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

时间:2019-02-07 03:35: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的翻译及赏析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近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

  古 风(其二十四)

  李白

  大车扬飞尘, 亭午暗阡陌。

  中贵多黄金, 连云开甲宅。

  路逢斗鸡者, 冠盖何辉赫。

  鼻息干虹蜺, 行人皆怵惕。

  世无洗耳翁, 谁知尧与跖!

  ①鼻息句:讽刺那些因斗鸡获宠的人气焰嚣张。

  ②怵惕:恐惧。

  唐玄宗宠任宦官,宦官因而气焰嚣张。他又爱好斗鸡,童子贾昌以能养斗鸡得宠,天下号之为神鸡童。当时斗鸡成为一种风尚,靡费严重。贾昌则受到种种特殊待遇,士庶为之不满。李白看不惯这种腐败现象,写诗作了讽刺。

  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

  这两句即是说斗鸡童气焰嚣张,鼻子一哼,会吓得行人胆战心惊。诗句语意尖锐,揭露讽刺得淋漓尽致,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译文:

  田野十字道路上,一辆辆飞车过后尘漫天,即使正午时候也能遮盖天日,暗淡无光。

  那是宦官们和受皇上宠爱之人,他们富甲天下,他们的住宅高耸豪华,像云一样逶迤连绵。

  路上与皇上宠爱的斗鸡者贾昌相逢,只见他的车辆冠盖华丽,声势显赫。

  他们打个喷嚏也可以使彩虹颤抖,路人为之颤栗。

  现在满世界都是追名逐利之徒,许由那样的高洁字之士何在?大盗与大贤谁能分辩?

  背景:

  唐玄宗宠信宦官,让他们占据京郊的甲第、名园、良田竟达一半;又酷爱斗鸡,当时王公贵族也都以斗鸡为乐,形成风气,有些人甚至靠斗鸡的本领而获得高官厚禄。作者写这首诗时正在长安,根据自己的见闻,刻划了宦官的显赫和斗鸡徒的骄横形象,从而对唐玄宗的腐朽政治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谴责。

  赏析:

  唐玄宗的后期,政治由开明转为腐败。他宠任宦官,使这些人凭藉权势,大肆勒索,“于是甲舍、名园、上腴之田为中人所名者,半京畿矣。”(《新唐书·宦者传上》)唐玄宗还喜好斗鸡之戏,据唐人陈鸿《东城老父传》云,当时被称为“神鸡童”的贾昌,由于得到皇帝的爱幸,“金帛之赐,日至其家”,有民谣说:“贾家小儿年十三,富贵荣华代不如”。这些宦官和鸡童恃宠骄恣,不可一世。其时李白在长安,深感上层统治者的腐败,这首《古风》就是针对当时现实而作的一幅深刻讽刺画。

  诗的前八句写宦官、鸡童的豪华生活和飞扬跋扈的气焰。诗人对这些得幸小人的生活并没有进行全面描写,只是截取了京城大道上的两个场景,把它巧妙地勾画在读者眼前。

  第一个场景写宦官。诗一开始,就象电影镜头一样,推出了一个尘土飞扬的画面:“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亭午”是正午,“阡陌”原指田间小路,这里泛指京城大道。正午天最亮,却暗然不见阡陌,可见尘土之大。而这样大的尘土是“大车”扬起来的,这又写出了大车之多与行驶的迅疾。这是写景,为后面即将出现的人物作铺垫。那么,是谁这样肆无忌惮地飞车疾驰呢?诗人指出:“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中贵”,是“中贵人”的省称,指有权势的太监。“甲宅”,指头等的宅第。“连云”状其量,宅第高而且广,直连霄汉。诗人不仅写出了乘车人是宦官,而且写出了他们为什么能如此目中无人,因为他们有势,有钱,他们正驱车返回豪华的宅第。这里诗人既没有直接描写车中的宦官,也没有描写路上的行人,只是通过写飞扬的尘土、连云的宅第,来渲染气氛、显示人物,有烘云托月之妙。

