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通用6篇】

时间:2019-07-03 02:45:19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城市火灾防控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城市火灾防控是保障公共安全的重要环节,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市火灾防控工作,提高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我们进行了一次城市火灾防控调研。

二、调研目的

1.了解城市火灾防控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总结城市火灾防控的经验和不足。

3.提出改进城市火灾防控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我们走访了多个城市的消防局、居民区、商业区等地,了解了各地的火灾防控措施和设施情况。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了解居民对于火灾防控工作的认知和满意度。

3.资料搜集:我们收集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文件、案例资料等,对城市火灾防控工作进行分析和比对。

四、调研结果

1.城市火灾防控设施不完善:部分城市的消防设施建设滞后,缺乏灭火器材、喷淋系统等重要设施。

2.居民火灾防控意识薄弱:部分居民对于火灾防控工作的认知不足,缺乏火灾逃生和灭火的基本知识。

3.消防力量不足:部分城市的消防队伍人数不足,消防车辆、器材不足,无法满足城市火灾防控的需求。

4.管理不规范:部分城市的火灾防控管理制度不健全,缺乏监督和考核机制,责任不明确。

五、改进对策

1.加强火灾防控设施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完善城市消防设施建设,确保灭火器材、喷淋系统等设施的覆盖率和可靠性。

2.提高居民火灾防控意识:开展火灾防控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居民火灾逃生和灭火的知识水平。

3.加强消防力量建设:增加消防队伍的编制和装备投入,提高消防队伍的应急能力和处置能力。

4.健全火灾防控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火灾防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分工,加强对火灾防控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六、结论

城市火灾防控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安全工作,需要各级政府、社会组织和居民共同参与。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城市火灾防控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促进城市火灾防控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保障城市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校园安全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校园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为了了解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校园安全调研。

二、调研目的

1.了解校园安全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总结校园安全的经验和不足。

3.提出改进校园安全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三、调研方法

1.实地走访:我们走访了多所学校的校园,了解了校园安全设施和管理情况。

2.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学生的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于校园安全的认知和满意度。

3.座谈会:我们组织了一次校园安全座谈会,邀请了学校的管理人员、教师和学生代表,听取他们对于校园安全的意见和建议。

四、调研结果

1.校园安全设施不足:部分学校的校园安全设施建设不完善,缺乏监控摄像头、安全门禁等重要设施。

2.学生防范意识不强:部分学生对于校园安全的认知不足,缺乏自我保护和应急处理的能力。

3.管理不规范:部分学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存在责任不明确、监督不到位的问题。

五、改进对策

1.加强校园安全设施建设:增加投入,完善校园安全设施建设,提高校园监控、安全门禁等设施的覆盖率和效能。

2.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加大校园安全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健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方责任,加强对校园安全工作的监督和考核。

六、结论

校园安全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发现了校园安全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希望能够促进校园安全工作的进一步提高,保障学生的安全和健康成长。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一、全市交通安全工作基本情况

近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依法履职、密切配合,大力加强交通安全工作,不断优化道路交通环境,全市交通安全大局总体平稳。特别是今年以来,市交安委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推进的作用,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坚持“构建一二三六体系,打造畅安聊城”的总体思路,扎实开展交通安全管理样板市创建工作,着力提升综合治理水平,截止10月底全市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与去年同比减少65人、下降。

(一)坚定一个目标,实施三项工程,综合治理更加有力。坚定“交通事故总起数和死亡人数双下降”一个总目标,大力实施党政、社会和全警三个工程。一是实施党政工程。市政府先后召开9次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由市长任组长、25个市直部门负责人、11个县(市、区)长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出台了实施意见,将30项交通安全重点工作量化分解到各级各有关部门,高规格启动交通安全管理样板市创建工作,各县(市、区)也都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的领导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强力推进。二是实施社会工程。各成员单位强化协作,安监、公安、交通、公路部门积极推进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宣传、广电、xxx门健全交通安全公益宣传机制,教育、公安、xxx门大力推进“平安校车工程”,住建、公安、城管、xxx门综合治理渣土运输车辆,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加交通管理。三是实施全警工程。市公安局党委组织全警齐抓共管,实行交通安全工作“片长、路长、段长”三长负责制,交警、特警、治安等警种部门联勤联动、常态化联合执法。

