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经典6篇)

时间:2017-02-09 06:28:1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 篇一

标题:浪费粮食问题的根源及影响

引言: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之一,然而,近年来,浪费粮食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浪费粮食问题的根源和其所带来的影响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浪费粮食问题的根源

1. 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在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中,由于技术和管理的不完善,导致粮食的损耗和浪费。例如,农田管理不善、采收过程中的损失、运输中的破损以及仓储管理不善等。

2. 过度消费和浪费意识淡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发生了转变,过度消费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同时,由于缺乏对粮食的价值和意识,人们对粮食的浪费也随之增加。

二、浪费粮食问题的影响

1. 资源浪费:粮食是农民辛勤劳动的结果,浪费粮食就等于浪费了大量的土地、水和劳动力资源。这对于资源紧缺的社会来说,是一种不可承受之重。

2. 环境污染:粮食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例如,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造成了土壤和水源的污染,粮食加工产生的废水和废弃物对水环境造成了污染。

3. 经济损失:浪费粮食不仅浪费了农民的劳动成果,还造成了经济上的巨大损失。根据统计数据,我国每年因粮食浪费而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数千亿元。

4. 社会问题:粮食浪费还造成了社会不公平和社会问题的加剧。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粮食供应不足,造成了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而在一些发达地区,人们对粮食的过度浪费却在不断增加。

结论:

浪费粮食问题的根源主要在于供应链管理不完善和过度消费与浪费意识淡漠。其所带来的影响包括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经济损失和社会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加强粮食生产、加工、储存、运输和销售等环节的管理,提高人们对粮食的价值和意识,倡导节约消费的生活方式,从而实现粮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 篇二

标题:浪费粮食的危害及对策

引言:

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然而,浪费粮食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全球粮食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本文将从浪费粮食的危害和应对策略两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浪费粮食的危害

1. 粮食安全受损:浪费粮食导致粮食供应不足,给粮食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约有13.5亿吨粮食被浪费,而每天仍有超过8亿人面临饥饿。

2. 能源消耗增加:粮食的生产、加工和运输需要大量的能源,而浪费粮食意味着对能源的浪费。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粮食浪费而造成的能源浪费相当于4.4亿吨标准煤,相当于全球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3%。

3. 水资源浪费:粮食生产需要大量的水资源,而浪费粮食就等于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据统计,全球每年因粮食浪费而浪费的水资源相当于全球每年用于农业的水资源的25%。

4. 社会问题加剧:浪费粮食不仅加剧了贫富差距,还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加剧。在一些贫困地区,由于粮食供应不足,造成了饥饿和营养不良问题,而在一些富裕地区,人们对粮食的过度浪费却在不断增加。

二、应对策略

1. 提高粮食供应链管理水平:加强农田管理、改进采收和运输技术、优化仓储管理等,减少粮食在供应链中的损耗和浪费。

2. 倡导节约消费的生活方式:加强公众对粮食的价值和意识的宣传教育,倡导节约消费的生活方式,减少过度消费和浪费。

3. 推行政策法规: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粮食浪费行为,对粮食浪费进行处罚和追责。

4. 加强国际合作:各国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粮食浪费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实现粮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结论:

浪费粮食对粮食安全、能源消耗、水资源和社会问题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为了应对这一问题,需要提高粮食供应链管理水平,倡导节约消费的生活方式,推行相关政策法规,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减少粮食浪费,实现粮食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 篇三

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是文明校园创建工作的重要内容。胪峰小学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福建省印发的《关于开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行动方案》,学校精心组织,师生积极参与,举措得力,成效明显。

1.营造宣传氛围 充分利用宣传栏、墙报、LED以及红领巾广播站等渠道广泛宣传“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并通过班刊大力营造校园文明氛围。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提升文明素养。

2.开展实践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国旗下讲话、征文和绘画报比赛、志愿服务等活动,倡导绿色生活,提倡勤俭节约,弘扬文明新风。

3.发挥讲堂作用 举办“道德讲堂”在胪峰小学已经成为一种常态。围绕“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的主题,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 等形式,传播凡人善举,使绿色生活理念入脑入心,外化于行。