  另一个场景写鸡童,又换了一副笔墨。写“中贵”,处处虚笔烘托;对“鸡童”却是用实笔从两个方面进行正面描写:一是写服饰。“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斗鸡人与宦官不同,他是缓辔放马而行,好象故意要显示他的权势和服饰的华贵。在“亭午”阳光的照耀下,他们的车盖衣冠何等光彩夺目!二是写神态。 “意态由来画不成”,一个人的神情本来是很难描绘的,尤其是在短小的抒情诗里。但李白写来却举重若轻,他先用了一个夸张的手法,把笔墨放开去,“鼻息干虹蜺”,虹蜺即虹霓,鼻息吹动了天上的云霞,活现出斗鸡人不可一世的骄横神态;继而,诗人又把笔收回来写实:“行人皆怵惕”,行人没有一个不惶恐的,进一步用行人的心理把鸡童的势焰衬托得淋漓尽致。真是传神写照,健笔纵横。

  最后两句写诗人的感慨。“洗耳翁”指许由。据皇甫谧《高士传》说,尧曾想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接受,认为这些话污了他的耳朵,就去水边洗耳。世上没有了象许由那样不慕荣利的人,谁还能分得清圣贤(尧)与盗贼(跖)呢?诗人鄙夷地把宦官、鸡童等佞幸小人看成是残害人民的强盗,同时也暗刺当时最高统治者的不辨“尧与跖”。

  这首诗通过对中贵和斗鸡人的描绘,深刻讽刺了佞幸小人得势后的嚣张气焰,对当时的黑暗政治表示了愤慨。

  诗的前八句叙事,后两句议论。叙事具体、形象,饱含讽刺,最后的议论便成为愤慨的自然喷发,一气贯注,把感情推向了高潮,由讽刺佞幸小人,扩大为放眼更广阔的现实,丰富了诗的内容,提高了主题思想的意义。

  李白《古风(其十九)》赏析

  原文: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

  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

  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

  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

  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

  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

  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译文:

  西岳华山莲花峰上,仙女光芒如同明星。

  素手握着皎洁芙蓉,袅袅而行太空之中。

  身穿霓裳广带飘逸,云彩一样飘然升空。

  约我登上彩云高台,高揖双手拜卫叔卿。

  惶惶忽忽跟他们去,乘鸿雁到紫色天廷。

  不经意看洛阳平原,到处都是安禄山兵。

  尸骨遍野血流成河,叛军叛臣都把官封。

  注释:

  1.莲花山:华山的最高峰莲花峰。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市。《华山记》:"山顶有池,生千叶莲花,服之羽化,因曰华山。"

  2.明星:传说中的华山仙女。《太平广记》卷五九《集仙录》:"明星玉女者,居华山,服玉浆,白日升天。"

  3.虚步:凌空而行。蹑:行走。太清:天空。

  4.霓裳:用云霓做的衣裙。屈原《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曳广带:衣裙上拖着宽阔的飘带。

  5.云台:云台峰,是华山东北部的高峰,四面陡绝,景色秀丽。

  6.卫叔卿:传说中的仙人。据《神仙传》载,仙人卫叔卿曾乘云车,驾百鹿去见汉武帝,但武帝只以臣下相待,于是大失所望,飘然离去。

  《神仙传》卷八:"卫叔卿者,中山人也,服云母得仙。汉元封二年……其子度世……共之华山,求寻其父……未到其岭,于绝岩之下,望见其父与数人博戏于石上,紫云郁郁于其上,白玉为床,又有数仙童执幢节立其。

  7.紫冥:高空。

  8.洛阳川:泛指中原一带。走:奔跑。

  9.豺狼:比喻安史叛军。冠缨:穿戴上官吏的衣帽。

  赏析:

  “古风”,即古诗。李白这一组诗共五十九首,不是同一时期作品。本诗约作于安禄山在洛阳称帝之后。

  全诗可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飘拂升天行”,写作者在想象中登上莲花山,看见美丽玉女。“莲花山”,指西岳华山(在今陕西省华阴县境内)的最高峰;“迢迢”,远远地看见;“明星”,指传说中华山玉女名。下面四句写玉女情态:洁白的手持着莲花,凌空而行,飘游在高高的天空;玉女穿着彩虹做的衣裳,拖着宽广的长带,在风中飘荡,她的身体也缓缓升向天际。作者用神奇的想象,虚幻出一个美丽的玉女飞天的情景,优雅飘逸。

