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篇一
在古代有一个国家,国王非常喜欢种花,他的花园里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花卉。国王每天都会亲自去花园里照看花朵的生长情况,他非常关心每一朵花的健康和成长。
有一天,国王发现花园里的一棵玫瑰花长得异常茂盛,花朵也非常美丽。国王非常高兴,他觉得这棵玫瑰花一定是非常珍贵的。于是,国王下令花园的工人们要特别细心照顾这棵玫瑰花,以确保它能够长得更加茂盛。
然而,就在国王下令的那一天,花园里的一位老太太路过这棵玫瑰花,她看到花朵虽然美丽,但是叶子却开始变黄,看上去并不健康。老太太觉得这棵玫瑰花并不值得国王如此关注,于是她决定告诉国王实情。
老太太找到国王,告诉他自己在花园里看到的情况。国王听了后非常生气,他觉得老太太眼睛一定有问题,否则怎么会看错。于是,国王决定继续相信自己的判断,继续让工人们特别照顾这棵玫瑰花。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玫瑰花的叶子越来越黄,最终整棵花枝都枯萎了。国王非常痛心,他意识到自己的偏信导致了这棵珍贵的玫瑰花的死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国王虽然是国家的统治者,但他的偏信让他失去了珍贵的玫瑰花。只有兼听则明,听取不同的声音和意见,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篇二
在一个小镇上,有一个叫小杰的男孩,他非常喜欢音乐,特别是吉他。每天放学后,小杰都会去音乐教室学习吉他,他对音乐有着极大的热情和追求。
有一天,小杰听说镇上要举办一场音乐比赛,他非常兴奋,决定参加比赛。他花费了很多时间准备,每天都练习吉他,希望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好成绩。
比赛的那天终于到来了,小杰在舞台上演奏了一首自己独创的曲子。演奏结束后,观众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小杰非常高兴。他觉得自己一定能够获得比赛的冠军。
然而,在比赛结果公布的时候,小杰却惊讶地发现自己没有获得冠军,而是位居第三名。小杰感到非常失望和沮丧,他觉得自己的努力白费了。
后来,小杰得知比赛的评委是一位著名的音乐家。他决定去找这位音乐家,询问自己为什么没有获得冠军。音乐家告诉小杰,他的曲子虽然有创意,但在技巧和表现力上还有一些欠缺,所以没有得到更高的评价。
小杰听了后非常感慨,他明白了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道理。他意识到自己过于自信,只相信自己的创作,没有充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从此以后,小杰开始虚心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技巧和表现力。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只有充分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篇三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鼓励人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如果只听信某一方面的意见,就会弄不清楚事物的真相,是非不分。下面是小编收集的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成语故事,欢迎查阅与借鉴。
【汉字书写】: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汉语注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明暗》:“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
【成语语法】:复句式;作主语、谓语、宾语。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意思】:兼听: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偏暗:听了一方面的话就相信。鼓励人们要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把事情或道理弄明白;如果只听信某一方面的意见,就会弄不清楚事物的真相,是非不分。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近义词】:集思广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反义词】:偏信则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故事】
魏徵是中国历史上的名人,在唐太宗时曾任谏议大夫。他学识渊博,敢于向皇帝直言谏劝并提出各种建议,在朝廷中威信很高,唐太宗对他也很尊重。一天,唐太宗问魏徵:“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徵回答说:“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词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得出正确的结论,才不至于被欺骗而把事情办错。”接着魏徵又列举了历史上的许多事件,证明偏听或偏信奸臣小人的话会导致严重的后果。他说:“秦二世偏信赵高的话,而招来了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的话,而自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的话,而导致彭城阁之变。相反,如果多了解一些情况,多听取一些意见,就可以避免或防止一些灾祸的发生。”唐太宗听了魏徵的话心里豁然开朗,说道:好啊!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参考译文
唐太宗问魏征:“君主怎样叫英明,怎样叫昏庸?”魏征回答:“广泛地听取意见就英明,偏听偏信就昏庸。从前帝尧明确地向下面民众了解情况,所以三苗作恶的事情能及时让君主听到。舜帝耳听四面,眼观八方,故共、鲧、欢兜都不能蒙蔽他。秦二世偏信赵高,在望夷宫被赵高所杀;梁武帝偏信朱异,在台城被软禁饿死;隋炀帝偏信虞世基,死于扬州的彭城阁兵变。所以人君广泛听取意见,则贵族大臣不敢蒙蔽,下情得以上达,君主自然英明了。”唐太宗说:“好啊!”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例句】
《管子·君臣上》:“夫民别而听之则愚,合而听之则圣。”
毛泽东《矛盾论》:“唐朝人魏徵说过:‘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也懂得片面性不对。”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造句】
作为一名领导人,如果你把注意力只放在几个人身上,那就要懂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任何事物都是具有两面性,学会认清事物的真实价值,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到你。
拓展延续
【成语材料】
词目: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拼音:jiān tīng zé míng,piān xìn zé àn。
解释:
兼:同时涉及或具有几种事物。
兼听:多方面听取不同意见。
明:明辨是非。
暗:糊涂,辨不清事实真相。
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才能明辨是非;听信单方面的话,就分不清是非。
现代泛指:在看待某一件事的是非。从正面的角度考虑就会很清楚明白,如果从心里阴暗面分析就会很糊涂。指要同时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只相信单方面的话,必然会犯片面性的错误。
【历史故事】
魏征从小丧失父母,家境贫寒,但喜爱读书,不理家业,曾出家当过道士。后任宰相之职,为唐朝贞观名相。话说玄武门之变以后,唐太宗李世民把他任为谏官之职,并经常引入内廷,询问政事得失。魏征喜逢知己之主,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加之性格耿直,往往据理抗争,从不委曲求全。
有一次,唐太宗曾向魏征问道:“何谓明君、暗君?我作为一国之君,怎样才能明辨是非,不受蒙蔽呢?”魏征回答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之所以暗者,偏信也。以前秦二世居住深宫,不见大臣,只是偏信宦官赵高,直到天下大乱以后,自己还被蒙在鼓里;隋炀帝偏信虞世基,天下郡县多已失守,自己也不得而知。由此可见,作为国君,只听一面之辞就会糊里糊涂,常常会作出错误的判断。只有广泛听取意见,采纳正确的主张,您才能不受欺骗,下边的情况您也就了解得一清二楚了。”唐太宗对这番话深表赞同。
从此,唐太宗很注意听取下面的谏言,鼓励大臣直言进谏。
魏征去世后,唐太宗伤心欲绝地说:“用铜做镜子,可以看出衣帽穿着是否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明白各个朝代为什么兴起和没落;用人做镜子,可以清楚自己与别人的差距和得失。今天魏征不在了,我真是失掉了一面好镜子啊!”
成语“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从魏征劝唐太宗的话演变而来。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