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计划(经典3篇)

时间:2014-06-01 05:32: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计划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正确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2.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3.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内容

1. 课文学习:通过学习经典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2. 作文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古诗词学习:通过学习古诗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4.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方法

1. 多媒体教学法:通过多媒体的运用,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

2.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演讲训练法:通过演讲训练,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自信心。

四、教学步骤

1. 课前导入:通过观看相关视频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内容。

2. 新课讲解:通过多媒体教学,详细讲解课文的内容和语言点,解答学生的疑惑。

3.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4. 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5. 作业布置:根据课堂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6. 课后反馈:通过课堂作业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根据学校教材,选择适当的课文和作文训练题。

2. 多媒体设备: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3. 阅读材料:准备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杂志、故事书等。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 计划 篇二

一、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

2.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二、教学内容

1. 阅读训练:通过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2. 作文训练: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古代文化学习:通过学习古代文化,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三、教学方法

1. 阅读策略教学法:通过教授阅读策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 写作指导法:通过写作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景教学法:通过创设情景,使学生更加真实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4. 视觉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激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四、教学步骤

1. 阅读训练: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训练,教授阅读策略和技巧。

2. 写作训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布置不同类型的写作作业,指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

3. 古代文化学习:通过讲解古代文化的内容,配合视觉材料,引发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4. 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和讨论,加深对古代文化的理解和记忆。

5. 个别辅导: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6. 课后反馈:通过课堂作业和小测验,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教学策略。

五、教学评价

1. 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作业质量。

3. 考试成绩: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掌握程度。

六、教学资源

1. 教材:根据学校教材,选择适当的阅读材料和写作训练题。

2. 多媒体设备:利用电脑、投影仪等多媒体设备,进行课堂教学。

3. 阅读材料:准备一些适合四年级学生阅读的杂志、故事书等。

4. 古代文化资料:准备一些与古代文化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视觉材料。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计划 篇三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计划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一、学生基本情况 本班共有42名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孩子们顺利进入了小学生活中又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语文素养,具备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能主动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解决自己遇到的疑难问题,识字不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仍然是重要的任务。阅读中能基本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较清楚地复述文章内容,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能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在写话时,乐于表达,大多数同学能借助积累到的词语丰富自己的内容,并能较好地使用几种常用的标点符号。但是学生在词语和句型的积累上还存在不足,主动性不不够,需要继续加强自主积累的培养,拓宽知识面。
  大部分学生有了较明确的学习目标,但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有一些差距。
  二、发展趋势:
  本期,四年级的教学较三年,在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提高上,提出了新的要求:
  1、对作品的理解及感受力应提高。
  2、从感性认识逐步过渡到理性认识。
  3、具备独立识字、默读自检的能力。
  4、将零散知识点不断融合,加强整合能力。
  5、在独特感受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大体共识。
  6、适时教给必须的语文知识,让孩子的学习综合性更强。
  三、教学目标:
  (一)生字新词和句子的学习
  1、本期仍需认字85个,学字253个,并结合阅读,习作的实践解决错别字的问题,并提高这方面的权重,书面表达错字≤2%。
  2、结合语文实践,测试独立识字、学词、学句的能力,主要通过学记摘录笔记的途径来实现。
  3、名言警句、佳作的积累:背诵≥15篇,习作≥12次,综合性活动≥4次。
  (二)阅读
  1、会自己提出比较有质量的问题(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与作者写作意图相符)
  2、会处理所提的问题,不受技术问题的羁绊。
  3、基本能自行解答提出的问题,并通过讨论,纠正或完善自己的认识。
  4、对照译文读懂古文,学会写摘录、批注笔记,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习作
  a、1、写日记,使习作与生活紧密结合,全期不少于16篇。
   2、写作和阅读结合,续写、仿写、补写,写发言提纲。全期≥12次,每次可只写一小段话。
   3、写作与综合性学习活动相结合,全期不少于6次。
  (1)在列出的题目中进行选择
   (2)练习写真实生活
  b、修改习作
  1、教给学生三种修改方法——自读,请人提意见,冷处理。
  2、提出好作文标准——有根有据(真实),有情有意(有中心),有血有肉(内容具体),有声有色(生动),有条有理(结构清楚)
  (四)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
  a、口语交际
  1、做重点发言人
  2、做讨论的主持人
  3、分辨讨论中不同意见,与不同意见交流,正确对待反对意见。
  b、综合性学习
  1、应有明确目标
  2、善于发现典型,以典型带动全体,指导学生评价
  要求:
  1、活动规模不能太小
  2、学生应是活动主体
  3、简化程序,防止形式化
  4、就地取材
  (五)金钥匙
  抓住课文阅读和“日积月累”、“笔下生花”、“金钥匙”等栏目中,丁丁、冬冬对话的'形式,从学习策略、方法、学习习惯等方面指导学生学习。
  (六)自我评价
  重点培养自检习惯,提高自检水平。
  1、个人总结
  2、实事求是,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3、善于横比、竖比
  四、实施策略
  1、将识字、学词、学句作为基础和重点,形式由教师的教到扶,逐步实现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学习,

计划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https://)。
  2、在教学中,教给学生摘录笔记的方法,通过课前的预习,课中的领悟,课后的思考来逐步完善,从而以这种形式教给学生自读自悟,最终形成能力。
  3、阅读教学应从理解、感悟、感受上下功夫,帮助学生在自读材料时,能将个性体会落到实处。
  4、习作多以生活实际为依托,采取多种方式练习,并重在习作的修改上下功夫。
  五、教学进度安排:
  1、师生·· 10课时·· 2、明月· 10课时
  3、民族之花· 10课时·· 4、收获· 10课时
  5、桥·· 9课时·· 6、方寸世界 10课时
  7、地名·· 7课时·· 8、尊严· 11课时
  9、音乐·· 9课时·· 10、金钱· 10课时
  11、大与小· 9课时·· 12、风雪· 10课时
  总计115课时

小学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一、 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

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教材分析: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本课程根据中高年级学生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的实际、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形成的需要,以儿童的社会生活为主线,将品德、行为规范和法制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地融合,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的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经验、情感、能力、知识,加深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基本的道德观、价值观和初步的道德判别能力,为他们成长为具备参与现代社会生活能力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学要求:
  总要求: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1、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2、指导学生参与社会生活,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见解,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和合作。
  3、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习对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4、初步了解个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
  5、知道一些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知道社会生活中不同群体、民族、国家之间和睦相处的重要意义,懂得和平与发展是人类共同的愿望。
  四、具体措施:
  1、 全面把握课程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掌握必备的知识。
  2、 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
  3、 创设学习情境,灵活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4、 充实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学生的整个生活空间,把教学内容与本地区实际有机结合起来,同时关注社会新的发展和变化,增进课程内容的现实性和亲近感。
  5、 拓展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体验社会生活,在理解和感悟中受到教育。
  五、课时安排
   一周两课,其间也可安排一些劳动、参观、调查等实践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学计划 -计划(经典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