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最新6篇】

时间:2018-02-04 02:26: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乡镇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摘要:乡镇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本调研报告通过对某地乡镇改革后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实地调研,总结了改革所带来的变化和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引言

乡镇改革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镇改革后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乡镇改革后的农村经济发展进行全面了解。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同时,我们还对当地的农村企业、农民合作社等进行了实地走访和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

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显著,农民收入增加。乡镇改革后,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加快。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的发展壮大,为农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农民收入明显增加。

2.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乡镇改革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道路、供水、电力等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3.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农民满意度提高。乡镇改革后,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得到提升,政府部门对农民的服务态度更加亲民,办事效率明显提高,农民对乡镇政府的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建议

1.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发展农村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培育新的农村产业,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解决农村道路、供水、电力等问题,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

3.继续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高农民满意度。加强乡镇政府的培训和管理,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为农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五、结论

乡镇改革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农村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农民收入增加;农村基础设施得到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提升,农民满意度提高。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加大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提升乡镇政府服务能力,才能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乡镇改革后农民素质提升调研报告

摘要:乡镇改革对农民素质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本调研报告通过对某地乡镇改革后农民素质提升情况的实地调研,总结了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的建议。

一、引言

乡镇改革是我国农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旨在提升农民的素质和能力,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本次调研旨在了解乡镇改革后农民素质提升的实际情况,为进一步完善改革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针对乡镇改革后农民素质提升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同时,我们还对当地的农民教育培训、健康生活等方面进行了实地走访和深入访谈。

三、调研结果

1.农民教育水平提升明显。乡镇改革后,农民教育水平得到提高,农民对文化知识的需求和重视程度明显增强。农民参加各类培训和学习的意愿明显增加。

2.农民健康意识增强。乡镇改革后,农民健康意识得到提高,注重健康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的改善。农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明显提升。

3.农民创新能力增强。乡镇改革后,农民的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善于发现和解决问题,创造性地开展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农民对新技术、新模式的接受程度明显增加。

四、存在问题

1.农民素质提升不平衡。乡镇改革后,农民素质提升存在差异,部分农民的素质提升较快,而另一部分农民的素质提升相对滞后。

2.农民教育培训机会不足。乡镇改革后,农民教育培训机会有限,很多农民由于经济和时间等问题无法参加培训。

3.农民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升。乡镇改革后,农民的创新能力虽然有所提升,但与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相比,仍有一定差距。

五、建议

1.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升农民素质。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的投入,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和资源,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

2.加强农民健康教育,提高农民健康水平。开展农民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农民对健康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程度,引导农民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3.鼓励农民创新,提升农民创新能力。加强农民创新能力培养,提供更多的创新平台和机会,激发农民的创新潜能。

六、结论

乡镇改革对农民素质提升产生了重要影响,农民教育水平提升明显,农民健康意识增强,农民创新能力增强。然而,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和完善。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加强农民健康教育,鼓励农民创新,才能进一步提升农民素质,推动农村发展的可持续性。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

随着农村税费改革逐步完成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乡镇的职能应由行政命令型,向经济服务型转变,实现小政府、大服务的格局。乡镇是最基层的一级政府,主要面对着广大农村,直接服务于农民,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完成,乡镇的主要工作应放在搞好农村经济、文明建设,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上来。

一是要围绕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帮助农民搞好农业结构调整,向农民推广农技、农机等技术服务,传授科学的田间管理知识。

二是要加强农村教育。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农村要发展离不开教育,只有教育发展了,农民的素质就会逐步提高,才能很好地掌握市场信息,科学种田,农业就会增产,农民就能增收,这样才能使农民真正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是要加强社会治安管理。每个乡镇地域都比较广阔,人员居住分散,管理不便,为了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必须加强社会治安管理。要经常深入到乡镇进行普法宣传,提高农民的法制观念。

四是要加强计划生育管理。提高人口素质,少生优生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因而计划生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工的增多给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再上传统的人口观念“儿孙满堂”、“养儿留根”的落后思想,扭转这一传统观念,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加大计划生育政策宣传力度。

