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原始人那样生活
最近有股风潮在西方世界很流行,英文叫作Palaeo-trends,翻译成中文,大意就是“像原始人那样生活”。这一派的拥趸们相信,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发展得太快了,而生物的进化速度没有那么快,我们的身体还停留在原始人时期,不能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我们只有像原始人那样生活,才会活得更健康、更快乐。
“原始人派”出过不少畅销书,还建了好几个网站,宣传自己的理念。在他们的想象中,原始的男人打猎养家,以肉为食,女人在家照顾孩子,母子关系密切,大伙群居在洞穴里,性生活十分随意。所以,这一派的人主张多吃肉不吃淀粉,锻炼时以短时间、高强度的项目为主(模仿打猎时的冲刺),随意交换性伴侣,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跟随母亲生活,直到成年。
针对这股风潮,美国加州大学河边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Riverside)的人类进化学家马琳·祖克(Marlene Zuk)教授近日出版了一本书,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了“原始人派”的观点。在她看来,这一派的某些说法有道理,但大多数观点都是错误的。
首先,现代人确实有些生活习惯不够健康,比如长时间坐着办公,或者摄入太多甜食。这两条在原始社会都不存在,确实不符合人的生理结构。不过,如果说久坐不好的话,其实人的骨骼结构也不适合直立行走,而是更适合四肢着地,难道我们为了健康就改爬行吗? 人类进化学家马琳·祖克
其次,这一派关于原始人生活的很多看法都来自想象,真实情况往往正相反。比如,原始人打猎并不是依靠短距离冲刺,而是更多地采取长距离追赶的方式,直到把动物累得筋疲力尽,再一击毙命。人的很多生理结构都是为了长跑而准备的,比如发达的汗腺和特殊的肌肉类型等等,短距离冲刺恰恰是人的.弱项。
原始人肯定都是赤足跑的,这一点没有争议。有人因此认为光脚跑步会减少伤病,祖克教授对此有不同看法。她认为,两种跑步方式最大的不同在于到底是前脚掌着地还是后脚跟着地,前者才是减少伤病的最佳跑步方式,和是否穿鞋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她也相信人的脚掌结构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习惯了后脚跟着地的跑法,他的脚部结构就会逐渐适应这种跑法,长大后再更换的话不一定就是好的。
说到饮食,农业的发展确实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淀粉类食物骤然增多,但这不等于农业到来之前的原始人就只吃肉。事实上,很多考古学证据都表明,早期原始人不但会吃肉,也经常吃植物种子,还会主动去挖掘地下的块茎类植物为食。人类的牙齿结构就是为这种杂食特性而准备的,比如前臼齿的作用就是咬开果壳或者种子皮,食肉动物是不会有的。
至于说性关系,原始人也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混乱。进化理论表明,一种动物到底是采取一夫一妻制还是其他形式,和幼儿是否需要很多照顾有关。人类的婴儿恰恰是最需要长时间照顾的,一夫一妻制有助于让丈夫也参与到育儿的过程中来。事实上,随着人类社会结构的日趋复杂,一夫一妻制越来越流行。
同样,原始人的小孩也不是整天跟着母亲生活的。人类学研究表明,原始社会的母亲带孩子是很讲究合作的,小孩大都是由母亲、外婆和阿姨、婶婶等亲戚一同带大的,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提高婴儿的成活率,让孩子从小就有安全感,增进孩子的族群意识。
最后,祖克教授指出了“原始人派”最关键的错误,那就是忽略了进化的力量。事实上,人和其他生物一样都是一直在进化着的,生物和环境之间是一种动态关系,没有任何一种生物“完全”适应了周边环境,原始人当然也不例外,当然也就没必要机械地模仿他们的生活方式。
举例说,农业大约是在1万年前开始发展起来的,这么长的时间已经足以改变人类的很多性状了。比如乳糖耐受基因和淀粉酶基因的进化就和农业的出现密切相关,说明人类一直在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
在这本书的结尾,祖克教授一语道破了“原始人派”的动机,那就是通过美化原始人的生活方式,宣扬所谓的“美丽旧时光”,以此来否定现代文明。比如这一派人常说古人从不得癌
症,癌症是一种“现代文明病”,这完全是造谣。古人不但也会得癌症,而且他们的寿命要比现代人短很多年。也正因为如此,大部分古人还没活到得癌症的年纪就死于各种疾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