4. 提倡绿色办公 杜绝空调和门窗同开的浪费现象;提倡使用节能灯,做到人走灯灭、随时关灯;工作结束后,拔掉电器插头或关闭插座的电源;减少打印废纸,推行纸张双面打印,反对浪费。

5.节俭养德党员先行 在支部党员中开展“俭以养德,向我看齐”活动,号召党员干部带头推行绿色出行、“光盘行动”,提倡俭朴生活,引导教师转变思想观念,倡导绿色生活,反对铺张浪费。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 篇四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生活中的浪费粮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为进一步增强学生节约粮食、爱惜粮食的意识,培养他们节约粮食的好习惯,让每个学生都知道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自觉养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近日东阳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了“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教育活动。

针对学生的挑食、随手乱扔包子、馒头、饼干、饭没吃几口就扔掉等浪费粮食的现象,进行了节约粮食大检查。学校总务主任带领各班学生到餐厅,当看到垃圾桶里白花花的米饭、餐桌上的残羹剩饭、引起了所有孩子的注意,他们个个神情凝重,陷入沉思。接着班主任老师采用投影仪播放的形式让学生观看粮食生产过程,给大家讲勤俭节约的故事,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到一米一粟来之不易,知道了粮食的重要性。经过讲解让学生了解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粮食生产和粮食消费大国目前全国人均粮食占有量仅达到温饱水平,粮食问题仍然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不少贫困山区的学生连温饱问题没解决,常常没吃饭空着肚子还在上课。学生陈嘉健说:“粮食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浪费粮食是可耻的,节约粮食要从我做起,我们以后吃饭时要吃多少盛多少,不能浪费一粒粮食,把节约的粮食支援给贫困山区的学生。

通过这次活动,学生明白了爱惜粮食,节约粮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节约粮食,从我做起,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让大家以节约为荣,让节约成为一种时尚,让节粮成为一种习惯。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 篇五

2007年第3期《炎黄春秋》发表了曾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担任多年领导工作的刘导生先生写的《政治运动对学术研究的影响和教训》一文。刘导生在这篇文章中专门辟题“经济所出了两个右派”,提到1959年夏天“中央最高领导人在庐山会议上批斗_的讲话中”,说“经济所出了两个右派,反对人民公社办食堂”的往事。这件往事,主要涉及的是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省昌黎县工作组写的一篇题为《农村食堂究竟有无优越性》的调查报告,而这篇调查报告的写出,又与工作组副组长王绍飞之前写出的《河北省昌黎县最近公社的工作情况及问题》有关。这两个关于昌黎农村情况的调查报告在1959年春天上报以后,均引起_中央主席_的注意,《河北省昌黎县最近公社的工作情况及问题》被迅即批发到全党,要求“各地各级党委都应注意解决,越快越好”;而《农村食堂究竟有无优越性》,却在庐山会议上受到了严厉批评与指责,成了“经济所出了两个右派,反对人民公社办食堂”一事的来由。

昌黎农村情况第一个调查报告的产生

时属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经济研究所的一些专家和青年学者,组成工作组到河北省昌黎县农村参加劳动锻炼,进行农村基层工作情况的调查研究。始于1958年初冬季节。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经君健在2005年第5期《纵横》撰文回忆,当时的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昌黎工作组是在人民公社已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以后组成的。当时,经济研究所为了适应变化了的形势,探索社会科学为现实经济服务的道路,提高经济学研究水平,通过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积累第一手的资料和工作经验,经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和_中央宣传部批准,决定派出一个工作组。进驻离北京不算太远的河北省昌黎县,准备较长时期地入驻昌黎农村,参与农村基层工作,进行公社化后农村工作情况与遇到的问题的调查研究。当时,这一举措,被有关方面认为是改进经济研究所的经济研究工作一次大胆的“试验”。为此,这个工作组被称做是经济研究工作的“试验田”;而_中央宣传部科学处还希望这个工作组成为_中央宣传部门的基层农村工作的“气象站”之一,要求工作组下去之后。能及时地向上反映农村政策的执行等情况。

