哈哈哈

六、重难点:了解哪五大戏曲和相关传统知识,学唱[说唱脸谱]

七、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学生接受不了生硬的知识,因此课堂主要以欣赏戏曲为主,相关戏曲知识全当听故事。

八、总结

同学们,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多的听流行音乐,戏曲渐渐被人们淡忘,但是戏曲是我们的祖先们一点一滴建立和发展下来的。同时它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代表着我们民族文化的形象。我们不能忽视传统,只有从小了解,学习和掌握戏曲,才能继承这一传统文化,才能将戏曲一代代的传承下去,使之傲立于世界文化之林。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一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情节结构分析小说,并理解文中叙事有详有略的写作特点。

2.理解本文景物描写对表达中心思想的作用。

3.学习虚词的用法,识别偏正短语。

4.了解课文所表达的对劳动人民的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

二、难点、重点分析

1.偏僻的平桥村,为什么“在我是乐土”?这说明了什么?

分析:

(1)“我”在那里受到“优待”——钓虾“归我吃”;坐船“在舱中”;和年幼的小孩“剥豆”;六一公公送我罗汉豆。

(2)可以免念枯燥无味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3)没有严格的行辈之分,年纪相仿的“我们是朋友,即使偶而吵闹起来,打了太公,一村的老老小小,也决没有一个会想出‘犯上’这两个字来”。

(4)有热情好客的小朋友们:有“最聪明的双喜”,有乐于助人的桂生,有公而忘私的阿发。

(5)有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掘蚯蚓”、“钓虾”;放牛;看戏;欣赏夜景;偷豆、吃豆。

文中写“乐土”之“乐”是要反衬读“秩秩斯干幽幽南山”的不乐,表达了“我”对封建教育的反感,同时也反映了农村孩子的天真、友善和直爽的性格。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二篇

中国戏曲

中国戏剧的产生已有800年了,它现在已经发展到300多个剧种,剧目更是难以数计。世界上把它和印度梵剧、希腊悲喜剧并称为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说是空间艺术,是因为戏剧要在一定的空间来表现,要有造型,而它在表现上又需要一个发展过程,因而它又是时间艺术。

中国戏剧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如戏剧中的服装和化妆,除用以刻画人物外,还成了帮助和加强表演的有力手段。水袖、翎子、髯口等,不仅是人物的装饰,而且是戏剧演员美化动作,表现人物微妙心理活动、刻画人物性格的重要工具。

前言:它经历了漫长的孕育过程,历经上千年生生不息;它曾是亿万人的感性生活的寄托与情感的沉醉之所,积淀着中国人的根和魂;在它那里,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最全面、最形象、最精美的体现。第一次赋予它“戏曲”概念的是国学大师王国维:“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藉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宋元戏曲考》)

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耀到中原,戏曲艺术就在这光照中萌芽。戏曲起源于河南,形成于河南,如今繁盛于河南,并从整体上影响着中国戏曲的创作与发展;中原戏曲种类之多、密度之广,全国少见。河南人爱看戏,爱哼梆子腔;戏曲是河南人与生俱有的精神基因,是河南人的生活方式。弘扬戏曲文化,正是为我们自己寻找一个赖以安身立命的家园。海德格尔曾说过:“只有当人有个家,当人扎根在传统中,才有本质性和伟大的东西产生出来。”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展开戏曲文化寻根之旅吧。

中原戏曲具有起源早、种类多、受众广、影响大等特点。“诸宫调”创始于开封,标志着戏曲作为一门综合艺术开始成熟的《目连救母》搬演于开封,北宋的杂剧也形成于开封。这些都表明中原是中国戏曲的重要发源地。中原戏曲来源于生活,扎根于民众,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灵活多样的表现形式,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xxx

听郑卫之音,则不知倦

——戏曲源头在中原

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独一无二的戏剧样式,中国戏曲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迟缓而漫长。它不似古希腊戏剧从一开始就轰轰烈烈登上人类文化的高峰,令千秋万世瞻仰遥想,却如涓涓细流绵亘久远,历经千载仍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从原始巫术用歌舞娱神,到夏商宫廷俳优以表演娱人,到汉魏角抵百戏,隋唐参军戏,直到宋杂剧、金元本,多元血统使得它厚积薄发,大器晚成。

戏曲起源与中国古代乐文化的关系最为密切。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发祥地的河南,从远古时代就有了人类居住生息,他们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在创造着精神文明。可以说,随着中华民族的先祖在中原这块大地上劳动生息,音乐歌舞也就相伴而生了。此后,20多个朝代在中原大地建都,催发了戏曲艺术的长期繁盛。中国戏曲从起源到形成,都离不开中原大地的滋养。可以说,中国戏曲之根在中州。

姚金成(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东方艺术》主编):有人说,河南戏曲之起源,应在春秋战国时代的“郑卫之乡”,溱洧唱和为其滥觞。民国时期的王培义据孟子“河西善讴”(河指淇河,今河南鹤壁)的记载,得出了“?河南讴?之起始远在尧舜之时,即晚亦生自战国”的结论。其实,河南这块土地上的艺术萌芽比这还要早。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七孔骨笛,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犹能吹奏出动人的旋律。安阳殷墟出土的3500年前的刻有鼓、龠、舞的甲骨文,表明当时的音乐歌舞已达到相当水平;禹县(今禹州)出土的周代巫傩青铜面具,则无疑是戏曲脸谱的上古先祖。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已经是令人向往的歌舞圣地了。《诗经·宛丘》中宛丘山下那“坎击其鼓”、“无冬无夏”的民间狂欢,魏文侯“听郑卫之音,则不知疲倦”的痴迷,都让我们无法不去想象当时中原大地笙歌嘹亮、歌舞盈日的盛况。

两汉是“百戏”领风骚的朝代,作为东汉京都的洛阳,其歌舞戏剧之盛不言而喻。河南新密汉墓出土的“宴饮百戏壁画”,洛阳出土的歌舞百戏陶俑,南阳出土的达百块之多的有关歌舞百戏场面的汉代画像砖等,都足以表明当时河南戏剧的普遍繁荣。而《北齐书》、《教坊记》、《通典》等多部史籍中记载的产生于隋末河内(今沁阳),广泛流行于唐代的《踏谣娘》,不仅有了人物性格、角色装扮、舞蹈动作,而且有了独唱、帮腔,已经使用了“代言体”手法。

韩德英(河南省戏剧史研究专家):中原戏曲起源可追溯到夏启时代。夏代是中国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个朝代,已有“求倡侏儒,而为奇伟之戏”(宋·高承《事物纪原》)的记载。更值得一提的是,“诸宫调”创始于北宋都城汴梁(开封)。诸宫调是由多种宫调组合成的—个完整的长曲,元杂剧的形成直接受诸宫调影响。宋代王灼的《碧鸡漫志》记载:“泽州有孔三传者,首创诸宫调古传,士大夫皆能颂之。”《都城纪胜》“瓦舍众伎”一节记载:“诸宫调本京师(开封)孔三传,编撰传奇灵怪,入曲说唱。”

而当时汴梁最有影响和深得观众欢迎的节目,要数瓦舍勾栏艺人们演出的杂剧《目连救母》。《东京梦华录》记载:“七月十五日,中元节……构肆乐人,自过七夕,便般《目连救母》杂剧,直至十五日止,观者增倍。”这是一个有相当高艺术水平的连台戏,学术界一般认为它标志着戏曲的形成。从已出土的戏曲文物中,也可以说明宋代杂剧的昌兴和普遍流行,如1949年以来先后出土的有荥阳宋墓石棺杂剧图、偃师宋墓杂剧雕砖、禹县(今禹州)宋墓杂剧雕砖、温县宋杂剧雕砖等。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杂剧演员一般四人或五人,伴奏乐队多者五至七人,少者二人作演艺状。

郑传寅(武汉大学古典戏曲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继承宋杂剧、金院本、南戏和说唱艺术等成果的基础上,元杂剧出现。它标志着戏曲艺术的真正成熟。在灿若群星的元杂剧作家群中,“豫省亦颇不乏”(王培义语)有名的大家。知名的河南籍作家有郑廷玉、李好古、姚守中、赵文殷、赵天锡、陆显之、宫天挺、钟嗣成等。

被称之为元曲四大家之一的白朴,就生于汴京(今河南开封);著名剧作家李好古是西平路(今河南西平县)人。他写过杂剧3种。《录鬼簿》吊词说:“芳名纸上百年图,锦绣胸中万卷书,标题尘外三生簿。《镇凶宅》赵太祖。《劈华山》用功夫。《煮全海》张生故。撰文李好古,暮景桑榆。”还说他博学能文,腹内有万卷诗书,所作文字足以流传后世。《张生煮海》是他流传下来的唯一杂剧。这出神话剧具有强烈的反抗封建统治的色彩,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太和正音普》评说:“李好古之词,如孤松挂月,清秀优美,磊落不凡。”写出《看钱奴》的郑廷玉是彰德(今河南安阳市)人,他曾作杂剧23种,现存者6种。钟嗣成《录鬼簿》把他列入“前辈已死名公才人,有所编传奇行于世者”类,名次排在关汉卿、高文秀之后,位居第三。朱权在《太和正音谱》中评其词“如佩玉鸣銮”。郑廷玉熟悉社会生活,洞察人情世态,作品题材广泛,对元代的社会生活、市井百态进行了广泛、深刻的描摹和反映,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与审美价值;被钟嗣成在《录鬼簿》置于“方今已亡名公才人”之首的宫天挺是开州(今河南濮阳)人,他的杂剧无论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元代一大家,与关汉卿、马致远、乔吉齐名;而写下传世之作《录鬼簿》的钟嗣成是大梁(今河南开封)人,他在这部著作中记录了元代152位曲家的生平及其著作,为后世提供了可靠的研究资料。其书体例,也有开创意义,在后世学者中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时期,河南的“中州调”,也是杂剧重要的腔系之一。

范红娟(中国古典戏曲博士、郑州师专戏曲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明代河南民间戏曲演唱活动十分活跃,乡村“春祈秋报”赛会活动多用戏曲。明后期,除了昆、弋、弦索等广泛流行外,以开封为中心的地区,兴起了俗曲、小调,如“琐南枝”“傍妆台”“山坡羊”“泥捏人”“鞋打卦”等。不仅一般平民百姓喜爱传唱,就是文人墨客街市闻之,也赞赏不已,称这些“出诸里巷妇女之口”的小曲,为“时词中状元也”。(明·李开仙《词谑》)这些俗曲、小调,为河南地方戏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时,朱元璋之孙、周定王长子朱有瞛在开封写出了《诚斋乐府》,收有31种杂剧,明·沈德符称其“稳惬流利,犹有金元风范。”明代河南还有一些传奇作家,如李先芳、卢楠、桑绍良、李雨商等。睢州(今河南睢县)文人赵陛对,也“尝为乐府小剧,以寄其愤”,影响颇大。

清代河南也出现了一些杂剧、传奇作家,比如陈天清、王髄、吕履恒、吕公溥、李树谷等。吕履恒,字元素,河南新安人。康熙甲戌进士,官至户部侍郎。是康熙年间著名诗人、剧作家、方志学家。撰有传奇4种,今存《洛神庙》一种,是现存最早的豫西调剧本。此剧成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曾于杭州、宣化、湖南长沙等数地搬演。履恒工诗,著有《梦月岩诗集》20卷。时人王阮亭曰:“《梦月岩》诗高浑超诣,正以不甚似杜为佳。”;吕公溥是吕履恒之孙,主持荆山书院多年,著有《寸田诗草》,袁枚为之序,称其为“诗中雄伯”。作为当时著名剧作家,他有杂剧《弥勒笑》传世。该剧是根据张漱石的《梦中缘》改编成的梆子戏剧本,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明后期至清康乾时代,地方戏在“花雅之争”的铿锵锣鼓中纷纷登场亮相。弦索腔、锣戏、卷戏、梆子戏和昆曲、徽剧等数十个剧种,在中原大地争奇斗艳。当今河南流行的主要剧种和稀有剧种,或萌芽,或形成,或成熟,都在这一时期。

马紫晨(河南省著名戏曲史专家、民俗专家):仅从明万历之后的400余年间,先后在河南境内产生、存在或流行过的各类戏剧品种即有近80个,其中戏曲剧种60多个,最终形成了以豫剧、曲剧、越调为主体,大平调、大弦戏、宛梆、道情、二夹弦、怀梆、四平调、蒲剧、豫南花鼓戏等多种剧种百花齐放的戏曲体系。目前,河南尚有35个剧种在活动或残留踪迹可查;16个剧种有专业剧团演出。2006年第一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是豫剧、曲剧、越调等10个剧种;2007年2月,进入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除前述外,又有二夹弦、落腔、花鼓戏等12个剧种。其品种、数量均居全国各省前列。尤其是享誉神州的豫剧,从1984年起,在全国的专业剧团数量即达239个,流行区域则有22个省(市、区),包括上座率、经济自给率、从业人数和观众覆盖面等在内,当今的豫剧确已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最大的地方戏品种。而仅有几十年历史的河南曲剧,也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依其专业演出团体数量而名列全国365个剧种的第9位。

石磊(河南省艺术研究院研究员、戏曲理论家、剧作家):说豫剧是全国性的大剧种,一点也不夸张。上世纪80年代初,陕西、山西、河北、湖北、安徽、新疆、江苏、山东甚至西藏、贵州、四川等20多个省区都有专业的豫剧团。20世纪90年代以后,受大的文化气候影响,豫剧的分布区域虽然有所萎缩,但其分布区域之广,专业剧团之多,观众覆盖面之广,目前在众多的地方戏家族中仍是名副其实的“大哥大”,就连宝岛台湾也活跃着一支国光剧团豫剧队。豫剧,作为一个地方剧种,远离其生存母体,而能在对她来说生态环境极其恶劣的台湾省存活了整整半个世纪之久,它不仅没有消亡、衰败,而且壮大发展,演遍了全宝岛,并于1997年演到世界三大洲的17个国家,这种奇特的艺术现象,在我国300余个地方剧种中是绝无仅有的。这是豫剧独有的骄傲,也是一个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我现在正在梳理有关《海峡两岸豫剧艺术交流的历史与现状》的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查阅到了不少的资料,其中有关台湾戏剧与中原戏剧与文化血缘关系的论述。比如作为台湾本土生成最古老的戏剧形式——南管、傀儡、皮影,此三者均源自宋代。特别是南管这种戏曲样式,从其曲牌结构、套曲结构、管门板眼以及乐器形制、乐队建制等,均与宋大曲有相似之处。而像傀儡、皮影戏,则是早年盛行于古都汴京的戏剧形式,宋室南迁时,随大批中原士族带入闽南,而最后辗转入台。台湾的古老剧种之一北管,与北曲杂剧有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均属包括郑、汴、洛三大古都在内的中原音韵之正声。所以,在台湾戏曲史研究方面具权威信的学者、台湾大学的客座教授曾永义先生曾经说:“在台湾早期农业社会里深受欢迎的南管、傀儡、皮影及北管,若追本溯源,都和河南文化有密切的关系。”

