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的成语故事(经典6篇)

时间:2011-01-04 08:43:21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一

从前,有一位老板开了一家卖布料的店铺。他很诚信,生意兴隆,顾客也都很信任他。有一天,一位买布料的顾客来到店里,选了一块布料后想要付款离开。老板却发现他少给了一些钱。老板主动提醒他:“您给的钱不够呢。”顾客看了看自己的钱包,发现确实不够,便补上了剩下的钱离开了。

后来,这位顾客成为了老板的忠实顾客,每次购买布料都会来找老板。他告诉身边的朋友,老板的诚信让他非常感动,所以他愿意一直支持老板的店铺。

在生意场上,诚信是非常重要的品质,它可以赢得顾客的信任,也可以带来口碑的传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做任何事情都不能缺少的品质,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受到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户人家生活贫困,但是他们一家人都非常诚信。有一次,他们在田地里发现了一只装满金银珠宝的箱子。虽然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笔天大的财富,但是他们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村里的长者那里。

长者知道他们的家境很困难,便说:“这些宝贝是你们的,你们可以拿去改善生活。”但是这户人家却坚决地拒绝了,说:“这是别人的财物,我们只是无意中发现的,我们不能占有。”长者听后非常感动,便帮他们寻找失主,并将宝箱归还给了失主。

失主得知后非常感激,他不仅报答了那户人家,还给他们一笔慷慨的奖金。从此以后,那户人家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他们也因为诚信而受到了全村人的尊敬和爱戴。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不仅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道德准则。在人生的道路上,只有做到诚信,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认可,也才能赢得更多的机会和幸福。愿我们都能像这户人家一样,做一个诚信的人,赢得真正的成功和幸福。

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三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懦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孩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孩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孩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孩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看到曾参把猪杀了,就说,“我是为了让孩子安心地在家里等着,才说等赶集回来把猪杀了烧肉给他吃的,你怎么当真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孩子年纪小,不懂世事,只得学习别人的样子,尤其是以父母作为生活的榜样。今天你欺骗了孩子,玷污了他的心灵,明天孩子就会欺骗你、欺骗别人;今天你在孩子面前言而无信,明天孩子就会不再信任你,你看这危害有多大呀。”

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四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六

  《左传·哀公十四年》:“小邾射以句绎来奔,曰:使季路要我,吾无盟矣。使子路,子路辞。季康子使冉有谓之曰:千乘之国,不信其盟,而信子之言,子何辱焉?对曰:鲁有事于小邾,不敢问故,死其城下可也。彼不臣而济其言,是义之也。由弗能。"杨伯峻注:"季路即子路,

  《论语.颜渊》谓子路无宿诺,足见季路之诚信素着,故射宁与子路相约,而不欲与鲁盟誓。"后以"季路一言"指可以凭信的话。

  示例 此事君亲见之,惟季路一言,无他言也。(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李伯言》)

诚信的成语故事(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