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篇一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管理越发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制度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定义、目的和实施过程等方面进行探讨。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是指企业为了合理控制和管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各项成本而建立的管理规范和程序。其目的是通过对生产成本的全面管理,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具体来说,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包括成本核算制度、成本控制制度和成本分析制度等。
首先,成本核算制度是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基础。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的核算,实现对成本的准确掌握和分析。成本核算制度主要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的核算方法、成本计算的准则和成本分配的方式等。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成本核算制度,企业可以及时了解各项成本的发生情况,为后续的成本控制提供准确的依据。
其次,成本控制制度是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各项成本的控制,实现成本的降低和节约。成本控制制度主要包括预算控制制度、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和差异分析制度等。其中,预算控制制度通过制定合理的预算目标和控制措施,实现对成本的控制和调整。标准成本控制制度则通过制定合理的标准成本和成本控制指标,实现对成本的实时监控和控制。而差异分析制度则通过对实际成本和标准成本之间的差异进行分析,找出成本差异的原因和改进措施,进一步实现成本的控制和降低。
最后,成本分析制度是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对成本的分析,帮助企业了解成本的构成和变动规律,为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成本分析制度主要包括成本构成分析、成本变动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等。通过建立科学的成本分析制度,企业可以深入了解各项成本的构成和变动情况,为后续的成本控制和决策提供重要依据。
综上所述,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生产成本管理制度,企业可以实现对成本的全面管理和控制,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应该高度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不断完善和优化相关制度和流程,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篇二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企业对于生产成本的管理越发重视,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成为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本文将从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面临的挑战和应对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首先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企业应该明确生产成本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明确成本管理的重点和方向。其次,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企业应该制定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的成本管理政策和制度,明确各项成本的核算和控制方法。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团队。企业应该建立专门的成本管理部门或者成本管理团队,负责成本核算、成本控制和成本分析等工作。最后,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企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不断总结和改进成本管理制度,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和效率。