五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保护好农村这块政治阵地和文化阵地,提升百姓的政治文化素养,杜绝邪恶,自觉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促使社会各项事业长足发展。乡镇要经常深入基层发展党员,增强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良好形象,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六是加强防灾救灾体系建设。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农民还不能完全摆脱“靠天吃饭”的制约,遇到天灾人祸,必须有一个强大的防灾救灾应急体系。如我县的“110”地震。六是加强卫生防预体系建设。全县85%的人口分布在乡镇,居住分散,医疗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缺,遇到大的疫情就很难应服。如“非典”、“禽流感”等疾病就是一个例子。因此加强农村卫生防预体建设就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职能主要体现在上述六个方面,工作方式以主动为农民服务为主,减少了行政命令和行政干预。农业税取消后,乡镇干部从催粮要款等与农民有直接冲突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变为积极为农民提供各项服务,逐渐改善乡镇与农民的关系。农民对乡镇所做的工作会认可的满意的。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的工作是减少了,但收取农业税只是阶段性工作,其它工作需常抓不懈。而且乡镇还承担这年度性或阶段性工作如禁牧、乡乡通油路工程、农田建设等工作需要乡镇抽调大量人员来完成。根据乡镇的主要职能和实际工作量,现有行政、事业机构设置和上次市县级机构改革的要求基本一致,而且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取消农业税后,乡镇应保留农业技术、计划生育、文化广播、卫生等公益性事业单位。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 篇四

[2005]28号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和西政发[2008]30号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乡镇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的统一部署和要求,夹河镇积极推进,不断摸索,经过近十年的运转,运行秩序良好,既保证了乡村两级基层xxx组织的运转,规范了“三农”资金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又坚持了财权和事权的统一,增强了镇政府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保障能力,实现了镇政府由单一管理转为多元化的服务性政府,也推动了镇域经济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和民生问题的日益重视,各项惠农政策不断加大,所有惠农、支农资金全部由乡镇财政所负责管理,迫切需要完善乡镇财政职能,进一步的深化乡镇体制改革。

一、夹河镇基本情况。

夹河镇位于郧西西南,是郧西的边陲重镇。全镇版图面积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4538亩。全镇辖19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143个村民小组, 10190户,总人口39479人 。

二、财政体制改革及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效

1、乡镇财政管理理念得到创新。乡镇把实行“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作为调整和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加强财政监管、规范理财行为、转变政府职能、化解乡村债务和缓解乡镇财政困难的重要手段,推进了财政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树立了“为公理财,为民服务,以人为本”的财政发展新理念。引导乡镇领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发展观,杜绝了乡镇举债搞建设,超前消费的错误行为,从而,为不断提高乡镇理财、聚财和管财工作水平开创了一个新局面。

2、资金使用效益得以提高。乡镇所有银行账户取消后,各种渠道资金都进入财政专户,便于资金“捆绑’使用,为政府统筹管理资金和运用财力创造了有利条件,基本克服了资金分散所造成的损失。在“零户统管”核算中心财务管理中,我们有效的发挥监督机制,努力促使各单位做到收入合理,支出合规,报账及时,手续完备.2013年发生收入进项1738万元,支出经费1625万元,为各统管单位管好家.同时,通过财政预算的编制核定及资金统一核算、综合平衡,为乡镇财政预算管理规范化、防止资金流失与挪用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3、乡镇政府理财行为得以规范。一是乡镇财政预算内外收入全部上缴县级财政集中管理和核算,确保了收入的及时足额入库,促进了乡镇收入有效增长。以2013年为例,县下达我镇税收任务295万元,至11月底全镇完成税收302万元(其中香料烟税收完成70万元),占任务的102%。二是支出按照“保工资、保运转、保民生”的顺序,合理安排支出和拨付资金。三是粮食两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助、退耕还林补助等专项资金实行专户管理、封闭运行,按照二轮土地承包核定粮补及良种面积,在基层农商支行为农户统一办理“一折通”,所有惠农资金均通过“一折通”直接兑付到户,确保了资金专款专用,惠农政策的落实。2013年共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4万元、,涉及农户9000户,柴油、化肥综合补贴资金万元、生态公益林补贴资金954万元、退耕还林补贴资金万元;完善退耕还林补贴资金106万元,共计发放补贴万元。四是实行乡镇长一支笔审批,财政所监督,提高了乡镇遵守财经纪律,维护财经秩序的自觉性。

