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一
调查背景: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备受关注。为了了解小学生的阅读习惯以及对阅读的态度,我们进行了一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市的小学生,涵盖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总共有500名学生参与调查。
调查方法:
我们使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包含15个问题的问卷。这些问题涵盖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等方面。我们在学校进行了现场调查,确保调查对象能够真实回答问题。
调查结果:
根据对500份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阅读习惯:超过80%的小学生每天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其中大部分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2. 阅读兴趣:绝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最受欢迎的阅读类型是故事书和科普读物。
3. 阅读时间:调查发现,近50%的小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约3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还有约2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
4. 阅读方式:电子书的使用率逐渐增加,约40%的小学生表示会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然而,纸质书仍然是小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超过60%的学生表示更喜欢纸质书。
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小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每天都有课外阅读的时间。
2. 小学生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故事书和科普读物感兴趣。
3. 需要关注阅读时间的合理安排,有一部分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较短,可能需要进行引导和鼓励。
4. 小学生更喜欢纸质书作为阅读方式,但电子书的使用率逐渐增加,需要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总体良好的结论。然而,仍然需要关注其中部分学生阅读时间较短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我们建议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加强引导,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二
第二篇内容
调查背景:
现代社会中,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备受关注。阅读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我们进行了一项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
调查对象:
本次调查的对象是某市的小学生,涵盖了一至六年级的学生,总共有500名学生参与调查。
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设计了一份包含15个问题的问卷。这些问题涵盖了小学生的阅读习惯、阅读兴趣、阅读时间、阅读方式等方面。我们在学校进行了现场调查,确保调查对象能够真实回答问题。
调查结果:
根据对500份问卷的统计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阅读习惯:超过90%的小学生每天都有课外阅读的习惯,其中大部分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
2. 阅读兴趣:绝大多数小学生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其中最受欢迎的阅读类型是故事书和科普读物。
3. 阅读时间:调查发现,超过50%的小学生每天的阅读时间在30分钟至1小时之间,约3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少于30分钟,还有约20%的学生每天阅读时间超过1小时。
4. 阅读方式:电子书的使用率逐渐增加,约60%的小学生表示会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然而,纸质书仍然是小学生阅读的主要方式,超过70%的学生表示更喜欢纸质书。
调查分析:
通过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小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绝大多数学生每天都有课外阅读的时间。
2. 小学生对阅读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对故事书和科普读物感兴趣。
3. 部分学生的阅读时间较短,需要引导和鼓励他们多读好书。
4. 小学生对纸质书的喜爱程度仍然较高,但电子书的使用率逐渐增加,需要在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下,适当引导学生使用电子设备进行阅读。
结论与建议: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得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总体良好的结论。然而,仍然需要关注部分学生阅读时间较短的情况。为了进一步提升小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我们建议学校、家长和社会共同努力,提供更多优质的阅读资源,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并加强引导,使阅读成为小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篇三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课外阅读非常重视,不仅作了量的规定,而且对学生的阅读取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也作出了指导性的规定,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课内阅读教学只是教个阅读方法而已。因此,他特别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课外阅读,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主要手段之一。学习语文,如果仅仅局限于学好语文书上的有限的几十篇文章,是远远不能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的。因此课外阅读不仅是语文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也是课内阅读的补充和延伸。一、调查时间:20xx年9月5日——12月10日
二、调查方法:问卷、学生谈话、家长谈话。
三、调查对象:
四、 调查目的:
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四个方面的问题:1、学生根据什么选择阅读书籍。2、书籍的来源。3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及阅读兴趣的形成原因,以寻求培养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良策。4、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从而为改革阅读教学尽点微力,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