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昌黎工作组由该所党的核心组副组长、研究员董谦任组长,副组长由在曾任晋察冀边区灵丘县区大队教导员、冀晋区支前工作团组长和察哈尔省税务局调查研究股股长等职,1956年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毕业的助理研究员王绍飞担任。工作组成员是由所内各研究组选派的。因到基层工作含有“劳动锻炼”的味道,而同年2月12日_中央已发出关于贯彻执行“各级干部参加劳动的决定”的通知,要求凡是没有经过劳动锻炼、缺乏基层工作经验又有条件参加体力劳动的干部,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干部,必须分批下放到农村劳动锻炼一年左右,因而所里要求当年分配到经济研究所工作的北京大学经济系应届毕业生全部参加。加上其他抽调人员,计15人。

工作组是在1958年11月中旬到达解放后长期为_唐山地委和唐山专员公署所在地的昌黎县城的(之前在丰润县城停留了几天)。为工作方便,工作组成员均挂职参加当地的各级领导工作。经河北省委、唐山地委和昌黎县委批准同意,工作组成员按当时的机构建置,相应担任昌黎县和有关人民公社、管理区、大队等各级党组织或行政副职。当时,工作组组长董谦兼任的是_昌黎县委副书记。工作组到达昌黎县城时,恰逢全国大多数地区行政区划再度调整,唐山专区的市、县行政区划发生很大变化,昌黎变为大县,相邻的卢龙、抚宁等县予以撤销;其中卢龙县绝大部分县境并入昌黎。抚宁县洋河以西地区划归昌黎县管辖。是时,昌黎县建有16个人民公社,设有100个管理区,936个行政村,有73万多口人,耕地198万亩。为了工作方便,昌黎县委与经济研究所带队领导共同商定,工作组的调查研究重点放在辖区包括昌黎县城和碣石山区在内的果乡人民公社,活动范围遍及有原来两个半县范围的整个昌黎县境。经过安排,工作组成员分别进驻有关村落,住在社员家中,白天跟社员下地劳动,在生产队食堂共进三餐,晚间和社员、干部一道评工分、讨论工作,或听积极分子们辩论“错误思想”。经过一段时间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工作组成员,对当时有关人民公社的各项政策在农村基层的贯彻情况,以及基层干部和群众的真实思想等。都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确切的了解。

昌黎县的“人民公社化”运动,与全国广大地区一样,也是在1958年夏秋时节仓促地搞起来的。当时,既未进行认真调查研究,也未进行典型试验,就在全国农村普遍建立了“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并非客观实际发展的必然结果。人民公社化时,农业合作社的土地、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及其他公共财产全部转归人民公社所有,实行全社统一核算。并把原来由社员经营的自留地及个人拥有的林木、牲畜等也收归公社经营或归公社所有。国家也将粮食、商业、财政、银行等部门在农村的基层机构全部下放给公社管理经营,给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经济增加了若干全民所有制成分。公社化以前,农村实行乡社分离的体制,公社建立后实行政社合一的体制。特别是公社建立后;不少地方不顾农村的客观实际情况,强行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有的甚至主张废除货币、取消商品。此外,在生产和生活中实行所谓“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的方式,把男女劳动力按照军队建制组织起来,并且大办公共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幸福院等公共事业,将以家庭为单位的传统生活方式变成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生活方式,对农民群众造成极大伤害,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继而又在无形中导致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不少灾难性的后果。不仅如此,在公社化的过程中,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大办交通、大办水利、大办教育等运动接连不断,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严重泛滥,无偿调拨大量农村人力、物力的“一平二调三收款”之风愈演愈烈,助长了“共产”风的横行无忌。当时,昌黎县农村的公社化情形,状况也是基本如此,在短期内就出现了不少严重的问题和矛盾,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破坏性。

公社化运动中出现的一些严重问题和乱子。引起了党的高层领导人的密切注意和警觉。1958年11月上旬,_在郑州主持召开有中央和地方部分领导人参加的会议,专门研究公社问题,否定了在公社化过程中出现的统一调拨产品、资金、劳力等“共产”风的做法,批评了废除货币、取消商品等主张,特别是急于由集体所有制向全民所有制过渡、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急躁风气,起草了《郑州会议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草案。嗣后,作为党和国家的主要领导人,_除注意解决急于实行两个过渡的严重问题,开始比较注意关心群众生活问题,并注

