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篇一
引言: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们在校内网上交友的现象越来越普遍。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的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交友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本次调研。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大学生使用校内网交友的频率、目的、交友方式、对于校内网交友的看法等。
二、调研结果:
1. 大多数大学生使用校内网交友: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在校内网上进行过交友。这表明大学生们对于校内网交友持有积极态度,并且愿意尝试这种交友方式。
2. 校内网交友的目的多样化: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校内网交友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寻找恋爱伴侣,有的人是为了扩大社交圈,还有的人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这说明校内网交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 大多数大学生通过私信进行交流: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学生通过校内网的私信功能进行交流。这种方式相对低调,便于互相了解和沟通,也能减少尴尬和压力。
4. 大学生对于校内网交友的看法褒贬不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校内网交友,一部分大学生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便捷和高效的交友方式;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持保留态度,担心交友对象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网络交友存在的一些顾虑和疑虑。
三、影响因素分析:
1. 社交需求:大学生处于社交需求旺盛的阶段,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社交圈,结交更多的朋友。
2. 方便快捷:校内网交友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线下交友更加方便和快捷。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校内网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安全隐患:尽管校内网交友有其便利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虚假信息、骗局等。这也是一些大学生对于校内网交友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之一。
结论: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这种交友方式持支持态度。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校内网交友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并且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于校内网交友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和利益。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篇二
引言: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的情况,分析其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对大学生校内网交友的调查,我们可以了解到大学生们喜欢使用校内网进行交友的原因和方式,从而为大学生的网络交友提供参考和建议。
一、调研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本次调研。在调查问卷中,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包括大学生使用校内网交友的频率、目的、交友方式、对于校内网交友的看法等。
二、调研结果:
1. 大部分大学生使用校内网交友: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超过80%的大学生在校内网上进行过交友。这表明大学生们对于校内网交友持有积极态度,并且愿意尝试这种交友方式。
2. 校内网交友的目的多样化:调查显示,大学生使用校内网交友的目的各不相同。有的人是为了寻找恋爱伴侣,有的人是为了扩大社交圈,还有的人是为了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这说明校内网交友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3. 大多数大学生通过私信进行交流: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大学生通过校内网的私信功能进行交流。这种方式相对低调,便于互相了解和沟通,也能减少尴尬和压力。
4. 大学生对于校内网交友的看法褒贬不一: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对于校内网交友,一部分大学生持支持态度,认为这是一种便捷和高效的交友方式;而另一部分大学生则持保留态度,担心交友对象的真实性和安全性。这也反映了大学生对于网络交友存在的一些顾虑和疑虑。
三、影响因素分析:
1. 社交需求:大学生处于社交需求旺盛的阶段,他们希望能够通过各种途径扩大社交圈,结交更多的朋友。
2. 方便快捷:校内网交友的方式相对于传统的线下交友更加方便和快捷。大学生们可以通过校内网随时随地地进行交流,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3. 安全隐患:尽管校内网交友有其便利之处,但也存在一些安全隐患,比如虚假信息、骗局等。这也是一些大学生对于校内网交友持保留态度的原因之一。
结论: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大多数大学生对于这种交友方式持支持态度。然而,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校内网交友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并且要提高自身的警惕性和辨别能力。同时,学校和相关部门也应加强对于校内网交友的管理和监督,保障大学生的网络安全和利益。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篇三