黄土里长出了梆子腔

——中原戏曲以质朴自然取胜

“黄土厚,黄土黄,黄土里长出了梆子腔。”诞生于中原大地的戏曲艺术,带着天生的民间性格,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无论是豫剧的激昂豪放、曲剧的清新柔美还是越调的苍劲沉雄,都渗透着中原人的群体性格,都关照着普通百姓的好恶爱恨,是世世代代中原人民审美心理沉淀的结晶。那一台台在全国赢得如潮好评的剧目,那如火如荼的戏迷演唱活动,那遍地开花的戏曲茶楼,那备受关注的“梨园春现象”,共同构成了河南戏曲文化的独特景观。

魏明伦(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长、著名剧作家):不得不承认,在当今中国地方戏市场中,豫剧是个特殊的个案,不但在河南,而且在全国都有着广泛的市场。豫剧为什么在中国戏曲、中国戏剧甚至中国舞台剧陷入“台上热闹,台下冷清”这么一种现状的时候,还能有那么多以农民为主的观众?大概重要的一点就是因为河南戏曲与生俱来的草根性,如此家常,如此世俗,如此与生活不可分,那种热爱是骨子里的。我们一般认为豫剧很“土”,但那种土是一种大俗大雅。如果河南戏曲一直扎根民众,则未来生命力很强。

郑传寅:豫剧生机蓬勃,活力无限,信手拈来尽是自然口语,寻常琐事,沁人心脾。激动处掏肝剖肺痛快淋漓,深情处细说情真意笃。说它土,土得可爱,令人想紧紧拥抱,说它俗,却一点不空泛。豫剧的剧场规律不如京剧严谨,但是也因此不像京剧会受惯性套式拘束。我以为,豫剧的艺术不在于情节题材的花样翻新,观众要听的是最原始、最贴心的感情。

姚金成:河南人,因其性格开朗豪爽,故表达情感酣畅淋漓,大喜大悲,敢爱敢恨;因其固守“仁义礼信”的道德标准,故崇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戏剧结局。如《卷席筒》中苍娃的母亲做了坏事,连亲生儿子也不原谅她,而且还去替无辜的嫂嫂坐监。河南这块土地,因其文化底蕴深厚,其民间语言犹如经过千熬百煮的浓汤浓汁,朴素、凝练、准确、生动。河南戏,因把握住了平正畅达的民众心理,故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情感认同和“疯狂般地拥护”。无论是苦难年代还是太平岁月,在戏台与看台这块天地里,永远是骚动的海、欢乐的洋。对拥挤在这里的人们来说,这里是他们精神的圣土、欢乐的殿堂,他们对戏曲有着近乎虔诚的热爱和依恋。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经历了长期灾荒、战乱、贫穷的河南人,依然能够保持乐观、坚忍、豁达的性格,因为他们在和自己血脉相连的戏曲中,找到了排解苦难、纾解愤懑、寄托情感、寻找快乐的途径。有如此“贴心”的戏曲伴随,再苦的日子也是甜的。

纪慧玲(媒体资深戏剧记者):这么多年来,我第一次知道豫剧,第一次听到河南梆子的声音,王海玲一身喜红,摇摇晃晃坐在大花轿里活泼利落的形象还深印我脑海。我以为河南戏地方味儿就是这么足,这么地道,这么独树一帜。

戏剧学者汪其楣特别翻查了早期看戏笔记,温习当年回忆,还是觉得,即使同一戏码,比如《白蛇传》、《金水桥》、《奇双会》,豫剧的诠释都比京剧好。我主观认为,河南戏有浓厚的乡土味,生活气息,一直就是这个味道吸引人,让她与京剧一板一眼、大义凛然的气味不同。

范红娟:我的感觉,中原戏曲对中国戏曲最大的影响在于中原戏曲的世俗性,它影响着中国戏曲的基本品格和发展流变的基本走向。宋杂剧伴随着市井的喧嚣而繁盛。勾栏演出使中国戏曲发生了质的变化:即产生了商业化的戏曲演员,戏曲演员脱离了皇室贵族的豢养而和市民观众建立起一种商业性的经济依存关系。它导致戏曲走下神坛、迈出宫廷,走向市井民间。此后,世俗性一直成为中国戏曲的主流品格。即使是被称为“大雅之音”,常在小庭深院中演出的昆曲,也一样由于其叙事性和传奇性而被涂抹上一层俗世的油彩,这不能不说是来自于中原文化传统的哺育。至于各类地方戏曲词的俗俚化、音乐的民歌化、表演的身段化,无一不承袭着中原文化的世俗性色彩。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三篇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对许多人来说,童年多时美好快乐的。我们学习过的鲁迅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是描写童年快乐的文章,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鲁迅的小说《社戏》中也可以看出。

2.关于课文

二、课文分析

1.学生自由默读文章,思考问题。

提问:请按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分层,归纳段意、层意。

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平桥村随母亲归省的生活,交代出看社戏的时间、地点、机缘和参与人物。

第二部分(第4-30节)写到赵庄看社戏的全过程。

第三部分(第五节到完)写看社戏后的余波。

2.课文写了几件事,哪些事详写?哪些事略写?

讨论并归纳:

(1)A.写了人随母亲归省小住平桥村;B.钓虾放牛的乡间生活;C.看社戏前的波折;D.夜航去看社戏途中;E.去赵庄看社戏;F.看社戏后归航偷豆;G.六一公公送豆。

(2)详写的是:C D E F

(3)略写的是:A B G

3.提问:为什么有的情节详写,有的情节略写?

讨论并归纳:因为文章主要写看社戏,所以赵庄着社戏,夜航去看社戏途中,看社戏前的波折,看社戏后归航偷豆详写,其他情节与看社戏关系不大,所以略写。

4.提问:xxx我xxx看社戏的时间在什么季节?你怎么知道的?

讨论并归纳:在春末夏初。因课文写xxx消夏xxxxxx扫墓完毕之后xxx,xxx罗汉豆成熟xxxxxx两岸的豆麦xxx。写的是春末夏初时的景物。

5.提问:xxx我xxx看社戏的地点是平桥村。平桥村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我为什么称它为乐土?

讨论并归纳:平桥村是一个离海边不远,极偏僻的,临河的小村庄;住户不满三十家,都种田,打鱼,只有一家很小的杂货点。但在我是乐土。因为:(l)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xxx秩秩斯于幽幽南山xxx了;(2)许多小朋友伴我来游戏,掘蚯蚓,钓虾,放牛;(3)没有封建礼教的约束,人人平等。

(以上环节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独立思考或交流回答。)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四篇

1. 中国戏曲艺术在形态上的特征

1)必须综合言语,动作,歌舞等多种表演艺术,即通常所说的唱念做打等表演艺术

2)戏曲必须“演故事”,即具有故事情节

3)戏曲是代言体,不是叙述体

2.中国戏曲艺术的美学特征

综合性,写意性,地方性

3.关键词解释

1)戏曲诸因素之中的歌舞,诞生在原始社会,《吕氏春秋》记载:“昔葛天氏之乐,三

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葛天氏是传说中的以歌远古部族,从“八阙歌”(八个歌名)来看,具有祭祀天地,图腾崇拜的性质。

2)尹耆氏也是远古的以歌部族,每年十二月要举行蜡祭,祭祀时主持的叫做“巫”,正因为如此,最早的“巫”与“舞”为同一个字。男人叫觋,女人叫巫。

3)西周的歌舞分为燕乐和雅乐两个系统。燕乐:祭祀和朝会典礼所用,强调歌舞的教

育作用。乐舞:专供贵族享用的娱乐性歌舞。

4)在春秋战国时期,在周王朝及各诸侯国的宫廷内,还出现了一种专供统治者调笑娱

乐的俳优。他们与歌舞艺人不同,虽也会表演歌舞,但主要是以滑稽的言语和动作来博取观众的笑乐,他们所表演的内容通常具有讽刺意义。《史记》记载:“优孟衣冠”的故事,优孟是楚国的一个俳优,侏儒,常以谈笑谏讽,帮助过孙叔敖之子。优孟是中国最早的戏曲演员。

5)汉武帝时与西域各国在文化上也有了交流,西域的歌舞也在西汉初期流入内地,因

此在汉代形成了百戏盛行的局面。百戏也叫散乐,是各种民间表演艺术的总称,其中主要是两大类:即歌舞戏和角抵戏。角抵戏与蚩尤有关,《东海黄公》后,角抵戏戏剧性增强。

6)歌舞仍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种类,这一时期,汉族地区流行的歌舞主要是清商乐,这是民间歌舞的总称。清商乐到了南方主要分为吴歌和西曲两大类。吴歌是指主要流行于长江下游地区的民间歌舞。西曲是指长江中游荆楚地区流行的民间歌舞。

7)唐戏弄一次和百戏一样,是对唐代各种表演技艺的总称。其中流行最广对戏曲影响

最大的是歌舞戏(如:《兰陵王》《踏谣娘》)和参军戏(参军戏表演者为两人,一为苍鹘,一为参军,苍鹘调戏参军)。

8)叙事文学的发展:远古神话→两汉史学→魏晋南北朝志人志怪小说→唐传奇→明清

小说。后人常常以“传奇”来称戏曲。俗讲也是唐代出现的叙述性很强的说唱艺术,是在寺庙中僧人讲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唐代俗讲的底本成为变文,变就是转变(故事曲折婉转,表演时有说有唱两种含义)。

9)宋金时期,在一些大城市里专门建造了许多供各种民间表演艺术的演出场所,时称

“瓦舍”也称瓦子或瓦肆。一起演出叫做瓦合,分散演出叫做瓦解。瓦舍内有很多看棚和勾栏,看棚是观众席,勾栏是表演舞台。

4.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流程

上古社会歌舞→先秦时期歌舞与俳优→汉代的百戏与歌舞→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百戏与歌舞→唐代的戏弄与叙事文学

4.在瓦舍诸表演艺术对戏曲形成影响最大的主要有:大曲(是戏曲曲调的来源之一)、诸

宫调(是一种说唱艺术,其中所演唱的故事也为戏曲所吸收,《白兔记》吸收了《刘知远诸宫调》的情节,《西厢记》便是在《西厢记诸宫调》上改编而成的。)、唱赚(北宋时新产生的一种说唱艺术,联合若干曲调演唱故事。唱赚的文学本子称“赚词”,唱赚的连套形式对戏曲的连套形式有很大影响)、说话(南戏又有戏文之称,戏文也就是表

演话文之意)、傀儡戏(对真人扮演的戏曲影响很大)、影戏(对戏曲脸谱影响很大)。

5.宋杂剧的体制分为四段。金院本起源金代,是宋杂剧的别称。

6.南戏又有戏文,南曲戏文,永嘉杂剧,永嘉戏曲的名称。其角色体制是在宋杂剧角色体

制上发展而来,最早产生于温州一带。现存最早的南戏剧本是《张协状元》。南戏是中国戏曲真正成熟的时期。

7.南戏四大声腔分为:海盐腔(浙江),余姚腔(浙江),昆山腔(江苏),弋阳腔(江西)。

8.南戏的剧本体制:题目(在第一出之前总有四句七言诗,概述和介绍剧情大意)、出(南

戏剧本一般为长篇,一场戏就是一出)副末开场(正戏开演前,副末先上场同后台互相问答介绍剧情大意并引出正戏)下场诗(除第一出副末开场外,其余每出结尾都要有四句七言诗)科介(某某科或者某某介都表示什么动作)曲调(南戏采用联曲体音乐节奏,即联合若干曲调进行演唱)

9.南戏的角色体制:生旦净末丑贴外七个角色皆以定型、生旦成为主角、角色之间既有明

确的分工又有相互配合,由此形成一个有机整体。

10.戏文三种:《张协状元》、《宦门子弟错立身》、《小孙屠》

11.宋元四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

12.宋元五大南戏:《荆钗记》《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琵琶记》

13.八大样板南戏:“戏文三种”+“宋元五大南戏”

14.中国古代戏曲三次争论:元曲四大家之争,汤沈之争,花雅之争。

15.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或者再把王实甫换上去。

16.王实甫《西厢记》艺术特色

首先是结构严谨,富于戏剧性;其次,人物性格细腻逼真,无论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都神采各异,栩栩如生;《西厢记》语言在元杂剧中也是相当突出的,曲文清丽携永,极有诗词之美,语言性格话是其语言上一个重要成就;最后,《西厢记》在杂剧的剧本体制上也有革新创造,依据情节的需要,打破了一本四折,一人主唱的通例。

17.关汉卿戏曲艺术特色

在剧本结构上,能顾及舞台的演出不仅紧凑凝练,而且富有戏剧性;关汉卿杂剧剧情虽然简单,但他在安排情节时,能够前后照应,多设置悬念;在塑造人物上,关汉卿杂剧也有较高成就,除了通过人物自己语言动作外,还通过侧面等描写烘托;在语言上,关汉卿是元杂剧本色派的杰出代表,其戏曲语言不仅本色通俗,而且十分行当;关汉卿作品思想内容也值得称赞

18.元杂剧剧本体制:折(元杂剧一本四折)、楔子(元杂剧在四折之外一般还有一个或两

个楔子,楔子就是填补的意思,安排在第一折的楔子一般用来交代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安排在折与折之间的楔子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科(动作或声音)、题目正名(在一本杂剧的最后,有四句或两句七言诗概括全局内容,而最后一句通常包含了剧名,所以称之为题目正名)、曲调(也采用联曲体)、连套(元杂剧一本四折,每折为一个套曲,每个套曲开始的曲调一般是固定的)、曲韵、角色(大致分为末旦净杂四大类)。以上简称:四折一楔子,一人主唱(男唱叫末本,女唱叫旦本)。

19.魏良辅改革

魏良辅明代嘉靖人,原唱北曲,后因比不过北曲歌唱家王友山,退而改唱南曲,运用自己的才能对昆山腔进行改革。演唱方法上,由原来的依腔传字改为以字定腔;演唱速度放慢,将一个字分为头腹尾三个部分;伴奏乐器上借鉴北曲乐器,将三弦,琵琶等加入伴奏。经过魏良辅的改革,昆山腔具有了婉转细腻,悠长缠绵的“水磨调”,从此新昆山腔代替海盐腔成为社会主流唱腔。

20.什么事昆山腔什么事水磨调

昆山腔是南戏四大唱腔之一,流行于昆山一带。水磨调是中国古老戏曲的声腔剧中,经过魏良辅改革,具有了细腻婉转,悠长缠绵的风格,统称昆曲。

21.嘉靖三大戏:梁辰鱼《浣纱记》、李开仙《宝剑记》、王世贞《鸣凤记》

22.临川四梦:《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

23.汤沈之争(王骥德)

明万历年间,戏曲界同时出现了汤显祖和沈璟两位大家,沈注重“声律”,汤注重“文采”以此形成了以沈璟为代表的吴江派和汤显祖为代表的临川派,两派围绕戏曲究竟该重视曲律还是文采展开激烈争论。后来王骥德总结了两人的观点,提出戏曲要双美,得到了日后普遍的推崇。

24.苏州派共同点

剧作题材上,具有广泛的多样性,市民喜闻乐见的上至历史故事下至民间传说,都有涉猎;语言上,由于苏州派创作的剧本都供戏班演出,为了照顾下层群众观赏能力,语言普遍浅显易懂;曲律上,由于苏州派大多在昆曲之乡,剧作大都合律,能搬上舞台演唱。

25.洪升作品《长生殿》艺术特色

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真实有机统一;结构严谨,又富于戏剧性;由于洪昇精通曲律,剧作曲律十分严整。

