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俗习惯【实用3篇】

时间:2017-05-07 06:14:20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国风俗习惯 篇一:传统中国婚礼的习俗

中国婚礼是一种庄重而又热闹的仪式,充满了丰富的传统习俗。在中国,婚礼被视为一个家族的盛事,不仅是两个人的结合,更是两个家族的联姻。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传统习俗。

1. 红色婚礼:红色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喜庆和好运,所以大多数中国婚礼都以红色为主题。新娘通常会穿着一件红色的婚纱,而新郎则会佩戴一顶红色的头巾。整个婚礼场景也会装饰成红色,包括红色的花朵和红色的灯笼。

2. 过门:过门是中国婚礼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在结婚当天,新娘会被接到新郎家中,这个过程被称为“过门”。在过门时,新娘通常会被新郎的亲戚朋友们欢迎和祝贺。新娘还要踏过一个门槛,这象征着她进入新生活的门槛。

3. 敬茶:在中国婚礼中,新娘和新郎会敬茶给双方的父母和长辈。这是一种表达尊敬和感激的方式。新娘和新郎会跪在地上,双手持茶杯,向父母和长辈敬茶,并称呼他们的名字。父母和长辈则会接受敬茶,并给予祝福和红包作为回礼。

4. 喜糖:喜糖是中国婚礼中常见的一种传统习俗。新娘和新郎会准备一些装有糖果的小袋子,作为婚礼的礼品,分发给亲朋好友。这象征着新婚夫妻的甜蜜和幸福。

5. 鞭炮和烟花:在中国婚礼中,鞭炮和烟花被用来庆祝喜事。在新娘到达新郎家时,会放鞭炮来迎接。婚礼结束时,也会放鞭炮和烟花来祈求幸福和好运。

中国婚礼的习俗丰富多样,每个地区和族群都有一些独特的传统。这些习俗不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无论是传统的红色婚礼,还是其他地区的特色习俗,中国婚礼都是一个充满喜庆和美好祝福的场合。

中国风俗习惯 篇二:中国春节的习俗与传统

中国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人民最盛大和欢庆的节日。春节的习俗和传统在中国各地有所不同,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的特点。

1. 年夜饭:年夜饭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一顿饭。全家人会团聚在一起,共同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年夜饭通常包括一些吉祥的食物,如鱼、饺子和年糕。鱼象征着年年有余,饺子则象征着财源滚滚,年糕则象征着年年高升。

2. 春联:春联是春节期间贴在门上的对联,上联写在门的右侧,下联写在门的左侧。春联通常由四个字组成,表达吉祥和祝福的话语。贴春联的目的是为了祈求来年的好运和幸福。

3. 红包:红包是春节期间最受欢迎的礼物。长辈和已婚的人会给未婚的年轻人发红包,里面放有一定金额的钱。红包象征着好运和财富,也是一种表达祝福的方式。

4. 舞龙舞狮:在中国的一些地方,人们会表演舞龙和舞狮来庆祝春节。舞龙和舞狮是一种传统的舞蹈表演,人们穿上龙和狮子的服装,用各种动作和技巧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这种表演被认为能驱走邪灵,带来好运和吉祥。

5. 祭祖活动:春节期间,人们会回到家乡祭拜祖先。他们会给祖先烧香、献花,并向他们祈求保佑和庇护。这是一种传统的尊敬和感恩的方式,也是人们对祖先的怀念和纪念。

中国春节的习俗和传统不仅展示了中国人民对家庭和传统的重视,也反映了中国文化的丰富和深厚。春节是一个充满喜庆和团圆的节日,人们通过各种习俗和传统,表达对新年的美好祝愿和对家人的深深思念。无论是年夜饭的团圆,还是舞龙舞狮的热闹,中国春节都是一个让人心情愉悦、充满希望的节日。

中国风俗习惯 篇三

小年

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称“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也就是官府在腊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则为二十五日举行祭灶。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和伏笔,其主要活动有两项:扫年和祭灶。除此之外,还有吃灶糖的习俗,有的地方还要吃火烧、吃糖糕、油饼,喝豆腐汤。

祭灶

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没有灶王龛的人家,也有将神像直接贴在墙上的。有的神像只画灶王爷一人,有的则有男女两人,女神被称为“灶王奶奶”。

腊月二十三日的祭灶与过年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在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其他

诸神

一同来到人间。灶王爷被认为是为天上诸神引路的。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只有灶王爷会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到时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俗语有“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说法。有的地方,女人是不祭灶的。据说,灶王爷长得像个小白脸,怕女的祭灶,有“男女之嫌”。

祭灶节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蒸花馍

腊月二十三后,家家户户要蒸花馍。大体上分为敬神和走亲戚用的两种类型。前者庄重,后者花梢。特别要制做一个大枣山,以备供奉灶君。“一家蒸花馍,四邻来帮忙”。这往往是民间女性一展灵巧手艺的大好机会,一个花馍,就是一件手工

艺品。

写春联

腊月二十三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春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所以春节的对联数量最多,内容最全。神灵前的对联特别讲究,多为敬仰和祈福之言。常见的神联有天地神联“天恩深似海,

地德重如山”;土地神联“土中生白玉,地内出黄金”;财神联“天上财源主,人间福禄神”;井神联“井能通四海,家可达三江”。面粮仓、畜圈等处的春联,则都是表示热烈的庆贺与希望,如“五谷丰登 ,六畜兴旺”;“米面如山厚,油盐似海深”;“牛似南山虎,马如北海龙”;“大羊年年盛,小羔月月增”等等。另外还有一些单联,如每个室内都贴“抬头见喜”,门子对面贴“出门见喜”,旺火上贴“旺气冲天”,院内贴“满院生金”,树上贴“根深叶茂”,石磨上贴“白虎大吉”等等。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特别重视,或抒情,或写景,内容丰富,妙语联珠。

吃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严寒,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能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

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扫尘

举行过灶祭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

,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室外屋内,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干干净净迎新春。“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的风俗由来已久,据《吕氏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 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中国风俗习惯【实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