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调查报告 篇一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教育的重要性在人们的心中得到了越来越高的认识。学生作为教育的受益者之一,他们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动力一直备受关注。为了了解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问题和需求,我们进行了一项学生调查。
调查对象为一所中学的学生,总共有200名学生参与了此次调查。我们选取了一些常见的问题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需求。
首先,我们询问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学习是他们成长和进步的关键。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提示我们,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多的引导和激励,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其次,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现大多数学生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比如拖延症和不集中注意力。这表明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我们也了解了学生对于学习资源和支持的需求。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图书馆、电脑和互联网等学习资源的需求较高。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这给学校提供了一些建议,如增加学习资源的投入和提供更多的辅导教师。
最后,我们调查了学生对于学校课程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安排和内容较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枯燥,需要更多的实践和互动。这提示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学生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资源和支持的需求以及对学校课程的满意度。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二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成为了教育界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项学生调查。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一所高中的学生,共有300名学生参与了调查。我们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动力进行了调查,并以问卷形式收集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
首先,我们了解了学生对于学习的态度。结果显示,绝大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积极的态度,认为学习是他们追求知识和提升能力的重要途径。然而,也有一小部分学生对学习持有消极的态度,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这提示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其次,我们调查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发现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按时完成作业和复习。然而,仍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学习习惯不佳的问题,比如拖延症和不善于总结。这表明学校和教师需要加强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另外,我们还了解了学生对学习资源和支持的需求。结果显示,学生对于图书馆、实验室以及学术讲座等学习资源的需求较高。同时,他们也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学习指导和支持。这提示学校需要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并加强学生的学习辅导工作。
最后,我们调查了学生对于学校课程的满意度。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学校的课程设置和内容较为满意。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课程内容过于理论化,需要更多的实践和应用。这提示学校和教师需要更加注重课程的实践性和应用性,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此次学生调查,我们了解到学生对学习的态度、学习习惯、学习资源和支持的需求以及对学校课程的满意度。这些信息将有助于学校和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三
一、调查时间
:xx年11月25号——xx年11月30号
二、调查目的
:为了了解在校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
三、调查对象:
在校大学生
四、调查方法:
先在网上设计好调查问卷,再将问卷的链接发送给被调查者填写
五、问卷设计:
关于大学生对于手机使用情况的调查问卷,我们设计了以下十个问题
1.您喜欢什么牌子的手机?
2.您喜欢一个牌子的手机是因为?
3.您现在使用的手机是什么牌子的?
4.您在选择手机品牌时,注重哪些因素?
5.购买手机时,您考虑的价格范围?
6.您购买手机的频率?
7.您在购买手机时是否会受广告及代言人影响?
8.在功能相同,价格有所差异的情况下,您会选择哪一类手机?
9.您对于您现在使用的手机满意吗?
10.您对于您现在手机不满意的原因?
先从大学生关于手机品牌的喜好以及喜欢这些品牌的原因调查(如1—2题),从而掌握不同品牌的手机在大学生群体中受欢迎程度。其次再从大学生目前使用的手机品牌以及是否满意自己的手机进行调查(如第三题),掌握大学生目前手机的使用情况。第三,对大学生购买手机时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从性能、价格、品牌代言人、更换时间以及是否选择国产手机方面进行调查(如4—9题),从而掌握大学生的消费水平以及购买需求。最后,调查大学生对于手机使用过程中的不满意因素(如9—10题),从而为改善手机性能方面提供了意见。