意尽力刹住愈演愈烈的弄虚作假、违背科学的恶劣风气。1958年11月28日至12月10日,在武昌举行的_八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人民公社若干问题的决议》,试图逐步澄清在公社化过程中出现的思想上和工作中的种种混乱。_八届六中全会以后,全国各地按照中央指示,普遍开展对人民公社的整顿工作,基本刹住了急急忙忙向全民所有制过渡、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势头;但是,公社内部的平均主义和过分集中的倾向仍然存在,再加上为了完成由高估产而带来的高征购任务,一些地方又不适当地进行了反对生产队本位主义和瞒产私分的斗争,使党和政府同农民的紧张关系并未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真正缓解。在这种情况下,_于1959年2月17日至3月5日又在郑州主持召开__扩大会议,制定了《关于人民公社管理体制的若干规定(草案)》,明确规定生产队(或管理区)的所有制还是公社的主要基础,是人民公社的基本核算单位,对公社化出现的问题进一步采取了必要的补救措施。

1959年3月4日至22日,_昌黎县委为了及时传达和贯彻__郑州扩大会议精神,召开了有8359人参加的五级干部大会。会议边学习,边讨论,重点解决了平均主义和公社权力过于集中的倾向,进一步明确了“按劳分配,多劳多得,多产多分”的社会主义原则,澄清了一些糊涂认识。这对于整顿严重偏轨的人民公社运动,减缓“共产”风的蔓延,起到了重要作用。当时,经济研究所昌黎工作组的全体成员参加了这次为期19天的大规模的干部以及有部分群众代表参加的会议,在会内会外了解到昌黎县不少农村工作,尤其是公社工作的实际情况。不久,工作组副组长王绍飞,根据在会上了解和会前会后在农村调查、研究的一些情况,写出了一份题为《河北省昌黎县最近公社的工作情况及问题》的调查材料。王绍飞在这份调查材料中,主要反映了昌黎县在公社化以后出现的农民出工不出力等情况和问题,其中涉及到分配原则、经营体制、虚报生产指标和粮食紧缺等全国农村普遍存在的问题。他在调查材料中谈到,从整个昌黎县农村的实际情况看,1959年春季同1957年下半年和1958年上半年比较,农民的出勤率虽然大大提高,但很多出勤的农民干劲并不大,下地大都不好好干活,基本上是出工不出力。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和问题,主要原因是农民对秋后能否按劳分配依然表示怀疑;生产指标脱离实际太远,伤害了群众的生产积极性;粮食紧张,难以支持劳动;管理区和生产队的关系尚未理顺,严重的问题是生产计划虚假和粮食问题,等等。他觉得,解决这些问题,从各个方面调动群众自觉的生产劳动积极性。是当前农村工作迫不及待的问题。王绍飞反映的人民公社存在的问题和提出的解决意见,上报_中央有关部门以后,很快就引起正在密切关注解决公社问题动向的_的注意,他当即作出批示:“河北省昌黎县的情况和他们所提出来的意见。是有普遍性的,各地各级党委都应注意解决,越快越好。”同时,他要求各省、市、区党委第一书记“将此信及附件发给各级党委,一直到生产队的支部书记”,并“即送刘、邓、震林阅,尚昆用电报发去。发后再送周、陈、林、朱阅。”(见1959年5月2日《党内通信》,载《建国以来_文稿》第8册第241页)其中所说的“附件”,“即王绍飞的报告”。

据说,王绍飞写的这份反映人民公社存在问题的调查材料,给_的印象非常深刻。在1960年夏天召开的北戴河会议上,_又两次提到这件事,认为昌黎县的农村情况及问题反映得很实际,也很及时。