26.孔尚任作品《桃花扇》艺术特色

具有历史的真实性和艺术的真实性;反应的场面很宏大,并且结构紧凑,线索清楚;人物形象塑造的也很有特色;反应重大社会现实,艺术成就很高。

27.李玉作品列举:《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清忠谱》《千忠戮》

28.李渔作品列举:《风筝误》《比目鱼》《凤求凰》《奈何天》

29.花雅之争:发生在清初,花部就是昆山腔,雅部为高腔,秦腔,等。花雅之争就是清初

各地方戏和昆山腔霸主地位的争夺。花雅之争第一次发生在康熙中叶扬州,第二次发生在乾隆中叶北京,前两次都未撼动昆曲霸主地位,到了乾隆末年,四大徽班进京,花部最终取代了昆曲。

30.徽班进京:乾隆末年,为给乾隆庆祝八十大寿,征集各地名班入京,在各地的地方戏中,最突出的是安徽来的“三庆班”,受到了广大观众赞誉。之后其他一些徽班“四喜”“春台”“和春”并称四大徽班,并由此形成了京剧。

31.“收拾起”出自《千忠戮》“不提防”出自《长生殿》

32.文武昆乱不当:文就是文采,武就是武艺,昆指昆曲,乱是乱弹,不当的意思就是都难

为不住。一般用来形容一个人才华横溢,什么都难不住。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五篇

教学目标

1.体会农家少年的淳朴善良、好客能干和“我”与农家小朋友的诚挚情谊。2.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教学重点

课时安排

两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

1.扫除字词障碍。

2.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列出思考题,准备讨论、发言材料。

4.师生合作制作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2.研读课文,整体感悟。

教学设计

导入

1.请多名学生说出自己童年最喜欢的事情,不作阐发,意在勾起学生对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

2.教师语: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动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看一看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的。

(板书题目)

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六篇

《戏剧美术》教学设计

柳赞镇初级中学

张志星 2010年10月

题】《戏剧美术》 【教材版本】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美术》实验教材第16册第3课,河北美术出版社。

【授课年级】

八年级

【学生分析】

我任教的学校地处沿海地区的乡镇,学生是当地的农村孩子,与县城、市区学生存在一定差异,美术知识掌握比较少,但对美术有浓厚的兴趣。学校设施有限,虽然有多媒休,但达不到班班能用的标准。面对课业负担较重的学生,怎样使他们能够真正轻松、愉快而又有所收获的上好美术课,成了我最大的目标。我充分抓住美术学科的特点,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大力推动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掘,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教材因生而异,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发现美、体验美、欣赏美、表现美。

【教材分析】

戏剧是通过演员表演故事来反映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冲突的艺术。是以表演艺术为中心的文学、音乐、舞蹈等艺术的综合。一般可分为话剧、戏曲、歌剧、舞剧等。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本课所要探讨的戏剧美术,主要是指和中国传统戏剧——中国戏曲相关的美术。

【教学目标】

1、对中国戏剧以及戏剧美术的面貌和基础常识有初步的了解。

2、愿意亲近和了解中国戏剧及戏剧美术,从而增强对民族优秀艺术文化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3、能够从戏剧美术中汲取感兴趣的艺术形象,进行变化,创作出具有鲜明特征的作品。

【教学重点】

脸谱与面具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

能区分中国传统戏剧、戏曲的不同角色

【教具准备】

电脑多媒体课件、课本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伴着歌曲《唱脸谱》,学生走进教室,投影脸谱的形象更增加了学习脸谱的气氛)

师:今天大家是听着音乐走进教室的,这是首什么歌? 生:唱脸谱 (学生齐答) 师:想不想再听听? 生:想!(学生齐答)

师:现在,我不仅能满足你们的愿望,而且更给你们带来了惊喜,让你们的“耳”“目”一新!(唱脸谱flash动画演示。)

生:哇!(学生全神贯注并不时发出赞美之声,还有学生不时的叫出动画中的脸谱人物的名称)

师:听完后感觉如何?想不想画脸谱。 生:想!(学生兴致很高)

师:下面我们来接触戏剧美术,并学习画脸谱。

二、讲授新课

师:今天要学习的题目是《戏剧美术》却画脸谱,两者有联系吗?(教师思考的表情)

生:戏剧美术中包括脸谱。(大家小声讨论,有的学生举手回答)

师:回答得对,但是不确切。话剧、歌剧、舞剧、戏曲都属于戏剧,脸谱呢是戏曲人物的脸部化妆。这就是两者之间的关系,现在谁来具体回答,什么是脸谱?(大家小声讨论,有学生举手) 生:在戏曲舞台上使用的化妆艺术。

师:回答的很好,不过在它前面得加上是中国戏曲独有的,外国可没有。那是不是戏曲中所有的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呢?

(学生有的脸上茫然,有的在小声说“不是”) 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认识几个戏剧中的人物!(幻灯片放映不同角色的戏剧人物)(学生看着的过程中,便有学生小声说出了不同角色的名称:生、旦、净、丑)

师:有些学生己经说出了这些角色的名称,是什么? 生:生、旦、净、丑。(学生齐答)

师:对!戏曲中人物角色按行当划分,就分为“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让我们看人物对号入座吧!(重新看不同角色的戏曲人物,按人物出现顺序让学生回答)

生:生、旦、丑、丑、净、净。(学生齐答) 师:看来大家对这些角色都认识得非常准确了,那么回头再看问题。(指着板书上的问题那是不是戏曲中所有的的角色都要画脸谱呢?)

生:不是,丑和净要画脸谱。

师:回答的很好。那“生”“旦”角呢?(重新回到“生”“旦”角投影) 生:画淡妆 。(学生都笑了)

师:可以这样说,“生”、“旦”角的化妆,是略施脂粉以达到美化的效果,这种化妆称为“素面”,其特征是“千人一面”,而“净”、“丑”角呢?(回到 “净”、“丑”角投影)用刚才这位同学的话说就是画“浓妆”了,即指“脸谱”,它以变幻的线条和夸张而强烈的色彩来改变演员的本来面目,“净”、“丑”角色的勾脸是因人设谱,是一种性格妆,“千变万化”。(教师总结并显现于投影)我们己经明白了什么是脸谱,也知道“净”和“丑”两行要画脸谱,那么我们就来看看怎样画脸谱?(板书怎样画脸谱)哪位同学说说个人看法。(有的学生小声议论,有的学生举手)

生:勾好形之后上色。

师:对,那能不能说说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生:形状和颜色。

师:对,这是脸谱中最重要的因素,现在我们就先看形,再观色。画画步骤是 (教师拉长音,眼神期待学生回答)

生齐:从整体到局部。(看来平时总强调的画画步骤学先己经记住了,心中暗喜) 师:那么我们看脸谱的形也按这个顺序进行。(幻灯片演示,有的学生轻声说出投影上的人物名称)

师:从整体上看脸谱的形有什么感觉?(教师举例提示)第一组中包拯的脸谱俩眉埃得特近,什么表情?(教师也可做表情)

生:发愁! 师:张飞的呢? 生:笑。

师:这是我们得到的结论之一,(投影出示结论一:脸谱能表现人物的喜怒哀乐)再看第二组的整体形。

生:画的形状差不多,而且都是眼和嘴部分面了。 师:这是脸谱的一种格式。“净”“丑”角色的勾脸虽是因人设谱,但仍存在一定格式,和我们学数学时一样,题千变万化但有公式存在,我们来看看脸谱中的格式。(放映幻灯片)哪位同学来完成连线?说错了没关系,我们再讨论。(学生完成连线,偶有错误其他学生争论,并达成一致,给出正确答案)

师:脸谱整体格式多样,局部刻画也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我们共同关注一下脸谱的局部细节,大家注意观察总结。(放映幻灯片)

师:这几个脸谱最有特点的是哪个细节?

生:前两个是额头部分,另一个是小老鼠(学生争抢回答,老师点头微笑以示赞成) 师:第一个杨七郎,杨门虎将,额头写一个“虎”,也有其他人物写“忠”“寿”等字的,这一个脑门上面的是?(给眼神让学生回答)

生:葫芦。(学生齐答)

师:孟度的脸谱,因为他善用葫芦火攻。 师:这个呢?

生1:脸上画老鼠(学生笑答) 生2:娄阿鼠

师:有的学生知道这个是“娄阿鼠”,老鼠代表这个人物,并反映他善于偷窃,鼠头鼠尾的性格。这几个例子,谁总结一下?

生:戏剧脸谱局部能表现人物特点。(学生举手回答)

师:很好,我们看完形之后,再来观察一下颜色。(放映幻灯片) 生1:红色代表忠诚

生2:黑色代表正直,白色代表奸诈(学生争抢问答) 师:颜色除有不同含义外,还有没有其他表示?

生:对现实生活中颜色的夸张。(学生思考后举手回答)(如学生不能回答,则引用书中关于描写关羽的文字“面如重枣”来启发学生)

师:很好!让我们再看看其它颜色的象征意义。(幻灯片演示)大家一块来填空。 生:忠舅、刚直、阴险狡诈(学生齐答后幻灯片接着演示)

师:“唱脸谱”中提到的蓝脸的窦尔顿盗玉马,他是连环套寨主,一员威猛、桀骜不驯的武将。红色文字指的就是颜色的象征意义。再看“典韦”“廉颇”等人物颜色,注意颜色的象征意义。(教师按幻灯片演示依次提示,学生不时有小声讨论人物和颜色的) 师:问题都解决了,下面我们来共同完成一个骁勇善战且忠诚的戏剧人物形象。哪位同学试着说说如何画?(有学生大胆的举于问答)

生:先画头型,再画五官形状,最后涂红底色和其它颜色,红色代表忠诚勇敢。 师:对不对? 生:对! 师:下面我们来画画。先画头型,定眼睛位置,在哪?(期待学生问答) 生:在头部的二分之一。(学生个别回答)

师:这点非常重要,避免找错五官位置。然后画眼、嘴周围及其他地方形状,加以细化表现他的骁勇善战,(幻灯片演示)画好形后上颜色,底色占大部分为红色,代表忠诚,其它颜色可稍微随意一些,最后调整画面作品就完成了。

生:(看完幻灯片演示后信心倍增,开始准备画脸谱)

师:哪位同学对面脸谱还有疑问?(稍作停顿,环顾学生)没有问题下面完成作业。

三、学生活动,教师巡回辅导(学生创作老师巡视辅导)

师:注意步骤,先整体后局部。(边巡视边说,并个别捷示辅导,还收集了九个基本成形的作品)

师:大家看这个,表现蛮横无理,形采用大直线,嘴角下垂很形象,这个设计的是咱们班的学生,圆脸、眉飞色舞-(实 物投影)

生:王建宇。(学生笑着齐答)(教师还问作品,学生继续创作,返回颜色的象征意义幻灯片学生参考,老师巡视辅导)

四、学生作品展示:

师:完成的差不多了,下面大家一起来欣赏几幅。我请他们自己来讲一下创意大家来评一评好不好?

生:好!(学生们异口同声地答到)

生1:我创作的是一个阴险残暴戏剧人物形象,眼周围用锯齿画形,并用黄色表示。

(讨论)生:形和颜色画得都很好,我很喜欢, 生:我觉得这个脸谱的脑门也用黄色好。

师:脑门也也用黄色可能显得更冷酷,用这种红色则变化丰富一些。

生2:我表现的是脾气暴躁,易怒的戏剧人物形象,用从嘴周围直冲脑门的形和红色表示。

师:不错。有没有发表建议的?(环顾学生)没有看下一个。 生3:我画的是一个高兴无忧无虑的人物,眉、眼、嘴均用曲线和红色表示,但总觉得黄色有点儿用的不对

生:黄色象征残暴善战。

师:脸谱的颜色不是生搬硬套,可以灵活运用,大家觉得这个脸谱从大感觉上能不能表现?

生:能。

(其他作品展示,各有特色,学生互评认真,教师及时点拨)

五、教学小结:

大家这节课表现的很好,了解了戏剧,还勾画了五彩的脸谱,你们的思维非常活跃,想象力丰富,相信大家在以后的美术学习中会有更出色的表现。

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们非常感兴趣,我们根据活动内容在进行学画脸谱设计活动时,大家的兴趣非常浓厚,在整个活动中,学生的热情一直是高涨的,最后的作品色彩、图案都非常丰富、有生气,设计多样,整体布局很大气,基本达到了活动目标。但反思整个活动,也发现了几点问题:

1、京剧脸谱的图案应是复杂的多一些,但由于观察的时间仓促点,学生在创作图案时比较简单,只有一部分学生能把握较复杂的画法,如果在活动之前充分的展示各种脸谱,学生画出来的效果会更好一些。

2、涂色的效果差一点,有部分学生涂色涂的较浅、较淡,应在充分认识色彩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把色彩涂的更浓更匀,效果才会更好。

作为教师,要充分了解京剧及京剧脸谱的知识,以丰厚的文化底蕴指导学生有秩序、有针对的开展活动!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七篇

中国戏曲何以常青

——创新华韵 精致生活 宛若雪蕴奇葩“我们现代的戏曲,在一定意义上只不过是史前时期的东西,真正戏曲的历史,还是在将来。”?——《张庚文录》卷五P173。任何事物都离不开生死与创新的更替循环,艺术也同样是这样,而中国戏曲则更需要这种方式创新发展。宛若雪蕴奇葩,在冰与雪的环境下循环演绎着覆灭与重生,给人们带来一次又一次奇迹般的感觉。

中国戏曲乃中国国粹,上了年纪的人们,往往会体会的更深。但因为种种原因,戏曲在青年人眼中已经成为了长辈们的专利,而很少有从事非戏曲相关行业的年轻人对戏曲有很强烈的热爱之情。原因很多,其中最能让人们理解的是因为当今时代,社会的发展突飞猛进,生活的变化日新月异,戏曲的缓慢节奏似乎与蓬勃热情的年轻人各个不如。这使得戏曲人不得不思考,作为国粹的中国戏曲,如何再以苍劲古柏的身份屹立于人们的生活之中,中国戏曲何以常青,如何走进年青一代的社会,首先就要从当代戏曲的现状中谈创新。创新是戏曲发展的必由之路。没有创新就没有戏曲的新局面,没有核心性创新就没有戏曲质的飞跃,而核心性创新即精神和实质的创新。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在舞台上,你可以通过不同的扮相和唱腔,饰演不同的人物,感受不同的人生,通过舞台演出传达给观众,对于演员和观众来说都是一种享受。这也正是戏曲艺术的魅力。谈及如何发扬和传承地方戏曲文化,使其更好地融入多元的社会文化中。一方面要从戏曲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农村做起,培养观众,培养兴趣;另一方面要创新思维,在剧目的创作上下功夫,既要挖掘传统,老戏新排,又要创作新的剧本,体现新人、新事,表现新的精神风貌,彰显戏曲文化魅力。中国戏曲的生命力,在强大的鼓舞与支撑的文化氛围下,在有力地输血与培植之下,依然未能走出她虚弱的亚健康状态,这就是今天我们面临的中国戏曲在当下中国现代化文化语境下的尴尬局面,“尴尬”,仍是她的关键词。