  第二部分从“邀我至云台”到“驾鸿凌紫冥”,写作者接受玉女邀请,升人天空。“云台”,华山北峰名;“高揖”,参拜;“卫叔卿”,指传说中仙人,传说汉武帝曾派人寻访,见他在华山与人博弈。作者应邀来到云台峰,与卫叔卿行拱手礼。“恍恍”,指恍惚;“鸿”,指大雁;“紫冥”,指天空。作者与卫叔卿恍惚之中驾着大雁飞升人天,飞翔在太空之中。

  第三部分写现实的惨状。“川”,指平野;“胡兵”,指攻入洛阳的安禄山;“豺狼”,指安禄山及其部下;“冠缕”,指代做官。作者从高空俯视洛阳平川,到处都是安禄山的叛军,人民惨遭屠杀,鲜血染红了草地;安禄山建了朝廷,其部下弹冠相庆,各被封为高官。作者从幻境中醒来,流露出忧国忧民的心情。

  本诗通过从虚幻到现实世界的描绘,表现了作者独善兼济的思想矛盾和忧国忧民的沉痛感情。

  本诗主要艺术特点:1.想象奇特丰富。特别第二部分写明星玉女的飘逸和作者与卫叔卿的高揖及凌天飞升等,都极为神奇瑰丽,响落天外。2.对照鲜明。作者将天上美妙仙境和人间流血遍地对照:天上玉女“素手把芙蓉”,作者高揖卫叔卿,互相彬彬有礼;人间叛军当朝,血污涂地。

  李白《古风(其十五)》原文赏析及阅读练习

  古 风(其十五)

  李白

  燕昭延郭隗, 遂筑黄金台。

  剧辛方赵至, 邹衍复齐来。

  奈何青云士, 弃我如尘埃。

  珠玉买歌笑, 糟糠养贤才。

  方知黄鹄举, 千里独徘徊。

  【注】①燕昭,即燕昭王;郭隗,劝说燕昭王求士。②剧辛,战国时燕将,原为赵国人。③邹衍,战国时著名的哲学家,齐国人。

  1.这首诗开头四句运用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2. 诗歌结尾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请简要分析。(5分)

  试题答案:

  1、①以燕昭王招贤纳士典故引出诗歌话题,引出下文对现实人才际遇的描写;②与下文描写的现实中人才的遭际构成对比,突出诗人不被重用,怀才不遇的现实处境;③赞许燕昭王招贤纳士之举,表达诗人的向往之情。(每点2分,共6分)

  2.诗歌结尾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诗人以高飞的黄鹄自比。(2分)表达了诗人对现实中权贵昏庸腐朽,不重用人才的不满和意欲远走高飞而又不知前途何在的迷茫。(3分)

  赏析:

  这是一首以古讽今、寄慨抒怀的五言古诗。诗的主题是感慨怀才不遇。

  前四句用战国时燕昭王求贤的故事。燕昭王决心洗雪被齐国袭破的耻辱,欲以重礼招纳天下贤才。他请郭隗推荐,郭隗说:王如果要招贤,那就先从尊重我开始。天下贤才见到王对我很尊重,那么比我更好的贤才也会不远千里而来了。于是燕昭王立即修筑高台,置以黄金,大张旗鼓地恭敬郭隗。这样一来,果然奏效,当时著名游士如剧辛、邹衍等人纷纷从各国涌来燕国。在这里,李白的用意是借以表明他理想的明主和贤臣对待天下贤才的态度。李白认为,燕昭王的英明在于礼贤求贤,郭隗的可贵在于为君招贤。

  然而,那毕竟是历史故事。次四句,诗人便化用前人成语,感讽现实。“青云士”是指那些飞黄腾达的达官贵人。《史记·伯夷列传》说:“闾巷之人欲砥行立名者,非附青云之士,恶能施于后世者!”意思是说,下层寒微的士人只有依靠达官贵人,才有可能扬名垂世,否则便被埋没。李白便发挥这个意思,感慨说,无奈那些飞黄腾达的显贵们,早已把我们这些下层士人象尘埃一样弃置不顾。显贵之臣如此,那么当今君主怎样呢?李白化用阮籍《咏怀》第三十一首讽刺魏王语“战士食糟糠,贤者处蒿莱”,尖锐指出当今君主也是只管挥霍珠玉珍宝,追求声色淫,而听任天下贤才过着贫贱的生活。这四句恰和前四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在深深的感慨中,寄寓着尖锐的揭露和讽刺。