《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的写出

1959年春天,在昌黎县农村,公社社员干活出工不出力的问题已经普遍存在,其中直接涉及到公社统得太多、虚报产量和制定不切合实际的生产计划等问题,再有就是社员口粮的严重缺乏,出现了“饿肚子”问题。而与粮食紧缺和“饿肚子”问题密切相关的,是越来越不得人心的大办公共食堂问题。是时,昌黎县农村普遍建立的公共食堂已经存在有七八个月,在办公共食堂的过程中。日积月累,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越来越严重,需要解决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针对这种情况,经济研究所昌黎工作组的专家、学者写了又一份关于昌黎县农村工作情况的调查材料,专门反映了当地农村在大办公共食堂过程中出现的严重问题和尖锐矛盾。这是对昌黎县农村当时的实际情况的又一真实反映。比较而言,这份调查材料,比王绍飞写的前一份调查材料反映的问题要尖锐得多,深刻得多。

农村的公共食堂源于农业合作社时期的农忙食堂。1957年冬天,全国农村开始掀起大办农田水利建设的高潮。耗去大量的劳动力。在这种情况下,农村劳动力显得十分紧张,急需更多的农村妇女脱离家务劳动,投入生产第一线,一些地方与减少家务劳动有关的公共食堂、托儿所(组)等随之办了起来。“_”开始后,河北省徐水县进行所谓劳动组织形式的改革,实行以行动军事化、田间管理工厂化、生产集体化、思想共产主义化、领导方法群众路线化的“共产主义大协作”,开始大搞“吃饭食堂化”。当时,《_》发表文章,把徐水县的经验作为共产主义萌芽予以赞扬。1958年4月19日,_河北省委发出《关于学习徐水县委组织农业生产_领导经验的总结的通知》,要求各地学习徐水经验,其中也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在此前后,全国不少地方的公共食堂纷纷办了起来。在这种情况下,河北省委要求全省各地加紧推广徐水县的经验,加快普及农村公共食堂的步伐。

昌黎县农村的公共食堂,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建立起来的。1958年7月31日,_昌黎县委根据当时的形势和上级指示精神,作出关于在农村办集体食堂的指示。靖安地区的一区片6个乡的19个农业社先行一步,到8月3日全片的479个生产队建起集体食堂348个,基本实现公共食堂化。紧接,遍及全县农村的所有农业社都建立了以社(村),或以生产队为单位的集体食堂。到9月上旬,全县实现公社化,绝大多数农户都变成了公共食堂的成员。

农村的公共食堂办起来以后,“新鲜”一阵子,很快就出现一些问题,遇到不少困难。公社化后,开始推行半供给半工资制,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的伙食供给制,每人每月伙食标准一般为3至7元,有的地方一天吃三顿干饭,开流水宴,随来随吃,结果不仅浪费很多粮食。而且由于干多干少一样吃,干不干活三顿饭。劳动差的更差,劳动好的也受到影响,不再好好干活,整个劳动效率普遍大幅度下降。1958年秋收大忙季节。农村的大批强壮劳动力被抽出去大炼钢铁,、留在农业战线上的大多为妇女、儿童和老人,成熟了的庄稼不能及时收获。不少社队使用七寸步犁收获花生、白薯,丢失相当严重;高粱、玉米、水稻等农作物收割后不能及时拉运脱粒,糟蹋的粮食也不在少数。种种因素,导致1958年秋天丰产没有丰收。不仅如此,高估产带来的高征购任务,以及“一平二调三收款”的“共产”风愈刮愈烈。导致不少社队严

重缺粮。此外,大办公共食堂还引起大吃大喝、大手大脚等问题不时出现,某些干部乘机浑水摸鱼,贪污盗窃、公私不分、多吃多占、动支公款等问题接连发生,引起广大社员的严重不满。时至1959年春天,粮食极度缺乏,集体财产损耗严重,农村的公共食堂普遍难以为继。经济研究所的一些专家、学者在昌黎县农村基层进行调查、研究时,耳闻目睹,身临临境,发现昌黎县农村在大办公共食堂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越来越严重,面临的困难越来越大,觉得理应及时反映这一真实情况,以引起各级领导的高度注意。

