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楼教堂导游词 篇一
欢迎大家来到望海楼教堂!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探索这座历史悠久的教堂。
望海楼教堂位于美丽的海边城市,是这座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教堂建于19世纪,是当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融合了哥特式和罗曼式的元素,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
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教堂的外观。望海楼教堂有着壮观的尖顶和雕花窗户,金色的十字架高高耸立在教堂的顶端。整个教堂建筑以白色为主,给人一种纯洁和神圣的感觉。不仅如此,教堂周围还有精心修剪的花园和鲜花,为教堂增添了一丝生机和美丽。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教堂内部。一进入教堂,我们会被宽敞明亮的大厅所吸引。大厅中央有一座高大的圣坛,上面摆放着精美的圣经和祭坛用具。圣坛的后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和耶稣基督的生平。这幅壁画是由当地艺术家精心绘制的,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教堂内还有一些小的圣坛和祈祷室,供信徒们进行个人祈祷和忏悔。这些祈祷室安静而祥和,是人们寻求内心宁静的好地方。
此外,教堂内还有一个展览厅,展示着教堂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教堂的建造过程、重要事件以及教堂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展览厅还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宗教艺术品和文物,如古老的圣经手稿和神父们的服装。
参观完教堂内部后,我们可以登上教堂的钟楼,欣赏城市的美景。站在这里,你可以俯瞰整个城市和辽阔的大海,感受到上帝的伟大和自然的壮丽。
感谢大家今天的参观!望海楼教堂是这座城市的一颗明珠,它见证了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希望今天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参观体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对这座教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谢谢!
望海楼教堂导游词 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望海楼教堂!我是今天的导游,将带领大家一起领略这座宏伟的教堂。
望海楼教堂是这座城市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当地最古老的教堂之一。教堂建于19世纪,采用了哥特式和罗曼式的建筑风格,给人一种庄严而又神秘的感觉。
首先,让我们来欣赏一下教堂的外观。教堂矗立在海边,高耸入云。它的尖顶和雕花窗户展现了建筑师的巧思和艺术才华。教堂的外墙以白色为主,与蔚蓝的天空和碧海相映成趣。整个教堂散发着一种庄严和神圣的氛围,给人一种安宁和宁静的感觉。
接下来,我们一起进入教堂内部。一进入教堂,你会被宽敞明亮的大厅所吸引。大厅中央是一座高大的圣坛,上面摆放着金碧辉煌的圣经和祭坛用具。圣坛后面是一幅巨大的壁画,描绘了圣经中的故事和耶稣基督的生平。这幅壁画是由当地艺术家精心绘制的,色彩鲜艳,栩栩如生。
教堂内还有一些小的圣坛和祈祷室,供信徒们进行个人祈祷和忏悔。这些祈祷室安静而祥和,是人们寻求内心宁静的好地方。
此外,教堂还有一个展览厅,展示着教堂的历史和文化。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教堂的建造过程、重要事件以及教堂对当地社区的影响。展览厅还展示了一些珍贵的宗教艺术品和文物,如古老的圣经手稿和神父们的服装。
最后,我们可以登上教堂的钟楼,俯瞰整个城市和辽阔的大海。站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上帝的伟大和自然的壮丽。
感谢大家的参观!望海楼教堂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它是这座城市的一颗明珠。希望今天的导游能给大家带来愉快的参观体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对这座教堂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谢谢大家!