(二)完善两项机制,健全两个保障,基层基础更加扎实。完善基层管理和督导考核两个机制,为工作开展提供两个保障。一是完善基层管理机制。20xx年起,推动市、县两级成立了常设议事机构交安委及其办公室,乡镇普遍成立了交管办,30%的乡镇配设了专兼职交通安全管理员,50%的村居配备了专兼职交通安全协管员,市交安委坚持每月一考核、每月一通报,“主体在县、管理在乡、延伸到村”的交通安全管理机制日趋完善。二是完善督导考核机制。市委、市政府将淘汰黄标车等重点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市大督查落实委员会跟踪考核,驻聊主要媒体公开曝光。出台了《依法加强对社会单位道路交通安全责任追究工作的实施细则》,依法从严追究有关单位及责任人的事故责任。

(四)创xxx项工作,抓好四个突破,交管工作亮点突出。一是创新综合治理考核。市综治委将交通安全工作纳入综治考核,在全省乃至全国首次明确为“一票否决”项目,并实行通报批评、挂牌督办、黄牌警告、一票否决、取消平安建设评先创优资格五个等次的强力问责,受到省交安委高度关注。二是创新学生宣传教育。全市推广冠县经验,为中小学校培训并配设专兼职交通安全教师,将学生交通安全教育纳入了日常教学和综合素质评定,出版了20多万册全省首创、拥有独立版权的《小学生交通安全读本》,在全市建成10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三是创新渣土运输管理。实行源头控、动态查,以人管车、统一标识、统一改装、部门联动、公开曝光,住建、公安、城管、交通等部门联合治理,查处渣土车违法20xx多起。去年9月中旬全省城市建筑渣土运输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四是创新平安校车工程。大力推广平安校车“东阿模式”,全市11个县(市、区)均成立校车公司,已配设专用校车277部,目前正加快建设全市校车监管中心,初步形成了“以县为主、公司运营,校企共管、部门监管”的集约化运营管理机制。

二、当前交通安全工作存在的问题

虽然全市交通安全形势总体平稳,但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激增,人、车、路、管理之间的矛盾凸显,交通事故总量仍在高位徘徊,交通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xx年,全市生产经营xxx通事故起数占安全生产事故总数的,死亡人数占,交通事故已成为人民群众平安幸福最严重的危害之一,交通安全形势严峻性和事故预防工作长期性的基本局面依然没有改变。主要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从人的因素看,交通参与者安全意识不强。20xx年以来,因机动车、非机动车驾驶人交通违法及行人交通陋习等原因,造成的事故起数占、死亡人数占。问题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机动车驾驶员方面,部分驾驶人员安全意识淡薄,“三超一疲劳”(超速、超员、超载和疲劳驾驶)、酒驾、闯红灯、开斗气车等依然存在。一些交通运输企业日常安全监管不到位,挂靠经营问题突出,只收取对挂靠车辆的管理费,不履行对挂靠车辆及驾驶人员的安全管理和教育职责,安全防范不到位。二是行人和非机动车驾驶人方面,闯红灯、跨越防护栏、不按交通标线指示行驶等现象屡见不鲜;公路集市贸易时有发生,严重堵塞交通,影响交通安全;部分群众为个人出行方便,阻碍安装或安装后偷拆掉公路中央防护栏,极大增加了公路行驶的危险性,此问题在县乡公路尤其严重。三是学生安全方面,部分学校为降低成本,仍用非标准校车接送学生,存在较大安全隐患;部分家长安全意识薄弱,存在侥幸心理,家庭拼车超员接送学生,农村三轮车、小货车、小面包车超员接送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从车的因素看,机动车安全隐患明显增多。全市机动车保有量已达万辆,其中汽车万辆,汽车与20xx年前相比增长倍,并以每年10万多辆的速度激增,私家车发生事故起数占、死亡人数占。此外,我市有电动三四轮车生产厂点30家,销售商户101家,此类车技术落后、增长迅猛,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同时,随着周边省市高速公路采取危化品运输车辆限行或禁行措施(河南省全天禁行,河北省夜间禁行),途经我市的危化品车辆大幅增加,全市日均通行危化品车辆800多辆次,其中高速公路日均510辆次(济聊高速430辆次,平均分钟通过1辆,特别是夜间通行高达287辆次,平均分钟通过1辆;青银高速80辆次),其他国省道290辆次,稍有不慎极易引发恶性事故。近三年共发生危化品车辆交通事故10起,造成7人死亡、21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152万元,仅济聊高速公路就发生泄漏、着火事故8起。