六、 调查结果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共有45人参加并且完成了问卷,我们主要针对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选择手机要求分析以及更换手机频率方面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1、大学生手机使用状况:
调查数据显示,在被访者中手机使用品牌最多的是vivo,占到总比率的20%,其次是苹果、OPPO,所占比率为17.8%,华为三星所占比率分别为15.6%、13.3%,在关于喜欢什么品牌手机的问题中,有40%的被访者表示喜欢OPPO,35.6%的人表示喜欢苹果和华为。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使用手机品牌一般为苹果、华为、OPPO和vivo,还有一部分学生会使用小米和魅族。
2、大学生选择手机时的要求分析
① 最重性能和质量
选择手机时, 大学生考虑的主要因素依次为:性能57.8%,款式53.3%,价格53.3%,流行性37.8%,其他13.3%。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选择手机时对质量性能的要求最高,其次是手机的款式和价格。
② 中等价格的手机比较受欢迎
在关于手机价格的调查中,选择买20xx—3000元手机的人数最多,占到整体比率的42.2%,1000—20xx元和3000元以上的比率相同,为24.4%,1000元以下的为8.9%。由此来看,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一般不会选择过低或过高的价格,而是选择中等价位的手机。
3、大学生使用手机的时间长短的分析
从调查结果来看,1—2年换手机的人数最多,占被调查者人数的44.4%,其次是2—3年,占比例为28.9%,三年以上为13.3%,6-12个月为8.9%,1-6个月为4.4%,由此可见。大学生换手机的频率不是很高,作为经济尚未独立的消费群体,大学生在消费时不会过于追求潮流,每当手机更新换代就换新款。
七、存在的问题及意见
根据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存在一些问题:1、大学生在选择手机时会以外国产品为首选,在被调查者中46.7%的人都会选择国际品牌,选择国产手机的只有26.7%。 2、学生容易会对自己所拥有的手机产生不满,手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加快,导致多数大学生对手机有极大的心理需求,他们大都注重手机的款式,注重手机的质量及功能。
建议:首先,国产手机应该努力提升手机质量及品牌影响力,大学生是手机使用的一个潜在的巨大消费群体,研发适合大学生消费需求的手机,有利于提高利润。其次,作为一名大学生要规范自己的消费行为,培养及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现在的科技发展迅速,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是非常快的,我们应放眼于未来,树立全局的观念。对于消费,不能一味的追求时尚、新潮、贪图一时的消费快感而进行盲目消费。
八、总结
在此次调研中,因为时间短促,所以问卷的数量不是特别多,所采集的数据也代表了一小部分人的选择,这是这次调查问卷中的不足。不过,经过此次的调查,对大学生在手机选择的需求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解了大学生的消费需求。
学生调查报告 篇四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课标”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实际的作文教学状况,却始终不尽如人意。作文成了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害怕、厌恶写作文”是学生的普遍心理现象。据我在本班中作的口头调查中:很怕、有点怕写作文的高达80%,对他们而言,写作文是件苦差事,为了交差,他们不得不绞尽脑汁,使尽浑身解数凑字数。正是由于这种心理定式,从一开
始就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因而作文的恐惧心理越来越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文质量必定不佳。经统计分析,学生的作文问题大体可分为如下几种:
一、篇幅短小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瘳瘳数语,几行字就是一篇作文。意思虽然说清了,语句也通顺,但不能抓住事物的细节作细致地描绘。就好像一幅画,只有轮廓,没有血肉,所以总也丰满不起来。
二、缺乏真情实感
有的学生景物也描绘了,事情的来龙去脉也写得很清楚,但读起来干巴巴的,缺乏情感的滋润。也不能在作文中体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主观立场,好像只是一个事不关己的看客。这样的文章必定缺乏感染力,难以和读者产生共鸣。
有的学生虽然也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比如:妈妈真伟大!我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等等,但由于在行文中缺乏情感渗透,读起这样本该情感充沛的句子,总觉得有些空洞和高调。
三、表达不准确
有些学生要么重复罗嗦,要么词不达意,这样的作文让作者和读者的交流受阻。本班就有几个这样的同学,作文通篇都是口语,有的字甚至从字典中都找不到,他用拼音代替,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书面语来表达。看这样的文章,如同嚼白蜡,索然无味。
四、作文模式化,缺乏个性
作文本来是个性化的活动。所谓个性化,就是一个命题或多个命题,全班学生的作文应该是多种多样的内容和形式,体现出每个儿童不同的心声和不同的水平。可是平时一说写作文,学生就搬出作文书,套用模仿,有的甚至是全盘接收;或是老师念一篇例文,有一半学生都成了例文的作者,这样写出来的作品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无个性可言。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制学生失去作文兴趣,固化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呢?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学生的第二课堂严重溃乏
除了读读教材中的文章,抄抄书本上老师指定的词句,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第二课堂几乎为零,有的学生甚至没有一本课外读物,他们的语言积累很是缺乏。心中无货,当然下笔无墨了。作文时冥思苦想,也不过瘳瘳数语而已。