成了各种流派,自然地就形成了各个流派的戏迷。而一个可怕的现状是:接承流派的年轻演员大多数都在还原老师的声腔表现,所以使得流派的戏迷也始终在原地踏步不前。戏曲理论家王骥德先生早有言指出:“声腔凡三十年一变”,当然不一定精确,却是实在的发展之理。所以努力探索和大胆积极开拓新的唱腔,将是年轻一代戏曲演员肩负的历史使命与重任。只有在你的新的唱腔引导下,才会可能产生更多的新戏迷。第三是导演,当下导演的编导,也是不尽人意。虽有新的创建,但实质还是不能从根本上革新旧的编导模式,象我在这次获奖论文中提到的《何文秀》的结局的变来变去,象《西天的云彩》结尾的蛇足,甚至对如何再现徐志摩既是浪漫诗人,又是一个人文关怀的社会学与政治学家的并重角色的处理上,都还存在着极大的缺陷。以至你所编导的剧本,虽然在灯光、舞美、音乐、服饰乃至剧本形式上,都穿上了新衣,但与现实生活的内涵之新,依然存在着“隔”(王国维语),也就完全进不了观众之心,更谈不上辉煌。

我们不得不承认,中国的教育在对培养学生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上,还存在着极大的不足。一方面是应试教育模式造成的历史原因,一方面也是抓教育的本身在本质上不重视接续传统文化有关。虽然北京等地已有京剧进中小学课堂一说,但究竟是摆摆花架子还是真心有效地在实施,还有待历史与现实的检验。与此同时,更要在一切舆论工具上,按不同地域的特点,讲解地方戏曲的文化历史与审美特色,并对浅薄的庸俗的一些文化现象进行疏导性的批判,这应该也是当代中国戏曲建设的一个大问题。

还是再回到白先勇与他的青春版《牡丹亭》,白氏说:“昆曲应属于世界,更应属于年轻人”。世界与年轻人,我对中国戏曲的未来充满信心。

创新中的戏曲在人们的身边已经悄然发展着,要想拓宽她的发展空间要从各个方面予以保障,我们的社会需要国粹的支撑才得以完善,美学文艺的诞生极大地充实了人们的思维空间。让雪蕴奇葩在人们心间永存,创新使其得以永恒。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八篇

戏曲表演的艺术

戏曲起源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模仿,起源于原始歌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到宋元之际成熟。此后,戏曲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与稍候繁荣起来的长篇小说一同雄踞文坛,取代了古代诗词附文的地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大变革。可以说,一部中国文学史在元之前,是诗歌韵文史;元之后,是小说戏剧史。实际上,从元以后,古代文学一流水平的作家基本上是小说戏曲作家,诗文作家已无法与之匹敌。

戏曲是具有高度综合性的舞台艺术。舞,既是戏曲中的做、打。戏曲就是这样一种以唱念做打的城市化表演为基础的载歌载舞的舞台艺术。戏曲的表演、行为、音乐、装扮无一不是程式,可以说程式全方位的呈现在戏曲舞台之上。戏曲演员也是以这种程式化的艺术手段去塑造人物形象的。戏曲演员要掌握繁难的表演程式,必须有扎实的基本功,凡有作为的演员都懂得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艺多不压身是建立在博大的基础上,而且,凡优秀的艺术家,都没有门户之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不断地学习同行的记忆。而现在有些青年演员只学文或武,基本功不扎实,因此,表演手段贫乏,肚子不宽影响以后的艺术创造。

戏曲艺术始终直言不讳地承认我在表演角色。是表演就必须去感受。去体验,然而在感情体验这个问题上,戏曲艺术则是独具特色,自成体系。而戏曲演员的这种经验又是以程式化的手段去进行的,时时受到表演程式和音乐程式的制约与推动,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程式化的情感体验。

戏无情不感人,戏无技不惊人,这句著名的梨园谚语言简意赅、准确的概述了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舞台表演要领以及技与戏之间的辩证关系。戏曲舞台上的技在传统上往往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技一般是泛指唱、念、做、打和手、眼、身、法、步即常说的四功五法这些表演技法;狭义的技则是专指表演手段的单元,表演时所动用的技能技巧,即俗话所说的东西玩意儿,如水袖、出手、翎子、翻跌等特有的技艺在戏曲演出中常常会听到戏迷观众这样去评价一个功底不好或技能水平差的演员的表演:x x x身上没有东西?!嗨,他玩意儿不灵!。中国戏曲观众希望看到演员对角色有准确的体验、把握、表现。同时,他们更希望看到演员有东西去表现角色的精气神。技巧运用是中国传统戏曲很有特色又非常独到的表现方法。

王国维先生说戏曲者,以歌舞演故事也;歌,即为戏曲中的唱腔艺术:剖析中国各戏曲剧种声腔的形成与发展所积累的经验和教训,其中最关键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无论对声腔做任何的改革,都是万变不离其宗,都离不开最初创造出的艺术形式。从评剧初期产生的月明珠调,到李金顺的自由调,以及后来白玉霜、刘翠霞、爱莲君三大流派的个性唱腔,无一不是有发展有变化的继承,又无一不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出新。

人们喜欢小河流水这样的唱腔,那是因为他通俗,易懂,好听、好学,他表现的是人们身边的事,演唱的是人们既熟悉又新鲜的腔调。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称这种唱腔为一步不换影,程砚秋先生説这种唱腔既熟悉,又新鲜,又好听,又好学。如程砚秋先生所言,这种既熟悉又新鲜的唱腔,让观众听到的是一个熟悉的陌生人。熟悉的部分是传统的,是人们喜爱的,陌生的部分是创新的,新鲜的。观众即听到传统戏曲风格的旋律韵味,又从中获得一种新鲜的美的享受。

戏曲唱腔的创作,尽管方法上已逐步从民间性转化为专业性的创作,吸收许多外来音调进行充实、衍变,创造出多种新的板式,新的强调,取得一定的成果,出现繁荣的景象。随着社会的突飞猛进,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港台艺术的大量引进,戏曲的唱腔更要改革和推陈出新。

齐如山先生提出国剧原理即有声必歌,无动不舞;梨园之中的俗话说得更干脆无技不成戏!众所周知,戏曲的表演手段必须依赖于程式技术、依赖于各种外化的技巧。唯有如此,演员的表演才充满了艺术吸引力和穿透力;将士征前的豪气在提甲、蹁腿整盔的程式里尽显;穆桂英的满腔悲愤全在翻飞甩动的水袖中喷发。戏曲的笑,尤如歌唱韵律动人。就是死,那一瞬间也绝对让人感到不简单。著名的戏剧家梅耶荷德曾经是那样地陶醉中国式的死现在的喜剧演员在舞台上表演死亡时,只知道来一个短促的、乏味的、缺乏表现力的抽搐动作。这是自然主义的幼稚动作。而旧日的中国演员是这样来表演死亡的:遭到致命的一击之后,他先是象一个杂技演员似地把自己的身体向空中抛起,只有在这个‘戏剧性的杂技动作’之后,他才将自己的身体平直地摔倒在舞台上。中国戏曲的表演就是有如此的震撼力。难怪中国的戏曲观众此时面对死亡非但没有恐惧伤心,反而会叫一声:好!

关于戏曲表演中情理技的关系,朱文祥老师有一段精辟的语言,我想以它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语情是心魂,理为筋骨,技犹血肉。情与理谐,则生骨健神丰的意境美;神与技合,乃具赏心飞翔性的形式美。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十九篇

七年级音乐

多彩的华夏之音

——————戏曲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

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搜寻与戏曲有关的文化知识,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

3、初步认识有关戏曲“唱、念、做、打”的基本知识,感受和体验各种唱腔艺术。

4、能够模仿豫剧的韵味学唱《谁说女子不如男》 教学重点:

以唱、念、做、打为线索,引导学生欣赏几首著名的戏曲选段,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

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并参与各种创造性实践活动。教具: 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

讲授法 讨论法启发引导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陈升带有吸取唱腔的歌曲《北京一夜》,引导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展开对本课的学习讨论。

欣赏播放孔莹演唱的《说唱脸谱》,讨论不同脸谱所代表的历史人物。

分析脸谱:

1、歌中都唱了哪些颜色的脸谱?

(蓝色、红色、黄色、白色、黑色、紫色、绿色、金色、银色、灰色。)

2、不同颜色的脸谱都与哪些历史人物相对应的?

(蓝色-窦儿敦、红色-关公、黄色-典韦、白色-曹操、黑色-张飞、紫色-天王、绿色-魔鬼、金色-猴王、银色-妖怪、灰色-精灵)

京剧脸谱中的不同颜色,分别代表着不同性格的人物及其命运。(请同学们看课件:红脸---褒义,代表忠勇者;黑脸---中性,代表猛智者;蓝脸、绿脸---中性,代表草莽英雄; 黄脸、白脸---贬义,代表凶诈者; 金脸、银脸---神秘,代表神妖、精灵。)

二、戏曲的概念:

1、说出你所知道的戏曲种类? 答:京剧、粤剧、川剧等。

2、什么是戏曲呢?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 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

3、欣赏:《中国戏曲真神奇》

这首歌高度概括了戏曲的特点,你最喜欢戏曲的什么特点?(服装、化装等)

4、课件出示:京剧四大行当的脸谱和服饰的图片,引发学生兴趣。

生:男性人物,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和红生等。

旦:女性人物,一般分为青衣、花旦、正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和彩旦。

净:威重、粗犷,俗称“花脸”。有文有武。

丑:反派人物或诙谐、滑稽的人物,又称“小花脸”。可分文丑和舞丑。

5、课件出示:四大京剧名家的图片

1、(旦角)梅兰芳

2、(净角)裘盛戎

3、(生角)杨小楼

4、(丑角)萧长华

三、戏曲的内涵:

戏曲的内涵是唱、念、做、打,现在我们以它为线索,介绍戏曲。

1、唱与做:

(1)唱:京剧是歌舞剧,歌唱占主要地位。京剧的唱,就是把生活中的语言加以凝炼和艺术化,并以音乐的唱腔来加强气氛,成为一种舞台语言

(2)做:就是京剧中的表演。它不同于话剧等其它艺术形式的表演,京剧的表演动作,是富有节奏感、艺术性的舞蹈化动作,人们常说京剧的表演“无声不歌,无动不舞”,就是说京剧的所有念白都具有音乐性,所有的动作都具有舞蹈性。京剧表演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行为和动作。

(3)播放:欣赏《迎来春色换人间》

(4)中国戏曲乐队分为“文武场”,文场指管弦乐器,武场指打击乐器 京剧的三大件指的是京胡、三弦和月琴

2、唱与念:

(1)念:京剧表演时,只说不唱称作“念”,念又叫“念白”或“白”。俗称“唱重四两,白重千斤”。念白在京剧表演形式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课件播放:孔莹演唱的豫剧《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提问:豫是指哪个省?豫剧唱腔和念的特点是什么?(河南)

(节奏有力、旋律明快、质朴,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介绍著名豫剧艺术家:常香玉

3、打:

打:指的是武功,在舞台上,打是一种表演厮杀、打斗的艺术形式,俗称“武打”,武打是京剧特有的艺术特色。京剧的打,不是武术表演,也不是杂技,而是揭示人物性格的一种手段。京剧与流行音乐的结合:播放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

小结:戏曲,堪称中华艺术中的神奇瑰宝,而且戏曲艺术种类非常丰富,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深刻认识祖先留下的这份宝贵遗产,热爱祖国的戏剧艺术。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篇

篇1: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综合性学习——《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标:

二、1、通过了解中国戏曲这种传统艺术,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

情,提高艺术修养。

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鉴赏中国优秀戏曲。

3、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4、以了解中国戏曲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能力。

三、活动准备:

1、制定活动计划;

2、师生收集相关资料;

3、教师制作教学课件;

4、指导排演戏曲唱段。

四、活动安排:设计四课时,(一)指导搜集材料;

(二)戏曲知识漫谈

(三)

戏曲知识竞赛;

(四)戏曲演唱比赛。

第一课时 指导搜集材料

一、布置活动安排:让学生明确整个活动的目的、要求。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习小说围绕看社戏这件事,记叙详略得当的方法。

2、体会小说景物描写对于表现文章中心思想所起的作用。

3、体会小说通过语言行动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叙事有详有略。

2、生动而细致的景物描写。

教学难点:

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课前三分钟

二、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童年是我们最值得珍藏和回忆的美好时光,老师很想知道你童年时,你最喜欢去哪里?最喜欢做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童年生活犹如一幅五彩斑斓的图画,犹如一个欢快跳跃的音符,说不尽道不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读鲁迅先生的《社戏》,看看文中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童年生活的画面。

三、初读课文,熟悉内容。

1、学生介绍有关收集到的“社戏”的知识。

2、放课文朗读的录音磁带,学生轻声跟读,熟悉课文内容。

3、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四、研读课文,整体感知:

1、 整体感知故事情节:

(1) 学生速读课文,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用一句简洁的话来概括全文内容。(学生的概括大意符合即可)

(2) 除了“看社戏”之外,前前后后还写了哪些活动?

明确 A:事件的开端:戏前波折

事件的发展:夏夜行船、船头看戏

高潮和结局:归航偷豆

明确 B:开头——写随母亲省亲小住平桥村及钓鱼放牛的乡间生活。(平桥乐土)

结尾——写六一公公送豆。(戏后余波)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二篇

汝河新区小学京歌《我是中国人》教案

教学目标:

1.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

3.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的热爱,体验以京剧音乐为素材而创作的浓郁京韵,学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教学重难点:

弱起、波音、装饰音、拖腔的唱法,初步掌握京腔歌曲的演唱。教学方法:

欣赏法、对比法、讲解法、听唱法、教唱法。教学准备:录音机、课件 养成教育训练点:

上课要养成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好习惯,并引导学生平时要养成收集资料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教师用京腔向同学们问好,要求学生也用同样的腔调向老师问好。

提问:觉得这样的问好与平时有什么不同?

2.课件播放《说唱脸谱》片断

引出戏歌的概念。戏歌:用戏曲的音乐素材创作的歌曲,就叫戏歌?戏歌是戏曲这种传统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与当代流行因素结合的产物。它是歌中有戏戏中有歌,很受大家的喜爱。

二、新歌学习

1.初次聆听《我是中国人》

学生感受歌曲情绪。

引导学生从歌曲情绪和歌曲内容说说对歌曲的感受。

师:这首歌曲的情绪是热情豪迈的,它赞扬了中华民族讲文明的传统美德和中国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2.再次聆听感受歌曲节奏

提问:这首戏歌的节奏有什么特点?

