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一
残疾人士的生活一直备受关注,他们的故事更是让人感动和鼓舞人心。以下是一个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讲述了一位坚强的残疾人是如何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的。
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李明,他在一次意外事故中失去了双腿。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打击,然而,李明没有被困在悲伤和自怜中。相反,他决定要坚强地面对现实,重新塑造自己的生活。
李明开始通过康复训练恢复身体功能。虽然他现在依赖轮椅,但他并没有放弃对自由的追求。他学习了如何使用助力轮椅,掌握了自己的移动能力。他还通过参加各种康复活动和运动,增强了自己的体力和耐力。
然而,李明并不满足于仅仅恢复到正常生活的能力。他有一个大胆的梦想,那就是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尽管他没有双腿,但他相信自己可以通过坚持和努力实现这个目标。
李明开始参加残奥会的选拔赛,并在比赛中展现出了惊人的才能和毅力。他以出色的表现赢得了比赛,并成功地代表国家参加了残奥会。尽管他在比赛中面临着其他运动员的激烈竞争,但他从未放弃过,始终保持着对胜利的渴望。
最终,李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了一名职业运动员。他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一个激励他人的典范。他的坚持和努力向我们展示了残疾人士也可以拥有出色的成就和精彩的人生。
李明并不是唯一一个身残志坚的名人,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的榜样。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残疾并不是终结,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追求自己的梦想。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学习他们的坚韧精神,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二
在这个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中,我们将聚焦于另一个令人敬佩的人物-玛丽。玛丽在童年时期因一场严重的车祸失去了双臂,但她并没有被这一打击击垮,相反,她用坚持和勇气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失去双臂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挑战,但玛丽从未放弃过。她开始寻找替代的方式来完成日常任务。她学习了用嘴和脚来代替双臂,她用嘴巴拿东西、写字、刷牙,用脚开车、穿衣服等。她通过不断的尝试和努力,逐渐掌握了这些技能,实现了自己的自理能力。
然而,玛丽并不满足于仅仅自理能力的提升。她对教育充满了渴望,并希望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尽管没有双臂,玛丽决定继续上学。在学校,她面临着很多困难,但她从未被挫败过。她用脚写字做笔记,用嘴打字写作业,她的努力和毅力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赞赏和尊重。
玛丽的故事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了轰动,人们对她的勇气和坚韧精神深感敬佩。她的名字开始被提及在各种媒体上,她的事迹成为了人们对抗逆境的激励。
如今,玛丽已经成为了一名成功的企业家。她创办了一家专门为残疾人提供服务的公司,并帮助许多残疾人实现了他们的梦想。她的故事激励着无数人,让他们相信自己可以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玛丽的故事告诉我们,身残并不意味着无法成功。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就能够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玛丽的坚持和努力是我们的榜样,她向我们展示了残疾人士也可以拥有出色的成就和精彩的人生。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境,我们都应该学习她的勇气和坚韧精神,勇往直前,永不放弃。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三
贝多芬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也是命运最糟的一个。
童年,贝多芬是在泪水浸泡中长大的。家庭贫困,父母失和,造成贝多芬性格上严肃、孤僻、倔强和独立,在他心中蕴藏着强烈而深沉的感情。他从12岁开始作曲,14岁参加乐团演出并领取工资补贴家用。到了17岁,母亲病逝,家中只剩下两个弟弟,一个妹妹和已经堕落的父亲。不久,贝多芬得了伤寒和天花,几乎丧命。贝多芬简直成了苦难的象征,他的不幸是一个孩子难以承受的。
尽管如此,贝多芬还是挺过来了。他对音乐酷爱到离不开的程度。在他的作品中,有着他生活的影子,既充满高尚的思想,又流露对人间美好事物的追求、向往。对美丽的大自然他有抒发不尽的情怀。说贝多芬命运不好,不光指他童年悲惨,实际上他最大的不幸,莫过于28岁那年的耳聋。先是耳朵日夜作响,继而听觉日益衰弱。他去野外散步,再也听不见农夫的笛声了。
从此,他孤独地过着聋人的生活,全部精力都用于和聋疾苦战。贝多芬活在世上,能理解他的人太少了,而唯一能给他安慰的只有音乐。他作曲时,常把一根细木棍咬在嘴里,借以感受钢琴的振动,他用自己无法听到的声音,倾诉着自己对大自然的挚爱,对真理的追求,对未来的憧憬。他著名的《命运交响曲》就是在完全失去听觉的状态中创作的,是贝多芬最杰出的一部作品,它的主题是反映人类和命运搏斗,最终战胜命运。这也是他自己人生的写照。这是第一乐章中连续出现的沉重而有力的音符。贝多芬说:“命运就是这样敲门的。”他坚信“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顽强地战斗,通过斗争去取得胜利。”这种思想贯穿了贝多芬作品的始终。
1827年3月26日,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音乐巨人与世长辞,那时他才57岁。贝多芬一生是悲惨的,世界不曾给他欢乐,他却为人类创造了欢乐。贝多芬身体是虚弱的,但他是真正的强者。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四
霍金十三、四岁时已下定决心要从事物理学和天文学的研究。十七岁那年,他考到了自然科学的奖学金,顺利入读牛津大学。学士毕业后他转到剑桥大学攻读博士,研究宇宙学。不久他发现自己患上了会导致肌肉萎缩的卢伽雷病。由於医生对此病束手无策,起初他打算放弃从事研究的理想,但后来病情恶化的速度减慢了,他便重拾心情,排除万难,从挫折中站起来,勇敢地面对这次的不幸,继续醉心研究。
七十年代,他和彭罗斯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并在1988年共同获得沃尔夫物理奖。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不会随时间减少。1973年,他发现黑洞辐射的温度和其质量成反比,即黑洞会因为辐射而变小,但温度却会升高,最终会发生爆炸而消失。
八十年代,他开始研究量子宇宙论。这时他的行动已经出现问题,后来由於得了肺炎而接受穿气管手术,使他从此再不能说话。现在他全身瘫痪,要靠电动轮椅代替双脚,不但说话和写字要靠电脑和语言合成器帮。
虽然大家都觉得他非常不幸,但他在科学上的成就却是在他在病发后获得的。他凭著坚毅不屈的意志,战胜了疾病,创造了一个奇迹,也证明了残疾并非成功的障碍。他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科学研究的热诚,是值得年轻一代学习的。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五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身残志坚的名人故事 篇六
海伦凯勒(HelenAdamsKeller,1880年6月27日~1968年6月1日),是美国一位残障教育家。她生于美国亚拉巴马州,父亲亚瑟是位南方邦联老兵。
她在19个月大时因为高烧而引致失明及失聪。后来籍着她的导师波土顿柏金斯盲人学校老师安沙利文(AnneSullivan)的努力,使她学会说话,并开始和其他人沟通。1898年,海伦凯勒考入了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校。1900年秋,再考进哈佛大学的雷地克里夫学院,这对于一个失明和失聪的人而言,可说是教人难以置信。
最后于1904年,海伦凯勒成功取得文学学士学位,而且成绩优异。而这么多年来沙利文老师则一直留在海伦凯勒身边,并将教科书与上课内容写在海伦凯勒的手掌上,让凯勒能了解其内容,可说是对海伦凯勒不离不弃,因此海伦凯勒一生均十分感激她。
从1902年4月开始,她又在莎利文老师的帮助下,开始在美国的一家杂志上连载她的自传《我的一生》(又译《我生活的故事》)(TheStoryofMyLife)。第二年结集出版后轰动了美国文坛,甚至被誉为1902年世界文学上最重要的两大贡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