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廉洁小故事【优质6篇】

时间:2013-02-03 06:11: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古代廉洁小故事 篇一

《廉洁行为的力量》

从前,有一个叫张洁的官员,他深受人民的爱戴,因为他一直以廉洁正直而闻名。张洁在担任县官期间,不贪污受贿,不徇私舞弊,一直以身作则,树立了一个榜样。

有一天,张洁接到了一个农民的投诉,称他们种的庄稼被贪官污染了。张洁深感愤怒,立即前往农田进行调查。他发现了一些不对劲的地方,于是决定亲自追查此事。

经过调查,张洁发现了一起严重的贪污案件,涉及到一名高级官员。面对这个巨大的阴谋,张洁并没有退缩,他决定将真相公之于众。他收集了足够的证据,并将案件提交给了皇帝。

皇帝看到这些证据后,大为震怒,立即下令逮捕了那个贪官,并废除了他的官职。同时,皇帝还命令张洁升职为省级官员,以表彰他的勇敢和正义。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正直的行为有着无穷的力量。张洁不仅拯救了农民的利益,也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他的行为不仅受到了人民的赞扬,也得到了皇帝的认可。廉洁正直的官员能够赢得人民的信任和尊重,也能够为社会带来更多的公平和正义。

古代廉洁小故事 篇二

《一念廉洁,千秋不贪》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叫李廉的官员。他以清廉正直而著称,深受人民的尊敬和爱戴。

有一天,李廉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任务:监督一项重要工程的建设。这项工程涉及到大量的资金和资源,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引发腐败和浪费。

李廉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他决心以廉洁的态度来完成这个任务。他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确保了资金的使用合理和透明。他还亲自到工地进行巡查,确保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然而,李廉的廉洁行为引起了一些人的不满。有一天,一位商人找到了李廉,想要通过行贿来获取更多的利益。李廉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商人的贿赂,并告诉他,他的行为违法且不道德。

商人对李廉的拒绝感到愤怒,他决定报复。他找到了一些势力强大的人,并向他们诬陷李廉收受贿赂,企图让李廉失去官职。

然而,李廉并没有被商人的诬陷击倒。他秉持着廉洁正直的原则,坚决辩解并提供了充分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最终,他的清白得到了证实,而商人却被揭发了他的丑恶行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廉洁正直的行为能够抵御各种诱惑和挑战。李廉坚守自己的原则,没有为了个人利益而违背职责。正是因为他的坚持,他的清白得到了证实,而那些企图陷害他的人最终付出了代价。

廉洁正直是一种宝贵的品质,它不仅能够保护个人的声誉,也能够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廉洁正直的行为都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古代廉洁小故事 篇三

  以廉为宝

  春秋时,宋国司城子罕清正廉洁,受人爱戴。有人得到一块宝玉,请人鉴定后拿去献给子罕,子罕拒不接受,说:“您以宝石为宝,而我以不贪为宝。如果我接受了您的玉,那我们俩就都失去了自己的宝物。倒不如我们各有其宝呢?

  杨震拒金

  东汉时,杨震在赴任途中经过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山来拜访他,并怀金十斤相赠。杨震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没听明白杨震的责备之意,说:“天黑,无人知晓。”杨震说:“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这才明白过来,大感惭愧,怏怏而去。

  钱太守

  东汉时,一位叫刘宠的人任会稽太守,他改革弊政,废除苛捐杂税,为官司十分清廉。后来他被朝廷调任为大匠之职,临走,当地百姓主动凑钱来送给即将离开的刘宠,刘宠不受。后来实在盛情难却,就从中拿了一枚铜钱象征性地收下。他因此而被称为“一钱太守”

  陶母退鱼

  晋代名臣陶侃年轻时曾任浔阳县吏。一次,他派人给母亲送了一罐腌制好的鱼。他母亲湛氏收到后,又原封不动退回给他,并写信给他说:“你身为县吏,用公家的物品送给我,不但对我没任何好处,反而增添了我的担忧。”这件事陶侃受到很深的教育。

  吴隐之不惧饮贪泉

  晋代人吴隐之任广州太守,在广州城外,见一池泉水名“贪泉”。当地传说饮了贪泉之水,便会贪婪成性。他信这些,照饮不误,饮后还写了一首诗:“古人云此水,一歃怀千金。试使夷齐饮,终当不易心。”他在任期间,果然廉洁自律,坚持了自己的操守。

  一贫如此

  南宋大臣张浚因与奸相秦桧政见不和,被贬往湖南零陵做地方官。他出发时,带了几箱书随行,有人诬告他与乱党有关系,结果被高宗检查书信和破旧衣物,高宗叹息道:“想不到张浚贫守到如此地步!”很可怜他,于是派人骑快马追上张浚,赏赐他黄金三百两。

  两袖清风的于谦

  明朝名臣于谦居官清廉。一次,朝廷派他巡察河南。返京时,人们买些当地的绢帕、蘑菇、线香等土特产回京分送朝贵,他没有接受。同时还写了一首诗表明心迹:绢帕蘑菇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指百姓)话短长。”