学生说一说

师:这首戏歌吸取了京剧西皮流水的特点,只有强拍没有弱拍。在戏曲中强拍叫做板,弱拍叫做眼,这首戏歌就是有板无眼。让我们来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3.学生点着板轻声哼唱全曲

4.分句学唱解决难点

A 第一句“我是一个中国人”比较有戏曲的特点

按节奏读歌词

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老师加上波音范唱第一句,让学生感受到波音

老师讲解上波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还有哪一句带有波音记号呢?学唱“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总结波音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B “文明古国,更要讲文明。”

〈1〉跟琴学唱歌谱然后填词。

〈2〉老师加上倚音范唱,让学生感受到和她们唱的有所不同。

〈3〉老师讲解前倚音的唱法,学生练习。

〈4〉总结倚音也使歌曲增添了戏曲的味道。

〈5〉还有哪一句带有倚音呢?让我们来唱一唱.“堂堂正正”。

C 最后一句“人”字的拖腔,一共有23拍(用教唱歌谱的方法解决难点,学会后要求学生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师:这个“人”字是一字多音,叫做拖腔,是戏曲的一大特点。请大家在老师唱歌谱的同时,边唱边数拍。

学生可跟琴视唱前9小节歌谱,再唱后14小节,最后23小节连起来唱,让学生找出换气的地方。

D 师生接唱最后一句。

5.跟琴完整学习歌曲

同学们的拖腔唱得字正腔圆,就连老师都佩服你们,老师教给你们一个戏曲动作作为奖励吧。

师表演跑圆场并介绍戏曲演员围着舞台中心绕圈子,表示在长途上行走叫做跑圆场。

学生分组表演。

让我们来完整的唱一遍,老师唱歌谱你来唱歌词。

6.休止符

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在这首戏歌中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答

对比练习

7.有感情的演唱

作为炎黄子孙我们都感到骄傲,让我们带着这种心情来唱这首歌。

8.播放名家唱段视频。

从同学们的歌声中,老师已经感受到了你们内心的激动,那么艺术家们是怎样演绎同名戏歌《我是中国人》的呢?

9.请同学们带着各自的感受再来跟伴奏演唱一遍。

教师评价与学生自评互评相结合。

10.分组比赛唱

学生评价

三、表演唱

学生根据前面已学过的动作边唱边

表演。(相互学习)

四、总结

师:在我国众多的戏曲剧种中,哪个剧种被称为“国粹”?

京剧现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朋友。我们作为炎黄子孙更应该去继承和发扬我国的优良文化传统,让我们从唱戏歌开始,慢慢地去了解京剧,学习京剧,将来也能够登上戏曲的舞台一展风采。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探寻戏曲音乐的魅力,树立关注中华民族音乐文化的意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演唱和欣赏活动,感受和体验豫剧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音乐作品,了解豫剧戏曲音乐风格特点,能够随着录音演唱这种地方戏曲选段的一、两句唱腔并能够在若干种戏曲音乐中辨认出这个剧种。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中国戏曲,感受这种地方戏曲音乐的风格特点并学唱豫剧《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难点】

能有韵味的边表演边唱《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选段。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钢琴

四、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播放音频片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并提出问题这是我国哪种传统戏曲?(二)初步感知

1.欣赏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刘大哥讲话理太偏》。2.教师提出问题:《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讲了什么故事?引导学生讨论作品背景,老师补充说明。

(花木兰的故事在我国久有流传。北朝民歌《木兰诗》被选为中学语文教材。《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是豫剧《花木兰》中一个著名的唱段。剧中女主人公花木兰乔装男子替父出征,征战十三载,累建功勋,辞官回乡。贺元帅亲临,方知花木兰为女子。在奔赴战场途中,有位同行的男士口出怨言,认为天下苦事都叫男子做了,女子成天在家享清福。花木兰以男子身份,慷慨陈词,为女子摆功,直说得这位男士无言以辩。)3.再次聆听乐曲,请同学总结分析这段唱段的特点。

(花木兰的唱腔,很质朴,很本色,没有女子的娇羞之感,我觉得很符合花木兰的身份和她的性格特点,豫剧很有地方特色,语言很生活化、平民化,用河南方言演唱。)(三)探究学习

1.再次聆听《刘大哥讲话理太偏》,探究其语言特色,学习河南方言。提问:在座的各位同学,有没有会说河南话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给予评价指导。(本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这一豫剧选段,要求我们在学唱过程中唱出豫剧的“味道”,要掌握河南方言声韵调的规律,做到字正腔圆。)2.教师总结学习要领:河南话与普通话相近,主要是四声阴阳差异,即一声变二声,二声变四声,三声变一声,四声变三声。举例(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进行练习纠错。3.学唱练习。

(1)教师播放《刘大哥讲话理太偏》音频,学生轻声哼唱,感受选段的唱腔特点,尽量做到字正腔圆。

(2)教师加入河南方言进行示范唱,学生跟随老师一起结合所学河南方言跟唱。(3)教师进行点评。

(4)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加入表演演唱。(四)拓展延伸

1.提问学生:我国的传统剧种有很多,除了我们今天所学的豫剧,你还知道哪些最具有影响力的剧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梅戏、京剧、越剧、豫剧)2.欣赏四段唱段,判断哪段是豫剧?(根据所用方言及风格特点判断)(五)小结作业

1.小结:提问学生:说说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引导总结:《刘大哥讲话理太偏》的背景及风格特点、学唱选段,了解四大剧种)2.作业:搜集越剧、黄梅戏、京剧等地方剧种的经典唱段,下节课交流讨论。

精彩的豫剧教学设计

课题:精彩的豫剧

教学年级:二年级

教学目的:

1.了解豫剧文化和艺术特色。

2.通过本课教学,了解豫剧的美。

3.为大力弘扬传统文化艺术,推动民族经典文化传承贡献自己微薄之力,拓宽学生学习的艺术空间,打造校园艺术教育特色,让传统文化经典在我校发扬光大。

教学重点:

1.通过了解戏曲艺术的有关知识,加深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理解。

2.通过豫剧的欣赏了解豫剧知识,了解豫剧的表演形式,以及角色行当的划分。

教学难点:

1.角色行当的辨认。

2.表演形式的分辨

3.能够运用豫剧念白方式说话,能够唱简单的豫剧唱段。

教学中有哪些突破和新的教学思路:

课件制作过程中剪辑了多段视频做到恰如其分,让视频表现的内容正好为教学服务。

教学使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直观学习,吸引学生热爱传统艺术,继而学习它,然后才能发扬光大。

作业要求:

1、加上表演学段儿豫剧。

2、根据“亲家母你坐下”创编戏词,并表演。教具及学具准备:

课题艺术字卡

人物角色图片:生、旦、净、丑的图片。组织教学:

用河南方言以念白方式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下午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

生:谢谢老师!

导入新课:

亲爱的孩子们,今天白雪公主和小矮人一行要和我们一起来上音乐课,因为她们听说河南豫剧十分精彩,就想一睹为快。让我们一起来走近《精彩的豫剧》吧!讲授新课:

一、以第三者的口吻简单介绍我国戏曲在世界的地位,以及戏曲所包括的艺术形式: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

老师:“听!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在对话。”

白雪公主说:“中国的戏曲很有名我们也去欣赏欣赏吧!听说河 南豫剧很精彩,河南的小朋友很热情,就先去河南吧!”小矮人高兴地说“好啊!世界三大古剧,中国的戏曲是其中之一呢!”

孙悟空负责接待工作,他又给公主一行介绍说:“戏曲是一种综合性舞台艺术,它集音乐、舞蹈、文学、诗歌、武术、杂技、舞美等艺术形式于一身。”还为客人们介绍了河南最精彩的豫剧,河南卫视创办的经典栏目梨园春,通过梨园春栏目,涌现出一大批热爱豫剧小擂主,其中,孔莹、邓鸣贺就是很出色的小擂主。他们的年龄跟我们差不多大,如果同学们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加豫剧打擂比赛。

二、河南豫剧,又叫河南梆子,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豫剧名家简介:

五大名旦:常香玉、崔兰田、马金凤、阎立品、桑振君。重点介绍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和豫剧名丑牛得草。

1.著名豫剧大师常香玉取众家之长,把花木兰刻画的有血有肉,唱腔时而婉转时而激昂,耐人寻味。

花木兰,中国古代巾帼英雄,忠孝节义,代父从军击败入侵民族 而流传千古,唐代皇帝追封为“孝烈将军”

豫剧名丑牛得草的演唱,诙谐幽默,妙趣横生,吐字乖巧,乡音俚语,通俗易懂。

欣赏这段唱,说一说:

1、唐成是怎么成为“七品芝麻官”的?

2、他考中的是什么官?

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人物的角色行当:

生——男子 旦——女子 净——花脸 丑——幽默或滑稽人物 出示人物的角色行当图片,使孩子们快速掌握人物的角色行当,学生掌握之后,用生、旦、净、丑四种角色和相关人物图片组成连线题,作为学习人物角色行当环节的检测题。就是给人物的角色行当找朋友,看是否能够找正确。

我们掌握了人物的角色行当,接下来看看豫剧都有哪些表演形式: 唱——歌唱 念——念白 做——舞蹈化的动作 打——武术反跌技艺。

香囊记中的唱腔为学生呈现唱的表演形式;豫剧大师常香玉在花木兰中的念白呈现念的表演形式;拾玉镯中孙玉娇搓线的表演来呈现做的表演形式;穆桂英挂帅中杨文广校场比武夺帅印来表现打的表演形式。

这四种表演形式用视频呈现出来,让孩子一目了然,容易掌握,之后用“考考你”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考考你也用视频呈现出来,便于孩子们学习。

豫剧《朝阳沟》在中国现代戏的历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地位。请欣赏豫剧《朝阳沟》中《亲家母你坐下》的唱段。首先欣赏艺术家们表演的《亲家母你坐下》,然后观看小擂主们的表演,拉近和学生的距离,加深对本段唱腔的印象,便于下一步的唱腔学习。

学一学、演一演环节,老师教唱之后,分小组、分角色表演展示给大家,让学生感受豫剧的唱腔特点。

拓展延伸:

把白雪公主和小矮人说的话用豫剧对白的形式说出来。小矮人感慨地说:“公主,我们真是不虚此行啊!”白雪公主说道:“是啊!我们只有童话剧《白雪公主》,豫剧这么精彩,我希望能编排出豫剧版的《白雪公主》”啊!希望孩子们能够为此而努力!

豫剧艺术,精妙绝伦,希望孩子们爱豫剧!唱豫剧!演豫剧!让我们唱着豫剧结束今天的学习吧!。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三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2.(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3.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4.(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5.(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新授部分

7.(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8.(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9.(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10.(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演员介绍:尹桂芳

.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

完整演唱歌曲。(5)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6)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四篇

戏曲的艺术魅力

戏曲源远流长,是我国的经典,不同地方的戏曲有不同的风格和特色,它让人赏心悦目,其情节有的催人泪下,有的振奋人心,多姿多彩,出神入化。

小的时候,看见自己的父母看戏曲时,我总认为他们实在太老土,赶不上潮流,打死我我都不会去看那老掉牙的玩意。

俗话说:“要知道梨子的味道,最好亲口尝尝。”不尝不知道,一尝吓一跳呀!今天的语文课上,当我珍惜仔细欣赏了中国别具一格的戏曲时,我真是为之震撼,原来我们中华民族的戏曲是那么的有艺术魅力呀!我真是井底之蛙呀!这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贝,外国人又怎么能比得上?难怪呀,老一辈的人都是那么的热衷于这些戏曲,那么喜爱戏曲。

戏曲的艺术魅力,我们怎可忘记?我们要多去欣赏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艺术,让它永远永远放光芒,让它世世代代流传下去!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五篇

武安戏曲——欣赏《雁门关》

活动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武安落子的基本知识。欣赏《雁门关》

2.学会多渠道收集、记录整理资料,在活动中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团结精神,体验合作的愉快;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过程,使学生逐步掌握研究性学习的方式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了解武安戏曲落子的历史、表演特点及主要剧目,培养学生热爱家乡文化的感情,提高艺术修养。

2、引导学生对舞台艺术产生兴趣,培养学生高雅的艺术情趣。 教学重难点:

1、了解武安落子戏曲知识,培养学生对家乡戏曲的兴趣;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武安落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雁门关》,进一步感受武安落子的音乐特点。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雁门关》

提问:这节课我们来了解什么落子?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先向大家介绍你们搜集的内容?

3、小组介绍:武安落子 (1)发展历史

武安落子源于民间曲调,经历代艺人口传、加工、改革,逐步形成独特的音乐风格和表演艺术。明代胡赛所著《武安史话》有“武俗善歌,班头开明”的记载,武安明代即有戏楼,落子戏当为演出剧种之一。最初称其为“硬歌”,即无乐器,坐着硬唱,后逐渐发展为一人脚踏小鼓,手持竹板,顺口编唱。至明末清初,有的地方又出现了“打霸王鞭”、“翠月檀香”的舞蹈形式。阻碍着时间的推移,“硬歌”的曲调与“翠月檀香”舞蹈形式相结合,构成武安落子的早期艺术。此后,唱腔、戏装、道具、化妆、伴奏均有发展和改进,形成独特的风格。

(2)艺术特点 落子戏行较齐全,主要有小旦、青衣、小生、小丑、老生等。昔日分工不甚严格,小旦、小生大都相互兼演,三花脸还能演老旦、彩旦,有些三花脸又可由小生代替,小旦又可代娃娃。近来行当分工较前严格,但仍有兼演现象。舞台道具交为简单,表演不以武功和戏曲程式丰富见长,将秧歌、高跷等民间舞蹈及实际生活中的某些动作融于戏中,边唱边做、且歌且舞,既叙事又抒情,活泼自如。道白使用武安方言,庄谐兼重,常有妙语联珠,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落子上演剧目有140多个,代表性剧目有《借 》、《吕蒙正赶斋》、《端花》、《老少xxx》、《小过年》、《借当》、《蓝桥会》、《何文秀》、《卖布》、《大隔帘》、《二隔帘》、《王小赶脚》、《闹驴》、《跪花厅》、《访昆山》、《系孩子》、《闹书房》、《机房训子》、《大上吊》、《顶灯》、《安安送米》、《打丁僧》、《杭州失印》、《抱灵牌》、《皮秀英告状》、《劝九红》、《村选》、《杨四的派款》、《范小丑参军》、《打春桃》、《扫荡》、《阎家坟》、《密兰对象》、《茂林事变》、《卖苗郎》、《钱三请客》等。

4、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介绍了武安落子的一些基本内容,让我们爱家乡从爱戏曲出发吧! 反思: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六篇

教学目标

1、情节结构与节奏

2、写景与抒情及人物塑造(重点)

3、人物品析——人物群体形象(重点)

4、平桥遗梦——童年记忆中的桃花源(难点)

教学设想

1、以结构情节分析为切入点

2、核心问题——“乐”与“不乐”

3、激活学生的童年体验,激发学生的通感共鸣

4、目标1、3以学生探究为主,目标2、4学生探究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5、加强朗诵示范与指导,体会抒情小说、散文体小说的特点

6、注重阅读规律与技巧的探究、渗透、提炼、整合、运用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七篇

《学戏曲》教案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的特点。欣赏《生旦净末丑荟精粹》,进一步准确把握各行当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体验京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教材分析:

京剧的唱腔属于板腔体,以对称的上下句作为唱腔的基本单位,在此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演变原则,形成各种不同的板式,京剧以西皮和二黄为主要唱腔。让学生了解京剧四大行当,四功五法,四大名旦等基础性知识。教学方法:听赏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随京调歌曲《唱脸谱》音乐进教室。

二、导入新课。

1、通过刚才这段音乐,大家知道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解什么内容了么?

2、我们知道京剧是我国的国粹,那么你对京剧有哪些了解呢?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几道小题目考考大家,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京剧。

3、学生回答京剧的有关知识,当学生回答到相关的主题时教师马上加以详细的说明介绍。例如: “四击头”锣鼓经。

三、京剧的形成。

1、总结:刚才大家讲到了非常多的内容,使我们对京剧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谁能说说“京剧”中的“京”代表什么意思?