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
在生活中,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通常情况下,报告的内容含量大、篇幅较长。其实写报告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大学生校内网上交友情况调研报告_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xx咨询20xx年6月推出的网民连续用户行为研究系统的数据显示,在交友社区类网站中,校内网以16.34%的网民到达率位居首位,月度覆盖人数达到2707万人。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群体在校内网上的交友状况,从而分析校内网对于大学生交友的影响。
本次调查选取了xx大学、西北民族大学、西北师范大学、xx交通大学和甘肃政法大学5所xx高校的本科生和研究生为样本,采取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相结合的办法,发放问卷实施调查,并且进行了个案访谈。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的有效样本为493份,其中男性260人,女性233人。
1、校内网交往范围的普遍现实化
调查显示,80.9%的用户是通过周围朋友知道并且开始使用校内网的。81.1%的校内网用户的好友人数在200人以内。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占80%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36.9%。校内网用户添加好友的途径主要有站内搜索、他人申请和通过好友链接,分别占59.1%、58.9%、55.6%。(见表1)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校内网的发展扩散方式主要是通过朋友熟人的介绍,用户的交往范围主要是原本认识的朋友和具有某一相同特点(比如相同的兴趣爱好、家乡等)的人群,用户大多无意于过多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因此,校内网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和网络上的延伸。
2、地缘群体、业缘群体、趣缘群体的易于接受性
添加好友时的依据,由重要到不重要的顺序选择三项排序,结果显示如表1,我们对第一、二、三位进行赋值,分别为3分、2分和1分,经计算得出,选择好友的依据比较重要的三项是“学校和专业”、“家乡所在城市”和“兴趣爱好”,而对于“相貌”、“性别”和“年龄”等个人本质特点,则相对来讲不构成大多数人选择好友的依据。
3、交往动机的去功利性
在“使用校内网经常做的事情”的调查中,按照选择人数百分比由多到少进行排列,位于前三名的是“查看好友的空间、状态,看帖并且回复”、“更新自己的空间,查看留言并回复”和“搜索寻找熟人(同学、同事、朋友)”,分别占总数的59.1%、55.6%、50.0%,均超过半数。还有44.4%的人选择“和好友聊天”。
在使用校内网的过程中,大学生用户经常做的事情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交流沟通,包括查看校内空间(主要是好友空间和自己空间以及新的'到访者空间)和校内沟通(主要是查看留言、站内信息或者回复);二是寻找熟人。85.7%的用户表示不经常浏览陌生人的空间,只有9.3%的用户会经常和陌生人打招呼。
由此说明,大学生用户使用校内网的功利性不强,一般只是单纯的交流沟通和寻找熟人。绝大多数用户对于查看陌生人的空间动态、和陌生人聊天并不积极,也就不存在带有结识对自己发展有益的人的目的去交往一些特定人。校内网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积累人脉的作用,但是这种作用是否会发挥实质性的影响,有待更深入的调查。
4、遵循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
线上线下交往两分法则,主要是指朋友之间的交往习惯,一部分朋友之间的交往仅限于在网络上进行,一部分交往则是按照原有的方式进行(比如日常见面、发短信、打电话等)并且辅以网络交往。在本次调查中,具体是指,一部分朋友,只是在校内网上保持联系,而在实际生活中基本没有联络,而有些朋友则是在现实生活中和校内网上都保持着联系。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校内网的使用中,在其他网络交往中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
校内网对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通过调查,笔者发现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并不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用户使用校内网前后的人际关系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调查中,有76.1%的人认为,使用校内网后跟生活中原来朋友的关系没有什么变化。认为校内网使原有朋友关系更加亲密的用户仅占23.6%,这部分用户主要通过校内网寻找到失去联系的老朋友、老同学,从而重新建立现实联系。
很多被调查者纷纷表示,自己的朋友关系与校内网的使用关联不大。通常的情况是,原本现实世界就经常联系的朋友不仅在校内网上经常互相访问查看,而且在现实中仍旧保持原有关系;而对于另外一些平常就疏于联络的朋友、同学,通过校内网找到后,也仅仅只限于在校内网上保持着非经常性的联系,现实世界中的联系仍旧几乎没有。
(2)对于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这里“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指的是加为“我的好友”的人,不包括浏览的“陌生人”。调查中,用户的好友中原本就认识的人数在一半以上的,占调查总数的67.6%,也就是说通过校内网新结识的朋友占少数。同时,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在线下经常联系的仅占调查总数的9.1%,也就是说,大多数校内网用户对于校内网上结交的新朋友基本不会在线下往来,即未能实现线上交往线下化。
校内网对于大学生现实世界交友的影响不大,原因有两个。其一,校内网是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这种基于现实人际关系建立起来的网络平台,可以说是现实人际交往的补充方式和现实人际交往在网络世界的延伸。其二,大学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其接触网络媒介的素质相对其他人群较高,心态比较冷静、理智、成熟。调查显示,他们无意于寻求虚拟世界的朋友,无意于浪费太多时间在寻求自我肯定和认同的网聊空间,当然也就更不会把网络上的朋友带到现实世界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