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一
手术室工作制度是医院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患者的安全。为了保证手术室的正常运转和手术的顺利进行,医院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
首先,手术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岗位职责。手术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麻醉师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任务。医生负责手术的操作和决策,护士负责协助医生、准备手术器械和药品,麻醉师负责给患者进行麻醉等。每个人都必须清楚自己的职责,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工作,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效。
其次,手术室工作需要严格遵循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对于手术器械和手术区域的消毒和无菌操作非常重要。手术室人员需要定期接受培训,了解并掌握最新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手术器械的清洁和手术区域的无菌。
另外,手术室工作需要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手术室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环境,医生、护士、麻醉师等各个岗位之间需要密切配合和沟通。医生需要及时告知护士和麻醉师手术的具体要求和注意事项,护士和麻醉师需要及时反馈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进展。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才能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最后,手术室工作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安全规定。手术室是一个高风险的环境,任何不当行为都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手术室人员需要严格遵守手术室的安全规定,比如禁止在手术室内吸烟、禁止携带手机等。同时,手术室人员还需要定期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总之,手术室工作制度对于医院来说至关重要。只有通过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才能确保手术的安全和高质量。医院应该加强对手术室工作制度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个手术室人员都深刻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共同为患者的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二
手术室工作制度是医院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管理措施,对于医院的运行和手术室的工作效率都有着重要的影响。下面将从手术室工作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等几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手术室工作制度的制定需要充分调研和参考相关法规和规范。医院可以邀请专家进行调研,了解其他医院的经验和做法,以此为基础制定自己的手术室工作制度。同时,医院还需要参考相关的法规和规范,比如卫生部门发布的相关文件,确保手术室工作制度符合法规和规范的要求。
其次,手术室工作制度的执行需要明确责任和权益。医院需要明确手术室工作制度的责任和权益,将其纳入到相关的岗位职责和考核体系中。只有明确责任和权益,才能促使手术室人员积极履行自己的职责,保证手术室工作制度的有效执行。
另外,手术室工作制度的监督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医院可以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委员会负责手术室工作制度的监督和评估。监督机构可以定期对手术室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和改进。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患者满意度调查和同行互评等方式,对手术室工作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估,为改进工作提供参考。
