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工作总结【精简6篇】

时间:2015-04-02 03:45:18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一

今年是我在中学教学岗位上的第三个年头,回顾过去一年的教学工作,我深感收获颇丰,也面临了不少挑战。在这篇总结中,我将重点回顾自己在教学方面的成绩,同时也反思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内容的准备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深入研究了各门学科的课程标准,充分理解并掌握了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确保自己的教学内容能够覆盖到学科知识的核心。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培训课程,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方法。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其次,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我组织了一些实验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还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并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比赛和科技论文的撰写。

再次,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定期与家长进行面谈,向他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我还利用微信群和手机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通过与家长的紧密合作,我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由于学科知识的不断深化和更新,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其次,我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引导,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也面临了一些挑战。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二

一年一度的中学教学工作总结又到了,回顾过去一年的工作,我深感收获颇丰,同时也反思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我在教学设计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我认真研究了教材,充分理解并掌握了学科知识的核心内容。在备课过程中,我注重设计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研讨会和培训课程,不断学习和更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通过这些努力,我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

其次,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我组织了一些实验和小组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我还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课外科技创新活动,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创新点子,并积极参加各种科技比赛和科技论文的撰写。通过这些活动,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再次,我注重与家长的沟通和合作。我定期与家长进行面谈,向他们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进展,并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我还利用微信群和手机短信等方式与家长保持联系,及时向他们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表现。通过与家长的紧密合作,我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和辅导。

然而,我也意识到在教学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我需要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其次,我需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最后,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兴趣引导,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我需要更加关注每个学生的差异性,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总之,过去一年我在中学教学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面临了一些挑战。我会继续努力学习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三

  一、完善各项常规制度,以制度促规范,以规范促发展

  “没有比脚长的路,没有比人高的山”,人本观念告诉我们:管理的核心是能动的人,管理的动力是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教育是一种服务,因而学校管理的灵魂应该是“以师立校”,唯有此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师的发展,服务于学生的成长。

  根据服务学校,服务教师,服务学生的工作原则,完善并改进各项工作制度,如:完善教代会制度,充分发挥教师代表的民主监督职能,我们采取了“现场答代表问”的形式,由各处室负责人当场回复,不能立即回复的,则由校长负责督促限期整改或回复。教师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大家都把学校的工作当成自己的日子去经营,团队凝聚力和战斗力越来越强。

  强化各项工作机制,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而不是只检查不指导,没有解决问题思路,如办公会改变了以往只总结不反思、不改进的简单方式,各自交流的主要内容变为了一周以来分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下阶段落实、改进、解决的措施。管理不再仅仅是检查,更多的是指导、是服务,是“发现问题、随时调整、解决问题、指导改进”的管理理念的转变。

  再比如,在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发现老师们的常规落实总是存在差异,我们就完善了“周工作反馈制度”、“月常规展评制度”,给老师们的工作提供了借鉴的平台,明确了改进的方向;再如,在管理中,我们发现有的老师质量检测流于形式,有的不会做根据检测数据做分析,我们就完善了“质量检测与评价对教学的指导作用制度”,指导教师结合数据做横向和纵向的分析,有效制定改进措施等。

  二、教学管理显内涵,以培训提素质,以科研促发展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学校的常态工作,需长抓不懈。规范教学管理,抓好常规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一)搭建教师培训平台,促教师专业成长

  我校教师培训一直坚持“外出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原则。今年,除先后派出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外,如:后备干部培训、名课程团队培训、名班主任培训、学科优质课观摩培训、音体美教师专题培训等,更注重挖掘校内资源优势,加大校本培训的力度。为了实现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我校主要依托“三工程一主题”培训模式,实现了校本培训常态化,切实解决了教师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困惑,做到了实、效并举。

  读书工程丰富教师的内涵。苏霍姆林斯基说:“你读过的每一本书,都应当好比是在你的教育车间里增添了一件新的精致的工具。”因此,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就必须多读书,我校已连续多年利用寒暑假向教师推荐教育专著,读书亦是福利的观念深入人心。今年,仍通过周读“每周一妙文”,净化心灵、期读专业书籍,提高专业水平等多种读书形式,引导教师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享受教师的幸福。不同的是,以往的期读都是由学校推荐书目,今年变为由教师推荐自己想读的书,学校根据教师推荐择优购买,暑期学校从教师推荐的70多部教育专著中选取了7部书共购置150余本供教师选读。因为是都是自己想读的,老师们读书的热情空前高涨,以往“你推我让”的读书交流会变得争先恐后,用政治名课程团队负责人姜书香老师的话说,一个假期读书的感慨和想法不吐不快呀!

  为不断更新班主任教育观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寒假期间,我校根据不同年级特点为班主任提供了四套丛书。读书交流会上,班主任就读书的感悟进行了交流,他们纷纷感受到书籍的力量和作为一名班主任的责任的重大。

  “青蓝工程”教师成长的摇篮。实施青蓝工程是我校发挥骨干教师的传、帮、带的积极作用,促进青年教师快速、健康成长,推动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的有效途径。今年在落实原有《塔山中学“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和《塔山中学“青蓝工程”考核细则》的基础上,主要是拓宽了徒弟的范围,即除了教龄未满三年、新调入的青年教师、交流的青年教师外,增加了第一次教中会考学科的教师。像宋淑霞老师是一名有20多年教龄的老教师了,但由于种种原因,近几年没有送过初四毕业班,宋老师主动要求拜张淑敏老师学艺。她的学习劲头丝毫不逊色于青年人,而作为师傅的张老师虽年五十,担任毕业班教学工作和英语教研组长职务,却从来不以此作为托辞,总是主动听评徒弟的课,常常因一个小环节的处理不当而认真对徒弟进行“批评”,在教学相长中,师徒情谊更深了。这样的感人事例数不胜数,吕晶老师常常拖着颤巍巍的身体去指导杨涵夫的课堂教学,夏斐老师指导徒弟孙雅静参加新教师亮相课至深夜,然后与徒弟合挤一张床正是有了这些可爱无私的师傅们,有了这些好学向上的徒弟们,我校的教师队伍才有了飞跃的发展。

