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篇一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年龄的称谓非常重要,它反映了社会地位和尊重的程度。古代的年龄称谓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乳儿、童子、少年、壮年、中年和老年。
乳儿是指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完全依赖于父母的照料和抚养。童子是指已经过了幼儿期的孩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少年则是指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锻炼自己,准备迎接成年的挑战。
壮年是指成年后的男性,他们已经具备了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个阶段的男性通常是家庭的顶梁柱,承担着养家糊口和传宗接代的责任。中年是指壮年后的男性,他们已经走过了一段人生的道路,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老年是指进入晚年的男性,他们已经退休或者不再从事劳动工作。这个阶段的男性享受着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同时也开始面临身体健康的挑战。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老年人被尊重和崇敬,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宝贵的财富。
除了以上的六个年龄称谓,中国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年龄称谓,如“齐眉”和“及笄”。齐眉是指女性到了十五岁,开始梳齐眉的年龄。及笄则是指女性到了十六岁,开始戴起发簪的年龄。这些称谓标志着女性进入成年的阶段,开始面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一种称呼,更是对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角色的一种体现。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年龄的重视和尊重,也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篇二
中国古代社会对于年龄的称谓非常重要,不仅仅是对年龄的一种称呼,更是对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角色的一种体现。古代的年龄称谓主要分为六个阶段:乳儿、童子、少年、壮年、中年和老年。
乳儿是指出生不久的婴儿,这个阶段的孩子完全依赖于父母的照料和抚养。童子是指已经过了幼儿期的孩子,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能力。少年则是指进入青春期的男孩,这个阶段的年轻人开始学习和锻炼自己,准备迎接成年的挑战。
壮年是指成年后的男性,他们已经具备了家庭和社会责任。这个阶段的男性通常是家庭的顶梁柱,承担着养家糊口和传宗接代的责任。中年是指壮年后的男性,他们已经走过了一段人生的道路,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目标。
老年是指进入晚年的男性,他们已经退休或者不再从事劳动工作。这个阶段的男性享受着他们辛勤工作的成果,同时也开始面临身体健康的挑战。在古代中国社会中,老年人被尊重和崇敬,他们的智慧和经验被视为宝贵的财富。
除了以上的六个年龄称谓,中国古代还有一些特殊的年龄称谓,如“齐眉”和“及笄”。齐眉是指女性到了十五岁,开始梳齐眉的年龄。及笄则是指女性到了十六岁,开始戴起发簪的年龄。这些称谓标志着女性进入成年的阶段,开始面对婚姻和家庭的责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年龄称谓不仅仅是对年龄的一种称呼,更是对个人在社会中地位和角色的一种体现。这些称谓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年龄的重视和尊重,也体现了社会的等级和秩序。
中国古代年龄称谓 篇三
度:小儿初生之时。
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
赤子、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汤饼之期:指婴儿出生三日。旧俗小儿出生三日,设筵招待亲友谓之“汤饼筵”,也作“汤饼宴”、“汤饼会”。 1岁
牙牙:象声词,婴儿学语的声音。如牙牙学语,因亦指小孩过程子开始学话。清袁枚《祭妹文》:“两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周晬,指婴儿周岁。
2岁:孩提:指初知发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儿。也有写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韩愈诗中就有“两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孩提:指2——3岁的儿童。
8岁总角:古代幼童把垂发扎成两结于头顶把头发扎成髻,形状如角,因而也用“总角”来代指人的幼童阶段。借指幼年。在这里,“总”就是聚拢束结的意思。总角之交(幼年就相识的好朋友)。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两个羊角,故称“总角”)。
童龀[chèn]: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也有说成“髫龀”的`,如《后汉书·董卓传》:“其子孙虽在髫龀,男皆封侯,女为邑君。”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说明:根据生理状况,男孩八岁、女孩七岁换牙,脱去乳齿,长出恒牙,这时叫“龀”,“龆年”或“髫年”。
10岁
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因为古代文字无标点,人们就截取“幼学”二字作为十岁代称。)
外傅之年:儿童十岁。
13岁豆蔻:指女子十三岁。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15岁及笄:
笄[jī],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束发:古人以十五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在头顶。束发是男子十五岁(到了十五岁,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
16岁二八:为16岁。破瓜、碧玉年华——女子十六岁。古文人把瓜拆分为两个八字以纪年。《通俗编》中云:
“若品岩赠张洎?功成当在破瓜年?则八八六十四岁”。《通俗编·妇女》“宋谢幼盘词?破瓜年纪小腰身。?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非也。瓜字破之为二字,言其二八十六岁耳。
20岁 加冠:指二十岁。
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已成年。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结发:束发,扎结头发,古人男20岁束发而冠,女子15岁束发而笄,表示成年。男女成年的标志分别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指刚成年。指二十岁。弱冠:古代男子20岁叫作“弱”,这时就要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满20岁的男子。后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弱冠是男子二十岁。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30岁而立(而立之年):
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30岁为“而第一文库网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岁。而立是男子三十岁(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岁。《礼记·内则》:“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克壮:正当壮年。古代三十岁为壮。唐魏征《是渐不克终疏》:“贞观之初,时放克壮。”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40岁不惑(不惑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40岁为“不惑之年”。不惑之年:指四十岁。不惑是男子四十岁(不惑,“不迷惑、不糊涂”之意)。
50岁知命:是男子五十岁(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缩略语。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50岁为“知命之年”。[
艾:古称五十岁的人为“艾”。《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艾称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60岁耳顺、耳顺之年
还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岁。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60岁为“耳顺之年”。 高龄:敬辞,称老人的年龄,多指六十岁以上。
花甲:天干地支配合用来纪年,从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称六十岁为花甲。
花甲:我国古代用干支记时间。所谓干支,是天干地支的简称。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干和十二地支按照顺序搭配成六十个单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称“花甲”。把这种记时间的词语移用到记人的年龄上,就以“年届花甲”或 “花甲之年”来指人到60岁了。
70岁从心之年:因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论语·为政》),所以后代称70岁为“从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岁,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诗曰:“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后人就多依此诗,称70岁为“古稀之年”。
77岁喜寿:指77岁,草书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岁。
80岁耄[mao]耋[die]之年:
均指八九十岁。耄:指八九十岁的年纪,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盐铁论·孝养》中写道:“七十曰耄。”《礼记·曲礼》说:“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尔雅·释言》注:“八十为耋。” 把上面几种说法合起来,我们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寿,大约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
[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岁的年纪。耄,七八十岁的年纪。耄(mao)耋(die)指八九十岁。毛传又云:“耋,老也,八十曰耋。”后人因称八九十岁的老人为“耄耋”。
88岁米寿:指88岁。因米字拆开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岁。此外,还含有年事虽高,但食欲旺盛之意。 90岁上寿:九十为上寿。
鲐背:鲐是一种鱼,背上的斑纹如同老人褶皱的皮肤。。又人到暮年,皮肤上生出老年斑如冻梨之皮,故又称“冻梨”。
99岁白寿:指99岁,百少一为99,故借指99岁。
100岁期颐:指百岁高寿。期颐:期,朱熹讲是“周匝之义”,即转过一圈了,“谓百年已周”。颐,朱熹讲是“谓当养而已”。即生活起居诗人养护。期颐就是指百岁之人。期颐指一百岁。“期颐”是人寿至“百岁”的特称。《礼记·曲礼上》:“百年曰期颐。”郑玄注:“期,犹要也;颐,养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尽养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岁,饮食、居住、动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养,所以“百岁”称作“期颐”。[
108岁 茶寿:指108岁。茶字上面廿,下面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岁。
140 双稀、双庆——一百四十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