(三)从路的因素看,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仍然薄弱。一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制度落实不够好。减速、隔离、交通信号灯、警示标志等安全设施欠账大,全市县乡公路占通车总里程88%,总体安全技术状况较低,其中次、差等级4634公里、占,隐患路段公里,各类危险桥梁359座,严重影响通行安全。近三年在防护设施不全的道路上,发生的事故起数占、死亡人数占72%,今年3起较大事故发生的道路都不同程度存在防护设施不全问题。二是城区交通设施不能满足需求。缺乏立体交通设施,停车规划不完善,管理机制不健全,加剧交通拥堵。三是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公共交通发展滞后于群众出行需求,市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仅为,远低于全省的平均分担率。特别是农村公共交通运力不足,客运难以覆盖偏远地区。四是科技投入进展较慢。目前的科技投入距公路交通安全防控体系建设“全路段覆盖、全时段监控”的要求有很大差距。按照全省公路智能交通安全系统建设三年规划要求,20xx年底要完成高速公路智能交通安全建设任务,重点国省道要有明显突破。我市高速公路、国省道和重点县乡道智能交通三年规划建设需资金亿元,其中高速公路智能交通需7436万元,目前仅投入资金608万元,距省里要求的每公里投入20万元、年底完成的目标相比,差距很大。

(四)从管理因素看,交通安全管理合力仍待加强。一是有的地方交通安全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落实不力,县、乡两级虽然成立了交安委及交安办,但很多仍处于空转状态,工作推动力度不大。尤其是乡、村交通安全管理员、协管员配设不到位,经费保障不落实,致使工作流于形式,严重制约了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提升。二是交警警力明显不足,目前全市有交警844人,万人配备交警数量为人,低于全国人的平均水平。全市有乡镇交警中队32个,警力130人。每个中队平均警力4人,管理3至4个乡镇,人均需管控138公里公路。市城区仅有民警164人、协勤167人,与毗邻的菏泽相比(民警143人、协勤330人)相比,管理力量明显不足。三是近年来恐怖袭击、人为破坏等非传统安全事件在交通安全领域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新挑战。

三、加强交通安全工作的意见建议

交通安全工作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紧紧围绕交通安全管理样板市创建,深入推进道路交通“平安行你我他”行动,打造“畅安聊城”。

(一)着力解决管理合力不足的问题,实现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化。一是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从谋划长远发展的高度,谋划交通事业的发展。要依法完善交通安全管理规划,并纳入城市建设总体规划认真组织实施。要认真落实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交安委的作用,督促公安、交通、公路、住建、规划、教育、城管、工商等单位各司其职,协作互动,形成监管合力。二是要健全交通安全管理机制。做实县、乡两级交安委及其办公室,为乡镇配齐交通安全管理员,为村居配齐交通安全协管员,提供好经费保障,充分发挥基层作用。借鉴菏泽经验,由各县(市、区)统一招录政府交通安全专职管理员,统一财政保障,由公安机关交警中队管理使用,专职配合开展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同时,为城区新招录一批交通协管员,缓解警力不足问题。三是要健全考核机制。压实各县(市、区)政府的交通安全工作主体责任,由市大督查落实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督导考核,确保实施意见确定的30项重点工作落实到位。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调研报告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而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则是加快建设新农村和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加科学地开展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开发区,本人对开发区所属行政村的公共服务体系进行了一次深入的调查研究,从中总结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也发现了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并结合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实际,提出一些建议和对策。

一、当前开发区农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开发区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大力开展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交通、水利、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2、新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

农村卫生一直是开发区卫生事业的薄弱环节。为了加快推进农村卫生事业的发展,保障农民身体健康,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的投入。截止目前,全区已拥有各类医疗机构58家,卫生技术人员111人,民营医院3家,从业人员80人,其他各类诊所、医务室27家,从业人员112人。新型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基本覆盖农村,尤其是各村都建立了社区卫生服务站,基本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

3、农村基本社会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

4、义务教育普及率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开发区不断加大教育投入,整合教育资源,全区三个镇街共拥有幼儿园10所、小学6所、中学4所(其中完全中学2所、初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拥有教职工790人,其中中学教职工468人,小学教职工322人;在校生8423人,其中普通高中学生2316人,职业中学生964人,初中学生2065人,小学生3078人。全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

