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
《佳人》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诗写一个乱世佳人被丈夫遗弃,幽居空谷,艰难度日的不幸遭遇。以下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杜甫《佳人》全诗注释及翻译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佳人》
杜甫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注解】:
(1)绝代:冠绝当代,举世无双。佳人:貌美的女子。
(2)幽居:静处闺室,恬淡自守。
(3)零落:飘零沦落。依草木:住在山林中。
(4)丧乱:死亡和祸乱,指遭逢安史之乱。
(5)官高:指娘家官阶高。
(6)骨肉:指遭难的兄弟。
(7)转烛:烛火随风转动,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8)夫婿:丈夫。
(9)新人:指丈夫新娶的妻子。
(10)合昏:夜合花,叶子朝开夜合。
(11)鸳鸯:水鸟,雌雄成对,日夜形影不离。
(12)旧人:佳人自称。
(13)卖珠:因生活穷困而卖珠宝。
(14)牵萝:拾取树藤类枝条。也是写佳人的清贫。
(15)采柏:采摘柏树叶。动:往往。
(16)修竹:高高的竹子。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①修竹:修长的竹子。
《佳人》是一首五言古诗。这两句写佳人孤高,绝世而立——傍晚时分,天气寒冷,只见佳人穿着薄薄的翠衫,静静倚在那修竹旁边。诗句暗示读者,这位时乖命蹇的女子,很像那经寒不凋、挺拔劲节的绿竹,有着高洁的情操。借物喻人,曲折委婉地包含着诗人自己的遭遇和情怀,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韵译】:
有一个美艳绝代的佳人,隐居在僻静的深山野谷。
她说:“我是良家的女子,零落漂泊才与草木依附。
想当年长安丧乱的时候,兄弟遭到了残酷的杀戮。
官高显赫又有什么用呢?不得收养我这至亲骨肉。
世情本来就是厌恶衰落,万事象随风抖动的蜡烛。
没想到夫婿是个轻薄儿,又娶了美颜如玉的新妇。
合欢花朝舒昏合有时节,鸳鸯鸟雌雄交颈不独宿。
朝朝暮暮只与新人调笑,那管我这个旧人悲哭?!”
在山的泉水清澈又透明,出山的泉水就要浑浊浊。
变卖首饰的侍女刚回来,牵拉萝藤修补着破茅屋。
摘来野花不爱插头打扮,采来的柏子满满一大掬。
天气寒冷美人衣衫单薄,夕阳下她倚着长长青竹。
二:
有位举世无双的美好女子,幽静地居住在空旷的山谷。
自己说本是朱门大家闺秀,竟沦落到荒山和草木共处。
过去关中曾经发生过兵乱,她的亲兄弟都被乱军杀戮。
高官厚禄又能有什么用处,亲人死后尸骨都不能葬收。
世上的人情多是嫌贫爱富,万事变迁像烛光随风起伏。
可恨丈夫是个轻薄浮浪子,遗弃我重新娶个美丽新妇。
合欢花还能知道晨开夜合,鸳鸯鸟双飞双栖从不独宿。
丈夫只看新夫人欢欢笑笑,哪听得见下堂妻失声痛哭。
要像在山的泉水清澈纯洁,不像出山的'泉水浑杂污浊。
等待着侍女卖掉珠饰回来,扯把青萝枝修补破漏茅屋。
摘下来山花不愿插在发上,独喜爱柏枝经常满捧采折。
天气寒冷冬衣还分外单薄,黄昏时她怅惘地倚着长竹。
【评点】
这首诗作于乾元二年(759年)秋。这一年七月,杜甫辞去了华州司功参军一职,迫于生计,带着家眷来到边远的秦州,过起了负薪采橡栗的生活。但杜甫依然不忘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所以这首诗是一篇真实写照与精神寄托相结合的佳作。
前两句通过写佳人的孤独寂寞说明佳人命运的悲惨,其中蕴藏着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感慨,颇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意味。第三句开始,是佳人自述:她出身显赫,但不幸遭遇战乱,兄弟被杀,连尸骨都无法收葬。“世情”以下八句进一步描写了佳人的悲惨命运:家势衰败后,她惨遭丈夫抛弃。这段自述把世态的炎凉、人情的冷暖深深刻画出来。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两句出自《诗经小雅》中的“相彼泉水,载清载浊”。就本诗而言,佳人自比泉水,用山来比喻夫家,暗指自己被丈夫遗弃后,众人就认为她污浊。接下来的四句是对佳人山中生活境况的描写:生活窘迫,但佳人依然“摘花不插发”,可见她品格高雅。末两句写出了佳人天寒日暮之时心中的孤独、哀怨,勾勒出一幅鲜活的画面。这幅画既体现了体态美,又包含了意态美。这种美不但是佳人身上的女性美,更是一种理想美。
赏析:
杜甫很少写专咏美人的诗歌,《佳人》却以其格调之高而成为咏美人的名篇。山中清泉见其品质之清,侍婢卖珠见其生计之贫,牵萝补屋见其隐居之志,摘花不戴见其朴素无华,采柏盈掬见其情操贞洁,日暮倚竹见其清高寂寞。诗人以纯客观叙述方法,兼采夹叙夹议和形象比喻等手法,描述了一个在战乱时期被遗弃的上层社会妇女所遭的不幸,并在逆境中揭示她的高尚情操,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这首诗是写一个在战乱时被遗弃的女子的不幸遭遇。她出身良家,然而生不逢时,在安史战乱中,原来官居高位的兄弟惨遭杀戮,丈夫见她娘家败落,就遗弃了她,于是她在社会上流落无依。然而,她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贞节自守的精神,实在值得讴歌。 全诗文笔委婉,缠绵悱恻,绘声如泣如诉,绘影楚楚动人。“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深寓生活哲理。
全诗分三段,每段八句。第一段写佳人家庭的不幸遭遇。第二段,佳人倾诉见弃于夫的大不幸。第三段,赞美佳人虽遭不幸,尚能洁身自持的高尚情操。
这首五言古体诗,从开篇一路下来,都是“说”,到了结尾两句,才以一幅画忽然结束。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拿一个结局去迁就读者的胃口,而是用一个悬念故意吊着读者的胃口。读过这首诗的人,一闭上眼睛,就会在脑海里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一位绝世美貌却格外不幸的佳人,在秋风中,在黄昏里,衣裳单薄,孤伶伶地站在那里,背靠着一丛竹,眼里流露着哀愁。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秋季,安史之乱发生后的第五年。乾元元年(758年)六月,杜甫由左拾遗降为华州司功参军。第二年七月,他毅然弃官,拖家带口,客居秦州,在那里负薪采橡栗,自给度日,《佳人》就写于这一年的秋季。关于这首诗的作意,一向有争论。有人认为全是寄托,有人则认为是写实,但大部分折衷于二者之间。
在作此诗之前,杜甫被迫辞掉华州司功参军职务,为生计所迫,携带妻子,翻山来到边远的秦州。杜甫对大唐朝廷,竭忠尽力,丹心耿耿,最后却落得弃官漂泊的窘境。即便是在关山难越、饥寒交迫的情况下,仍始终不忘国家民族的命运。这样的不平际遇,这样的高风亮节,和诗中女主人公是很相像的。所以,作者借他人之酒以浇胸中块垒,在她的身上寄寓了自己的身世之感。清人黄生说:“偶有此人,有此事,适切放臣之感,故作此诗。”
作者简介
杜甫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