4、村级财务管理得以加强。在村级财务“双代管”活动中,我们强化责任,强化监督机制,强化管理目标,为村级建设健康发展,积极发挥监督职能。村级财务坚持每季报账,所有收入,全部进入村财专户,封闭运转,所有支出必须发挥村民理财小组作用,做到三章两签齐全,在村财管理上,达到了收支明淅,活而有度,极小收入,获得最大效益的目的,在财务经办中,除村文书,杜绝其他干部插于经济事物。严格执行领用.报帐,再领用.再报账的财务报账规定,否则冻结一切财务活动,直到整改到位。2013年共发生村级收入万元,村级事务支出万元,退回违规违纪票据60余张,金额12万余元。通过财务经济活动的有效监控手段,较好的保护村组干部的既得利益,有力的保证了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强化了村级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为村级各项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13年夹河镇党委政府办下发了夹办发[2013]52号文件,成立了夹河镇农村财务审计领导小组,制定了夹河镇农村财务审计工作实施方案。对全镇的农村财务审计作出统一安排,每年确定5个村轮流进行重点监督审计.从5月到10月底镇财务清理小组对今年确定的居委会,卧龙岗,长沙坝,黑虎庙,东沟五个2011年6月至2013年7月的财务进行了常规审计清理。全年清理审核村财务资产总额元。 村财务负债总额元,所有者权益总额元, 村财务总收入元,村财务总支出元。积极引导村级公益事业建设开展“一事一议”,采取以奖代补、民办公助的形式调动农民“一事一议”的积极性。

一是尊重民意和共同受益是议事成功的基础。“一事一议”只有议那些村民关注,迫切需要解决和共同受益的问题,村民就有参与的积极性,议事才能顺利通过并得以落实,二是量力而行和规范监管是议事成功的关键。我镇地处郧西西南汉江之滨,农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开展“一事一议”工作只能从小事做起,先易后难,使农民现有收入水平能够接受,在“一事一议”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项目招标,群众广泛参与的办法,既节省开支,又取信于民,群众普遍感到满意。三是干部素质和威望是议事成功的保证。落实“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制度,村干部要具有为民服务之情,凝聚民心之信、清正廉洁之风,我镇村级干部因受大山的困扰,别无生计门路,大部分村干部注重依靠当地自然条件发展经济,带领村民致富,在村民心目中的威望值高是村干部素质的良好体现。四是财政资金引导是议事成功的助推剂。按照县政府对“一事一议” 财政奖补政策,调动农民参与“一事一议”的积极性,财政资金在整个工作中起到催化剂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一事一议”的开展。2013年全镇共申报项目 20个,工程预算总额 万元。自筹 万元,财政奖补60万元,其中两个重点村的项目已通过验收。6、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发挥。“村财村用乡代管”的实施,有效地促进了乡镇财政职能的转换,财政所把工作重点由过去的收支管理型向综合服务型转变,其业务工作不再单纯是“征收基金”和“上划下拨”,而是面向基层,服务为主,认真做好粮食两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等各项国家对农民的惠农政策管理工作,使基层财政服务发展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

三、财政体制改革及支持乡镇经济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在肯定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成效的同时,还应看到工作中存在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农村综合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1、在乡镇财政体制改革方面。目前,乡镇可用财力少,资金供需矛盾仍然突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突出表现为:一是乡镇事权远远大于财权,乡镇的刚性支出压力不减,乡镇的支出控制难度较大。二是乡镇每月的可用资金有时和实际工作不对称,乡镇资金的调度困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乡镇政府的正常工作运转。

2、配套改革进展缓慢。乡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须同乡镇机构改革、化解乡镇债务等改革配套进行。从我镇目前的实际看,随着农业四税的取消,乡镇政府的自主收入大幅减少,而又缺乏新的财源增长点。导致乡镇政府的财政困难的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 篇五

近年来,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市人追求回归自然,返朴归真的意识愈来愈浓,我镇党委、政府审时度势,在发展原有工业的基础上,实施“旅游兴镇”战略。随着以农业休闲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起步运作,我镇旅游也慢慢向四周辐射扩散开来。