  古风其十李白赏析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古风其十李白阅读答案

  1,千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

  答:第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诗句:“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第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诗句:“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古风其十李白翻译

  齐国有个风流倜傥的后生叫鲁仲连,他是战国末期齐国人中最高尚奇妙的人物。鲁仲连又叫做鲁仲连子、鲁连子、鲁连。他的高妙就像明月刚从海底升出来,一个早上的工夫就把光茫照耀到了世间.

  古风其十李白字词解释

  ①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古风其十李白赏析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诗中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中国历史上,被称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市),隋朝末年,迁徙到中亚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楚河州之托可马克市),李白即诞生于此。其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他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是屈原以来积极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后世将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

  李白生活在唐代极盛时期,具有“济苍生” 、“安黎元”的进步理想,毕生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它的大量诗篇,既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繁荣气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统治集团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在艺术上,他的诗想象新奇,感情强烈,意境奇伟瑰丽,语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迈的艺术风格,达到了我国古代积极浪漫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存诗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豪放酒仙李白的介绍

  【生平简介】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喝酒缘由】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李白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机会,曾申述过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对不合理现象,也谏劝过。但此时的玄宗深居宫中,沉溺声色。他只是把李白看做满足自己享乐的御用文人。因而李白的不受重用,乃至赐金放还是在所难免了。

  李白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他在《行路难·其一》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意思是说,酒和菜的价格是昂贵的,但我吃不下去,只好放下了酒杯和筷子。想渡黄河但冰封流阻,想登太行却积雪满山。看看四周都是岔路,我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诗人以行路的艰难比喻世路的险阻,倾吐出不被重用的愤慨之情。

  既然矛盾得不到解决,于是他和友人日日饮酒,一醉方休。但饮酒消解不了他的愁怀。在他所写的《写州谢胱楼饯别校书叔云》一诗中说: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酒后作品】

  李白一生写了大量以酒为题材的诗作,《将进酒》、《山中与幽人对酌》、《月下独酌》等最为大家熟悉。其中《将进酒》可谓是酒文化的宣言:“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如此痛快淋漓豪迈奔放。难得的是,李白在这里极力推重“饮者”。为了饮酒,五花马千金裘都可以用来换取美酒,其对于酒之魅力的诠释,确已登峰造极。

  饮酒给李白带来了许多快乐,他在诗中说“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高唱“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要“莫惜连船沽美酒,千金一掷买春芳”,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一会儿“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一会儿又“长剑一杯酒,丈夫方寸心”。这使我们感到酒已经成了李白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李白的出现,把酒文化提高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他在继承历代酒文化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大量实践,以开元以来的经济繁荣作为背景,以诗歌作为表现方式,创造出了具有盛唐气象的新一代酒文化。

  李白六十多年的生活,没有离开过酒。他在《赠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李白痛饮狂歌,给我们留下了大量优秀的诗篇,但他的健康却为此受到损害,62岁便魂归碧落。“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这就是李白,一个光照千古的诗仙酒仙。

  李白的历史介绍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的长江三峡,巉岩氤氲,湍流堆雪,綺霞张盖,舟行若飞,有个人神采欣奕,慷慨吟歌: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便是流放途中刚刚遇赦的诗人李白。豪放的心境寓诗句中空灵飞动,俊逸的风格曝字行间锋棱挺拔。

  有人说人生犹如长江,涓流累积、奔放无惧、曲径阑珊、烟波希声。那么诗人此时正在梦冷处。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出生唐剑南道绵州(巴西郡)昌隆(后避玄宗讳改为昌明)青莲乡(今四川省江油市)。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亦云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

  据史载,李白少聪,弱冠好学,博览群书。同时在蜀中游历,学剑任侠,求仙学道,养成了侠义气质和仙风道骨。二十四岁辞亲远游,沿长江东下,南穷苍梧,东涉溟海;览洞庭,游云梦,隐安陆,与古相许圉师孙女结婚,写了不少山水、览古诗。