最后,医院还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和宣传,提高手术室人员的工作意识和质量意识。医院可以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提高手术室人员对工作制度的了解和理解。同时,医院还可以通过内部宣传和交流,让手术室人员充分认识到工作制度对于手术室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总之,手术室工作制度的制定、执行和监督对于医院的运行和手术室的工作效率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医院应该高度重视手术室工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加强对手术室人员的培训和宣传,确保手术室工作制度的有效执行。只有如此,才能保证手术室的正常运转和手术的安全进行。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三
手术室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部门之一,其工作制度的合理性和严格执行对于手术安全和患者治疗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手术室工作制度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术中操作规范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手术室工作制度的人员管理是保障手术室正常运行的基础。人员管理包括人员配备、招聘和培训等方面。合理的人员配备要充分考虑手术室的工作量和手术类型,确保足够的工作人员投入到手术室的工作中。招聘工作人员时要注重其专业背景和工作经验,确保手术室工作人员具备必要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此外,定期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
其次,设备管理是手术室工作制度的重要内容。手术室的设备必须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以确保手术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更新等方面。手术室应制定设备的巡检和维护计划,并配备专业的技术人员负责设备的日常维护工作。同时,手术室应定期进行设备的更新和升级,以适应医疗技术的发展和患者的需求。
最后,术中操作规范是手术室工作制度中的重点内容。术中操作规范包括手术前准备、手术操作和手术后处理等环节。手术前准备包括手术室的准备、患者的准备和手术器械的准备等。手术操作要遵循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手术切口的处理、术中出血的控制、手术器械的使用等。手术后处理包括术后监护和护理等。通过制定术中操作规范,可以提高手术室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减少手术风险,确保患者的安全。
综上所述,手术室工作制度的人员管理、设备管理和术中操作规范等方面的合理制定和严格执行对于保障手术室的工作有序进行、维护患者的安全和医疗质量至关重要。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可以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和质量,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术治疗。
手术室工作制度 篇四
1、凡在手术室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原则。保持室内肃静和整洁。进手术室时必须穿戴手术室的鞋、帽、隔离衣及口罩。
2、非手术室工作人员严禁进入手术室,确需进入须报经业务副院长批准。进入后应接受院方医护人员的指导,不得任意游走及出入。
3、手术室的药品、器材、敷料,均应有专人负责保管,放在固定位置,经常检查,以保证随时进行各种紧急手术。手术室器械一般不得外借,如外借时,须经护士长同意。剧毒药应有明显标志,加锁保管,根据医嘱并经过仔细查对方可使用。
4、无菌手术与有菌手术应分室进行,如无条件时,先做无菌手术,后作有菌手术。手术前后手术室护士应详细清点手术器械、敷料等数目,并应及时收拾干净被血液污染的器械和敷料。
5、手术室对施行手术的病员应作详细登记,按月统计上报。协同有关科室研究感染原因,及时纠正。
6、手术室应每周彻底清扫消毒一次,每月作细菌培养一次(包括空气、洗过的手、消毒后的物品)。
7、负责保存和送检手术采集的标本。
8、除急诊手术外,手术通知单须于术前一日交手术室以便准备。
9、接手术病人时,要带病历并核对病人姓名、年龄、床位、手术名称和部位,防止差错。病人要穿医院衣服进入手术室
手术室查对制度
1、接病员时要查对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手术名称、术前用药情况。
2、手术前必须查对姓名、诊断、手术部位、麻醉方法及麻醉用药。
3、凡进行体腔或深部组织手术,要在术前和缝合前清点所有敷料和器械,核对无误后方可进行缝合。
手术管理制度
一、术前准备
1、应完成各种手术病人各项常规检查和专科要求的必要生化检查、特检。Ⅰ、Ⅱ类手术病例,要求4—5日内安排并实施手术。
2、Ⅱ类手术应完成手术前讨论小结,包括术前诊断、诊断依据、手术指征,如系探查手术应注明探查目的、拟行手术的名称、术中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困难、意外情况、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等。且应有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的签名。
3、各种手术,应向患者家属讲明手术目的、效果、必要性、危害性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家属同意手术并签全名,方可手术,需输血的`写好输血协议书,家属不在,可找其单位主管领导或法人代表签全名同意手术,无家属无单位者,由手术医师向业务院长汇报病情,并报院长同意。
