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篇一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及实施措施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为了保障师生的安全,必须建立完善的危化品管理制度。危化品管理制度的落实不仅能够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还能够提高危化品管理的效率和质量。本文将重点介绍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以及实施措施。
首先,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在学校中,危化品的使用频率相对较高,如实验室中的化学试剂、生物实验中的细菌培养物等。这些危化品如果没有得到正确的管理和使用,将会对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建立完善的危化品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实施措施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建立危化品管理责任制。学校应当明确危化品管理的责任主体,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确保管理责任的明确化和落实化。其次,制定危化品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明确危化品的存放、使用、处置等各个环节的要求和规范。同时,还应当定期对制度和规程进行修订和更新,以适应学校管理工作的需求变化。再次,加强危化品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学校应当定期组织危化品管理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能够熟练掌握危化品的管理方法和操作技巧。此外,学校还应当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提高他们对危化品的风险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最后,建立健全的监督检查机制。学校应当建立相应的监督检查制度,定期对危化品的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危化品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
综上所述,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是非常重要的。学校应当充分认识到危化品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制度建设和人员培训,确保危化品管理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篇二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是保障师生安全的重要机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为了更好地提高危化品管理的效能和质量,本文将重点探讨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
首先,完善危化品管理制度的法规依据。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应当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明确学校危化品管理的法律责任和权益保障。同时,学校还应当根据实际情况,结合国家法律法规制定学校内部的管理规定和操作细则,进一步明确危化品管理的具体要求和标准。
其次,优化危化品管理制度的组织架构。学校应当明确危化品管理的机构设置和职责划分,建立起科学合理的管理机制。在组织架构方面,可以设立危化品管理委员会或者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危化品管理的协调和监督。同时,学校还应当加强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形成协同工作的合力。
再次,加强危化品管理制度的信息化建设。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危化品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危化品的全程监控和管理。通过信息化手段,可以实现对危化品的采购、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的实时监测和追溯,提高危化品管理的精确性和效率。
最后,改进危化品管理制度的监督机制。学校应当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危化品管理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监督和检查。监督机制应当包括定期的内部自查和外部评估,确保危化品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同时,学校还应当建立舆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及时应对危化品管理中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和问题。
综上所述,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的优化和完善是非常必要的。学校应当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确保危化品管理工作的安全、科学和规范。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篇三
1、加强对易燃、易爆、放射、剧毒、易制毒等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学校危险化学品使用人员应经过安全培训,熟知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及其安全防范、救治措施,并严格按照技术规范要求开展实验。
2、各种危险化学品应存放在危险品库或专用危险品橱柜内,实行双人双锁管理。对危险化学品的领用、消耗,学校应随时登记,建立档案备查。
3、存放各种危险化学品的仓库要设在远离教室、宿舍、食堂以及水源的地方。
4、对已无用的有毒、有害化学药品应上交环保部门,由环保部门进行处置,不得由学校私自处理。
5、对化学药品、毒品按特性分类保管,做到防光、防晒、防潮、防冻、防高温、防氧化,经常检查。对氧化剂、自燃品、遇水燃烧品、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毒害品、腐蚀品要严格管理,谨慎使用。要绝对避免因混放(如氧化剂和易燃物混放)而引发爆炸、燃烧等事故的发生。严禁室内明火,禁止在化学药品、毒品仓库内存放食品或吸烟。