2、但是京剧的真正源头却是安徽,讲解京剧形成,及四大徽班进京故事。

四、京剧四大行当的介绍(播放微课堂《四大行当》)。

1、媒体演示,教师讲解。

京剧根据人物的性别,个性等把人物分成四大类,就是我们所说的四大行当:生、旦、净、丑。

“生”一般指男性演员,在每个行当里,不同的年龄职业的人物又有不同的行当名,比如:画面上的这个叫老生,而这个年轻的叫小生,另外还有武生。播放老生唱段《此时间不可闹笑话》,“旦”是指女性角色,如年龄大的叫老旦,年纪轻的叫花旦,播放花旦唱段

《海岛冰轮初转腾》。

“净”则是指“花脸”,就是我们刚才我们介绍的有脸谱的角色。播放包公唱段《驸马不必巧言讲》,“丑”则是指诙谐滑稽或小奸小恶的人,就象画面上的这位水浒传中的石迁一样。播放文丑唱段《法门寺》。

2、逐一欣赏京剧视频,让大家进一步了解京剧各个行当及表演特色。

五、介绍四大功夫,即京剧的表演形式。

1、讲解。

京剧不仅在角色上内容丰富多彩,并且还有形式多样的表演形式,我们一般把它叫做四大功夫,那就是唱、念、做、打(媒体出示。)你们谁知道它们分别是什么意思吗?唱:演唱。念:念白,具有音乐性,象唱歌。做:只表演,不出声,有节奏性,象舞蹈。打:打斗时的表演动作。

1、欣赏《卖水》片段,请生分辨四大功夫。

2、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很精彩的片段《卖水》,在这个片段里就包括了这四大功夫,我们一边来欣赏演员的精彩演出,一边分辨这四大功夫。

3、请生学一学动作,形式多样的参与。

在这场戏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精彩的表演,人说“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的精彩表演,都是在台下用汗水和泪水换来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到那么专业,但是我们班里也一定有许多这方面的好手,我们请大家都来露一手如何? 请一生出来,并用京剧的旁白邀请另一位同学,其他的学生还是做票友,营造气氛。

媒体展示卖水唱段中的念白部分,大家一起练习,体会京韵念白。

六、介绍京剧的发展,激发学生对京剧的自豪感。

京剧虽然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但是它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的发展。在现代,京剧除了古装的传统戏以外,还编了许多现代戏,象著名的《红灯记》、《沙家滨》、《智取威虎山》等,因此京剧被外国人称为东方歌剧,补充欣赏《马洪亮探亲又回来》《都有一颗洪亮的心》《智斗》等片段。

同学们可在课外多听,多看,多学,为宏扬我国传统的京剧艺术出一份力。

七、总结本课

1、媒体出示板书。

2、以提问的方式总结。

八、下课。

七年级音乐 多彩的华夏之音——————戏曲教学目标:1、通过几首著名戏曲选段的欣赏,使学生了解我国戏曲文化的基本特征,对戏曲艺术产生兴趣。2、愿意聆听和观看戏曲音乐,乐意......

汝河新区小学京歌《我是中国人》教案教学目标:1.简单了解有关戏歌的一些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能够用京剧的风格韵味演唱《我是中国人》。3.进一步激发对民族民间音乐......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

备 课 教 案授课题目:《梨园金曲》(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首都师范大学实习教师 授课对象:初中二年级授课道具:多媒体电脑课件、手风琴、授课时间:1课时 授课类型:综合课教学目标:1、通......

《学戏曲》教案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了解国粹京剧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对京剧传统戏曲艺术的自豪之感和热爱之情,宏扬中国传统艺术。了解京剧行当的分类以及表演的特点。......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八篇

《我们的国粹——京剧》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让学生了解京剧的唱腔、角色行当、四功五法等相关知识,知道不同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的人,掌握五种脸谱各代表什么性格。调动学生的兴趣,从而去关注京剧。

2、能力目标:

通过了解国粹、感受京剧等活动,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及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情感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亲近感。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活动:让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京剧的角色行当、乐器、脸谱艺术等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从而去关注京剧;

难点:使学生初步对京剧产生兴趣;感悟到国粹京剧是中国人独特的精神文化的精华。培养学生珍视我们的国粹──京剧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了解京剧。2.教师准备: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走进京剧。

1、课前播放歌曲《说唱脸谱》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脸谱是哪种戏曲所独有的吗?你们了解京剧吗?(学生自由回答)(设计意图:分层教学重视学生在预习后的信息反馈,此环节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状况,为分层教学做充分准备。)偷偷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发现京剧的脸谱里包含了很多京剧的知识,而且,他还和数字有关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同走进京剧,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板书:京剧)

(设计意图:将居庙堂之高的京剧于简单的数字相联系,拉近京剧与学生的距离。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京剧,说说国粹。

1、说说国粹

请同学们打开品德书78页,读一读小资料,思考:为什么京剧被称为国粹呢?(学生汇报)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二十九篇

《戏曲大舞台》教学设计

淮南二十八中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戏曲的有关知识。

2.了解赏析戏曲的方法。

3.学会搜集和整理资料。

4.培养学生热爱中国戏曲的感情和振兴国粹的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学生能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并能整理资料。学生通过资料的搜集,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 教学准备

2.把学生分成四组,每组推选一组长,准备表演一段戏曲,画一张脸谱,自行制定竞赛口号和组名。

3.教师准备好多媒体课件和设备,没条件的地区可以准备好录音机、戏曲磁带、投影仪。设计思路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篇

《走进戏曲》教学设计

摘要:中国的戏曲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世界的大舞台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戏曲具有综合性、虚拟性和程式性的特点。据不完全统计,中国戏曲有360多种,本文重点学习京剧、黄梅戏、湖南花鼓戏,还有我们淮安本土的戏曲--淮剧。本节课采用了看、听、唱、念、说、表演等不同的学习方式去接触吸取、感受戏曲、热爱戏曲从而继承戏曲。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我们感受到,戏曲(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综合了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的舞台表演艺术。戏曲起源于民间,历经800多年,曾先后出现南戏、宋元南戏、宋元杂剧、明清传奇、清代地方戏及近现代戏曲等四种基本形式,中国戏曲种类丰富,其中,京剧、豫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被称为中国五大戏曲。

关键词:戏曲 综合 表演 继承

中图分类号:j6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6)24-0150-03

内容分析:学生在高中阶段对京剧有了一些了解,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学习,在教学内容上笔者设计了不同的环节让学生遨游在戏曲知识的海洋中,通过戏曲概念、戏曲种类、特点以及表现手段上的变化这一脉络来教学。

教学策略和方法:欣赏、体验、综合模仿、表演让学生在体验美感的过程中形成知识与技能。

学情分析:大部分学生对戏曲都不感兴趣,笔者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制定切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和目标;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戏曲难度高的作品结合多媒体图片、视频让学生觉得有趣;

(三)不同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

教学目标:

(一)了解梨园戏曲的来历,主要学习戏曲中的京剧丰富多彩的知识;

(二)通过学习能区分出京剧的生、旦、净、丑各种角色,并且能分辨戏曲;

(三)会唱运用京歌素材写出的《唱脸谱》;

(四)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博大精深的戏曲知识,激发学生对民族艺术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一)京剧四大行当以及四大表现手段的分辨;

(二)听辨戏曲的剧种。

教学难点:听辨戏曲的剧种

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年 级:高一(5)班

课 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课前音乐《唱脸谱》)

一、导入(多媒体导入)

(一)师:同学们在课前听到的音乐是什幺歌曲?

生:《唱脸谱》

师:大家注意观察这回搜歌曲里面的唱腔、动作、脸谱以及它的服饰与我国哪种艺术形式有关?

生:京剧。(设计意图:让学生对京剧有初步的认识)

中国的戏曲艺术风格各异、流派众多,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块民族文化的魂宝——戏曲天地中,去感受它博大的内涵,去品味它悠长的韵味。

二、欣赏与分析(戏曲)

(一)请同学们一起看一下这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二)京剧

1.京剧的形成和发展

京剧曾经被称为平剧,它主要有西皮、二黄两种腔调,京剧的前身是徽剧,被视为中国国粹。(设计意图:了解京剧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能够更有兴趣的继承和发扬中国京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2.京剧的四大名旦

京剧四大名旦是指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他们是我国京剧旦角行当中四大艺术流派的创始人。他们的优秀艺术,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问:同学们,在这些旦角中你最熟悉谁?能不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

生:梅兰芳1894年出生在北京,是中国着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他成了一个独具风格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梅兰芳大师的代表作有《贵妃醉酒》《天女散花》《宇宙锋》《打渔杀家》等。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好,相信他在课前一定查阅了很多资料。(设计意图:积极鼓励学生能在课前学会预习,通过预习能巩固所学习的知识,同时也能增强他们的自信。)

3.京剧四大行当

京剧舞台上的角色划分为生、旦、净、丑四种类型,在京剧专门名词里称作“行当”。

(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一下大屏幕,请大家说一下在这幺多的图片中哪一张是净角?

生:第三张。

(2)师:这位同学说得很好,哪位同学能给我们举例说明一下你都熟悉哪些净角人物?

生:张飞、李奎、窦尔敦、潘仁美。(设计意图:根据教师的提示,学生通过不同性格、不同色彩、不同出场的发生方法来确定净角,这样可以让同学们对这个角色印象更加深刻。)

4.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

师:同学们,接下来请跟着老师一起去欣赏一下着名的京剧《贵妃醉酒》选段《海岛冰轮初转腾》,欣赏完之后要回答老师的问题,这个片段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段?

生:唱 做

师:回答的非常好,同学们,你们知道剧中的人物是谁吗?

生:杨贵妃

师:同学们知道《贵妃醉酒》的背景吗?

生:讨论

师:大家根据手上的资料讨论一下,我们找一位同学起来回答。

生:《贵妃醉酒》故事讲的是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一天,唐玄宗约杨贵妃在百花园赏花,时辰到了,唐玄宗却去了西宫梅妃处。杨贵妃在百花亭久候不至,就闷闷不乐地喝起酒,不觉沉醉,自怨自艾,悻悻回宫。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一篇

中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

时间:2013-12-31

2014年新年戏曲晚会3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党和xxxxxx、xxx、xxx、xxx、xxx、xxx、张高丽等,与首都近千名群众一起观看演出,喜迎新年的到来。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国家大剧院戏剧场内欢声笑语、暖意融融,洋溢着喜庆的节日气氛。19时45分,xxx等党和xxx来到晚会现场,同前来观看演出的老艺术家们一一握手,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今年的新年戏曲晚会,不同剧种、不同流派同台竞献、相映生辉,展现出中华戏曲艺术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

一曲《百花迎春梨园情》拉开了晚会序幕。黄梅戏《天仙配》、评剧《谢瑶环》、京剧《四郎探母》等经典选段,韵味十足。吕剧《百姓书记》、豫剧《村官李天成》等反映现实生活和时代精神的现代戏,展示了戏曲艺术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的喜人景象。晋剧《打金枝》、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家喻户晓的唱段,以艺术的方式表现了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

表现戏曲艺术精湛技艺和高超水平的打棍出箱、踩跷凳子功、双鞭、武松大闹狮子楼等绝技表演,引领新风尚、传递正能量的京歌《同圆中国梦》,获得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和“文华大奖”优秀剧目的川剧《金子》、秦腔《西京故事》,将演出一次次推向高潮。晚会在新编京剧《天下归心》演绎的孝道亲情的故事中落下帷幕。艺术家和演员的精湛表演赢得全场阵阵喝彩和掌声。

xxxxxx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xxx常委会部分领导同志、国务委员、全国政协部分领导同志,有关部门负责同志等观看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二篇

中国戏曲艺术,作为戏剧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具有戏剧的共同特征,又因其独特的表现手段和独有的审美特征,从而有别于其他戏剧形式。尤其是戏曲艺术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充满着一种“似与不似”的写意性,将表现审美意境作为最高的艺术追求,属于一种表现性综合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戏剧艺术中独树一帜。中国戏曲蕴涵有特别的古老东方文化意味。戏曲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独有的戏剧形式。它是以唱、念、做、打为中心的综合演唱戏剧形式。“唱”指歌唱,戏曲唱腔一般有固定的曲牌以及板式,象京剧中的导板、慢板、快板等。“念”指说白,说起来朗朗上口,抑扬顿挫,十分动人。“做”指表演,讲求身段、工架,象整冠、理髯、趟马等都有固定的程式。“打”指武打,有各种套路。总之,中国戏曲文武相杂,有说有唱,载歌载舞,和西方戏剧形成根本区别。

一、表现形态上不同。相对而言,西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比较单纯,而东方戏剧在表演元素上呈现多元化。因为戏剧艺术最早的形态是歌舞结合,戏剧原本是从祭祀性的舞蹈中产生出来的,但西方戏剧在发展过程中已不再拥有歌舞结合的形态:或者是依靠台词的“话剧”;或者是只歌不舞的“歌剧”;还有专舞不歌的“芭蕾”。歌舞分家成为西方戏剧的某种特征。相比起来,东方戏剧则保留着古老的歌舞结合的传统。东方戏剧的典型代表类型——中国戏曲的各剧种,几乎无一例外包含有唱、念、做、打各要素。如果看过京剧《打渔杀家》、评剧 《花为媒》等剧目,闭上眼睛回味一下,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一特征。其实,从“戏曲”这一名称也可以看出,“戏”指舞蹈与动作,“曲”指歌唱部分。“载歌载舞”成为中国戏剧不可分割的部分。而同属东方的日本歌舞伎、印度梵剧等也是如此。

二、对于现实的审美把握不同。东方戏剧侧重“写意”,西方戏剧侧重“写实”。“写实”是指在舞台上从表演到布景,都要使看戏的人感觉到如同生活的真实形态,象《雷雨》等经典话剧的布景与音响都逼近生活形态。“写意”是东方文化的特征,它不追求形式的逼真性,而重在表现意境,这是戏曲的绝妙之处,在戏曲舞台上,拿一根马鞭舞动就意味着骑马奔驰;而跑一个圈就算走过了十里八里甚至千里万里;四个龙套就代表千军万马等。似乎有点像人们幼小时骑着竹竿就仿佛在高头大马上一样,是极富想象力的创造。这种不求生活再现,而用高度提炼、夸张、美化来达到神似的方式,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扩展了表现生活的领域,把观众带到五光十色的生活联想之中,让人获得高度的艺术享受。另外一个独特性是戏曲的程式性。所谓程式是指规程法式,就是无论唱、念、做、打都有程式。如何起身、怎样走路,对打有套路,甩袖子有讲究,而旦角的哭、小生的笑、花脸的怒打“哇呀呀”、丑角的念白等待都有讲究。演员正是在程式的规则中发挥各自的功底和才能。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三篇

中国京剧戏曲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对我国京剧文化艺术中的行当和表演动作的程式,以及京剧的伴奏乐器有所了解,培养他们对京剧的兴趣和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

2、通过对京剧中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的介绍,启发学生积极体验与感受,从而提高学生鉴赏京剧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方法:

1、引导学生做多种形式的参与和感受。

2、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归纳来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做到声像结合、视听结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学生听《京调》音乐走进教室。