然而,在实施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过程中,企业也面临一些挑战。首先,企业可能面临数据获取和处理的困难。成本管理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持,而企业可能面临数据获取和处理不及时、不准确的问题。其次,企业可能面临人员素质和意识的问题。成本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而企业可能面临人员素质不高、意识不强的情况。此外,企业还可能面临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和变化,如市场需求和价格的变动等。这些都给企业的成本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可以采取一些策略。首先,企业应该加强内部管理和组织建设。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提高人员素质和意识,加强数据的获取和处理,提高成本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其次,企业可以加强外部合作和信息共享。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合作,共享信息和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最后,企业可以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成本。
综上所述,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对于企业提高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在实施过程中,企业需要明确目标和任务,制定相应的政策和制度,建立相应的组织和团队,并不断优化和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同时,企业还需要应对挑战,加强内部管理和组织建设,加强外部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通过这些努力,企业可以实现成本的最小化和效益的最大化。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篇三
第1章 总则
第1条 为了规范生产成本核算,达到生产成本管理与控制的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第2条 在抓好生产过程成本管理与控制的同时,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成本核算制度,全面提高生产成本的会计核算水平,是公司领导特别是公司财务工作人员的重要职责。
第3条 公司财务工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对生产成本的列支范围、核算的程序方法等进行的强制性规范,以保证生产成本核算成果的质量。
第2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础工作
第4条 为了准确、真实地核算产品成本,公司各部门、各生产车间和仓库管理部门必须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基础工作。
第5条 公司各部门根据公司下达的指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费用开支实行分口管理、层层落实的管理办法。
第6条 各生产车间要加强对产品成本核算的基础管理工作,具体工作主要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
1.对生产耗用的原材料、辅助材料、燃料、动力、工具、备件以及主要低值易耗品等实行定额管理。
2.准确统计每批产品的原材料耗用,并在各产品之间进行合理分摊。
3.根据本公司水平对各种产成品、在产品制定合理的工时定额,使其成为工资费用分配、个人考核、班组工时利用情况的依据,并把经过准确统计的产品生产所耗工时上报给财务部。
4.设立专门的领料员,对每种产品的原材料进行准确记录和分摊。
5.区分原材料的定额和无定额,有定额的应按定额领、发料,无定额的应编制领用料计划,实行限额发料,不准以领代耗。
6.对月末结存的材料等物资实施盘点,如需继续使用的应办理结转手续,转入下月继续使用;不需要继续使用的应及时退回供应仓库。
第7条 仓库管理
1.加强仓库登记管理,对领用的生产所需的原材料及备品备件进行全面、准确登记。