望海楼教堂导游词 篇三
【望海楼入口】
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凤城河风景区的一部分--望海楼景区门前,首先我们看到在大门的正中有这样一块匾额,上面写着"江左胜境"四个大字,这是由著名的大书法家沙孟海所书,这四个大字道出了整个景区的气势,江左指的是泰州的地理位置,长江自西向东流向,泰州处于长江的北岸,所以称为江左。两侧的匾额上分别还有四个古朴典雅的大字为"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由当代草圣林散之来泰州时挥毫留下的墨宝,凸显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在两侧的这副楹联"胜势壮东南遥望云霞出海曙,名园环左右喜迎梅柳渡江春"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言恭达所书。由此也可以感受到我们整个景区的历史人文气息。
【泰州概况】
望海楼景区占地7.4公顷,进入景区,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就是望海楼景区的核心景观----望海楼,在望海楼的西侧有文会堂,东侧有州城遗址、古城池地雕广场、碑苑等等,接下来我们一一参观我们第一个要去参观的就是东侧的碑苑景块。在参观之前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泰州,泰州地处于江苏中部,长江北岸,是江苏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距今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了,在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并不叫泰州,因为地处大海一滨,是东方之洲,太阳升起的地方,所以古称"海阳",初汉的时候开始设县,当时的泰州地处海边一处高地,所以称为"海陵县",这个"陵"就是高地的意思,东晋时设郡,叫做"海陵郡",到南唐的时候始为州治,先民企盼"龙凤呈祥、国泰民安",于是就取"泰"字来命名,命名为"泰州",一直沿用至今。
刚才我们在入口处看到的匾额"汉唐古郡、淮海名区"是当代草圣林散之所留下的墨宝,其实历史上这八个大字不是仅仅说泰州的,说的是"四陵",哪四陵呢?泰州是海陵,扬州是广陵,常州是兰陵,南京是金陵。
当年林散之来泰,觉得这座城市充满了历史人文气息,所以特意留下这八个大字。
【碑苑】
前面我们看到这一个景块就是碑苑,从外围上看是一片竹林,其实在竹林的深处隐藏着20块形状大小材质各异的石碑,展示了20首古往今来文人歌咏我们泰州的诗词
从内容上来说,涵盖了从晋朝到当代的一些名作,历代描绘泰州的诗词,其中不乏有左思、王维、陆游、郑板桥等一些大诗人。
从书法上来说,有2件是采用的原件,分别是当代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和明代储罐的一首《自柴墟归海陵》,而另外18首分别是由分布在全国各地的18位知名的泰州籍书法家所写,这其中有许多国内顶尖的书法家,包括中国书协理事王东龄等。
书法形式也有篆、隶、草、楷、行几种字体,现在我们就一起穿过碑苑,通过古人的诗词来了解一下泰州。
进入碑苑,我们首先看到的是赵朴初老先生的一首《踏莎行》,赵朴初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
这首《踏莎行》是赵老在1993年看过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后为泰州题写的。
"州建南唐,文昌北宋"讲的是泰州南唐建州,在北宋期间文风大盛"名城名宦交相重"说的是泰州历代"名宦"很多,仅北宋就出了五位宰相。晏殊、范仲淹的名句很多,于是赵老就信手拈来,联词成句:"月华如练旧亭台,清词范晏人争诵",下阙"朗润明珠,翩仙彩凤"赵老是继续用典故,写的是一代京剧大师梅兰芳,讲梅兰芳清润歌喉。梅兰芳是"四大名旦"之首,他也是第一位将中国的京剧传到国外并获得国际盛誉的戏曲表演艺术家,受到万人的敬仰"重光殿宇古招提"是说千年名刹光孝寺。