二、导入: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个大剧种,在全国300多个地方戏曲剧种中,京剧无论如何也算是个老大哥。它也是第一个走向国际舞台的,代表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有个美国人说:“如果中国没有京剧了,我也就不承认中国了。”有一位老华侨,在太平洋彼岸的一个大都市迷失了路途,正在他彷徨迷惘之际,突然听到从附近的一个大楼中传出京胡的声音,老华侨欣喜得热泪盈眶??所以有人说,一位无产者可以凭借着《国际歌》找到自己的同志,那么,我们中国人凭借着京剧的曲调就可以找到自己的同胞。真是相逢何必曾相识,同样宫商唱皮黄。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不知道京剧,不知道自己的民族国粹。甚至妄自菲薄,就不对了。所以我认为作为中国人,有必要了解一下自己的国宝——我们的京剧艺术。

三、介绍京剧的行当:

京剧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大类。但在初期,京剧的行当仍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后来才把生行和末行合并,取消了末行。

生:扮演男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老生、小生、武生、文武老生、红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展示生行扮相的图片)旦:扮演女性角色的一种行当。包括花旦、青衣、老旦、武旦、刀马旦、贴旦等。(展示旦行扮相的图片)

净:指在面部勾画各种脸谱,故又称大花脸。一般都是扮演男性角色,包括正净(黑头、铜锤)、副净(架子花脸)、武净(武花脸)等。(展示净行扮相的图片)

丑:属于喜剧的角色行当,又叫“小花脸”。分文丑(方巾丑、彩旦、丑婆等)和武丑(又称“开口跳”)等。(展示丑行扮相的图片)

四、介绍京剧的唱、念、做、打四种艺术特征。

1、唱:

a.京剧把“唱”、“念”、“做”、“打”都综合在一起。在不同的剧目和场次中,“唱”、“念”、“做”、“打”各有侧重。但从总体上来说,京剧还是以“唱”为主,京剧界传统说法是“唱”居首位;在观众的语言中,把“演戏”说成是“唱戏”,这也可以说明,歌唱在戏曲中的重要地位。唱功必须有基本的技术功力,不仅要扩大音域音量,锻炼歌喉的耐力,还要学会归韵、运腔等技巧,因而唱功是品评一个演员技艺高下的重要因素。目前京剧已形成不同的唱腔流派,使得京剧的流派纷呈,它的唱以其绚烂多彩而独具魅力。

b.欣赏《玉堂春》中《苏三起解》选段,并分析青衣唱腔特点。c.女生学唱《苏三起解》的唱段。d.欣赏《唱脸谱》,并分析净行唱腔特点。e.男生学唱《唱脸谱》。

2、念:

a.京剧把“唱”作为重要表现手段,但它不是单独运用,而是经常与“念”配合,互为补充。

b.欣赏《拾玉镯》中刘媒婆与孙玉姣的对话,让学生感受剧中的念白是否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对话一样?

c.很显然,京剧中的念白不同于我们日常的对白,它在推动剧情、刻画人物、揭示思想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戏谚“千斤话白四两唱”就正是为了强调念白的重要性。念白为“韵白”、“京白”两种,“京白”基本是京音,而“韵白”则讲究韵味。念白在音调上要抑扬起伏、节奏上要疾徐顿挫,除此之外,念白中的语气、语势、需要突出其节奏感,从而增强它的表现力与感染力。总之,京剧的念白,无论是“韵白”或“京白”,都不是普通生活语言,而是经过艺术提炼的语言,近于朗诵体,具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并与唱腔协调,相互衔接,使念白达到传神的艺术境界。d.再欣赏一遍,并让学生选择其中一个角色学着说一说。

3、做:

a.戏曲除了通过语言,而且要通过行动,来展示人物之间的关系,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京剧中的“做”正是为了完成以上任务而强调的一门功夫,所以称为“做功”也称“做派”。“做功”泛指表演技巧,它有一套特定的程式体系。京剧中对种种生活情景,如开门、关门、上楼、下楼、上船、下船、乘马、行舟、饮酒、跪拜,种种不胜枚举的情景,在表演时均有一定的程式可供使用。下面请大家看一看,猜猜他们在干什么?

b.分别让学生欣赏开门、喂鸡、穿针三个片段。c.再让学生欣赏上楼、下楼片段。d.学生通过看、说、学进行表演。

4、打:

a.“打”是戏曲形体动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也是生活中格斗场面的高度艺术提炼。

京剧的武打范围广,难度大,是经过精心设计的舞台动作,尤其是大打出手时,刀枪满台飞,构成图案,有节奏、有层次,稳、准、美的体现着剧情。做为武戏的演员,需经过特别的训练,自觉地练功的道理就不言自明了。

京剧在武戏剧目的丰富过程中,形成了武生行当,提高和发展了武打的技巧。那么,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功夫呢?有两门功夫是必须具备的,这就是“把子功”和“毯子功”。“把子功”是传统武戏中所用兵器道具的统称,“毯子功”包括翻、跃、腾、扑各种技艺,俗称“筋斗”,因为这些技艺的难度大,技术复杂,练习时需要在毯子上进行,以免练功者受伤,所以又称“毯子功”。

b.让学生欣赏“把子功”和“毯子功”的武打场面。c.介绍“水袖功”、“甩发功”、及“手绢功”,并让学生欣赏。

5、京剧伴奏乐器:

a.京剧伴奏乐器分打击乐与管弦乐。其中,打击乐是京剧伴奏乐器中的灵魂。京剧的“唱”、“念”、“做”、“打”完全按照规定的节奏进行,“唱”要有板有眼,“念”要抑扬顿挫,“做”则是舞蹈,而舞蹈必须表现出鲜明的韵律,谁来控制、体现节奏?那就是打击乐。打击乐器有板、单皮鼓、大锣、铙、钹等,称为“武场”;管弦乐器有京胡、京二胡、月琴、三弦,称为“文场”。

在戏曲舞台上,人物的一切行动,包括最隐秘的思想活动,都是通过舞蹈化的身段动作、音乐化的念白和演唱,并在音乐的伴奏中进行的,由各种打击乐器的音响组成的“锣鼓经”,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有人说,如果“唱”、“念”、“做”、“打”是戏剧的血肉,那么“锣鼓经”就是它的骨骼,一阵锣鼓,既可渲染磅礴的气势,又能烘托演员的表演,并且这种对表演的烘托,是非常细致的,甚至细致到鼓点子打出演员眼珠的转动,眼皮的开阖,手指的颤抖。

演员表演往往导引出感情表达需要的锣鼓,锣鼓(节奏、音响)等的刺激反过来诱发演员的表演激情。b.试着让学生学打一段“锣鼓经”。

6、总结:

京剧是虚实结合的艺术,它的表演在审美特征上是独树一帜的。尤其与西方的写实性的表演是根本不同的。比如舞台上没有门,但是演员通过表演,却使观众看到了门的存在,使你必须承认有门。明明没有马,却让你承认有马,没有船,却让你承认有船。这就是京剧,也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特征。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首《京剧是诗》这样一首介绍京剧艺术审美特征的诗,或许对我们认识京剧艺术有所裨益: 领:一声“苦哇”!

合:太阳飘了过去(师:把你带入了意境),领:一段慢板

合:地球转动停止(师:时空操纵在演员手中)。领:一举杯

合:一次宴会(师:意到笔不到,写意性表演),领:一转身

合:行程万里(师:时空自由变化),时空的跳跃,浓缩于虚虚实实,领:“哇呀”

合:花脸的怒吼,领:“喂呀”

合:青衣的哭泣。夸张的美,含蓄的美。超越着生活的模拟。领:就说手吧:

女生:一个手势,那是感情的触角,男生:一个手的造型,那是性格的写照。领:并拢四指 合:庄重 领:张开五指 合:豪放 领:松弛的手指 合:苍老 领:兰花指

合:描绘出女性的娇丽。一招一式都在节奏中,唱念做打都在旋律里。音乐性可听又可看(师:载歌载舞)合:在灵感中浑然一体。领:管弦,声带,打击乐,合:发出民族的音色(师:绝不是舶来品)。领:帕瓦罗蒂惊讶地倾听,合:震得房顶落土的黑头(师:金少山的男高音)羞得云雀远遁的青衣(师:轰动美、苏、日本的梅兰芳)。狂风般的气势,情语般的细腻,胜过普希金的手笔。

领:桨,意识着船,鞭,渲染着马,边锣是水,更鼓是夜。意象纷呈,物象转移。

合:舞台上得其“意”而忘其“形”,观众者知其“形”而解其“意”。京剧是诗,诗是京剧。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四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本地区主要戏种的历史发展、主要特点和代表性剧目,引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发学生对中国戏剧艺术的关注,弘扬民族精神。

教学过程 1.导入

2.(1)播放三段唱段,请学生猜一猜是哪个剧种? 3.京剧《红灯记》选段、黄梅戏《女驸马》选段、越剧《红楼梦》选段。

4.(2)哪一个戏种是流行于我们地区的? 5.(3)你都知道哪些有关越剧的知识?

.新授部分

7.(1)介绍越剧发展历史及行当:小生、花旦、老旦、丑角。8.(2)欣赏《桔树尚且性刚强》,边欣赏边完成课后问题。

9.(3)欣赏《红楼梦》选段──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10.(4)总结越剧的音乐风格特点:清悠婉丽。

.演员介绍:尹桂芳

.拓展性作业模拟演唱,积极体验、大胆表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报花名》。

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评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的剧目。欣赏《报花名》进一步感受评剧演唱特点,通过欣赏、模唱感受评剧艺术的深厚文化底蕴。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剧种类、相关知识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并交流评剧的有关内容: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3.欣赏《报花名》:简单了解《花为媒》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介绍演唱者。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花木兰》。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教学过程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3.了解豫剧的有关知识:发展历史、艺术特点、音乐特点、代表剧目、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感受音乐风格。

5.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并了解河北梆子这种艺术形式。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唱歌《看大戏》

教学目标: 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教学过程: 1.导入: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感受豫剧的唱腔风

2.学习歌曲《看大戏》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2)

(2)哼唱歌曲旋律:注意过门、变化音以及拖腔的正确演唱。

(3)

(3)学生自主设计念白的节奏。

(4)

完整演唱歌曲。(5)

3.欣赏教师提供的音响材料(6)

4.总结本单元的学习情况。

戏曲表演的艺术戏曲起源于人类对自身行为的模仿,起源于原始歌舞。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到宋元之际成熟。此后,戏曲成为极其重要的文学形式,与稍候繁荣起来的长篇小说一同雄踞文......

中华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时间:2013-12-312014年新年戏曲晚会30日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党和xxxxxx、xxx、xxx、xxx、xxx、xxx、张高丽等,与首都近千名群......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五篇

湖南农业大学课程论文

学 院:食品科学技术 班 级:食科3班 姓 名:赵小梅 学 号:200940717319 课程论文题目:浅谈中国地方戏剧特色 课程名称:戏剧鉴赏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浅谈中国地方戏剧特色

学 生:赵小梅

(食品科学技术学院 食科3班级 学号200940717319)

摘 要: 中国戏剧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堪称国粹。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文化不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戏。其中影响比较大的有昆曲、评剧、粤剧、湘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分别从起源、特色、艺术、发展现状等多个方面对中国戏剧进行一个较全面的认识,有利于中国戏剧更好的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戏剧 地方 特色

中国戏剧是一种蕴含极为丰富的文化现象。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地方戏是“活态”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它既传承着一定的历史文化传统,又期待着在时代精神的表现中实现文化传统的创造性转换。因此,充分全面的了解中国各个地方戏剧的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粹——京剧

(一)京剧的起源

京剧是我国的国粹,是流行于全国的重要剧种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四喜、春台、和春这“四大徽班“陆续进京,同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相互影响,又接受了昆曲、秦腔的部分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逐渐融合、演变,发展成为京剧。

(二)国粹中的国粹——京剧脸谱

京剧是中国戏曲中最大的剧种,集合各剧之精华,脸谱完善,谱式繁多,蔚为“大观”。京剧演员个行当都经过化妆,有固定的脸谱有效地表现出人物的品貌、身份、性格、特征。脸谱使人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功能。

脸谱以舞台为第一应用,它的产生源于生活,现于舞台。在看戏的过程中首先一直觉给人深刻印象的正是这些鲜明各异的脸谱造型,如:蓝脸的多尔礅,红脸的关公,黄脸的典韦,黑脸的张飞,白脸的曹操等。

京剧脸谱不但我国广大人民熟悉喜爱,也逐渐别世界各国人民所喜爱。一提到脸谱就会让人想到京剧,想到京剧就会想到中国。京剧脸谱已是我国发展对外文化交流事业的一个重要

项目,也是旅游市场久打不衰的强项品牌。

(三)京剧独特地位

国粹京剧艺术以其丰厚的内容、完善的形式、精湛的技艺,达到了戏曲艺术发展的高峰,它的突破时间空间界限的虚拟化表现方式,从化妆到表演的艺术夸张和写意手法,凝聚了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所积淀的美学品质和艺术手段,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浓郁的艺术魅力,其所形成的中国特有的东方戏剧艺术体系是完全可以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布莱希特等戏剧艺术体系相媲美的,不但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而且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精品,是中国的一个象征性符号,在国际上享有崇高的声誉。

二、昆剧

昆曲,发源于

14、15世纪苏州昆山的曲唱艺术体系,揉合了唱念做表、舞蹈及武术的表演艺术。现在一般亦指代其舞台形式昆剧。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主要以中州官话为唱说语言。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明朝汉族音乐以戏曲音乐为主。明代人称南戏为《传奇》。明以后,杂剧形渐衰落,《传奇》音乐独主剧坛,兼收杂剧音乐,改名昆曲。

(一)昆剧特色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

昆曲的音乐属于联曲体结构,简称“曲牌体”。它所使用的曲牌,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一千种以上,南北曲牌的来源,其中不仅有古代的歌舞音乐,唐宋时代的大曲、词调,宋代的唱赚、诸宫调,还有民歌和少数民族歌曲等。它以南曲为基础,兼用北曲套数,并以“犯调”、“借宫”、“集曲”等手法进行创作。

(二)昆剧里程碑及现状

昆剧在其发展的历史上,得力于大师巨匠们的扶持推动。他们每一次卓有成效的努力,便构筑了一座座巍峨高耸的里程碑:魏良辅创制新腔,梁辰鱼又将清唱的音乐变成戏曲声腔;汤显祖的创作与沈璟的规范格律,引发了昆剧创作的热潮;洪昇、孔尚任振衰起敝,使昆剧呈现中兴气象;浙江苏昆剧团的“传字辈”编演《十五贯》,让昆剧起死回生;白先勇打造青春版《牡丹亭》,探索了一条昆剧在新时代演出的成功之路。

中国昆剧艺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首批“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的情况通报。但昆剧目前还是面临着许多困难:

1、编剧人才严重缺乏

2、传统剧目严重流失

3、院团经费严重不足

4、昆曲生源严重匮乏

5、缺乏昆曲演出剧场

三、脍炙人口的黄梅戏

(一)“水戏”