再者,家长在这方面的引导和交流也非常有限,我曾经做过调查,在家里过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并能主动予以引导的不足10%。(当然这并不能怪我们的家长们,他们要么农活太忙,无暇顾及;要么知识底子不够,有心而力不足;要么根本就没有这个意识。)
二、作文时缺乏激情投入
有些学生作文时缺乏投入感,没有激情,把作文当成难以应付的差事,从心底厌恶写作,没有主动性,没有心灵参与的过程。作文自然缺乏情感。
三、教师指导方法不当
有句话说:生活中并不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其实学生并非缺乏生活素材,而是由于我们教师教学方法陈旧、单调、程式化,训练内容枯燥乏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写作欲望,使他们失去了作文的兴趣。有的教师对学生的指导,重在写作技巧、表达方法上的点拨,对于作文内容却搞“一刀切”,学生缺乏作文内容的积累和写作心理的需求。叶圣陶先生很早就指出:写作的根源是表达的欲望。正如说话一样,胸中有所积蓄,不吐不快。教学教学重点的转移,忽视了学生表达欲望的激发和积累习惯的培养。
四、学生缺乏成就感
有的学生认为自己的作文,认真完成六七十分,草草应付也是这个分数,“大概老师一看到我的名字,就跳出属于我的分数了。”周而复始,信心丧失,何来兴趣?基于学生作文的现状,教师如何调动一切有利因素,以多样化、综合性的教学内容、形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空间和氛围,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从而乐于表达,易于表达?特别值得我们思考。
我想,我们的作文教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改进:
一、淡化作文概念、强化生活意识
教师在课堂上尽可能淡化作文概念,模糊“作文”的负累,使“作文”两字在学生心目中不再沉重,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轻松愉悦中,在最自然放松的状态下,调动所有的感官去注意、观察,去发现、研究,去追忆、再现,去想象、推断,去剖析、感悟。让学生明白不是为了作文而作文,而是想说就说,想写就写,写多也行,写少也可,没有字数、结构、体裁的限制,对学生唯一的要求是:观察得要更细,发现得要更多。尽最大努力试着把作文课变成一次游戏、一次采访、一次通知、一次广告招标、一次观察试验这些活动,可就地取材,但需精心设计,不让学生有负担。如:一位老师有一次组织学生玩吹泡泡的游戏,老师说:“盆里有肥皂水,请大家拿起笔套吹泡泡,看谁吹得大,看谁吹得多。”学生动手动脑,气氛活跃。良好的氛围形成了。接着,老师引导:“泡泡像什么?” 学生回答:“像气球”、“像飞船”等。“要是把泡泡当作人,可写哪些作文题?”
《泡泡飘游记》、《泡泡旅行记》、《顽皮的小泡泡》等,每个学生笔下的小泡泡都各具个性,都活动在自己的天地里。
二、淡化刻意指导,功夫用在平时
(一)阅读写作紧密结合
教师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应不失时机地渗透习作教学的内容和基本功训练。看到典型的课题,可结合渗透如何审题和立意的训练;遇到典型的课文,可渗透布局谋篇的指导;碰到典型的构段方式,可以穿插 进行仿写训练。对于课文中的典型句式和各种修辞手法的句子,除了引导学生赏析外,还可通过各种形式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
(二)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根据作文教学计划的安排,每次作文课之前,必须重视课前指导,写人物,就应该提前要求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人物的外貌、动作、神态变化;写景,就应该要求学生提前有针对性地观察自然景象;写物,应提前指导学生有意识地研究各类物品的形状、色彩,掌握其特征总之,每次写作之前,都应根据习作要求,通过各种方法,让学生搜集和积累必要的材料,这样到了作文时,学生胸中才有积蓄可倾吐,手中才有方法可使用,口中才有词语可表达。
三、采用开放性的习作评价,以评促写
习作评价对习作教学过程的实施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对激励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改过习作教学方法及促进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开放的习作评价应能激励为评价宗旨,评价定位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在互相交流、双向互动的评价中,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增进教与学的相互了解和深层次地沟通,在评价中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一)评语激励
传统评语针对性不强,缺乏个性,缺乏激励。我主张评语要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强调评语的双向互动性,强调激励性、针对性和建议性,使学生既看到自己的进步,又知道存在什么问题,使每一次的评语犹如一次亲切的交谈和情感的沟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使学生愿意修改,知道如何改。评语的定位由老师与习作之间转换为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学生与自己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评语的形式、内容更丰富多彩。评价更全面、更具体、更讲求实效。
(二)评奖激励
根据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采用多种类型的评奖活动。设习作“兴趣奖”、“个性奖”、“创新奖”、“进步奖”、“希望奖”、“优秀奖”、“幻想家奖”、“故事大王奖”、“日记大王奖”等等。
评奖活动注意学生习作的过程,并且面向全体,人人参与,人人都可以获奖,使学生在老师、同学、家长及自我肯定中激发习作的动机。
(三)成果激励
开放性习作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习作过程,指导学生珍惜习作成果,利用成果激励、培养学生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坚定习作信心。具体做法如下:
1、开辟班级习作园地,学生想写就写,想贴就贴,想评就评,使班级的习作园地不再只是少数人、少数范文的领地,而是学生张扬个性,展示自我,真情流露的地方。
2、鼓励学生参与社会习作园地,指导和鼓励学生把作品投寄到各种少儿报刊杂志上发表,让他们充分体验习作的成就感。
3、编辑班级文集,培养学生搜集编辑文集的能力,学生的优秀作品分类收集成册,并进行美工设计,编辑精美的文集在全班传阅。
