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成语故事 篇一:一箭双雕
在古代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两个年轻人叫李明和王强,他们是好朋友也是竞争对手。他们经常在一起训练射箭,比拼谁的技术更好。一天,他们听说了一个传说中的成语故事,叫做“一箭双雕”。这个成语是形容一个人一举两得,李明和王强决定通过射箭比赛来争夺谁是真正的“一箭双雕”。
比赛的日子终于到来了,李明和王强站在各自的位置上,准备向目标射箭。他们的目标是一个悬挂在树上的木雕,它们的心思都放在了如何一箭射中木雕上面。在比赛开始之前,李明和王强都默默祈祷,希望自己能够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比赛开始了,李明紧握着弓箭,凝神屏气地瞄准目标。他调整了一下呼吸,然后用力拉开了弓弦,箭离弦而出。他的箭翻飞在空中,准确地射中了木雕的尾部,但却没有射中目标的头部。李明感到有些失望,但他并没有放弃,他相信自己还有机会。
接着,轮到王强射箭了。他看着李明射中木雕的尾部,心里有些紧张。他拉紧了弓弦,凝神瞄准,然后放开了箭。他的箭飞快地穿过空中,直奔目标而去。当箭射中木雕的头部时,王强欢呼雀跃,他成功地实现了“一箭双雕”。
尽管李明没有赢得比赛,但他真心为王强感到高兴。他知道王强的胜利不仅仅是因为技术的优势,更重要的是王强在比赛中表现出的专注和决心。这让李明深受启发,他决定要更加努力地训练,争取在下一次的比赛中获胜。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的高低,更重要的是我们在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和决心。只有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坚持,我们才能实现“一箭双雕”的目标,获得更大的成功。
经典成语故事 篇二:画蛇添足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叫小明的画家,他非常擅长画蛇。他的画蛇栩栩如生,根本看不出是画出来的。小明为了展示自己的绘画技巧,决定举办一场画展。
画展的日子终于到来了,小明将他精心制作的画蛇挂在展厅的墙上。人们纷纷涌来参观,他们惊叹于小明的绘画技巧,赞叹不已。然而,在人们欣赏小明的画蛇时,一个女孩走到了画展的最前面。
女孩仔细观察了一会儿,然后露出了疑惑的表情。她转身对小明说:“师傅,您的画蛇确实非常逼真,但是我觉得还差了点什么。”小明听后有些惊讶,他问道:“你觉得还差了什么呢?”女孩回答说:“我觉得你的画蛇缺少了一些蛇的动态,它们都是静止的,没有生气。”
小明听后想了一会儿,认为女孩说得有道理。于是他决定再给画蛇添足,画出一些蛇的动态。他在画蛇的旁边加上了一些蛇在爬行、吞食、游动的动作。这样一来,整幅画蛇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了。
再次展出的画蛇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他们纷纷赞叹小明的绘画技巧。小明感慨万分,他意识到女孩的建议真是太有价值了。他明白到,有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完美,反而可能忽略了一些细节。画蛇添足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在保持原有优势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和进步,而不是过度追求完美。
通过这两个经典成语故事,我们不仅能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还能从中汲取到一些人生的智慧。无论是在竞争中追求成功,还是在艺术创作中追求完美,只有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和不断的改进,我们才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让我们以这些故事为榜样,不断追求进步,实现自己的梦想。
经典成语故事 篇三
一事无成
唐朝的时候,有一个人当了省郎的官,因官运不怎么亨通,不管做甚么事情,往往都不如他的心意,所以时时出去,想藉游玩散散心。有一天,他到了京国寺,游倦了,就寄宿在寺里。晚上做了一个梦;他梦中走到一处岩石下,碰到一位老和尚;在老和尚的面前,有一个极小香炉,炉檀香烟袅袅上升。老和尚对省官说道:“这小香炉中的香烟还是你许愿时留存下来的,现在你已做了三世人了。你一世你是唐玄宗时代的剑南安抚巡官;第二世你是宪宗时候的西蜀书记,第三世就是现在的省郎官。”他听了老和尚这番话,恍然有点觉悟,彷佛记忆三世所做的官,都是庸庸碌碌,一事成。
于是,再也不愿意在宦海里浮沈,对人生似乎恍然彻悟。
又王中的诗句,也有“干戈未定欲何之,一事无成两鬓丝”的感叹语。
现在上了年纪的人,事业上要是没有成就的话,通常都是拿一事无成来感叹。有时年纪不大的人,你问他事业做得怎样,他也会说“一事无成”呀!