黄梅戏班坚持草根文化和时尚元素相结在挖掘老戏潜力的基础上,融合其他文化元素,通过 “水戏”,不断创编、改编剧目,创新演出样式,让观众既耳熟能详,又有新鲜感,既保持了浓郁的原汁原味,又在表演上、剧情上更贴近群众和时代乡土气息,深受广大基层群众的喜爱所谓 “水戏”,是指黄梅戏中只有大致的故事情节,没有固定的剧本,演出时全。凭演员即兴发挥的演出剧目或模式,又称 “放水戏”。

“水戏”的特点:

1. 创作随机,演员主体。演出时,演员只需记住自己角色的定位,根据剧情和自己扮演的角色凭经验即兴发挥。

2. 演出灵活,高效多产。只要你想看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可以天天不重样 3. 团结协作,配合默契。

(三)黄梅戏艺术

1、质朴性:人们一般认为黄梅戏是从采茶、花鼓等民间歌舞发展起来的民间小戏,也有人认为除此之外还有青阳腔的直接渊源。民间歌舞也好,青阳腔也好,都是以质朴为特征的艺术品种,黄梅戏继承并发扬了它们的质朴性,形成自已的审美情趣。我认为,质朴性不仅仅是指表演方式接近生活,更重要的是在于质朴性中含有“本真”的意味,这使黄梅戏的表演有了现实的基础和当代的品格,也与浮华、外在、“洒狗血”划清了界限。

2、大众性:黄梅戏的大众性体现在追求观众群的最大化上,在雅俗之间找寻更多的共同点。作为演员,让很多的观众说“好看”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黄梅戏的表演,以生活化为基础,吸纳戏曲程式中的活力,有生命感的技巧,受众面比较宽。大众化是一个顺应时代的、在变化着的概念,一百年前的“大众”与今天的“大众”,欣赏艺术的口味是有差异的,所以,黄梅戏表演艺术追求的大众化,一定是发展的、进步的。

三、其他地方戏剧

(一)评剧

评剧是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种地方戏,在华北、东北以至云贵高原都广为流行,是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剧种之一。评剧诞生于1900年前后共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时期称为“对口莲花落”,第二时期为“唐山落子”,“奉天落子”是第三时期,在这期间共经过了30多年,而评剧便是第四个时期。

(二)越剧

清末起源于浙江嵊县,即古越国所在地而得名;由当地民间歌曲(落地唱书)发展而成。发祥于上海。男子越剧起源于嵊州东王村,女子越剧起源于嵊州施家岙。前身是浙江嵊县(今嵊州)一带流行的说唱形式“落地唱书”(具体历经“落地唱书”→“小歌班”→“绍兴文戏”→“越剧”的称谓演变)。1925年9月17日上海《新闻报》演出广告中首以“越剧”称之。

(三)粤剧

广东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也是我国南方影响非常大的一个剧种。由于它产生于广东,所以称被为粤剧。最初兴起于广州、佛山一带,现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台湾和香港澳门等地。由于海外的华人有许多是广东人的后裔,所以在海外的华侨聚居的地区也常有粤剧演出。粤剧以唱梆子、二簧为主,又保留昆山腔、戈阳腔、广腔并吸收珠江三角洲的民间乐曲和时调,唱念均用广州方言,因此又称“广东梆簧”、“广东大戏”、“广府戏”。

(四)湘剧

湖南省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主要以长沙、湘潭为活动中心,主要流行于“长沙府十二属”(即长沙、善化、湘阴、醴陵、湘潭、湘乡、宁乡、益阳、攸县、安化、茶陵)湘南东部17个县市,江西与湖南毗邻的北起修水、南至吉安的各县,广东的坪石、岐门、乐昌、桂头、犁市、韶关等地。当时民间习称为“大戏班子”、“长沙班子”或“湘潭班子”,一度被称作“长沙湘剧”。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五)豫剧

河南豫剧是我国主要的剧种之一,特色鲜明,深受人民群众喜爱,其唱腔圆润、节奏明快。豫剧一向以唱见长,在剧情的节骨眼上都安排有大板唱腔,唱腔流畅、节奏鲜明、极具口语化,一般吐字清晰、行腔酣畅、易为听众听清,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豫剧的风格首先是富有激情奔放的阳刚之气,善于表演大气磅礴的大场面戏,具有强大的情感力度;其次是地方特色浓郁,质朴通俗、本色自然,紧贴老百姓的生活;再次是节奏鲜明强烈,矛盾冲突尖

锐,故事情节有头有尾,人物性格大棱大角。

总之,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各种因素综合而成的。区别一个剧种所显示的最大的特色,首先表现在它来自不同声腔系统的音乐唱腔。这些音乐唱腔则是以所产生地区的语言、民歌、民间音乐为依据,并兼收其他地区音乐而产生的。各个剧种的剧中人物大都分由生、旦、净、丑等不同脸谱化的脚色行当充任。表演上着重运用以生活为基础提炼而成的程式性动作,和虚拟性的空间处理。讲究唱、做、念、打艺术,表演动作富裕舞蹈性,技术性很高,构成有区别其他戏剧而成为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参考文献

[1] 田有亮.京剧脸谱的文化魅力[J].文明随笔,2002年,3 期

[2] 周丽娟.京剧对外交流在国家形象建构中的作用.中国戏曲学院学报,2011年,3期 [3] 朱恒夫.论昆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艺术百家.2008年,1期

[4] 徐玉莲.鄂东民间黄梅戏“水戏”探究.四川戏剧.2011年,5期,总第143期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 第三十六篇

中国戏曲

戏曲是一门综合艺术,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综合,这种综合性是世界各国戏剧文化所共有的,而中国戏曲的综合性特别强。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它与表演艺术紧密结合的综合性,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它把曲词、音乐、美术、表演的美熔铸为一,用节奏统驭在一个戏里,达到和谐的统一,充分调动了各种艺术手段的感染力,形成中国独有的节奏鲜明的表演艺术。

中国戏曲中最重要的一点特征是虚拟性。舞台艺术不是单纯模仿生活,而是对生活原形进行选择、提炼、夸张和美化,把观众直接带入艺术的殿堂。中国戏曲另一个艺术特征,是它的程式性,如关门、上马、坐船等,都有一套固定的程式。程式在戏曲中既有规范性又有灵活性,所以戏曲艺术被恰当地称为有规则的自由动作。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中国戏曲与西方戏曲不同。既然承认戏就是戏,那么中国戏曲舞台上讲究的就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逢场做戏”,十分鲜明地标举戏剧的假定性。而这与西方戏剧一贯采用的幻觉性舞台艺术处理原则,非但不同,且完全相反。在西方人们走进剧场,自大幕拉开的那一刻,戏剧家就要千方百计地运用一切可能的舞台手段,去制造现实生活的幻觉,让观众忘记自己在看戏,而是像身临其境一般沉浸在舞台上创造出来的生活环境与气氛之中。为此,西方的戏剧家将舞台当作相对固定的空间。绘画性和造型性的布景,创造出戏剧需要的规定情景。人物间的一切纠葛都放到这个特定场景中来表现、发展和解决。在同一场景里,情节的延续时间和观众感到的实际演出时间亦大体一致。这就是西方戏剧舞台的时空观,其理论依据是亚里斯多德的摹仿说,它的支撑点是要求艺术真实地反映生活。在中国,戏剧家不依靠舞台技术创造现实生活的幻觉,不问舞台空间的使用是否合乎生活的尺度,也不要求情节时间和演出时间的大体一致。中国戏曲舞台是一个基本不用布景装置的舞台。舞台环境的确立,是以人物的活动为依归。即有人物的活动,才有一定的环境;没有人物的活动,舞台不过是一个抽象的空间。中国戏曲舞台上的时间形态,也不是相对固定。它极超脱、流动,或者说是很“弹性”的。要长就长,要短就短。长与短,完全由内容的需要来决定。

中国戏曲的虚拟性给剧作家和演员以极大的艺术表现自由,拓宽了戏剧表现生活的领域。在有限舞台上演员运用高超的演技,可以把观众带入江流险峰,军营山寨,行舟坐轿,登楼探海等多种多样的生活联想中去,在观众的想象xxx同完成艺术创造的任务。这恐怕就是何以在一无所有的舞台上,中国戏曲得以再现五彩缤纷的场景和千姿百态的人生的原因了。需要说明的是,虚拟手法的确使一座死板的舞台变得来去自由,但这种自由决非不受任何制约,它还是有所制约。这就是要受艺术必须真实地反映生活——这个基本规律的制约。因此,舞台的虚拟性必须和表演的真实感结合起来才行。比如:在“趟马”(即一套骑马的虚拟动作)中“马”是虚的,但马鞭是实的。演员扬鞭、打马的动作必须准确且严谨,符合着生活的客观逻辑(如《蓝齐格格》中的趟马)。高度发扬戏剧的假定性,与此同时又极其追求摹拟生活形态的真实性,达到虚拟与实感相结合。尤其是出色的演员在表演中往往能将两者结合得天衣无缝,流畅自然,让富于生活经验的观众,一看便懂。

诚然,中国的戏曲艺术越来越难以得到当下人群——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虽然现在有不少年轻人也喜爱甚至自觉探索戏曲艺术,但与时下中国数亿庞大的年轻人队伍相比,这些人无疑是沧海一粟,显得过于渺小?而且那些所谓的热爱戏曲者的动机,很多情况下是不纯的——在我看来,与其说某些年轻人喜爱戏曲,是真正理解并陶醉于戏曲艺术本身的魅力,还不如说是为了强大的外部压力,和急于寻找到一条成功之路而无奈抽取的捷径;更多得是一种带着玩世不恭的“玩票”心理,无聊中找得一个打发时间的行为;有的则是受到当下到处宣传的“宏扬传统文化”“越是传统的就越深邃”这样的口号的鼓惑,盲目地跟风装时尚而已,也许到某日这些年轻人突然玩厌了,挥挥手便能与之绝缘,即便真正彻底离开了戏曲以后,这些人或许对它甚至一无所知。所以,表面上看,喜爱和研究戏曲的人在增多,但这更多的是一种带有广告传媒的刻意抄作式的宣传,一种浮华的潮流,潮流过去,大浪淘沙,也许最终没能剩下几个真正继承戏曲的人。如果是这样,中国戏曲的衰落和毁灭就是必然的!

现代社会是个快节奏的时代,一切都讲究效率。我们都知道西方自从使用泰勒工作制后,连人的呼吸、饮食和排泄通通都要折算成本。在当今时代这种金钱至上、效率优先的生存原则要求下,一切提速是必不可少的;面对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突飞猛进的生活,人们工作、学习、甚至于休息都无可奈何地要按照机械齿轮运转地方式全速运行着。在人的生活、行为越来越受到外部世界的钳制,身不由己地随着飞速的社会疲于奔命时,一切的所谓思想、情操的东西会随之瓦解。社会压力加大、浮躁、厌烦心理充斥着社会,那么,当工作和休息强行挤占了人们太多的空间,人们的自由就这样被无情践踏后,那些被置于物质基础之上的精神空间到底还剩多少?快节奏的生活必然衍生快餐文化,这是社会本身决定的,也是物质决定意识、客观世界决定上层建筑的规律不变地结果。所以,面对着整日疲于奔命、心理空虚却无暇填补的社会大众,那些具有深层次的、曲折而抽象的艺术形式是不能被大众迅速的理解和接受的。不是大众不理解高深抽象的艺术,而是他们根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没有耐心去理解。现代的快节奏生活需要快速消化的文化产品,越是直接,越能反映当代人心声的,具有平面化、直观化的艺术形式,越容易被人们快速接受,因此那些没有深层次内涵、易于理解和迅速得到认可的快餐文化必然成为当下流行文化的宠儿。

戏曲是抽象的艺术,在抽象中她又独追求一种虚幻意境的营造;尤其是中国戏曲,她是植根于中国浪漫主义传统文化土壤里的艺术化产物,具有高度地抽象性、表现性、概括性的特征。中国戏曲从内容到形式的过度写意固然产生了诗意美,但同时也导致了艺术本身的距离感,抽象的表现形式对观众产生了理解隔膜,再加上高度的概括性,对这种抽象的手法不但不详加解释,还大加压缩,如此下来观众的理解更会大受局限。当然,如果观众在观赏戏曲时,能够放下一切包袱,仔细融入戏曲所营造的写意世界,用艺术化的心理去仔细体会其中曲折幽深的艺术风貌时,当然能够体味出戏曲博大精深的美。可关键是对于时下高负荷生活的人们来说,精神世界已被外部压力过多占据,他们已经没有精力、没有能力去接受那些过度形而上的抽象艺术,社会的压力也不允许他们挤出空闲时间和过剩的精力去慢慢体味和消化这些形而上的东西。对于现代人来说,艺术就是娱乐,就是能在第一眼就让接受者感到满足,让他们在数秒甚至更短时间内就能忘掉忧愁,瞬间产生乐感,消除快节奏的工作所带来的疲惫的东西。要产生娱乐感,就要首先理解,不理解是无法认同的;对于戏曲的抽象写意,现代的人群在理解上就有困难——电视、电影告诉我们内容是直观的画面,但戏曲却需要用某些片面的点或局部特性代替全部,对于现代生活的高负荷人群来说,这无疑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理解难度,他们很难、或者毋宁说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情愿意去把那些过度抽象、夸张、变形的艺术表达方式通过繁琐的联想或想象,费时费力的补全和还原,于是戏曲艺术自然无法被需要依托快餐式消费、尽速得到快乐满足感的现代人在短时期内迅速理解。于是这些缓慢表现、又需要仔细而抽象的体味才能获得艺术美感的戏曲是不适合直观、简单、快速的现代人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的。

戏曲要进步,要被人接受,首先就要从内容上跟上时代,艺术是现实世界主观化的产物,也必然要反映现代生活。现代是个开放的社会,发展迅速、信息充沛、思想活跃、文化多元,人们充满了活力、青春和自由,社会蓬勃向上,人们精神昂扬。戏曲要表现时代,反映人们的心声,就要表现当下生活,体现当代人的心理,贴近现代社会和现代人的生活。戏曲是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她用委婉曲折的腔调、浪漫写意的表现方式,小心地反映着丰富的感情。戏曲的这种曲折婉转、柔美写意的艺术形式,并非空穴来风,它是在诞生之初受到封建社会纲常礼教残酷打压与禁锢中,无奈做出的规避性措施,只不过当这种原本为躲避社会压力而被迫做出的让步用艺术形式表现时,人们发现了它异乎寻常的审美享受,于是这种婉转、变形与写意的风格被继承了下来。但是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要使社会思潮、文化艺术跟得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她就必须要求新、求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们生活的时代已经远离了阶级社会,没有了保守的、愚昧的、残酷的思想障碍,戏曲艺术从内容到形式,也不必盲目地再跟从那些数百年前传下的、早已过时的东西。现代戏曲的当务之急,就应该是吸取现代文化精华,融入新潮活跃的思想,发展更加广阔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手法,展现更加现代与时尚的蓬勃生活,使戏曲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要跟得上时代的发展,与现代社会,时下生活接轨,反映当代人的当代心理,社会心声,这才是戏曲艺术能够常排常新,不停发展的根本。要做到以上这些,就必须从内容到形式,从表现手法到剧本、演员的案情,各个方面对戏曲进行彻底现代化地改革发展,使源于先人的古老戏曲艺术能够更好地融入当下社会,更好

中国戏曲的流传很艰难 地为现代生活服务。

戏剧类教学设计模板范文37篇(通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