2.严格物资的验收计量,对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材料、备件、产品等物资的入库、出库和水、电、气的消耗,都要经过严格的检验和计量。
3.强化物资的盘点管理,建立《物资盘点表》,实行定期盘点和不定期盘点相结合的方法。
第8条 建立健全原始记录管理制度
1.对生产中耗用的各种原材料、备件、工具和动力,工时、设备利用情况,内部转移,成品交库、出库和数量,质量检验,各项财产、物资的毁损等建立原始记录。
2.采用统一的原始记录格式的填制方法。
3.严格签署、审查、传递、汇集、保管程序,保证数字完整、清晰、真实可靠。
第9条 财务部应对成本核算及管理工作按月进行严格考核,尤其对生产产品所耗工时、生产批次产品领用的原材料进行严格控制,如有超标或浪费现象应给予相应处罚。
第3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要求
第10条 公司按照权责发生制原则进行核算,凡不属于本期产品承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也不能计入本期产品生产成本,要严格划清成本开支的界限。
第11条 生产成本核算必须划清下列界限,不得相互混淆。
1.正确划分应计入成本与不应计入成本的界限。
2.正确划分各月的费用界限。
3.正确划分产品费用和期间费用的界限。
4.正确划分各种产品的费用界限。
5.正确划分产成品和在产品的费用界限。
第12条 下列支出应当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1.直接材料,包括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直接燃料和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
2.直接工资,包括公司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
3.其他直接支出,包括直接从事产品生产人员的福利费等。
4.返回废品损失,因质量原因由质检部门判定由下步工序转回的,应由本工序承担费用损失。
5.制造费用,包括公司各个生产车间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生产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员工福利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加工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差旅费、折旧费、运杂费、托运保管费、交通费、电话费、保险费、检定费、计量费、维护费、工装费以及其他制造费用。
第13条 下列支出不得列入生产成本
1.为购置和建造固定资产、购入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支出。
2.对外投资的支出。
3.被没收的财物。
4.各项罚款、赞助、捐赠支出。
5.国家规定不得列入成本、费用的其他支出。
第14条 下列收入不得冲减生产成本
1.规定应列入营业外收入的各项收入。
2.固定资产变价收入。
3.外销材料、废次品等发生的收入。
4.按规定应直接上交财政的各种罚款收入。
5.按规定不应该冲减生产成本的其他收入。
第4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方法
第15条 公司产品按生产作业计划归集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核算采用“逐步结转分步法”,根据工序特点,按品种分步结转半成品、产成品成本。产品成本的核算期为月份。
第16条 直接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1.生产管理部门按订单或《生产任务通知单》编制《领料单》,仓库按《领料单》配送原材料,生产制造部门按《领料单》领用原材料。
2.生产车间统计人员依据直接材料的原始消耗记录,分类别按品种汇总,编制《原材料耗用明细表》,月末财务人员将仓库转出的原料领用数量与统计人员上报数据核对,并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3.车间统计人员还要按产品品种明细编制《返回产品回收明细表》,作为直接材料的减项,同时计入产品原料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第17条 步骤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产品相关,但不能直接归属某个产品的费用,按照一定的系数归集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1.直接人工费的归集与分配
(1)生产车间设专人负责生产车间的考勤工作,以便于归集为生产批次产品所负担的人工费用。