4、必须严格按照各级医师手术操作的权限进行手术,审批权由院长决定。
5、手术室必须坚持择期手术周安排制度,其周安排表报业务副院长以利于统筹安排。
6、加强手术室各项感控措施的落实。
7、如术前准备不完善者,手术室有权停其手术。
8、坚持后勤院领导定期到手术室查房的制度,做到及时发现和处理故障,保证手术室医疗设备和供电的正常运行。
二、术中
1、各级手术医师应根据各级人员手术范围规定的项目承担手术,不得跨范围手术,违者出现医疗差错事故应由本人承担责任。
2、术中如遇到困难,应及时请示上级医师,不得擅自手术,以免造成不正常医疗效果。
3、各手术科室应具有书面的手术操作常规步骤、手术方式和程序。
三、术后
1、手术完毕由术者、麻醉师、手术巡回护士共同护送病人回病房并交-班,手术记录应于手术后24小时内由手术者完成,并有上级医师签全名,手术过程应按要求详细描写、字迹清晰。
2、术后3天内,每天应有查房记录,业务院长至少应查房一次。如遇紧急情况应采取应急措施,同时报告手术者或上级医师,并根据上组医师意见及时处理。
3、术后3—5日,应更换伤口敷料,如遇伤口感染,必须请手术者或上级医师查房,及时作出处理,并记载实施。
4、麻醉医师应手术后3天内探视病人,有无麻醉并发症,记录后签全名,急诊手术病人手术后24小时内完成随访。如出现麻醉并发症,应由麻醉医师与手术医师联系后共同处理。
5、术后的各种治疗、换药、拆线,均应有病程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除住院医师应坚持早晚查房外,3天内必须有科主任查房记录,1周内应有业务副院长的查房记录。
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
1、认真实施消隔离制度,按照规定路线进入手术室。进入更衣室前,换上拖鞋,换上衣服,戴上口罩,帽子。
2、严格区分三个区域:非限制区(污染区)、适用区(清洁区)、限制区(无菌区)。
3、手术间物品摆放整齐,干净无尘,无血迹,个人物品和书报不得带入手术室,手术间内热敷包装严禁。
4、认真执行消规格,按规定规格包装,排气压力灭菌最大大包的体积为30cm30cm25cm不能超过。事前真空及脉动真空压力蒸汽灭菌的物品体积不得超过30cm30cm50cm。各种热敷袋、器械袋均放入灭菌指示卡,包外贴3米胶带进行化学监测(胶带长度按要求)。穿衣套餐5公斤;不超过。金属包是7公斤以下。
5、灭菌包要存放在无菌物品柜内,有效期为一周,过期后要重新消,川流蒸煮包皮无瑕疵,不缝,不潮湿。
6、医务人员使用无菌物品和器械时,要检查外部包装的完整性和灭菌者。打开无菌包后没有使用,但如果被认为是污染,就必须重新灭菌。(威廉莎士比亚、灭菌、灭菌、灭菌、灭菌。
7、手术过程中,职员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静脉输液一人一针一管。麻醉物品要一次性消,一次性医疗器械、器械不能重复使用。
8、严格执行机器清洗过程。手术器械及物品要先尽量打开或拆下有污染、酶清洗、洗涤、消灭菌、关节、缝隙、牙槽的器械,确保设备的清洁度,保证清洗效果和灭菌质量。做好内窥镜清洗消灭菌的记录。
9、手术间每天按时进行紫外线空气消。消时间为45分钟,每天两次,每周紫外线灯用95%的酒精棉球擦拭,每月监测一次紫外线灯。一个月一次,干净的手术室空气培养分为100级13点、100级9点、100级7点、10万级5点、暴露时间30分。
10、能监控每天使用的消液浓度,熟练掌握配方方法。
11、手术室手术间严格的卫生、消系统。每天术前和术后进行湿擦拭清洁消,墙面擦拭高度为2—2.5米,未清洁消的手术间不能继续使用。每周进行一次彻底的卫生清洁,使用的扫帚、抹布严格区分。
12、手术室为紧急、传染病、感染患者手术设立隔离手术室。传染或隔离患者的手术通知书中要注明“紧急”、“某种感染”或“某种检查结果以上”的情景。严格的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按照清洗程序执行,实行高压灭菌。
13、怀疑或确诊感染钚的患者应使用一次性诊疗机、器械、物品,使用后应在2层密封包装、袋外贴上标记,集中回收处置。可重复使用的污染器械、器械、物品应先浸泡在l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起到60min的作用,然后根据清洗消过程进行处理,压力蒸汽灭菌应使用134 ~ 138、18min或132、30min或121、60min
14、气象台污染处理过程应符合《消技术规范》的规定和要求。首先将含氯或溴消剂1 OOOMGL ~ 2 OOOMGL浸泡在30min~45min中,有明显污染物时,应使用含氯消剂5OOOmgL ~ 10000mgL,至少浸泡60min,然后按照清洗消程序处理。
15、接送患者的平车每周消或专用套装;室内车、室外车分别使用。隔离患者要转用专车,使用后要严格消。
16、术后污水敷料的定点放置,按规定处理。手术废弃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关闭指定场所。医护人员脱下的手术服手套口罩等必须放在指定的位置才能离开手术室。
17、根据手术患者和手术部位的污染及感染情况合理安排手术间。对烟台手术要做好烟台之间的消工作,保证消时间和消效果。
18、严格执行灭菌效果监测标准,消锅灭菌包内外实施化学指示物监测,每周进行生物监测,有记录。
19、患有上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传染病的职员应限制进入手术室。
20、清洁手术之间的净化空调系统在手术前要启动30分钟,手术后要关闭30分钟,通风孔格栅要使用垂直格栅,每天擦拭一次,对新鲜空气入口过滤网每周要清洁一次左右,检查网是否堵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