6、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药品的存放应贴好标签,标明名称、浓度、存量、进货日期、有效期或配制日期。无标签药品,必须经鉴定合格后才能使用,否则以报废处理。有毒废物(液)的处理要符合环保要求,不得随意倾倒。
7、购买易燃、易爆、剧毒、易制毒化学药品要根据有关规定,到公安部门备案,按量到指定部门购买,要根据药品性质,按有关规定运输,确保运输安全。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篇四
1、危化品的所在地应与上课场所及职工宿舍保持一定距离,实验室要保持通风,并安排专人看守。
2、实验室及周边应杜绝火种,严禁吸烟;实验室内电源开关应设在仓储间外,线路必须穿管。
3、实验室内外要配置相应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消防设施。实验室醒目位置应张贴安全警示标志。
4、建立危化品入库验收和出库登记制度,派专人进行登记、核对、检验入库药品的规格、质量、数量。
5、危化品的发放,应严格履行手续,认真核实,实行库存药品明细台帐日清制度。
6、为库房保管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器具。
7、实验室内不准设办公室、休息室及宿舍。每日工作结束后,应进行安全检查,切断电源。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篇五
根据《关于中小学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使用的通知》,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为确保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存放、安全使用,学校经研究制定以下管理制度:
1、学校的危险化学品由化学实验室管理,化学实验室设危险化学品专柜进行保管。
2、危险化学品的保管实行专人专库双锁管理,保管员应忠于职责,认真细致,严格按照危险化学品的储存,使用操作规程,严防偷盗、水灾、火灾等事故发生。
3、危险化学品的使用不得离开实验室且仅限于教学实验使用,一律不准外私人借用,坚决制止危险化学品向外借和流向社会。
4、危险化学品的采购必须经学校领导批准,入库,管理和使用前后都必须有准确详细的记录,使用后剩余部分应及时归还。做到帐物相符。
5、学校将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危险化学品的管理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整理,要求管理人员每月清点危险化学品一次,每次清点要有详细记录。
6、危险化学品的范围见国家化学药品及化学试剂目录。
学校危化品管理制度 篇六
1、目的
为了保障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和处置过程中的健康和安全,防止环境污染,特制定本制度。
2、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危险化学品的生产、使用、储存、运输和处置。
3、职责
3.1安全环保科是本制度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的监督、检查和回收处理。
3.2销售科和相关部门负责保管。
3.3技术中心、质监科负责对危险化学品的技术指导。
3.4各生产部门负责危险化学品保管、贮存和使用管理过程中的危害与环境因素识别,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杜绝或降低危险化学品在保管、贮存和使用管理过程中对员工健康的威胁及对环境的污染。
4、工作程序
4.1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基本要求
4.1.1危险品指《危险货物分类与汽编号》(gb694486)中规定的物品,对其实施分类管理。
4.1.2对危险品要按其性质危险程度、储存数量、工艺条件特殊性及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等,按有关规定划定危险等级,分类登记造册,上级有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实施管理。
4.1.3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控制和管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和运输的地点、区域和线路,以及危险品的使用范围。
4.1.4对危险品的管理和操作人员要严格考核,配备技术等级高、有实际经验、责任心强的人,经安全教育考核合格后上岗,同时要登记造册、建立安全档案。
4.2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和使用
4.2.1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应当根据危险物品的种类、性能、设置相应的通风、防火、防爆、防毒、监测、报警、降温、防潮、避雷、防静电、隔离操作等安全设施。
4.2.2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压力容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压力容器的规定,并定期进行维护和检验,使用前后,必须检查,防止火灾、、中毒等事故发生。
4.2.3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和用具。
4.2.4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和个人,必须遵守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4.2.5生产和使用危险化学品的部门,必须按照环保的有关规定,妥善处理废水、废气和废渣。
4.2.6销毁处理有易燃、、中毒和其他危险的废弃化学物品,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并经安全环保科、公司安全生产监察处等部门审批。
4.3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4.3.1入库的危险化学品应符合产品标准,收货保管员应严格按gb190的规定验收内外标志、包装、容器等,并做到账、货、卡相符。
4.3.2危险化学品必须储存在专用仓库、专用场地或专用储存室(柜)内,并设专人管理。
4.3.3库存危险化学品应根据其化学性质分区、分类、分库储存,禁忌物料不能混存如:氧化剂物质不能与还原剂、有机物同存一库。灭火方法相抵触的物质,应严格按规定分类储存。
4.3.4库存危险化学品应保持相应的垛距、墙距、柱距。垛与垛间距不小于0.8m,垛与墙、柱的间距不小0.3m。主要通道的宽度不于小1.8m。
4.3.5危险物品露天堆场,应符合防火、防爆的要求。物质、一般易燃物质、遇水燃烧物质、剧毒物质和浓酸不得露天堆放。
4.3.6库房应具有良好的通风、排风装置及必要的避雷设施。
4.3.7库房内电气设施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一般不准架设临时线。
4.3.8库区的安全、消防、卫生设施,应根据危险性设置相应的防火、防爆、泄压、通风、温度调节、防潮、防雨等安全措施和器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