五、调查情况分析。
1、 调查中有 82﹪的小学生认为自己对阅读感兴趣,但问及你课余最喜欢做什么时,只有34﹪的学生选择了看书,66﹪的学生依次选择了看电视、上网、参加文体活动等。这说明小学生虽然对阅读有一定的兴趣,但游戏、网络、电视对他们的吸引力更大。在各种媒体迅猛发展的今天,书与电视、电影、电脑和游戏机相比较缺乏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这使得学生在空闲时间容易沉迷于电视影碟、电子游戏。
2、学生喜爱的书籍依次是幽默故事、惊险侦探故事、小说及童话、自然科学故事、历史故事,女生更喜欢反映少年儿童生活的小说,男生更喜欢探险故事和自然科学方面的读物。
3、学生所阅读的书籍来自那里?据统计63﹪是家里的, 25﹪是班级图书角借的,12﹪是从同学处借阅及学校图书馆的。这说明家庭的藏书和班级图书角是学生课外书籍的主要来源,而学校图书馆这一资源有待于进一步地开发和利用,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 学生课外阅读与写作能力有着密切关系。据统计,六年级学生中,阅读书籍超过50本的学生中,80﹪认为喜欢写作,75﹪认为自己的写作成绩优秀。而阅读量不满10本的学生只有12﹪认为自己喜欢写作,认为自己作文优秀的是0。
5、藏书量在400册以上的家庭占5﹪,但这部分家庭的孩子认为自己喜爱阅读的占100﹪, 90﹪的孩子阅读书籍超过了50本。认为喜爱写作的占60﹪,认为自己作文良好、优秀的占100﹪, 而藏书量在100本以下的家庭,孩子的阅读量没有一人达到30本。 许多家长急功近利地买一些教材辅导类的读物,认为孩子阅读其他读物便是浪费时间,分散学习精力。孰不知,读一本好的文艺作品,对孩子的帮助远远大于读一本《小学生作文大全》,因为这些文艺作品是孩子思想、感情和内心感受的源泉,是对课内阅读教学的巩固和运用。所以,家长切不可将自己的偏爱强加于孩子,束缚孩子的课外阅读。
6、在“请你写出你读过的书的题目”一栏中,我发现许多学生阅读了以下书籍:《十万个为什么》《西游记》《格林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安徒生童话》《365夜童话》《爱的教育》《鲁滨逊漂流记》《儿童文学》《小学生作文》《蓝猫淘气3000问》《三国演义》《一千零一夜》《中华伟人故事》《神探福尔摩斯》,《哈里·波特》……调查同时表明,在推荐读物方面,学校及老师起很大作用,也就是说,老师肩负着向学生推荐优秀课外读物的重要使命,资料共享平台
《小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调查报告》()。这些书目也说明,经典的儿童文学仍为现代儿童所喜爱。而学生对《哈里·波特》的热衷,也说明了国外媒体对新作的宣传成功。其实,我国近年也出版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如《草房子》《男生贾里》《女生贾梅》《冰心儿童图书新作奖获奖作品集》等,欣喜的是有些老师已经把它们介绍给学生读了。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调查发现学生阅读兴趣的形成与以下因素有关:家长喜爱阅读,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老师重视,有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自己从阅读中获得了乐趣。
8、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几乎是不言而喻的,然而,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却不容易。调查发现学生都喜欢课外书,但主动阅读的却很少。每周两小时的课外阅读时间已经算较多的,并且这些课外读物大多是老师要求做读书笔记时才去阅读,且读得囫囵吞枣。
六、针对当前小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思考。
1、转变教学观念,要正确认识课外阅读的作用。要树立一种大语文教学观,把视野放宽到家庭生活、社会实践的广阔领域里。著名教育家张志公说:“从我自己学习语文的经验来看,将课内与课外三七开”。并且“为学之道在于厚积而薄发”,“积”即吸收、积累,“发”即倾吐、表达。因此,我们应转变观念,冲破阻力,改革教学方法,从应试教育观中挣脱出来,走向素质教育。
2.培养阅读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这里我们可以从两个维度进行。一方面,从情感上激发。在教师自身素质较高的情况下,教师的人格魅力和文学修养是一笔很大的财富。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教师对学生的作用更能从深层的内心产生震撼,使学生又一种强烈的改善自我、完善自我的内驱力。而课外阅读就是老师魅力产生的根源,这便会使学生发自内心地要求读课外书。另一方面,知识本身的吸引力的存在。教师可以通过朗读精彩片段、讲述作者创作故事、通过设疑惑造悬念、简介主要内容、借用名人(媒体)评价来吸引或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对于一些知识面广的学生应多予以肯定和表扬。这样,既激发他们努力向上的信心,也为同学树立榜样,增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
3. 注意方法指导。课堂上教师应少讲多读,给学生留更多的读和思考的时间与空间,努力使他们做到口到、耳到、手到、眼到、心到,以达到多读多积累的目的。应树立一种“以读为本”的思想。注意保证学生阅读主体的地位。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往往是“得法于课内,受益于课外。”因此,要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处理好精读与粗读的关系。注意读书既要有深度,又应有广度。既要以读带写,又以写促读。
4.给足读书时间,以保证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教师布置作业要精,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分层要求,不搞一刀切。同时教师也要做好家长的工作,转变家长的观念。可通过家长会、家访的形式。让家长了解语言学习的社会性,认识到孩子语文能力的`提高要靠广阔的知识背景的建立和丰富的课外阅读的积累,并且人的内部存储量的大小决定了人的思维是否敏捷。
5.推荐课外读物,营造有书可读,有好书可读的环境和氛围。帮助学生选择课外读物,经常性地为学生介绍有益书报。首先,为了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注意配合教学进度大力介绍有益读物。其次,随着现代社会各方面信息渠道的杂、广、乱的形势,现代社会文化市场对学生存在着较大的负面影响,教师应有责任相机诱导,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引导他们吸收多方面知识,防止课外阅读过程中出现的“偏食”现象。教师可通过设读书角,教师带头捐书、买书,学生踊跃献书,并发挥学校图书馆的作用等形式来营造良好的读书环境。
6.开展读书活动。继续要求学生做读书笔记,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是因为老师要求做摘记才去读书的。要让学生树立“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观念,要求他们随读随记。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认真开展好系列读书活动,把讲、读、写、做几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开展学科知识竞赛、读书演讲、读书征文比赛、讲故事比赛及小发明、小制作活动,培养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使学生的注意力、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能得以发展。当然不同年龄年级学生的要求是不尽相同的。可视具体情况来采用具体方法。
总之,没有课外读物就没有素质教育,希望所有的老师、家长共同合作,营造良好的氛围,让越来越多的孩子能在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里自由遨游,让越来越多的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体验到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