4、编辑个人文集。挑选个人的优秀习作编成个人专集,在班中或是在学校里传阅,使
学生从小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并使学生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
写作能力对于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有着重要作用。教师们应根据“课标”精神,努力排斥“为应付考试而作文”的思想,以新的思路,运用具有创造性的指导方法,大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以求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
学生调查报告 篇五
一、课题的背景
《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是我们在新课程的实施与课堂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立项研究的。
素质教育要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要求初中学生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懂得学习、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形成学习能力,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学会”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能力的培养也需要一个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学习行为主动、长期地坚持下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了题为《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专题报告,为21世纪教育提出了战略性思路与行动建议:“教育的使命是使每个人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其中也强调这个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学生要“发展自己的才能和创造性潜力”,就必须“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而要能够“长期的努力”坚持下去,就必须改变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这种形势下,需要培养出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新型人才,使学生具有开拓意识、竞争意识、健全开放的人格、积极向上的学习方式和良好习惯,以学生的持续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因此,教育应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有助于今后发展的学习方式和习惯。为此,我校立项了《初中学生数学学习方式与习惯养成调查与实践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进行了持续的研究。
二、课题的理论依据
本课题首先吸收了徐崇文先生“学会学习”的教育理念。
徐崇文先生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且潜能巨大。要使学习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一定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享受学习。帮助学生们培养学习情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会学习的人,成为学会享受学习的人。
本课题还引用了国外一些教育学家的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S.Braner)依据认知心理学的观点认为:学生具有独立人格的巨大潜能和个性差异,只要善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改善学生的学习习惯、动机、情感、智力因素,可以大大地提高学习成绩。
美国的罗杰(C.R.Rgers)也认为,“只有学会如何学习和学会如何适应变化的人,只有意识到没有任何可靠的知识,唯有寻求知识的过程才可靠的人,才是有教养的人。”教学目标是培养独立人格,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创造能力的学习型人才。
瑞士的皮亚杰(.Piaget)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文化背景下,借助其它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意义是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与此同时,弗拉威尔(Fulavell)的元认知理论强调,元认知是认知主体对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监控,它由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监控组成。元认知知识是学习成功的前提,是促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关键。元认知体验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强化学生对认知活动和自我意识,自我体验,使学生从意识到行为都主体化,有利于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元认知监控是认知主体主动控制自己的认知活动,灵活地选择学习策略。
三、课题研究目标
本课题确立了6个需要达成的研究目标:
1.认真预习的习惯。
2.专心听讲的习惯。
3.先复习后作业的习惯
4.善于求异和质疑问难的习惯。
5.合作学习的习惯。
6.学以致用的习惯。
四、课题研究内容
(一)预习习惯的养成
1.首先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
现在的教学已经从课堂教学拓展到课前预习、课后辅导。“预习是决战前的火力侦察,是摘取金牌前的预赛”。要使学生明白预习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2.教给学生一定的预习方法
(1)对于概念性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标记预习法。