光孝寺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赵老当日泰州之行,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光孝寺的修复。最后一句"放翁大笔今堪用"写的是大诗人陆游,陆游曾为光孝寺题写碑文,所以赵老借放翁语表达法炬复燃的信心。
第二块石刻上的诗词《海陵》是宋代刘攽所写,作者刘攽是宋仁宗庆历年间的进士,曾任过泰州通判。
书者是刘灿铭,值得一提的是,在我们碑苑里一共有三位书法博士,刘灿铭就是其中一位,现为中国美院书法博士,南航艺术学院院长、教授,中国书协会员。
第三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清代孔尚任在泰州编写桃花扇时创作的《宗定九自广陵来访,同黄仙裳、交三、秦孟妮即席分赋》,题目中提到的黄仙裳也是孔尚任后来写进《桃花扇》里的主要人物。我们河对岸的桃园就是为了纪念孔尚任的。书者是泰州书画院的老院长俞振林,因为他是学国画出生,而后才转攻书法的,所以他的书法也是自创一派,有点像汉隶的转型,也有点像写经文的字体。第四块石刻上的《五月泰山岳祠闻杜鹃》是清代邓汉仪所写,泰山岳祠指的是城西泰山公园的岳王庙,是为了纪念岳飞而建的。
岳飞是南宋时期的民族英雄,他一生转战大江南北,曾经在泰州抗过金兵,屡打胜仗,所以在泰州民间流传着很多关于岳飞打仗的故事。
书者吴为山,是中国雕塑院的院长,书法主攻的是鲁迅体,等会我们到了文会堂可以看到他的雕塑作品。
第五块石刻上的是清代王士禛《冬日登海陵德香阁》,作者王士禛是清初诗坛的领袖人物,他在当时声望很高。
康熙帝曾经征集他的诗,得到300首,名为《御览集》。
王士禛喜好交游,遇佳山胜水,名刹古迹,必登临赋诗。
这首诗是他当年来泰州郊游的时候所写的。
书者是顾庆生,现为中国书协会员,山东省书协理事。
第六块石刻上的是宋朝吕夷简的《西溪牡丹》,吕夷简曾担任泰泰州西溪盐监,西溪是一个产盐重镇,在当时,西溪人酷爱种植天下名花牡丹,吕夷简见此,也移植了牡丹一株,每当春暖花开的时候能开上数百朵花,为海滨一大盛事。
这首诗由省书协副主席阙长山所书,阙长山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书协会员,现为常州书协主席,常州书画院院长。
第七块石刻上的这首是宋朝文天祥的《泰州》,诗中"天目"指的是天目山,位于姜堰市境内,"长淮",即是长江和淮河,指江淮大地。
这首诗说的是当时文天祥被囚禁在他乡,在南宋的地域之外漂泊,生活颠沛流离!后来辗转在江淮大地,只看见大海茫茫,无边无际。
书者为朱天曙,也是一位书法博士,现在在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第八块石刻上的是清代蒋春霖的《满庭芳》,作者蒋春霖曾经为避兵乱流落泰州溱潼。
书者张舜德曾为泰州市书协副主席,其作品曾多次选入国内各大碑林中。
第九块石刻上的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祜的《题海陵监李瑞公后庭十韵》,"古城连废池,规划自初心",从这首诗里可以感受当年这一片海滨之地的变化,唐代安史之乱后,国家经济中心东移,泰州淮南大盐场步入快速成长的阶段,带动了泰州的繁荣,泰州这一带开始在荒凉中见到建设,风景也显得丰富,红亭、绿柳、小桥、深院,有了初步的繁荣的景象。
书者周积寅,被称为国内"板桥体"第一人。
"板桥体"融合正楷、隶书,掺和了行、草的笔法,形成独特的"六分半书",显得潇洒新颖,览之无尽。
第十块石刻上的这首是唐代诗人王维的《送从弟惟祥宰海陵》,"浮于淮泗,浩然天波。
海chaopen于乾坤,江城入于泱漭"说明这里江海交会,气势磅礴,也反映了海陵在诗人心中的美好印象,这首诗由北京美协副主席傅家宝所书。
第十一块石刻上的这一首是清代郑燮的《渔家》,郑燮,号板桥,泰州兴化人,是"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也是以诗、书、画"三绝"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
这首诗所描写的就是他的家乡兴化,泰州里下河这一带的渔民生活情景,诗中"卖得鲜鱼百二钱,籴粮炊饭放归船"说明了以前我们里下河地区的老百姓大多都是靠水打渔为生"拔来湿苇烧难着,晒在垂杨古岸边"流露出了乡间打渔虽辛苦,但是别有一番野趣。
书者陈仲明是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他跟我们景区也有很多的合作,刚才看到的"碑苑"两个字就是由他所写的。
