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的事例

时间:2013-08-04 08:10:4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欧阳修的事例

  关于欧阳修的事例有哪些呢?欧阳修的事例讲述什么呢?从欧阳修的事例中,我们学到什么呢?

  欧阳修的事例:欧阳修整肃文风

  没有伯乐,只能怀才不遇。

  北宋嘉祐年间,士人刘几多次在国子监考试中得第一名。因他文章中诡谲险怪的文句迭出,学子们纷纷仿效,一时形成了怪异浮华的风气。欧阳修很讨厌这种文风,总想整肃一下。

  这年,欧阳修主持进士考试,规定凡是写艰涩险怪文章的考生一概不取。有个考生在文章中这样写:“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意思是:天地初分时,万物始生长,伟人方问世。欧阳修想:“这个人一定就是刘几!”于是戏谑地在其后续写道:“秀才剌,试官刷。”意思是:你秀才的文章违背事理,考官就把你刷掉!还用大红笔把文章从头到尾横涂一道,称作“红勒帛”,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榜公布。后来发现这个人果然就是刘几。考场文风因此发生了改变,大家都学着写内容充实、朴素的文章了。

  过了几年,欧阳修担任廷试考官,发现刘几又来参加考试。欧阳修说:“清除邪恶一定要彻底,今天一定要狠狠斥责这些个轻浮学子,以便铲除文坛祸患。”他发现一个考生写的《尧舜性仁赋》,其中一句:“故得静而延年,独高五帝之寿;动而有勇,形为四罪之诛。”意思是:所以能得宁静就可以养生,可以比五帝还高寿;如果易冲动而莽撞,就会受到意想不到的惩罚。欧阳修便将这个考生定为第一名。等到张榜公布时,发现考生叫刘辉。有人告诉欧阳修,刘辉就是刘几,为了彻底改变文风,他连名字也改了。欧阳修很感动。

  欧阳修通过大力改革文风,发现了许多人才,经过他的提拔,一个个都成了名家,其中就有王安石、苏轼和苏辙。

  欧阳修的事例:欧阳修与车前子的感人故事

  吉安的周边县中药材基地盛产一种常见的中药——车前子,它的果粒较别处的要大,扁平且色紫,中间有一小白点曰“凤眼前仁”,被人们列为上品,驰名中外。说起这一带种植车前子的由来,这里面还有一段欧阳修的感人故事呢。

  宋致和二年(公元1053年),欧阳修自山东青州的官邸出发,护送母亲郑氏夫人的灵柩回归永丰县沙溪泷冈故里安葬,途经今吉安县永和镇,但见一路田地荒芜,家家关门闭户,一派萧条景象。欧阳修见此情景,心生纳闷,便向老乡打探原委。老乡告诉他,这里正闹瘟疫,死了不少人,弄得人心惶惶,就连官府和郎中都一筹莫展。

  欧阳修略一思忖,护送母亲的灵柩回故里入土为安,固然的一件大事,但是,自己身为朝廷命官,地方百姓有难,哪有见死不救之理。于是决心与当地官民同进退共患难。欧阳修找来当地的官府及乡绅商议一番以后,召集本地有名望的郎中,仔仔细细地询问了发病的原因和病状。经过集思广益,得出了大致的发病原因是 尿毒感染,继而导致各脏器感染、功能衰退,严重的会导致死亡。尿毒感染需要大量使用一种叫车前子的中药材,方能医治。然而,这种药材虽普通眼下却成为奇缺货品,当时整个庐陵及周边尚无人种植,各大药房配备的数量也不多且早已销售一空。

  恰好,欧阳修因身体不适,在回归故里之前,就从山东的青州预备了一大包车前子自用。欧阳修得知自己所带之物正好能派上用场,十分的高兴,当即吩咐随行家人,取来全部车前子,无偿地分发给患病乡亲,并告诉大家将车前子碾成粉末,用米汤水服用。

  由于及时地服用了欧阳修分给的救命药材车前子,患病的.乡亲病情一天比一天见好,不出十天瘟疫得到控制,半个月左右患病乡亲基本上痊愈。

  永和镇的乡亲感念欧阳修无私救人的恩德,也因为有了前车之鉴,将吃剩的车前子播种栽培。年复一年,吉安县永和镇的周边便成了名贵药材——车前子种植基地之一。而欧阳修“一包车前子,救活一乡人”的典故,至今还在吉安民间广为流传!

  欧阳修的事例:欧阳修快马追字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他是宋代闻名遐迩的文学大师,是当时文坛盟主,诗、词、文均有很高的成就。

  欧阳修的创作态度十分严谨,每一篇文章,他都要反复锤炼推敲,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这也正是他创作上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个主要原因。

  在宋代,一些达官贵人在亭台楼阁建成时,总喜欢请文坛大家作文或题字。欧阳修有一位老朋友韩琦,当时在相州任职,曾建造了一座别墅。他便请欧阳修帮忙写一篇文章,以记录别墅画锦堂建造之事。并请欧阳修在文章写成后立即交给来人带回,以便在重阳节前镌刻堂上。

  欧阳修计算了一下日程,立即闭门谢客,拟好腹稿后,一挥而就。写毕交给来人,来人则立即辞归。

  可到了晚上,欧阳修重读白天写的文章,读到“仕宦至将相,锦衣归故乡”时停住了。他觉得这两句意思过直,与上下文衔接也不甚和谐,读起来气短而促。原来是白天成文时,因来人再三催促,没有来得及仔细斟酌所致。他经过仔细推敲,决定各加一个“而”字,从而使文句上下连贯顺畅,意思也较深邃。

  欧阳修马上出门,唤醒家人,又牵出一匹快马,交代一番后,家人便快马加鞭,向相州路上飞奔而去。到第二天日落西山时,才赶上了韩琦派来的人,把“而”字补上。从此,欧阳修快马追字的故事便不胫而走,为许多人熟知和传诵。

欧阳修的事例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