当时,比较注意观察和了解昌黎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出现的严重问题的是工作组成员、时年25岁的江苏仪征县人、北京大学经济系毕业生经君健。当时,他被分配到位于昌黎县城东北公里的果乡人民公社梁各庄管理区施各庄大队,兼任副大队长。他在盛产蜜梨等水果的施各庄村工作期间。通过调查统计发现,公共食堂成立前后,真正参加农业劳动的妇女人数基本没有发生多大变化;而做饭这件生活当中的平常事由原来的分散劳动变成集体劳动后,引起了在做饭方法、燃料和条件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本来由各家老年妇女附带就可以做一做的事情,集中到食堂,反而需要固定一批强劳力来做,食堂占用劳动力的比重相当大,而且都是强劳力。此外,食堂还存在一系列不利于生产、不利于团结、严重影响群众生产积极性的问题。当时,他和一些工作组的同事看到和切身体验的食堂开办情况,与报刊当时连篇累牍地宣传食堂优越性的文章全然不同。而社员和基层干部对公共食堂意见极大,却上达无门,公开提出不同和反对的意见。就会受到当时名为“辩论”的“大批判”。

1959年4月中旬,经君健向工作组的领导汇报了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关农村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和有关情况。之后,他又和工作组的其他3位成员分别去果乡人民公社的钱庄子、两山和耿庄等管理区,就这一问题作进一步的调查。经过调查,他们发现农村办公共食堂不但没有解放劳力,而且要占用强劳力等问题是普遍存在的,应当及时向上级领导部门反映一些真实情况,以解决农村公共食堂存在的严重问题。

这一年5月7日晚上,工作组在昌黎县城举行阶段工作总结会。会议一开始,工作组组长董谦就向大家通告了副组长王绍飞写的反映人民公社存在问题的调查报告,得到_主席批示和转发给各级党委,一直到生产队的支部书记的情况。董谦就此说。中央如此重视王绍飞反映的问题,说明我们工作组起到了_要求的“气象站”作用;大家应该学习王绍飞敢想敢干的精神,及时向上反映我们掌握的情况,以有利于党的政策在农村中得到正确的贯彻。获悉这个喜讯,会场顿时热闹起来,工作组成员纷纷提出许多应该反映的问题。当时,经君健谈了几个方面的问题,其中包括他通过调查研究产生的对农村公共食堂存在一些严重问题的主要看法。应邀参加会议的_昌黎县委第一书记吕剑飞,在发言时也说到了农村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如不利于养猪等。董谦听后表示,中央也在讨论公共食堂的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反映有关情况。当即,他提出写一份关于农村公共食堂问题的调查报告,而在写的时候,第一要材料可靠,第二要先肯定成绩,第三要反映存在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第四要抓紧。

关于昌黎县农村公共食堂问题的调查报告是连夜起草的。经君健写的是食堂占用强劳动力问题;同时,他把已经积累的有关农村公共食堂开办不利养猪积肥、浪费燃料。以及房屋和家具平调等问题的资料交给另外一位工作组成员起草,然后由他统稿。次日清晨,他写出题为《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的初稿。董谦看过,提出了两点修改意见。一是农村公共食堂与公社社员生活集体化的关系。以及农村公共食堂管理水平这两个问题写得过于简单,应当适当作一些补充;一是到5月11日必须改完。他好带回北京。5月8日,经君健与另外一位工作组成员一起去他蹲点的施各庄,召集有大队党支部委员和生产队队长等干部参加的座谈会,调查与核实农村公共食堂存在的问题。之后,经君健把全稿重新修改一遍,于5月11日上午交给了董谦。