第十二块石刻上的这首《池上二小桥》的作者是曾致尧,曾致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巩的祖父,在北宋期间曾任泰州知州。
为官期间,减免民间苛捐杂税,体察百姓疾苦,所到之处,都颇有政声。
在北宋泰州政治社会安定,所以在那期间建了许多景致。
诗里的二小桥,原来是在州署内藕花洲的两侧,藕花洲现已恢复在对岸桃园里,很可惜的是两座桥已经不存在了。
第十三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清代陈维崧的《相见欢 初夏行舟》。
书者为陆越子,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南京师范大学教授、硕导,他最擅长的是国画。
第十四块石刻上的这首《西溪书事》由范仲淹所写,北宋时期,泰州盐业生产相当发达,年产居淮南之首,而当时的西溪是产盐重镇。
当年范仲淹就是在泰州西溪担任盐监,后来官至宰相。
书者戴琪是泰州书画院院长,所擅长的是草书。
第十五块石刻上的这首《凤池笔颖》是明代凌儒所写,题目凤池笔颖说的就是海陵泰州的古景,当时的凤池即学宫泮池,遗址在国泰宾馆东侧,而近旁有南山寺塔,高插云间,每当夕阳西下,塔影落泮池内,宛如一支大笔,成为一处美景。
虽然现在都已成陈迹,但看看现在的凤城河里,倒影了一个又一个塔影,楼影,桥影,凤池笔颖不是消失,而是更甚从前。
书者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黄明,他也是整个碑苑最为年轻的书法家。
第十六块石刻上的是清代周亮工的《海陵舟中》,书者为周志高,现为《中国书法》杂志的主编,中国书协常务理事。
第十七块石刻上的这一首是清朝胡海平的《光孝寺》,泰州的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最为有名的就属光孝寺了,它建于东晋义熙年间,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
可以说泰州是名僧的摇篮,这里的佛学院--光孝寺向世界各地输送了大批的佛教人才,全世界有名僧1050位,其中有68位都是从我们泰州光孝寺走出去的,将来我们还会建世界佛教名僧博物馆,向大家展示泰州的佛教文化。
第十八块石刻上的这首《对食戏作》,这是陆游晚年时所写。
陆游的祖父陆佃在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曾任泰州知州,陆游在童年时代曾经跟随祖父在泰州生活过一段时期。
这诗中"香粳炊熟泰州红",是赞誉泰州香粳米的名句。
"泰州红"是当时泰州的特产,有一种野稻的野香。
第十九块石刻上的这首是明代储瓘的《自柴墟归海陵》,采用的是储瓘的原件。
原稿现存于泰州博物馆。
储瓘,号柴墟先生,是明代泰州人。
"柴墟"是泰州高港区的古称,当时从高港来海陵是扬帆而来,现在这一段引江河已经没有客船,主要用于运输。
据《明史》记载,储瓘5岁就有读书过目不忘之本领,9岁就能写文章,人称"神童",是明代泰州大才子。
他27岁中解元、28岁中会元、又连中殿试二甲头名,官至吏部侍郎。
第二十块石刻上的这首《丽见海陵》,作者左思是西晋时著名文学家,诗里面说"海陵之仓,红粟流愆",是说泰州是一个鱼米之乡,粮产相当的丰富,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曾经在《讨武曌檄》文里提到"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说的也是泰州这一带粮产丰富,仓储积累。
书者为中国书协理事王冬龄,他被大多数人称为是当代活着的"草圣"。
【古城池地雕图】
好了,刚刚通过了古人的诗词我们稍微了解了一下泰州,下面请随我去下一个景块古城池地雕广场,更加直观的了解一下我们泰州的古城池
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广场正中就是古城池地雕
这块铜铸地雕长10米,宽10米,占地整整100㎡
这是《道光·泰州志》里面的一幅泰州城池图,反映了当时泰州城的一些主要分布,现在我们走上去仔细看看,边上有个坡度,各位注意脚下安全
首先,我们从这幅图中大体可以看出泰州城池的形状
古城泰州从高空俯瞰就像是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所以泰州也称"中华凤城"