(2)对于计算类或解决问题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尝试解题预习法。
对于代数计算类知识的预习,要学生整理出课文中的概念、公式。力争记住。同时学生在看例题的基础上尝试练习计算,在计算中发现问题,掌握方法。
(3)对于空间与图形类的数学知识,可以采取动手操作预习法。主要让学生明确定理、性质、推论的论证过程,因为这些知识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预习实际上是将重、难点分散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掌握。
(4)研究例题。要寻找出例题中的关键步骤或易发生错误的步骤。
3.预习时提出比较具体、明确的预习要求。
预习最忌讳的就是宽泛的让学生预习或看书,这样很多学生都会没事做,使预习流于形式,因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或预习提纲,这样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就会大大提高效率。
(二)课堂听讲习惯的养成
1.认真听课做笔记的习惯。课堂听课的认真程度直接决定了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所以要让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又有限,所以教师要有重点的进行课堂教学,也要使学生学会有重点的听讲,并对于重点知识点做笔记,便于课后的独立练习和复习。
2.独立思考、善于质疑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上见解的发表直接体现了他们的听课效果,所以要鼓励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再通过学生的回答中发现问题,调整教学思路。
(三)课后先复习后做作业的习惯
数学几乎课课有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听课情况,结合课堂笔记,先进行复习和总结,然后再完成作业,教师依据作业完成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进度,从而优化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
1、调查问卷法。通过对学生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研究前的数学习惯现状,再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一定时间的培养后学习习惯的变化,实时分析研究效果。
2、文献研究法。通过阅读图书、网上查阅等途径,了解其他有经验人士在学生习惯养成方面所采用的方法策略,为我们进行有效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3、行动研究法。在实施研究活动时,采用预设方案----实施方案----回顾反思----调整方案----再实施的研究方法,通过与同科老师交流,及时的总结经验,逐步探究出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策略。
六、课题的研究步骤
课题研究实施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 理论准备(20xx年3月——20xx年5月)
教育理论学习为我们开展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准备。由于现代教育媒体的参与为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从而逐步启发和诱导学生把学习过程变为满足内在需求的主动探索过程。在初中各科教学中必须做到以教乐学,以学促教,使教与学成为和谐统一的整体,才能自然而然地学会学习。要做到这一点,使学生首先是会学,然后才是善学,从而培养学生的优秀学习品质,使之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并通过自己的自觉活动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为了做到这一点,先期的理论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工作。
1.组织学习徐崇文先生主编的《学习理论与学习潜能中小学教师读本》,围绕如何开发学生学习潜能,归纳了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理论与方法。
2.组织学习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的《论认知:左手随笔》部分内容。
3.组织学习弗拉威尔(Fulavell)的元认知理论《认知的发展》。
4.通过专题报告会,帮助学生明确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5.第二阶段 课堂研究(20xx年5月——20xx年10月)
一、通过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来提高课堂实效,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长期的实践教学中,通过教师在言传身教中不断向学生潜移默化地灌输养成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思想。我们以课例研究为形式积极开展工作。
1.任课老师辅导学生制订“作业完成时间表”,培养他们科学用时的习惯、按时完成作业的习惯。
2.利用家访、开展家校合作,对学生进行教育,让学生明确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开发潜能,为将来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学习打好基础。
3.每章节教学结束,要求每个学生设置本章节的知识结构图,挑选有代表性的题型,在学习小组交流复习的体会,培养他们合作学习、主动复习的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的习惯。
5.课堂教学中设置抢答题,培养学生专心听讲、仔细认真、积极发言的学习习惯。
6.设置问题情景,培养学生,善于提问、乐于研讨的习惯。
7.帮助学生培养及时纠正错误的学习习惯。
通过数学学习习惯培养的摸索,我们学习了“学会学习,潜能开发”的先进理念后,决定将这个理论和我们过去的实践通过科研课题的形式,将成果上升到理论层面,并加以推广应用。
二、进行课堂教学探索
1.通过课堂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法指导
