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屈原的死的一点思考

时间:2013-02-03 05:14:4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在一年一度的端午节里,全国各地形成一股赛龙舟、包粽子、吃粽子的热潮。端午节的由来想必大家都很清楚,当年爱国诗人屈原为奸人所害,被流放到荆楚之地,眼看国家败亡而无用武之地,抑郁难平,就怀抱大石自沉汨罗江而死。百姓为了避免他的尸体被江中鱼儿所食,就向江中投粽子,逐渐演化成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节日文化,每到端午都要吃清香软糯的粽子,水多的地方尤其是荆楚之地都要举行赛龙舟的盛大活动,那千帆竞发的场面好不热闹。

  有人说,粽子很好吃,

龙舟也很好看,还有一天的法定假日,多好的节日啊!你又有什么可反思的呢?当然有。在此,我想就屈原自杀的事情阐述一点自己的看法。

  屈原投江一节的通常版本是这样的:屈原到了江边,披散头发,在水泽边一面走,一面吟咏着。脸色憔悴,身体干瘦。渔夫看见他,便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吗?为什么来到这儿?”屈原说:“整个世界都是浑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因此被放逐。”渔夫说:“圣人,不受外界事物的束缚,而能够随着世俗变化。整个世界都浑浊,为什么不随大流而且推波助澜呢?众人都沉醉,为什么不吃点酒糟,喝点小酒?为什么要怀抱美玉一般的品质,却使自己被放逐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的一定要弹去帽上的灰沙,刚洗过澡的一定要抖掉衣上的尘土。谁能让自己清白的身躯,蒙受外物的污染呢?宁可投入长流的大江而葬身于江鱼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质,去蒙受世俗的尘垢呢?”于是他写了《怀沙》赋,然后抱着石头,投汨罗江而死。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屈原为什么会自杀了吧?因为他认为“众人皆浊而他独清,众人皆醉而他独醒”,深陷抑郁之中,不愿意和他人同流合污,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内心的痛苦。千百年来,我们一直都为他的自杀披上爱国的华丽外衣大加赞赏,将“宁可玉碎,不肯瓦全”的心态转化为我们民族的一种主流的高尚的人生态度,追求完美,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一旦不符合自己的心愿或难以达到目的,就采用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来结束生命。现在看来,这种心态好像有愈演愈烈的局面,大到丢官破产小到小学生完不成作业,都可以成为自杀的理由,而且来越趋于年轻化,从中小学到清华北大等名牌大学不时有这样令人痛心的事情爆出。

  我认为,自杀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像屈原这样,或遭遇坎坷,或怀才不遇,总之造成抑郁的心境,看不到生存下去的价值和意义,仿佛只有一死才能解脱,像著名作家三毛、海明威、顾城、老舍,著名演员张国荣、好像都属于此类,应该算是精神疾病里的抑郁症所致。还有一种是因为个人的心愿没有达成,不肯苟活于世的,像项羽就是典型的例子。当年垓下之围,项羽原本可以逃命,可他不肯独自苟活,慨然在乌江自刎,李清照赞美他的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至今被不少人当作座右铭。

  无论是因为抑郁症还是个人心愿无法达成,自杀其实都是一种非常自我的行为,这些人往往以自我为中心,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容易钻进牛角尖里而难以自拔,非要一条道走到黑不可。

  以屈原为例,同样是流放,倘若能换个心态就会有不一样的人生:苏东坡被贬到永州,非但没有消沉,反而一方面勤于政务,一方面寄情山水,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流芳百世;林则徐被流放新疆伊犁,发动民众大力植树造林,造福一方。所以,爱国的途径有很多种,并非只有到了君王的身边才能有所作为,而自杀不过类似于儿童对父母的要挟:我是这样的重要,而你竟敢这样对待我,那么我就死给你看!

  然而生命真的只有一次,抑郁也罢,要挟也好,都是对自己生命的不负责任。世界上没有一条河流是直的,它在奔赴大海的过程中总是会遇到障碍,河流是如何做的呢?要么勇敢的面对,跳下万丈悬崖,形成气势恢宏的瀑布;要么迂回曲折的绕开,继续向前,因为辽阔无边的大海才是最终的目的地,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并不重要。同样,也没有一个人的一生会一帆风顺,世界也好,他人也罢,都不可能完全按照你的意愿而存在,主动放弃生命就是承认了自己的软弱和无能,自动退出了生命的游戏,也就永远失去了东山再起的机会。所以,享受生命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你只需要把所有的坎坷和磨难都当作是上帝布置的功课,想尽办法完成就是了。

  比起“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我更欣赏我们中华民族另一种智慧的处世之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受重用呢,那就好好发挥聪明才智,为天下人谋福利;暂时没有机会展示才华呢,不妨学学姜太公,溪边垂钓,修身养性,来他个愿者上钩,说不定不到八十岁就能大展宏图呢。俗话说得好: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嘛!

[对于屈原的死的一点思考]

对于屈原的死的一点思考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