  李白立志不求小官,欲以布衣一举而为卿相。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李白在长安献诗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得荐宫廷上层。天宝元年(742年),李白四十二岁,被唐玄宗诏翰林。三年后被“赐金放还”。又开始了远游生活。

  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李白与妻子南奔避难。春在当涂,夏至越中,秋隐庐山。再二年,入永王璘幕府。永王引兵东巡,被肃宗以反叛征剿。李白曾作《永王东巡歌十一首》遗柄,负从逆罪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途中遇赦。

  人逢喜事精神爽。李白此时的心情愉悦是可想而知的。但严酷的现实并没有让诗人笑道最后,奔波流离的日子还等着他。上元二年(761年),穷困潦倒的他无奈投奔了在当涂做县令的族叔李阳冰。

  时势造就了李白人生的传奇。

  传说他从小就聪慧过人。周岁抓阄抓了一本《诗经》。其父吟诗“春风送暖百花开”让其母和他各和一句。结果其母对“迎春绽金它先来”,而他见院里一颗梨树,竟脱口而出:“李花怒放一树白”。故此被父亲将诗擷字命名李白。

  相会贺知章更神而有趣。贺知章(659—744年),字季真,会稽人 。在朝廷当过太常博士、礼部侍郎、集贤院学士、太子宾客和秘书监。据唐·孟所撰《本事诗》记载:“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白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为‘谪仙’,“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随解金龟换酒,荐白于玄宗,使之从布衣一跃为朝吏。

  李白心高意远,很少有他称许的人,但对贺知章,他尊崇备至,写了许多怀念贺知章的诗篇,有《对酒忆贺监》曰:

  四明有狂客,风流贺季真。

  长安一相见,呼我谪仙人。

  昔好杯中物,今为松下尘。

  金龟换酒处,却忆泪沾巾。

  李白好友闻名遐迩。

  杜甫小他十一岁,但对杜甫非常敬重。他曾写下《沙丘城下寄杜甫》一诗: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

  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史载二位仙圣见过三次面,同游同眠,情深切切。杜甫曾写下《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梦李白》等诗,盼“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赞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李白与孟浩然情也甚笃。开元十三年(725年),李白与孟浩然游识,相见恨晚,作诗《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楫清芬。”

  孟浩然赴扬州,他依依不舍,信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不尽长江滚滚流。

  李白好酒到了痴狂的程度。

  人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传唐玄宗和杨贵妃一日游园,让乐师李龟年召李白赋诗。此时李白已酣醉酒楼,被人架进兴庆宫,半醉半醒写下三首《清平调》: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曾向瑶台月下逢。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唐玄宗要他再赋五言诗,他便让宰相杨国忠研磨,宦官高力士脱靴伺候写了十首《宫中行乐词》。以致后来他被“赐金放还”与此不无关系。

  在宣城寓居间,闻有十里桃花,万家酒店,便与隐士汪伦结交。据清人袁枚的《随园诗话》(卷六《补遗》第十一)载:唐时汪伦者,泾川豪士也,闻李白将至,修书迎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李欣然至,乃告云:“桃花者,潭水名也,并无桃花。万家者,店主人姓万也,并无万家酒店。”李大笑。感其意作《桃花潭绝句》: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也有说汪伦是桃花潭的农夫,家酿好酒,李白游访结识,豪饮寓居多日成友,惜别之时吟歌表意。

  更有离奇传说,述李白晚年被族叔李阳冰收留安顿在当涂采石矶,夜晚在江上饮酒,酒酣跳入水中捉月溺亡,

  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极高,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七言歌行大开大合、跳跃跌宕。开头突兀,狂飙骤起;中间转换倏忽,无迹可循;结尾戛止,余韵悠远。绝句则清新明丽,弦外袅音。语言自然豪放,不拘声律。夸张的艺术手法独具神功。难怪白居易叹止:“诗之豪者,世称李杜之作。才矣奇矣,人不逮矣”!

  宝应元年(762年)十一月,李白走了,享年62岁,盛唐由此划上了句号。

  一生颠沛流离,但却豪情奔放,这就是李白,他写下了三千多首诗,流传至今千余阙。他的浪漫主义精神为中华文化发展注入了活力。其实,诗人本身就是一支浪漫的歌。

李白《古风其二十四》全诗翻译及赏析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