  不私一钱

  明朝时,嘉兴知府杨继宗清廉自守,深得民心。一次,一名太监经过这里,向他索要贿赂,他打开府库,说:“钱都在这儿,随你来拿,不过你要给我领取库金的官府印券。”太监怏怏走了,回京后,在明英宗面前中伤他。英宗问道:“你说的莫非是不私一钱的太守杨继宗吗?”太监听后,再也不敢说杨继宗的坏话了。?手好不要钱

  清乾隆进士王杰为人刚直敢言,不附权贵。当时和坤在朝中专权,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与其据理力争。有一次,议政完毕,和坤有意戏弄王杰,拉着他的手说:“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颜厉色地回答道:“王杰手虽好,但不能要钱耳!”和坤羞愧而去。

  包拯的《诫廉家训》

  北宋包拯,他为官清廉公正是妇孺皆知的,老百姓称之为“包青天”。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马寅初拒贿

  我国现代著名经济学家、社会活动家马寅初解放前曾担任浙江省财政厅长。有一天,德清县有一个想当县长的人托人将一千大洋送给马寅初,请马寅初开开后门,让他就任某县县长。马寅初勃然大怒,骂道:“不要脸的东西,这种人今天能用钱打关节,真的当了县长,一定是个贪官。凭这一条,他就不能当县长。立即吩咐来人把钱退回。

古代廉洁小故事 篇四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21岁中进士,前后共做了40年的官。做官期间,他总是注意节俭,常常精打细算过日子。

  公元1080年,苏轼被降职贬官来到黄州,由于薪俸减少了许多,他穷得过不了日子,后来在朋友的帮助下,弄到一块地,便自己耕种起来。为了不乱花一文钱,他还实行计划开支:先把所有的钱计算出来,然后平均分成12份,每月用一份;每份中又平均分成30小份,每天只用一小份。钱全部分好后,按份挂在房梁上,每天清晨取下一包,作为全天的生活开支。拿到一小份钱后,他还要仔细权衡,能不买的东西坚决不买,只准剩余,不准超支。积攒下来的钱,苏轼把它们存在一个竹筒里,以备意外之需。

  在困境、逆境中,苏轼以勤俭节约来维持生活、度过难关,不失为良策。

古代廉洁小故事 篇五

  赵博(1941年11月13日牺牲,终年35岁)。

  赵博同志曾任鲁南区党委书记兼鲁南军区政委。他始终把自己看作革命队伍中的普通一员,从不搞特殊化。他身患肺结核、胃病、关节炎等多种疾病,为了照顾他的身体,上级发给他一瓶鱼干油丸,而他却不肯服用,马上派人送到医院,给伤病员补养身体。在一次战斗后,部队缴获了一部分小麦,后勤部门悄悄给赵博留下100公斤,赵博知道后,不讲情面,对有关人员进行了严厉批评,并派人磨成面粉,送给党校改善生活。有人说他是老一套,他回答:"这个老一套是党的优良传统,万万不能丢。"

  赵博同志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对违犯群众利益的行为从不姑息。有一次部队行军,经过敌占区青竹湖一带。他发现身后的马正在吃大田里的大豆,立即批评了警卫员小任,教育他说:"不论在根据地还是在敌占区,都要紧密依靠群众。"当时有个县长贪污腐化,群众影响极坏,经查实后,赵博立即召开区委会议,给予这个县长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开除党籍的处分。

古代廉洁小故事 篇六

  唐朝贞元年间,著名诗人白居易考中进士后,被派往陕西周至当县令。

  他刚上任,城西的赵乡绅和李财主就为争夺一块地跑到县衙打官司。为了能打赢官司,赵乡绅差人买了一条大鲤鱼,在鱼肚中塞满银子送到县衙。而李财主则命长工从田里挑了个大西瓜,掏出瓜瓤,也塞满银子送了来。收到两份“重礼”后,白居易吩咐手下贴出告示,明天公开审案。

  第2天,县衙门外挤满了看热闹的百姓。白居易升堂后问道:“你们哪个先讲?”赵乡绅抢着说:“大人,我的理(鲤)长,我先讲。”李财主也不甘示弱说:“我的理(瓜)大,该我先讲。”白居易沉下脸说:“什么理长理大?成何体统!”赵乡绅以为县太爷忘了自己送的礼,连忙说:“大人息怒,小人是个愚(鱼)民啊!”白居易微微一笑说:“本官耳聪目明,用不着你们旁敲侧击,更不喜欢有人暗通关节。来人,把贿赂之物取来示众。”

  衙役取来鲤鱼和西瓜,当众抖出银子,听审者一片哗然。白居易厉声喝道:“大胆刁民,胆敢公然贿赂本官,按大唐律法各打40大板!”众百姓无不拍手称快。至于这些的银子,白居易就用来救济贫苦百姓了。

古代廉洁小故事【优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