旅游业是投入少、产出高的行业,包括了住、吃、行、游、娱、购六个要素,涉及饮食、娱乐、商业、交通、工业等高度劳动密集的许多行业。为了了解我镇旅游的概况,理清未来的发展方向,特做了此次调研。

一、风华镇旅游发展现状

风华曾经因风华冰箱而名扬一时,为了重振风华的辉煌,在风华乡村旅游开发已列入议程。与此同时,风华镇下属的各个村也在积极引进、筹划建设具有品味的乡村旅游点,如位于风华村集垂钓、度假、体育健身等各项文化、休闲、娱乐设施于一体的鱼子孔乡村旅游示范点;位于莲丰村融山水、观光、休闲、生活为一体的双门峡(中国诗歌谷)旅游景区。风华的佛教——铜锣寺文化由来已久,香火一直旺盛。风华也有着悠久的三线历史文化底蕴从而在贵州吹开了一股清新的自然风。

二、当前风华镇旅游业发展存在的不足

(一)旅游业的体制与机制存在问题

风华镇旅游业起步晚。风华旅游,近几年才开始被重视起来,逐步增加了投入,他的自然资源、人文景观还没用被很好的开发利用起来,正处于不成熟开发的初级阶段。在这种状况下,要实现旅游业的大开发、大发展、实现旅游业投资结构的多元化,就必须强化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客观上需要建立一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旅游业发展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而我镇目前的旅游业管理机制与经营远不适应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需要。

风华镇目前的旅游景点管理属于经发办部门管理,基本上无专人负责,表面上看这几年风华旅游发展有进步,但从长远的观点和利益看,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这种无专人管理的体制对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品牌、整体包装促销、防止重复建设、盘活存量资产是非常不利的。

(二)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

风华镇以休闲娱乐为核心的旅游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很多不足,这为风华镇旅游业的发展制造了不少障碍。

1、风华镇的开发步伐不快。风华的开发早已列入议事日程,但直到现在,风华老街依旧维持了他的旧貌,没有明显的改变。风华老街上的商业没有特色,就是规模很小的一个集市,这些商品随处可见,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风华镇的基础设施已基本建成,但由于周围环境的配套的设施还不到位,风华镇的招商引资并不顺畅,离既定的投资计划尚有差距。风华老镇的建设都需要靠政府产业的积极引导才能顺利发展,但是由于宏观经济环境的不良影响,建设的步伐都不同程度有所滞后。

2、自然资源少而开发利用差。我镇旅游资源主要是历史遗存和现代创造的人文资源,既没有名山大川,又没有天然原始森林,也没有大的江河湖泊,更没有辽阔的草原等自然资源。现已开发的鱼子孔等都没有等到充分的利用,常年游客不足。

3、历史文化底蕴深而挖掘整理差。风华镇的历史文化悠久,人文荟萃,曾经经济发达,但是到了现在住、吃、行、游、娱、购都离一个发达的城镇的标准有着太大的差距。对于风华的挖掘整理、包装提升、宣传促销现在远不能适应新时期消费者的要求,还没有从真正意义上使风华的特色文化与旅游业融为一体并未旅游业所利用。

4、风华镇旅游业相关服务缺乏。

一是交通工具仍不很发达,风华有31个自然村,地域分布广泛、各景点分散,通行能力差,在风华旅游耗时费力,极不方便。

二是居住条件不佳,除了风华度假村新建的酒店之外(价格不是一般人可以接受的),风华仅有几家小的小店客房和旅社,规模小,日接待能力小,且在居住环境卫生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差距。

乡镇发展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 篇六

一、***市乡镇水利站现状

***市所辖6个县(市、区),现有68个乡镇办,改革前设有58个水利站,共有职工308人,其中正式工211人,临时工59人,退休职工38人。乡镇水利站的设置,主要有三种情况:一是按乡镇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二是按小流域设置,由县市水利部门主管;三是按乡镇设置,由乡镇政府主管。目前乡镇水利站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是: 1.人员结构不合理,技术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乡镇水利站人员学历偏低,专业技术人员偏少。在270名在职职工中,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只占总人数的,有技术职称的专业技术人员只占总人数的。

