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成语故事 篇一
近日,一则关于“画蛇添足”的成语故事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明的小学生,他是班上的画画小能手。有一天,老师给他们布置了一道作业:要求画一条蛇。小明非常得意地画好了一条蛇,但是他觉得画得太简单了,便决定“画蛇添足”,在蛇的身体上又加上了四只脚。
当小明把作业交给老师时,老师看到他画的蛇身体上多出了四只脚,笑了起来。她解释道:“‘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做某事多此一举,弄巧成拙。你画蛇本来就很好了,加上脚反而不对了。”小明听了老师的解释,恍然大悟,也觉得自己有些过于贪心了。
这则成语故事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许多人纷纷表示在生活中也曾犯过“画蛇添足”的错误。有人说自己在工作中总是不满足于做好本职工作,总想多做一些,结果却导致工作质量下降;有人说自己在生活中总是不满足于现状,总想追求更多,结果却导致财力不济。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人们深刻认识到了“画蛇添足”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了有时候适可而止、知足常乐才是最重要的。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避免“画蛇添足”的错误,做到知足常乐,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
最新成语故事 篇二
最近,一个关于“守株待兔”的成语故事在朋友圈中热传。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名叫小华的农民。有一天,小华在田间劳作时,不小心把一根树苗踩断了。他怕被人责怪,便想出一个主意:守在这颗树苗旁边,等着看是否有兔子来撞死,以此来掩饰他的错误。
小华每天守在树苗旁边,期待着兔子的出现。然而,日子一天天过去,却始终没有看到兔子来撞死在这棵树苗上。最终,小华实在等不下去了,只好承认自己的错误,主动去找人修补树苗。
这个成语故事引发了不少人的思考。许多人表示在工作中也曾犯过“守株待兔”的错误,总想等着机会自己送上门来,结果却错失了许多机会。有人说自己总是等着别人来赏识自己的工作,结果却得不到理想的评价;有人说自己总是等着运气降临,结果却事与愿违。
通过这个成语故事,人们深刻认识到了“守株待兔”这个成语的含义,明白了只有脚踏实地、主动出击才能取得成功。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避免“守株待兔”的错误,勇敢追求自己的目标,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让机会主动来到自己身边。
最新成语故事 篇三
秀外慧中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讲过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个胶州男子,居住在崂山太清宫,每日念书写字,外表温文尔雅。太清宫旁有一株牡丹,日久成仙,幻化出来的人形,外表秀美内心聪慧。两人相识后,情投意合,不就结为夫妻。然而,有一天牡丹花被人偷了,移植于别处,没几天就凋零了,牡丹仙子从此不能幻化为人,男子伤心欲绝。
耐冬仙子绛雪见状,就主动陪伴在男子身边,可男子的真爱是牡丹仙子,任谁也取代不了。这份痴情感动了花神,于是让牡丹仙子复活,两人再续前缘。男子死后,变成一株五叶草陪伴在牡丹旁边,因为不能开花,被人砍去。不久,牡丹、耐冬竟一起凋谢了。
最新成语故事 篇四
宝刀不老
三国时期,魏国攻打蜀国,将领张郃带着一千兵马,来势汹汹。蜀国守将告急,老将黄忠主动请缨出战,并且带上了同样是老将的严颜当副将。这黄忠可不是无能的,不仅武功高强,箭术更是了得,据说百步之内可以射穿杨柳叶。不过黄忠当时已年过半百,很多士兵都对他的战斗力表示怀疑。
于是,两军对峙的时候,年轻力壮的张郃便取笑黄忠:“你都这么一大把年纪了,怎么还出来打仗啊?”黄忠当时就愤怒了:“你这个毛头小子竟敢取笑我年纪大,我手中这把杀人的宝刀可是一点也不老!”果然,手起刀落间,黄忠利索的斩杀了魏国几个名将,一时名声大噪,响当当的成了老当益壮的代名词。
最新成语故事 篇五
班门弄斧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有一个能工巧匠,名字叫鲁班,他在土木和手工工艺方面有很多发明,比如锯子、云梯、墨斗、曲尺等都不在话下,据说他模仿飞鸟做成的竹制飞鹞能在空中飞行很长一段时间,因此建筑匠人都把他奉为祖师爷。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能工巧匠名叫匠石,居住在郢都,他经常和朋友表演一个“魔术”,就是把朋友的鼻子抹上白灰,然后用斧头砍过去,白灰一扫而尽,鼻子却能不碰到分毫,本领非常之高强。后来柳宗元就说,假如有人“操斧于班、郢之门”,敢在鲁班和匠石面前耍弄逞威,那就有点不要脸了。“班门弄斧”这个成语便由此而来。
最新成语故事 篇六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亡十几年。
经过千辛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宾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侍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假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