(2)财务部月末根据生产部门上报的考勤簿编制《工资及福利费明细表》,列示于“生产成本—直接人工”与“制造费用—车间管理人员工资及福利费”的借方。将计入“生产成本—直接人工”借方的人工费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2.工艺用辅助材料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辅料、耐火材料、冶金辅具、其他材料等按项目归集,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3.工艺用燃料及动力的归集与分配
与生产直接相关的水、电、风、气(汽)等燃料动力按项目归集,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4.制造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制造费用是指生产部门为组织管理生产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修理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保费、租赁费、保险费、存货盘亏费(减盘盈)及其他制造费用。制造费用也要按一定的系数分配计入产品生产成本,并计算出产品单耗。
(1)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及福利费,根据该部门所设考勤簿及《工资及福利费明细表》进行归集。
(2)生产部门发生的固定资产折旧费,应通过编制《固定资产折旧计算明细表》进行归集与分配。
(3)其他制造费用应通过编制《其他制造费用明细表》进行归集。
第18条 返回废品损失的归集与分配
因质量原因由质检部门判定由下步工序转回的,应由本工序承担费用损失,直接冲减本期生产合格量,发生的费用损失直接计入产品生产成本。
第19条 当产品完工后,按照工序要求,编制《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同时,编制《可比产品生产成本计算单》,与同期或基期比较。
第5章 产品生产成本核算基本程序
第20条 公司产品生产成本核算的基本程序
1.对所发生的费用进行审核,确定这些费用是否符合规定的开支范围,并在此基础上确定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费用和应计入各项期间费用的数额。
2.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各项费用,区分为哪些应当计入本月的产品生产成本,哪些应当由其他月份的产品生产成本负担。
3.每个月应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在各种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和归集,计算各种产品生产成本。
4.既有完工产品又有在产品的成本,在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与归集,并计算出完工产品的总成本和单位成本。
5.完工产品的生产成本结转至产成品科目。
6.结转期间费用。
第21条 生产费用计入成本的方法
1.各种原料及主要材料按各种产品实际投料或原始记录的实际耗用量直接计入。
2.各种辅助材料费用、燃料动力费、工资、固定资产折旧费、车间经费等,凡是为生产单一产品发生的,应直接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凡是为生产多种产品、由多种产品共同耗用而不能直接计入的`,按一定系数进行分配。
第22条 其他几个特殊问题核算的处理办法
1.原材料、燃料、备品备件、半成品等发生的盈亏处理
必须查明原因,按照规定的审批权限,报经有关部门审核批准,扣除责任者赔偿后的余额,按公司内部管理权责的划分,分别计入和冲减公司管理费用及车间经费,或按规定调整消耗量或产量。发生毁损的,应当先将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和相关税费,最后将剩下的金额计入公司管理费和车间经费。
2.具有待摊性质和预提性质的费用处理
(1)具有待摊性质的费用,在其发生时一次性计提,然后将其纳入到有关成本项目当中。
(2)具有预提性质的费用,根据其具体使用项目在其预先提取时分别计入“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或“应付利息”当中。
3.“废品损失”的处理
(1)凡是生产中的废品,将废品扣除可回收的价值后,在原成本项目中反映。
(2)凡是销售后用户退回的废品,均应退回原生产车间,冲减该产品当月产量。其废品损失应计入该产品的生产成本,并将废品的销售量及销售成本以红字按原数冲回产成品账户,冲减当月的销售量及销售成本。如果废品修复后入库,应增加车间的当月产量。如系上一年度销售退回的废品,只冲减当年的销售量,不冲减生产量。
第6章 附则
第23条 本办法由财务部负责编制、修订与解释,报总会计师审批。
第24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生效实施。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 篇四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成本控制,明确成本控制职责,规范成本核算,不断满足顾客的产品质量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成本控制要围绕以下核心问题开展工作:
