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最新3篇】

时间:2012-08-09 07:41: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篇一: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制度,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与现代文官制度存在根本差异。

首先,传统科举制的技术体现了其精细与公正。科举考试分为殿试和会试两个阶段,殿试主要考察文化修养,会试则注重政治能力。科举考试凭借其专业性和严格性,选拔出了大量的人才。科举制的考试科目广泛,包括经义、史书、诗词、文章等多种学科,要求考生对文化知识和政治理论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的研究。这种综合性的考试方式使得科举制能够选拔出具备广泛知识面和高度综合能力的官员。

其次,科举制的制度构建了一种公平竞争的环境。科举考试的规则严格,减少了人为干扰和腐败现象,使得考生能够在公平的竞争中展示自己的才能。科举制坚持以才能为本,无论出身贫寒还是富贵,只要通过考试,就有机会成为官员。这个特点使得科举制成为一种公正的选拔制度,也为社会的流动性和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机会。

最后,科举制的政治哲学涵义在于塑造了一种忠诚、贞操和道德的价值观。科举制强调廉洁奉公、忠诚国家,要求官员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通过科举制选拔出来的官员往往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和荣誉感,他们将国家利益放在首位,为国家和人民的福祉而努力奋斗。这种政治哲学意识的培养,使得科举制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然而,与现代文官制度相比,传统科举制存在一些根本差异。首先,现代文官制度更加注重专业性和实用性,强调个人才能和能力的匹配。现代社会的发展要求人员具备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而不仅仅是丰富的文化知识。其次,现代文官制度更加注重公正和透明,倾向于通过公开招聘和考试来选拔人才,避免了一些不公正和腐败现象。最后,现代文官制度更加重视领导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元性要求官员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和协调能力,能够适应和应对各种复杂问题。

综上所述,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与现代文官制度相比,传统科举制存在一些根本差异。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们需要借鉴传统科举制的优点,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建立符合现代社会需求的文官制度。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 篇三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

一?从技术层面看科举:一部有效而稳定的文官机器

经过了一个世纪的政坛风云与官制兴革,人们回首发现:“科举竞争”无论是与我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察举征辟,还是与外国古代的贵族制、军功制与“奴官”(如近东的所谓马木路克制)制相比,都要合理得多。而科举废除后,我国军阀时代与后来的官制也未见得优于、甚至常常是劣于科举。另一方面现代文官制中的考试制度却有许多类似科举的程式。因此为科举制“平反”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了。当然,对照现代文官制的实践,要挑科举制的毛病也是轻而易举的。诸如考试内容的陈腐、参考资格与考试规则等方面用现代眼光看也并非绝对公平。而当时的官吏铨选中除考试外也还存在着其他非竞争性因素,如世袭、恩荫、荐举、捐官、特授、奴官(太监外任或清时满洲包衣外任之类)等等。但是如果不以现代文明标准苛求前人,则应当说在前近代世界上的确难以找到一种政治人材选拔方式其“公正”性与效率能超过我国科举制度的成熟期。而且成熟期科举制度在严肃科场纪律、实行规范竞争方面的确是我们现行的考试制度所不能及、更是“察举征辟”色彩浓厚、身份与“关系”背景强烈的我国现行干部制度应当借鉴的。

撇开贵族政治(它一般与非中央集权的“软国家”相联系)不谈,历史上凡属中央集权的“硬国家”,无论中外,都有赖于高度科层化的职业官僚政治。印度莫卧儿帝国的曼萨卜达尔(mansabdar)体制有33级官阶,从“十人长”直至“万人长”,都是由朝廷自上而下征召、提拔或降黜的官吏。古罗马基础上建立的拜占廷帝国也有复杂的罗戈瑟特(logothete)文官体制,正是靠了这种体制多民族多元文化的拜占廷帝国才得以与特马(军区)制下军官贵族化倾向以及村社的地方自治倾向相抗衡而维持着国家行政管理职能,使帝国在内忧外患频仍的几个世纪中得以延续。所有这些官僚体制都有赖于一套中央铨选,考核与“雇用”官员的程序。但是,曼萨卜达尔体制的原则是“军而优则仕”,军事官僚的色彩远过于文职色彩。作为高级“国家雇员”他们脱胎于莫卧儿早期的雇佣军,其成员多为外国(印度以外的西亚、中亚伊斯兰地区)冒险家,缺少文化自律。因此尽管曼萨卜达尔体制以官僚决定薪俸极高而闻名于史,国家对他们也一直拥有任命与考核之权(如所周知,这两点即高薪与考核是当前人们谈论最多的反腐败方法),但这一体制

的腐败速度与程度仍然极为惊人,可以说决不下于我国传统的科举官僚体系。[1]

拜占廷的罗戈瑟特官僚体制文职色彩浓厚,而且对于具有政教合一特点的拜占廷东正教帝国来说,这一官僚体制既保持着独立于教会系统之外的世俗性,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宗教)自律。国家对文官的考核内容则包括罗马法之类的实用知识。然而罗戈瑟特在地方行政上的效能受特马军事贵族的制约而十分有限,而且由于政治贵族化的发展,官僚的作用日益减退,到14-15世纪罗戈瑟特大都已成为无权的虚衔。另一方面由于罗戈瑟特多是低薪乃至无薪职,又执掌征收赋税之权,因而腐败也非常严重。最后,这一文官体制的消亡也就成了拜占庭国家灭亡的先兆。[2]

与这些中央集权官僚体制相比,我国的科举官僚体系在文职化、科层化、合理化等方面显然更胜一筹。以科举为“正途”而又以儒家学说为科举考试内容的做法把政权的'世俗性与意识形态灌输自然地融合为一体,是我国传统政治的一大创造,它比政教合一体制与纯粹的雇佣官僚制都更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更是在专制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扩大统治基础的有效办法。我国的传统中央集权体制延续得远比莫卧儿印度或拜占廷帝国为长久,这与科举官僚制胜于曼萨卜达尔或罗戈瑟特之类的外国传统官僚制是不无关系的。而如果以科举制奠定基础的隋唐为界划分我国历史的前后期,也可以看出,后期中央集权国家的凝聚力与稳定程度要大于前期,这与官僚铨选制度由察举征辟到科举考试的演变也密切相关。

当然也必须指出,科举制植根于我国的具体土壤,它与其他土壤上萌发的制度间具有某些不可比

[1][2][3][4]

传统科举制的技术、制度与政治哲学涵义-兼论科举制与现代文官制度的根本差异【最新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