5、农民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建立,就业保障逐渐提高

随着开发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中大量转移出来。为了切实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开发区从20xx年开始,每年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工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20xx年,培训农村劳动力512人,培训失地农民390人, 就业率达6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508人,转移就业率达80%以上。

6、农村信息化建设成果显著,科技推广应用等信息服务相对到位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共卫生工作汇报

灞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于2007年由灞桥区红会医院整体转型而来,辖区3万6千8百余人。

公共卫生科于 2009 年 1月10日正式成立,科长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许胜利主任担任,副科长由社区中心副主任刘丛军同志担任。科室共配备13人,实际到位 13 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 1 人,初级7人,其他4人。人员均为专职,且全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全部人员已经参加了市卫生局组织的培训。

经过 2 年多的发展,我中心公共卫生几大科室发展趋于成熟,做到了科室单独设立、面积均在15平方米以上。人员配备到位、办公设备齐全、标牌悬挂明确。

中心两大功能分别为公共卫生服务和基本医疗,公共卫生科设有健康教育科、计划免疫科、慢性病管理科、信息管理科、疾病预防控制科、康复科、妇女保健科、儿童保健科、卫生协管科九大功能科室,并且拥有两个社区医生团队。

1、建立居民健康档案

遵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要求,我们组织各项目实施单位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为重点,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上门随访服务等形式,为辖区常住人口建立统

一、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档案内容详实、填写规范。目前已经为32000

多人建立了居民健康建档,录入计算机系统24284人。

2、健康教育

针对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优生优育及辖区重点健康问题等内容,通过进村宣传,为居民提供健康教育宣传信息和健康教育咨询服务,设置健康教育宣传栏并定期更新内容,开展健康知识讲座等健康教育活动。目前共设置健康教育宣专栏2块,版面更新36次,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10次,开展健康教育培训4次,发放健康教育宣传单2000余张。2011年1—4月健康教育宣传栏2期,活动3次讲座3次,乡医和职工培训1次。健康咨询300余人。

3、预防接种

为适龄儿童免费接种国家免疫规划疫苗,0-6岁儿童2081人,一岁以下儿童348人,建证建卡459人,建证建卡率100%。儿童“七苗’接种率达到95﹪以上。目前计划免疫接种人数6426人/次。其中,基础免疫5208人/次,加强免疫1218人/次。另外按疾控中心安排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1774人,麻苗强化1886人,乙肝查漏补种861人。未发现、报告预防接种中的疑似异常反应。

4、传染病防治

及时发现、登记并报告辖区内发现的传染病病例和疑似病例,2010年共上报传染病7例,开展死因调查162人,结核病管理43例,转诊1例,追踪病人21例,2011年新增7例。地方病防治:碘盐监测40份,发放碘油丸62盒。2011年新增碘盐监测60份。出血热疫苗接种4500支,甲流疫苗接种950人/份。手足口病流调16例。参

与现场疫点处理;开展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和咨询服务。

5、儿童保健

为0—36个月婴幼儿建立儿童保健手册,共计1420人,儿童保健系统管理902人。新生儿访视达到每人2次,儿童保健1岁以内达到4次,第2年和第3年每年至少2次。新生儿访视率、儿童保健系统管理率达到了80﹪以上。

6、孕产妇保健

按照《西安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实施方案》规定,每年至少为孕产妇免费开展5次孕期保健服务和2次产后访视,建立《孕产妇保健手册》,实施孕产妇系统管理,重点进行基本体格检查及孕期营养、心理健康等健康指导,了解产后恢复情况并对产后常见问题进行指导。目前孕产妇419人,系统管理399人,其中高危孕产妇36人,系统管理率95%。住院分娩率100%。产前检查、产后访视合格率85﹪以上。

7、老年保健管理

对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进行健康危险因素调查和一般体格检查,提供疾病预防、自我保健及伤害预防、自救等健康指导,并且每2年进行一次基本体格检查。健康管理率达到50﹪

8、慢性病管理

主要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健康指导。对35岁以上人群实行门诊首诊测血压。对确诊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

进行登记管理,定期进行随访,并对他们进行体格检查及用药、饮食、运动、心理等健康指导。目前共管理高血压病人700余人,2型糖尿病病人110人,慢性病管理率达到30﹪,控制率达到60﹪以上。