1、严格办理成品入库、材料领料和退库手续,确保单据填写规范和完整。
2、每个生产环节要严格质量控制,避免返工生产或翻工生产。
3、每月月终要重视车间在产品盘点工作,由生产部门组织,财务部门根据实际情况派人监盘。
4、日常要充分利用消耗统计台账的数据,分析其前因后果,总结经验教训,加强日常的产品成本控制。
5、发挥技术人员的技术创新,不断降低成本。
6、定期组织生产主要人员学习和分析成本费用核算,让每个人明白成本的概念和产品成本控制的效果,积极推动成本控制。
7、采取奖罚办法,促进产品成本控制取得实效。
8、提高固定资产使用率,降低固定成本。
第二章 部门分工和岗位设置
第三条 生产部门负责统筹、跟踪和控制生产,定期组织评估生产设备产能,制定工人生产计件工价和承包生产工价,每月月末盘点在产品,办理入库、领料和退料工作,核算计件工人工资,建立消耗台账和产品生产台账,核算各品种成本。
第四条 工程技术部负责制定《生产通知单》和《成本预算表(部分内容)》。
第五条 品管部负责检验产品质量和材料质量,做好产品标识,协助车间办理入库手续。
第六条 财务管理部负责成本核算规范,指导车间统计工作,监督在产品盘点,每月成本分析,审核计件工资和承包工资。
第七条 物流管理部负责办理产品入库、材料领料和退料手续,重点按照《生产单》计算领料标准并控制领料。
第八条 主要岗位职责:
产品成本核算的主要责任是车间统计员和成本会计,管理责任是厂长,厂长应当充分发挥车间统计员的参谋作用,应当充分利用消耗统计台账的相关数据来指挥和调度生产。
1、车间统计员的责任:细化统计和分配各品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每天向厂长汇报成本费用控制情况,并定期与成本会计核对,确保成本费用真实准确。
2、成本会计的责任:做好产品的成本费用核算,指导和督导车间统计员做好各品种产品的成本费用核算。
3、厂长的责任:每天都要主动阅读和分析消耗统计台账的数据,以期充分发挥消耗统计台账的作用。
第三章 入库与领料管理
第九条 领用原辅材料应当遵循“用多少领多少”的原则,尤其是到月底,应当严格控制领料,避免车间库存原辅材料。
1、到月底,如果车间还库存原辅材料,统一采劝假退假领”的方法,将本月车间库存的原辅材料转为下月领取的原辅材料。
2、以定单进行核算的,当定单生产完毕后,应当将其所剩下的原辅材料退回仓库,或采劝假退假领”的方法,将所剩下的原辅材料转作生产其他产品。
第十条 车间领料:由车间主任(厂长)审批,由领料人和仓管员签字确认后,原辅材料或外购商品才能出库。车间领料是指车间生产产品所需要的原辅材料、设备维修配品配件和日常办公用品。
其他领料:集团各部门领取配品配件由各部门经理审批,由领料人和仓管员签字确认后,配品配件或外购商品才能出库。
赠送:对外免费赠送的产成品、外购商品和原辅材料都必须上报副董事长审批,才能出库;出库时,出库单上需要领料人和仓管员签字确认。
第十一条 公司车间生产的产品必须先在自有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后,才能办理出库,不允许从车间直接销售而后办理出库手续。
如果车间生产的产品需要在外协单位继续下道工序生产,同样要在自有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再按照《外协生产财务管理制度》的要求办理出库手续。
如果外协生产的产品需要在公司车间继续下道工序生产,同样要在自有仓库办理入库手续,再办理领料手续进行生产。
第十二条 车间生产入库:是指公司车间生产的产品。
第一步:质检员验收产品质量,确定产品合格和包装箱上有唛头的标识后,通知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
第二步:仓管员凭“产品质量检验清单”开具公司统一的入库单,并根据入库单数量验收产品数量。
第三步:入库单财务手续:“产品质量检验清单”作为附件、包装负责人和仓管员确认入库数量、质检员确认质量。财务手续由仓管员监管。
第十三条 公司入库单联次、传递:财务记账联:成本会计持有;承包结算联:承包生产者持有
仓管员:仓管员开具入库单,并当天呈送以下人员。入库单要注明是“自产”还是“承包”;存根联:仓管员持有;车间统计联:车间统计员持有。
第十四条 车间领料出库:是指车间从自有仓库领取原辅材料。
第一步:生产人员根据生产需要填写“原辅材料需求申请单”,并经车间主任审批后到仓库领取原辅材料。
第二步:仓管员根据《生产通知单》和成本预算表有关数据审核“原辅材料需求申请单”数据,确认无误后给于领料。如果领料数量超过预算数量的,还需营销管理中心负责人审批后才能给于领料。
第三步仓管员凭审核无误的“原辅材料需求申请单”开具公司统一的出库单,并前程跟踪原辅材料出库。
第四步:出库单财务手续:“原辅材料需求申请单”作为附件、领料人和仓管员确认领料数量、车间主任审核确认或事后当天由仓管员跟踪车间主任补签确认。
第十五条 公司出库单联次、传递:
财务记账联:成本会计或采购会计持有;承包结算联:承包生产者持有;仓管员:仓管员开具出库单,并呈送以下人员。出库单要注明是“自产”还是“承包”;存根联:仓管员持有;车间统计联:车间统计员持有。
第十六条 退库:加工余料1平方米以上或荒料0.3立方米以上,需退回公司自有仓库;200*600MM以上板材或荒料0.3立方米以下,需退回公司余料库。
