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篇一
近年来,高中地理新课程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篇文章将探索和反思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在新课程中,我们是否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仍然存在一些困惑。
新课程强调了地理学科的跨学科性质,鼓励学生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这是一个积极的改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不够深入和全面。这可能是由于新课程的教学方法和资源不足所导致的。因此,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教师的培训和教材的改进,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另一个问题是新课程对地理教学内容的调整。新课程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现实性,将更多的关注点放在了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上。这是一个必要的改变,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社会的发展需求。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忽略传统地理知识体系的重要性。地理学科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概念,它们是学生理解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基础。因此,在新课程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传统地理知识的传授和深化,以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此外,新课程还强调了地理学科的实践性和探究性。学生将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这是一个有益的改变,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资源和时间的限制。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这对学校和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因此,我们需要更好地利用现有的资源和技术手段,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究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地理学习和发展。
综上所述,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和反思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我们需要认识到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并努力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同时,我们需要关注教学方法和资源的改进,注重传统地理知识的传授和深化,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探究活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综合能力,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篇二
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与反思不仅仅是教育界的问题,也涉及到学生、教师和社会的共同关切。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高中地理新课程的一些挑战和反思。
首先,新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更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学习中,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要求感到困惑和无所适从。这可能是由于之前的学习方式和习惯的影响所致。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同时,学校和教师也应该提供更多的创新活动和项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另一个问题是新课程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更高。学生需要通过实地考察、调查研究和模拟实验等方式来学习地理知识。然而,这对学生来说可能是一个挑战。实地考察和调查研究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这对学生和家庭来说可能是一个负担。因此,我们需要学校和社会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和资源,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和实践地理知识。
此外,新课程要求学生关注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将地理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解决中。然而,学生可能会面临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的挑战。当今社会信息爆炸,学生需要学会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和分析有效的数据。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信息素养教育和信息技术培训,帮助学生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
在新课程的探索和反思中,学生是最直接受益和受影响的群体。他们需要适应新的学习方式和要求,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关注当代社会和环境问题,提高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需求和反馈,提供更好的学习支持和资源,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和发展。只有这样,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和反思才能真正取得进展,为学生的发展和未来做出贡献。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与反思 篇三
对高中地理新课程的探索与反思范文
从20xx年秋季试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以来,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校高一、高二年级地理课改工作初见成效,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同时也存在不少的困惑。
一、我们的感悟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探讨与实践,我们认为地理课改首先要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把握好课标,使用好教材;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积极引导、鼓励学生学习;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等;以下是我们的具体做法:
1、认真研读和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编写地理教材的依据,各种版本的教材无一不是是围绕课程标准编写的。对于课标无论是教材的编者,还是教材的使用者,都有各自的理解。我们觉得新课程标准要求不具体,讲多深、讲多少,很难把握。新课程地理教材正文简短,有的只有几句,许多知识点到为止,留给教师发挥的余地过大(变相地加重了教师负担);针对正文篇幅小、弹性大的特点,我们备课组的几位地理教师每周都坚持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利用教材素材理解掌握它想说明的地理事物和现象的成因及规律,同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有关的原理等。
2、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
高中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们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注意发挥图像作用,注意教给学生读图技巧,启发学生如何挖掘图中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
由于初中阶段地理不作为中考科目,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根本就不重视,造成地理基础非常差,进入高中后普遍感到地理难学,而且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许多老师说:地理新课程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针对知识缺乏系统性、零散的情况,上课时我们利用第二教材帮助学生了解三维目标和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教师每上完一节课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完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点进行梳理归纳,把一些陈述性知识变成生成性的知识,让知识开花结果。
4、营造探究式课堂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针对难学这一点,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们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尽量发现学生某方面的优势并不断强化其学习地理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欲望,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做了以下尝试:
①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一点,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兴趣就会越来越浓。
②充分利用模型、文字、图片、多媒体动画等,以创设一个新奇的环境,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直观表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③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
④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地理教学资源,让学生去体验身边的地理,并从体验中去探索、领悟、学习。在学习气旋与低压的 有关知识后,我们把教材进行了整合,直接引入了学生比较熟悉、对海南影响较大的灾害性天气—台风。台风是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我们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利用台风云图引导学生分析台风的形成、结构、以及台风影响下的天气等知识,接着又引导学生利用前面学过的气旋知识对台风影响下风向变化的原因进行解释,达到了学以致用的效果,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上述做法,学生的兴趣得到培养,教师教起来容易,学生学起来也就不太难了。
5、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二、我们的困惑
困惑之一:新课程地理教材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多,一节课很难讲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
困惑之二: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小
目前,我校的班额偏大,大多在60人左右,同时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十分明显,有内向型、外向型;有思维型、情感型;有基础较好的和较差的等各种类型。教师难以控制和了解全局,无论是学生自主活动还是分组活动都会出现活跃的学生热情高涨,而内向的学生遭受冷落,得不到应有的活动机会。而且教师无法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和不同层次的学生的活动效果,活动也难以满足各种层次学生的需要。此外,不少学生懒于动脑、不愿动口,任凭教师怎么鼓励、启发都懒于参与课堂活动,因此,要在课堂上开展“活动”、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十分困难。
困惑之三:“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仍然未能很好地整合。教学是一个让学生探索知识与方法、增长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过程,它们是一个有机整体。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学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在实施过程中还难以把握这两者的关系,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放开了,却忘了结果;或者重视了结果,而教学的方法却又回到了传统当中,很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这种现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致力于寻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积极探讨对不同层面的学生都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学法。
三、我们的反思
1、教师要不断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
课改给我们感触最深的就是:教科书提供的知识和教师个人的知识,已不能满足当今课改的需要,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知识的需要。鉴于此,在业务上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速,使自己能充分地驾御课堂,上课方式上更有创造性,以便更好地引导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产生共鸣,结出思维和知识的火花,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改的落实。
2.师生地位的变化
课改与以往课堂不同的是,教师的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成为了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甚至是参与者、合作者。走近学生,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交流、讨论,一同体验发现知识和构建知识的快乐,使学生听而不厌,学而不倦。因而也就有了学生心灵的舒展和灵性的飞扬、想象力的生发,也就有了学生的敢想、敢说、敢争论,敢于将自己的意见毫无保留地表达出来。
3、教师必须写好教学后记
作为地理教师,坚持写好教学后记有许多好处。写好教学法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但面对的学生不同,如生理、心理、知识水平、性格、兴趣等都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教师在设计教案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这种差异,找到一个既符合教材逻辑规律,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写好地理后记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在地理教学设计中产生“灵感”是很正常的,我们要善于捕捉”灵感”,并应用于地理教学中。写好地理后记为撰写地理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的素材。教学后记是教师进行地理教学的心得,教学实践活动的具体记录。因此,教师的教学后记不能仅仅停留在坚持“记”上,而应该将这些零散的看似互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加以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撰写有关的教学教研论文,为地理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