由经君健统稿写成、最终由董谦审阅定稿的《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在开头部分就反映说,“昌黎县的人民公社化是由上而下搞起来的。现在看来问题很多。”之后,从7个方面阐述了农村大办公共食堂出现的问题与弊端:(一)食堂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主要谈办食堂劳动强度大,必须壮劳动力去做,结果妇女们仍然不下地。反而削弱了劳动力的问题;(二)食堂与粮食问题,主要谈“放开肚皮吃饭”,导致浪费粮食的问题;(三)食堂与肥料,主要谈办食堂影响社员不能养猪、积肥,实际上泔水也归了公等问题;(四)食堂与燃料,主要谈烧柴紧张的问题;(五)食堂的房屋设备,主要谈办食堂占用房屋设备,增加社员负担的问题;(六)食堂与生活集体化。主要谈只有大集体,没有小集体,社员一律到食堂排队用餐,难合口味等问题;(七)食堂与管理水平,主要谈缺乏管理食堂经验,账目不清,伙食办不好等问题。报告指出:“很多群众参加食堂是‘化’进来的,不是自愿的”,“相当多的生产小队和更多的人对食堂有意见,但不敢讲”;“食堂不仅没有解放妇女劳动力,而且占用了一批强劳动力,浪费粮食”,“食堂化以后,社员养猪头数大大减少,影响城市副食品供应和减少了社员收入”,农民在冬季不能利用做饭烧火的余热取暖、烤小孩尿布等等,管理又很混乱,弊端甚多。因而。报告认为,只宜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办农忙食堂或小型食堂,当前只有停办常年的公共食堂才“可以解决一系列的矛盾”。

“农村食堂问题报告”在庐山会议的遭遇

1959年5月中旬,中国科学院昌黎工作组组长董谦把由他主持组织写作,由经君健集思广益统稿写成的《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的调查报告带回北京。经济研究所党的核心组对这个调查报告的写出十分重视,特意召开扩大会议,邀请_中央宣传部利,学处和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的负责同志参加,一同认真讨论了这篇关于农村食堂问题的调查报告。会议没有提出原则性的不同意见,决定由董谦分别送交_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以及河北省委、唐山地委、昌黎县委等各级党组织主要领导研究、参考。

不久,《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被_中央宣传部主办的内部刊物《宣教动态》刊登,署名为“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河北昌黎县工作组”。《宣教动态》刊出的《关于农村公共食堂的几个问题》调查报告,对原稿基本内容和框架均未作改动,但对文章的题目和分节小标题作了较大改动。文章的题目被改成《农村食堂究竟有无优越性》;分节小标题《食堂与妇女劳动力的解放》被改成《食堂化并没有解放妇女劳动力》,《食堂与粮食问题》被改成《浪费粮食》,《食堂与肥料》被改成《影响社员不能养猪积肥》,《食堂与燃料》被改成《燃料紧张》,《食堂的房屋设备》被改成《占用房屋增加社员负担》,《食堂与生活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 篇六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节约粮食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尽管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但是对粮食安全还是要有危机意识,今年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所带来的影响更是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粮食危机固然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对粮食的浪费。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为了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切实培养学生的节约习惯,诸城市大华学校组织开展了“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主题宣传教育活动。

一、“舌尖上的浪费”倡议书

中国人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一年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我国还有一亿多农村扶贫对象、几千万城市贫困人口以及其他为数众多的'困难群众。

学校发出了拒绝“舌尖上的浪费”倡议书,号召全体师生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全员参与到“光盘行动”当中。

二、“诗情画意”颂节约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一首首古诗表达了人们对粮食的爱惜。学校一二年级的学生不仅通过背诵古诗来感受粮食的珍贵,还用诗配画的形式展示了每一粒粮食的来之不易,也表达出他们对劳动者的辛勤付出的尊重和敬佩。

三、“光盘行动”从我做起

吃喝之风盛行导致餐桌上的浪费大行其道,我们应秉承取之有度、健康调理的中华饮食文化,做到外出就餐不多点、家庭厨房不多做,养成生活中珍惜粮食、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习惯,将“光盘行动”的口号付诸实践。全体学生用一张张“光盘”照片来表明自己践行“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决心。

四、倡导“节约为荣”好习惯

同学们以“浪费可耻节约为荣”为主题,围绕勤俭节约、爱惜粮食、舌尖文明、光盘行动等各方面,以手抄报的形式呼吁人们坚决制止餐饮浪费,养成节约为荣的好习惯。

我们在永远铭记“丰年不忘饥苦,富岁当思节约”训诫的同时,还应将“光盘”口号付出行动,推崇一种俭以养德的生活态度,让勤俭节约成为我们新时代生活的新风尚。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自我做起,摒弃陋习,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努力争做“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倡导者、先行者和示范者。

浪费粮食专题报告范文(经典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