9、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

对辖区内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登记管理;并指导重性精神疾病患者进行治疗随访和康复指导。目前共登记21 人,管理21人。每季度随访1次,一年共4次。每年进行1次综合评估。

10、卫生协管

对辖区内美容美发、二次供水单位、招待所等公共场所建立一户一档,目前共建立40户,检查监督每周两次。

针对去年验收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社区做了以下改进:

1、根据计划免疫工作要求我们重新调整了科室布局,设预了预检室、候种室、接种室、观察室,购置了部分儿童玩具。墙上粘贴了卡通图画。候种室增设了两排座椅,提升了候种环境。

2、儿童保健科增设了儿童床、儿童椅、儿童凳,墙上粘贴卡通图画,改善了科室环境,方便了儿童体检工作。

3、妇女保健科设置了检查室、治疗室。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是今后一个时期地名工作的中心内容,是地名工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为民服务的关键举措。为促进地名工作科学发展,我们采取实地调查、数据统计、座谈等方式,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自启动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程以来,地名工作逐步实现了工作重心由管理向服务的转移,探索了一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为核心、以创新为灵魂、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地名服务发展之路。今后一段时期,应以建立完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为目标,全面完成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进一步推进地名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地名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1、法规制度进一步完善

根据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和《葫芦岛市地名管理办法》,我区在细化地名标志管理、楼门牌管理、建筑物名称管理、地名规划编制、地名管理行政处罚规定等系列规章和标准的基础上,还强化了地名命名更名论证制度、听证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实行了地名规范化管理。

2、地名规范化环境进一步完善

在完善制度的同时,更加强了地名命名更名管理,规范了地名拼写译写,纠正了一些不规范地名,净化了地名环境。对我区地名进行了全面清查,清理整顿非标准地名处理16条,共整理出1306条标准地名信息,规范了地名更名、命名工作。

二、地名标志体系基本完成

目前,我区基本完善了标准地名标志设置工作,共110个。为当地群众工作、生活、交流、交往提供了方便,通过各类导向牌的设置,服务了经济建设,丰富了全区的景观文化。同时,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地名标志导向体系,确保全区都有符合标准、数量足够、布点合理、便于公共使用的地名标志。

三、大力推进地名规划工作

地名规划是加强地名服务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要内容。行政区划应本着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利于行政管理,有利于民族团结,有利于巩固国防的原则,制定变更方案,逐级上报审批。根据《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调整葫芦岛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完成了我区的行政区划变更和调整和调整工作。

四、扎实推进数字地名工作

数字地名是地名公共服务工程的重点,也是进展较为迅速的一项工作。按照民政局研制升级的《地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新版软件,进行录入、更改、标会等,完善了地名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属性数据录入和图形库建库工作,共采集11大类地名数据有1306条。

五、地名文化蓬勃发展

为了不断深化地名理论的研究,近年来,我区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实地考察、调研,结合原有的有关地名文化书籍,编纂了我区地名区制大典。使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得到加强,使地名文化活动日益活跃,群众参与地名文化活动的热情高涨。

几年来,我区的地名工作检查积极探索、注重创新,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

1、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围绕服务促进发展。以人为本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为民服务是地名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断努力探索,积极实践,有力推进了地名工作的新发展。坚持把为民服务作为工程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坚持以群众要求为向导,根据社会需要开展工作,大大拓展了地名服务领域;始终依靠群众力量,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实现了地名工作的跨越式发展;始终尊重人群众意愿,做实各项工作。

2、始终坚持统筹协调,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注重统筹安排,分类指导,较好实现了地名管理的协调发展;注重突出重点,抓住关键,以解决核心问题带动整体协调发展;注重统筹服务与管理,促进服务和管理水平同步提高,较好实现了各项事务的协调发展;注重协调配合,加强沟通协商,形成齐抓共管、上下联动和谐局面,全面推进工程建设科学发展。

3、始终坚持改革创新,依靠创新推进发展。改革创新是地名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工作上的每一次深化,每一次实践,每一次发展,都是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结果。

4、始终坚持合作共赢,聚智聚力共谋发展。地名公共服务工程是一项公益性公共事业,涉及面广,需要各级部门的大力支持,需要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

科学把握和创造性的运用这些经验做法,对于进一步探索地名公共服务工程建设的内在规律,推动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要思想上高度重视,工作上抓紧抓实,措施上扎实有力,攻坚克难,就一定能够把地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公共安全调研报告范文【通用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