每位课题组成员上了一节带有学法指导性质的公开课,得到了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如《三角形的判定》、《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等公开课。在公开课教学过程中有意地传授学习方法,把“指导”渗透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以便从教法中悟出学法来。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预习习惯,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养成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养成做好学习笔记的习惯和当天复习所学内容的习惯。从学法指导入手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从“我学会了”向“我会学了”转变。引导他们自主探索,质疑解难。使他们学会了许多应具备的能力。
同时通过“学会学习,潜能开发”专题讲座的方式分年级开设指导讲座。通过展示和讲座,系统传授学习规律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2.通过个案分析,总结学习习惯养成的一般规律
建立个案研究记录档案,观察、了解学生的自主学习、课前预习、当天复习等学习习惯的养成过程,并随时加以指导,定期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方法和自学经验,让获得成功的学生介绍学习经验,充分提供互相学习的机会,沟通交流的渠道,以便相互学习和借鉴,从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促进学习的良性循环。通过个案研究记录档案,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解决,并对教与学的方法及计划做及时的调整。促使部分已形成不良习惯学生的转化。
通过学法指导课让学生学会如何去思考,在学习过程中懂得学习方法,在合作学习中锻炼了能力,思维得到训练,为将来的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于一个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根据不同的教材内容,通过导语、媒体、实物、图片、表演、游戏、对话、文字、故事以及联系生活实际等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有利探究性学习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阶段:(20xx年10月——20xx年11月)总结、结题阶段。
1.检测研究成效,作出定性、定量分析。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专家鉴定,召开课题研究成果现场会,上报研究成果。
七、课题研究取得成果及效益
本课题截止到结题时,取得了明显的效益,主要表现在:
1.通过良好的习惯培养,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养成了一些良好的习惯,例如能以学习小组的形式积极主动的探索数学问题,也能大胆主动地进行质疑,注重课前的预习以及阶段的总结,数学学习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2.初步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研究过程中,课题组特别注重对参与课题研究的学生学习方式的培养以及学习效率的提高。已初步形成学生在课前预习、课堂探究、课后总结,专心练习的方法,同时在作业,练习,考试时的习惯也比以前很大改观,书写及解题格式工整规范、卷面整洁的习惯也基本养成。
比如,在课堂上养成专心致志,快速完成教师所布置的练习,做练习和作业书写迅速、准确无误,对做错的练习题能坚持认真分析错误原因,回答问题养成思路清晰、表达完整的习惯,自觉对做错的题进行更正的习惯,探究一题多解的习惯等。
3.提高了教学质量
承担课题研究的实验班跟对比班相比,平均成绩、优秀率、及格率都明显提高。统计如下:
实验班
对照表
第一学期
93.56
84.59
第二学期
88.68
79..82
第三学期
94.21
76..15
第四学期
93.14
86.64
4.老师的教学变得轻松愉快,精彩异常,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大大提高,轻松学习,快乐成长。
八、需要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虽然进入了结题阶段,但研究工作并没有结束,工作仍然有待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1.如何巩固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已养成的各种高效学习方式及学习习惯,使其成为一种固有的学习素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2、学生在学校和课堂上形成高效作息、高效听课、高效练习习惯后,怎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课外知识的习惯,需要进一步研究。
3. 进一步研究改进学习评价方式,使之简单有效、易于操作。
4.如何使课题成果进一步学科模式化、常规化是一项艰巨的研究和普及任务。
学生调查报告 篇六
我们学校门口有几家买炒米线和零食、玩具的商店。以前去买的同学不太多,而现在,去买的同学越来越多。因此,我对这个现象进行了调查。
调查
我走访了我的几个朋友、同学,问了一下这一两年来父母给他们零用钱的情况,他们都说,爸爸妈妈给他们的钱越来越多,所以就常常带钱去学校买东西。
我还在电脑上查了一部分资料,上面说一部分小学生一个月的零花钱居然高达几百元。
分析
一、随着国家的富强,许多父母的工资也上涨了,除了家庭的日常开销外,还能积攒一些钱,家里有钱,父母就会多给孩子一些钱。
二、部分同学的爷爷奶奶领着退休工资,爷爷奶奶们生活节简惯了,手头也会积攒到一些钱,这些老人爱孙子、孙女心切,会把自己省吃简用的钱给孙子孙女一些。
三、同学们钱多了,但是不知道合理使用零花钱,不必要的、无意义的玩具都由着自己的性子乱买,零花钱给多少用多少,基本留不到第二天,而且没有存钱观念,不知道每天节约一部分钱就可以积少成多。这样一来,就出现了我们学校门口的零食摊、玩具店前同学们在争先恐后购买零食、玩具的场面。
结论
一、现在的家长为了尽量满足孩子的需要,给孩子许多钱,想让孩子过得好一点,这样一来,小学生乱花钱的现象就越来越多了。
二、由于同学们一天到晚惦记着口袋里的钱如何花,所以学习情绪多数变得较差,无法专心学习,加之学习时还要把注意力分散到玩玩具上,所以学习成绩多多少少会受到影响。
建议
希望各位家长控制好给孩子零花钱的数目,另外让孩子体会到大人赚钱的辛苦,教育好孩子并让他(她)们知道:知识、能力、气质、性格等好多东西是用钱买不到的,而一个人再有钱也买不完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只有劳动、知识、经验、能力才是每个人不可少的财富,拥有了这些才能拥有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