2.体制不顺,机制不活。多年来,乡镇水利站承担了大量的基层水利建设任务,如抗旱防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村水利工程维护管理、水资源开发保护等,这些工作大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而政府又没有对乡镇水利站的公益性和经营性职能进行明确界定,并采取相应的财政政策或市场机制,以致长期以来职能混杂,难以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3.经费紧缺,维系艰难。***市六县区中,除咸安区水利站下放乡镇管理,人员工资由乡镇负担外,其余五县市均实行县水利局和当地乡镇双重管理,人员工资和管理经费由县水利局从财政拨款或水费返还中列支。XX年五县市水利局共支付水利站经费万元(其中财政仅为万元),不足总费用的42%。随着水利站改革的推进,市县水利局已不能继续收取水费,也就不能再列支水利站的相关费用,水利站经费来源面临更大的困难。由于经费严重不足,职工收入低下,工作条件也极为艰苦,导致职工队伍不稳,人才难留。

二、***市乡镇水利站改革情况

目前,***市水利站改革正随着全省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同步推进。主要有以下三种形式。

1、站段(库)合一。这种形式是将原水利站职能及有关人员就近并入一个水利工程管理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进行优化配置,达到减人、减支、不减事的目的。嘉鱼县就是采用这种改革方式,对全县8个乡镇水利站进行了撤并。水利站撤并整合后,汛期的主要职责是防汛,非汛期的主要职责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样有利于水利工作的有机结合和站段技术力量的优化配置。

2、按小流域设水利服务中心。即按县(市、区)小流域或水系设立水利服务中心,统一负责所在乡镇的基层水利工作。通山县拟采用这种形式,将水利局按流域设立的7个水利中心站改为水利服务中心。服务中心由两类人员组成,一是1-2名流域内相邻乡镇水利助理员,从现有水利站人员中竟聘产生,由财政供养。二是转制聘用人员,走社会供养、自收自支的路子。

3、乡镇水利助理员+水利服务公司。这种形式是在乡镇选配一名年富力强、业务熟练的水利助理员,同时成立一个水利服务公司,作为基层水利发展的平台。水利助理员主要承担政府对水利的行政管理和公益性事务,而水利服务公司主要提供社会化、市场化服务,实行企业化运作。咸安区拟采取这种形式。

三、***市乡镇水利站改革的启示

1、乡镇水利站改革势在必行。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是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水利站自身生存与发展的要求,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因此,各级水利部门务必高度重视,站在推动农村水利事业发展,促进小康社会建设的高度,搞好乡镇水利站改革。

2、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坚持三个原则。一是坚持以人为本、有情操作的原则,立足于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和社会稳定,妥善制定人员安置方案。二是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湖区、丘陵、山区、平原等不同特点,合理确定改革模式。三是坚持有利发展、促进发展的原则,把建立农村水利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作为改革的根本目标。

3、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水利站改革与水管单位体制改革相结合。有条件的地方可把水利站并入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并按照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严格定性定编,积极推行管养分离。二是水利站改革与水价改革相结合。要抓住水价改革的契机,理顺水价形成机制,同时大力发展农村供水等,进一步拓展水利站服务领域和发展空间。三是水利站改革与农村水利发展相结合。要抓住xxx、xxx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加大农村水利建设投入力度的机遇,以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促进农村水利事业与水利站自身同步发展。

4、乡镇水利站改革要搭建好发展平台。要结合实际,组建农村水利经济技术服务实体,作为促进农村水利事业发展新的载体和平台。一方面协助政府搞好防汛抗旱、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另一方面以市场化方式,承接面广量大的小型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任务。

5、乡镇水利站改革应妥善解决人财物问题。一是要通过竞争上岗的方式,择优选配水利助理员,使其真正做到懂水利、爱水利、干水利。二是要充分考虑分流人员的正当权益和要求,妥善解决退休人员的供养问题,为分流人员自主创业、自谋职业创造必要的条件。三是要及时对撤并的水利站进行清产核资,妥善解决水利站的债权债务问题。

6、乡镇水利站改革要加强组织领导。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关系到农村水利事业的发展,关系到水利职工的切身利益,改革过程中的人员分流、债权债务处理以及改革后新的基层服务组织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国家的政策与资金支持。要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完善的改革方案,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争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确保改革的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

乡镇改革后调研报告范文【最新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