头在南边的济川桥,而尾巴远在北边赵公桥,中间一大片就是凤凰的身体,而西山寺的木塔则是凤胆
城东西两侧各有一处凤凰墩,正好像凤凰腾飞的一双翅膀,这里也是古泰州城地势的最高点,东侧的凤凰墩就在我们对面的桃园景区里
这幅地雕图上最外面一圈波浪形的图案表示的就是现在您身旁看到的这条凤城河,它是古城泰州的护城河,距今已有780多年的历史,护城河是中国冷兵器时代城市的传统防御设施,也是第一道防御措施,它又叫做"城壕",既可以阻滞敌人进攻
甚至还可以利用有利地形把敌人趁机歼灭
第二道防御体系是城墙,将整个城区包围其中
(引导)我们所在的位置就在这里--望海楼,位于老城东南拐角处
对岸的桃园景区虽然与望海楼景区只有一河之隔,但是在旧时来说已经属城外了
在整幅地雕图上您一眼望去,可以发现泰州有"两多"--桥多、庙多
泰州四面都没有山,到处都是水,水多必然桥多,新中国成立之初,经统计,泰州有大大小小的`桥梁185座,最老的始建于唐宋
这些历尽沧桑的老桥,有的现在虽已消逝,但桥名和传说故事却流传至今
像隐龙桥,齑汤桥现都被恢复在对岸的桃园景区内
在泰州的这些桥中以税务桥最为有名,它是我国唯一以税务命名的桥,见证了当时泰州的盐税文化
泰州因为盐业发达,所以在城内也可以找到许多盐商修建的园林,其中包括日涉园
但城内分布最多、最广的还是泰州的寺庙
都说"穷吵架,富烧香",因此宋朝也是泰州佛教文化的兴盛时期
除东山、南山、西山、北山、光孝、雨声、永宁、觉正、净因九大丛林之外,其他众多僧寺、尼庵不下于百十座
这里面又以光孝寺为最,距今已有近1700年的历史了
刚刚我们在碑苑也看到了描写光孝寺的诗词
除了这"两多"之外,您还能找到满城林林总总的店铺,也可窥见当时泰州城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
现在泰州的市中心就是在西坝这个位置
而在这里看到的"栖贤庵"就是现在我们大浦小学的原址,也是胡曾经上小学的地方
(引导)地雕图上写着"胡公祠"的地方则是胡读高中的地方--省泰中,而这里的"胡公"指的并不是胡,而是安定先生胡瑗,他是北宋著名的教育家,这里是他曾经讲学的地方,地雕图上这棵银杏树就是当年胡瑗创安定书院时亲手种下的,如今已是千年银杏,这棵银杏雌雄共体、枝繁叶茂
好了,看过泰州古城,我们从这里下去,注意脚下的安全
【州城遗址】
各位请随我这边走,刚刚我们在地雕图上也看到泰州是一个四方城,最外面一圈是护城河,将城墙包围其中,前面我们看到的这一片就是州城遗址,是泰州仅存的一段老城墙了。
它位于东城河的南岸,因为这里已经到了老城东南拐角处,所以呈"靴形"走向。
泰州州城经历了宋、元、明、清几个朝代,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通令,沿海各县拆城,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武器的先进,城墙已经失去了它的防御作用,反而会成为敌人占据的一个有利地形。
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至次年8月州城全部被拆除。
现在仅存的这段遗址在1986年6月被列为泰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仰望中的望海楼高大、壮美,线条流畅,外观三层回廊,显得古朴、高雅,顶层匾额"领江淮雄风"是由彭冲所题书的。
彭冲解放前曾任泰州的第一任县委书记,建国后任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
【文会堂】
在参观望海楼之前,我们先去看看位于望海楼西侧的文会堂,这两处景致都是宋氏结构,其实我们整个望海楼景区主要体现的就是我们泰州悠久的历史,特别是泰州宋城的辉煌,大大小小的景块基本上都体现了泰州的宋文化,有始建于盛宋之初的望海楼、宋城古涵、文会堂等等。
为什么泰州在宋朝会涌现这么多的人文景观呢?
因为在宋朝的时候,泰州无论从经济或文化上来说都达到了一个鼎盛时期。
唐代安史之乱以后,国家的经济中心东移,吴越地区人口逐渐繁密起来。
当时泰州州治范围较广,一直管到海边,管着东南沿海11个盐场。
运盐的船无论是入运河还是入长江,泰州都是必经之路,所以历史上泰州盐税十分丰富,从唐朝开始泰州就成为当时全国十大盐税征集地之一,到两宋期间,全宋的赋源,泰州盐税曾占据天下之半。
好了,望海楼景区的参观就结束了,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