第十七条 入库单和出库单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填写必须规范、完整,书写必须美观、工整,由成本会计和材料会计负责监督,不符合要求当天给于退回,并向上一级反映。
第四章 成本预算
第十八条 成本预算包括以下内容:
1、原辅材料消耗标准预算:是指每生产1单位产品计划消耗多少原辅材料。
2、变动费用预算:是指每生产1单位产品计划产生多少费用,该费用随着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计件工资(包括承包工资)、水电费等。
3、固定费用预算:固定费用包括资产折旧费与制造费用(是指与生产间接关联的费用),该该费用不随产品数量的增加而增加,如: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等。
第十九条 生产库存或以定单生产的都要进行成本预算,以利于成本控制分析(利于出材率计算和分析)。
第二十条 成本预算责任分工:预算表格附后
1、工程技术部:负责原辅材料消耗标准预算和变动费用预算。
2、财务管理部和生产部门:由生产部提供设备产能分析,具体由财务管理部负责编制。
第二十一条 成本预算统一使用财务管理部设置的《成本预算表》表格,具体流程如下:
第一步:工程技术部在下发《生产通知单》时,同时按照以上分工编制《成本预算表》,即编制原辅材料消耗标准预算和变动费用预算,并将《生产通知单》和《成本预算表》传递给生产有关人员、车间统计员、原辅材料仓管员和成本会计。
第二步:成本会计按照以上分工编制《成本预算表》,即编制固定费用预算。
第三步:车间统计员每次收到产品入库单时,必须按照以下两种情况,及时核算成本:
1、以定单生产形式的:自产品入库后三天内必须核算该产品的成本,按照《成本预算表》的要求进行编制,并上交成本会计和厂长。
2、以生产库存形式的:自产品入库后六天内必须核算该产品的成本,按照《成本预算表》的要求进行编制,并上交成本会计和厂长。
第四步:成本会计收到产品入库单后,必须跟踪、协调和指导车间统计员的成本核算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向上级反溃同时要根据入库总量和消耗总量等因素进行分析、审核和监督车间统计员的成本核算数据,自收到预算表后两天内完整完成预算表内容编制,并上报财务总监、营销总监、生产总监和总经理。
第五章 消耗统计和生产统计
第二十二条 车间统计员根据领料出库单建立“原辅材料消耗信息”:根据材料进行分类,每类材料建立一个工作表。
第二十三条 车间统计员根据入库单、出库单(领料单)和各道工序交接表建立“生产产品信息和薪资信息”(简称:薪资结算簿):
第二十四条 车间统计员根据以上“生产产品信息和薪资信息”和各道工序设备产能资料建立“各道工序生产数量和设备利用信息”:
第二十五条 车间统计员根据以上综合信息建立“产成品成本核算细化信息”:尚未入库的产品不在此表反映。
第六章 生产交接
第二十六条 上道工序完工产品转给下道工序要做好交接纪录:
第一步:各道工序生产完工后,上道工序生产人员填写交接表并签字确认。
第二步:质检员检验产品质量,做好标示(唛头),并在交接表上签字确认。
第三步:下道工序根据交接表纪录的数量进行验收,并在交接表上签字确认。
第二十七条 交接表是成本控制的重要依据,填写必须规范、完整,书写必须美观、工整,由车间统计员负责监督,不符合要求当天给于退回,并向上一级反映。
第二十八条 交接表是计算工人工资和计算承包工资的原始依据,车间统计员必须妥善保管;交接表由车间统计员统一保管、发放,自产用和承包用交接表必须分开发放和管理。
第二十九条 交接表联次、传递:
承包结算联:承包生产者持有,凭此联结算承包工资;上道工序生产人员:上道工序生产人员开具交接表,并呈送以下人员。交接表要注明是“自产”还是“承包”;存根联:上道工序生产人员持有;车间统计联:车间统计员持有,凭此联计算计件工资和承包工资;验收联:下道工序生产人员持有。
第七章 工价和计件工资管理
第三十条 工价包括计件工价和计时工价,工价标准由生产管理中心制定,会同财务管理中心和人力行政管理联合审核,经总经理审批后执行。
第三十一条 计件工资由车间统计负责核算、经办,由薪资专员负责审核,由成本会计负责复核,并经有关领导审核审批后统一发放。
第三十二条 车间统计员每月终了三天内,根据有关入库单和交接表计算应付承包工资,并经生产有关领导确定后上交成本会计。
第八章 承包生产结算
第三十三条 承包生产每次完工后30天内结算承包工资,具体流程是:承包人员凭交接表结算联和入库单结算联、合同、工价表、生产通知单、出材率报告单到生产部申请报账并经经办人签字确认、生产总监审核、外协会计和财务副经理复核、老板审批后付款。
第三十四条 财务管理部接到手续齐全的承包工资结算资料后,三天内上报老板审批,并通知承包者。
第九章 盘点和对账
第三十五条 每月最后一天生产管理中心要组织各车间进行盘点在产品,盘点结果经各厂厂长确认后于次月2日前上报财务管理中心给成本会计。
在产品是指库存在车间的所有物质,包括尚未使用的原辅材料、包装物,以及未完工的半成品和已经完工但未入库的产成品等。
第三十六条 财务管理中心根据时间安排主动参与监盘,有的工序可以放弃监盘。
第三十七条 盘点一般流程:
第一、每月月
终前两天由在产品车间或工序组织整理、初盘在产品并登记在在产品盘点表上。