经典成语故事 篇四
三生有幸
唐朝有一个和尚,号国泽,对佛学有高深的造诣,和他的朋友李源善很要好,有一天,二人一同去旅行,路过一处地方,看见一个妇人在河边汲水,那位妇人的肚子很大,已经怀孕了。圆泽指着妇人对李源善说:“这个妇人怀孕已经有三年了,等待我去投胎,做它的儿子,可是我一直避着,现在看见她,没有办法再避了。三天之后,这位妇人已经生产,到那个时候请你到她家去看看,如果婴孩对你笑一笑,就是我了。就拿这一笑作为凭证吧!再等到第十三年那一年,中秋的月夜,我在杭州天竺寺等你,那时我们再相会罢。”他们分别后,就在这一天夜裹圆潭果然死了,同时那个孕妇也生了一个男孩子。第三天,李源善照看圆泽的话,到那位妇人家里去探看,婴儿果然对地笑了一笑。
等到第十三年后的中秋月夜,李源善如期到达天竺寺去寻访;刚到寺门口,就看到一个牧童在牛背上坐看唱歌,道:“三生石上旧情魂,赏月吟风不要论,惭愧情人远相访,此身虽异性常存。”
现在一般人凡是比喻有特别的缘份。或朋友闲在一种偶然的机会里或特殊的环境中相识,成为知己,又能够帮助自己的,就以“三生有幸”来称誉。
经典成语故事 篇五
上行下效
春秋时,齐景公自从宰相晏婴死了之后,一直没有人当面指谪他的过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闷。
有一天,齐景公欢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后,一起到广场上射箭取乐。每当齐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没有射中箭鹊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声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举世无双。”
事后,齐景公把这件事情对地的臣子弦章说了一番。弦章对景公说:“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话说:“上行而后下效。”国王喜欢吃什么,群臣也就喜欢吃什么;国王喜欢穿什么,群臣也就喜欢穿什么;国王喜欢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听了弦章的话,认为弦章的话很有道理,就派侍从赏给弦章许多珍贵的东西。弦章看了摇摇头,说: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为了要多得一点赏赐,如果我受了这些赏赐,岂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说什么也不接受这些珍贵的东西。
后人便把“上行下效”来形容上面的人喜欢怎么做,下面的人便也跟着怎么做。在我们的现实社会里不是正多看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事吗?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经常在外吃喝玩乐,不理业务,他的下属也跟着不务正事,这便是“上行下效”。这成语约含义是否定的,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经典成语故事 篇六
天涯海角
韩愈,字退之,是唐代中叶时的伟大文学家。
他二岁时就死了父亲,不久他的母亲又死去。幼时依靠他哥哥韩会和嫂嫂郑夫人过活。韩会有一个嗣子(愈次兄介之子,出继与长兄会为嗣)叫老成,排行十二,所以小名叫十二郎,年纪此韩愈小一点。后来韩会四十二岁的时候,因宰相元载的事,贬为韶州刺史,不到几个月就病死在韶州,这时韩愈只有十一岁,十二郎也很小。韩愈虽然有三个哥哥(会、弁、介),都很早离开了人世。这时,继承祖先后代的,只有韩愈和他的侄子十二郎两个人,零丁孤苦,没有一天离开过。
韩愈十九岁时自宜城前往京城,以后十年的时间中,只和十二郎见过三次面。当他正打算西归和十二郎永远生活在一起的时候,不幸十二郎就在这时死去了。韩愈知道了这消息,悲痛欲绝,写了一篇“祭十二郎文”,叫建中备了一些时下的物品从老远的地方去致祭他。这篇祭文,一字一泪,令人读来心酸。
祭文中有“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的句子,后人便把它引伸成“天涯海角”这句话,用来比喻极其遥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