第二、盘点时,在产品车间或工序人员做好盘点记录;如果财务部和人力资源部人员在场进行监盘,则要对已盘的物质进行抽盘核对。
第三、盘点结束后,应当整理盘点资料(即盘点表),并由参与盘点的人员在盘点表上签字确认。
第三十八条成本会计每星期与车间统计员核对领料数量,并于次月2日双方确认全月数量,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准确;仓管员每星期与车间统计员核对领料数量,并于次月2日双方确认全月数量,确保成本数据真实准确;
第十章成本核算
第三十九条 生产成本设置以下末级科目:
1、原材料:核算直接用于生产产品,构成产品实体的各种材料,包括主要材料、自制和外购半成品。
2、辅助材料:核算直接用于生产产品,不能构成产品实体,但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包括材料、备件、包装物等,要依企业实际情况而论。
3、工人薪资和承包薪资:核算直接参加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薪资。
4、工人福利:核算工人奖金、培训费、文艺活动费用、书籍费用、退休金、医疗费、职工退职金、养老金、职工死亡丧葬补助费、抚恤费、福利项目开支和福利设施开支等,总金额要控制在工资的14%范围内。
5、制造费用:核算为组织和管理生产而发生的但不能直接计入产品成本的各项费用,如:生产管理人员工资、福利费、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险费、折旧费、租赁费、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差旅费、业务招待费、水电费、修理费、物品消耗、运输费、财产保险费、劳动保护费、设计制图费、试验检验费、开发材料消耗、其他。
第四十条 产品成本核算采取品种法、分步法和分批法等三种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核算,以确保核算细化,使各品种产品的成本更加准确真实。
1、品种法:是指以产品品种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2、分步法:是指按照生产过程中各个加工步骤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3、分批法:是指以产品的批别作为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计算方法。
第四十一条 成本细化核算应当遵循受益原则,即:一是,能够明确是哪品种的成本费用就直接计入该品种成本费用。二是,不能直接计入某品种成本费用的,按照受益的工序和程度(数量)进行分摊。同样,车间统计员应当在第一时间里将分摊的数据登入消耗统计台账。这里所说的费用包括制造费用,比如,一台设备的折旧就只能给这台设备生产的产品进行分摊,分摊根据各产品的数量进行分配。
第四十二条 成本费用核算应当正确划清以下界限,不能混淆:
1、划清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营业外支出。
2、划清各种产品之间的费用。
3、划清产品制造费用和期间费用。
4、划清本期产品和下期产品的费用。
5、划清本期完工产品和期末在产品之间的成本。
6、划清可比产品成本和不可比产品成本。
第四十三条 各车间(工序)的产成品(包括半成品)成本核算基本公式:
上期车间库存(在产品)+本期成本费用增加-本期车间库存(在产品)=本期产成品(包括半成品)成本,出材率=本期完工产品/本期产成品成本。
第四十四条成本核算报表由成本会计主导编制完成,由车间统计员协助完成;成本核算报表次月5日完成上报,上报对象是财务总监和总经理。成本核算表附后。
第十一章 成本分析
第四十四条 日常成本分析:车间负责人应当每天关注车间统计信息,并定期组织有关人员研究超耗因素和节俭管理经验,对超耗和节俭达10%以上的要向总经理作出面报告。
第四十五条 月度成本分析:每月10日由总经理主持召开成本会议,总结和研究当月的成本控制状况;参与人员为:成本会计、车间统计负责人、生产和财务有关负责人;汇报人:成本会计。
第十二章 生产作业程序
第四十六条 产品生产控制流程:
第一步:组织制定产品消耗定额。
第二步:严格控制领料。
第三步:运用6S现场管理法严把各道工序生产控制。道道把关,道道成本倒推。
第四步:充分利用车间统计台账的信息,分析生产控制情况。生产各有关领导都必须时刻了解生产控制信息。
第五步:解决问题和总结经验。特别是表现突出的好或坏的员工都应当及时表扬和批评。
第四十七条 生产过程控制:质检员根据交接表信息控制出材率,如实际出材率低于预估出材率,质检员应在1小时之内向车间主任反馈,如低于3%,质检员在2小时之内向生产总监报告。
第四十八条 生产完工后反馈:车间统计员自收到交接表后24小时内向厂长和生产有关领导书面反馈出材率。
第十三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制度自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起执行。
第五十条 本制度由财务管理中心负责解释和修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