  在班主任青蓝过程活动中,我校的孙永清老师年近五十,作为首席班主任,与其他三位中年首席班主任一样,分别带领4名徒弟,毫不吝啬地传授班级管理先进的经验和作法。徒弟们全程跟踪学习,学习中无不感受到了师傅们的责任意识和敬业精神,这种无形的精神力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个徒弟。

  “名师工程”树立教学的典型。名师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他们时时处处都是学生的楷模,同行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名师的在青年教师引领、课堂诊断、教研带动等方面的带动作用,本学年,组织了塔山中学名师系列评选活动。这一活动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评选校级教坛新星(范围: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通过自主报名、说课、打分,最终评出了14名校级教坛新星。结合这一活动,我们再次组织教师学习李正涛教授暑期培训所做的《如何说课》讲座,使老师们对“说课”说什么、怎么说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第二阶段,评选校级骨干教师(范围:35周岁以上),评选方式主要是听评课,学校组织以分管领导牵头、教研组长、备课组长组成的听课小组,历时个周,听评课28节,最终综合评价,确定了22名校级骨干教师。借此活动,各教研组组织青年教师参加了学习,将活动与培训进行了有机整合,充分利用了校内资源。

  第三阶段,评选校级名师(范围:校级骨干教师中的优秀者)。共有10名教师自主报名,参加了教育技能答辩,同时借助课堂诊断契机,特邀教研中心全体教研员做评委,现场打分。最后按现场答辩平均分占50%,上学期考核占50%的计算方法,确立了8名校级名师。

  “主题培训”解决教师的困惑。本着“工作中随时发现问题,及时培训,及时解决”的原则,结合上级各项工作和学校实际,本学期开展了内容、形式多样的主题培训,例如:“如何促使教研组高效运行?”“如何进行单元质量分析?”“如何规范考查科目的检测?”“中会考学科的研讨活动?”等等的专题研讨

  (二)落实教学常规要求,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

  在认真落实区教育局29号文件的基础上,我校结合校情制定了《塔山中学教学常规要求》,对于备课、课堂教学、作业与批改做了详细的要求,在保持原有常规的基础上,进行了完善。

  做好两个“三备”。备课是教学的起点和基础,是决定课堂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一环。为了更好落实教师的备课,今年我们主要进行了两个三备的完善:“三备”一: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三备”二:自主备、集体备、上后反思备。其中,我们主要完善了集体备、上后反思(显性反思、隐性反思)备环节的落实。

  教师集体备课严格按照区教研中心“四定、五议、六统一”的要求组织,落实中主要是抓好了三个途径:一是规范集体备课记录;二是教导主任参入教研组集体备课,起督促指导作用;三是检查后的教师按要求的自我整改。

  另外,强调有实验的学科要备好实验课,在常规检查的过程中,我们发现老师们能够按照要求备好实验课,从备课检查、平时的巡课和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等方面可以看出,老师们对实验课的管理更有章法了,学生的实验技能操作跟扎实了,实验课不再仅仅是学生“向往”、教师“迷惘”了。

  打造有效课堂。倡导老师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为了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修改完善了《塔山中学课堂教学常规》,并通过每天值班领导巡课制促进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二是以活动促规范,继续深化“对话式”特色课堂的改革。4月份、11月份“课堂诊断月”、10月份骨干教师课堂引领、12月份课堂开放周,平日的备课组同研诊断、骨干教师诊断指导、推门听课随机诊断、薄弱学科诊断、青蓝师徒诊断多阶段、多课型的课堂诊断活动,这些活动为大大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增强教师的工作热情,打造优质高效的课堂奠定坚实根基。

  规范作业教学。作业是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批改作业是检查教学效果,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是教师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要求作业设计要做到有针对性、层次性,体现科学性。我们主要是通过以下三个途径进行落实的:一是教师教案设计中作业布置要体现分层;二是通过不定期抽查作业及批改情况,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和常规展评进行反馈;三是开展问卷调查(包括学生问卷和针对家长的学情问卷)。

  (三)高扬科研风帆,促学校全面发展

  教育要迅速、有效地发展,有赖于教育科学研究的引导,而课题研究是教育科研的一种基本形式,它对于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培养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质量等方面有何极其重要的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校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两个省级课题《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模式研究》、《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两个市级课题《网络环境下课堂教学的实验研究》《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研究》,两个区级课题《课堂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的研究》《利用身边资源拓展作文教学的研究》都顺利结题。60多名课题研究教师的论文被发表到区、市级以上刊物上。我校被评为威海市教育科研先进集体,林日萍老师被评为威海市十一五教科研先进个人。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的关键年,我校作为市级课题“以校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实践研究”重要实验基地,确立了“教学即科研、问题即课题、成长即成果、教师即专家”的教育科研理念,以根植于教学“田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小课题研究思路,引导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快乐的投身课题研究中”。

  如研究课程开发,让学生个性的音符在校本课程实践中跳跃。校本课程的开发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尽可能地反映社区、学校和学生的差异性,使课程资源呈现多样化和特色化,从而真正满足学生生存与发展的需要。本着“为了学校”、“在学校中”、“基于学校”的原则,我校根据现有教师的特长,结合学科特点开发了书法、剪纸、国画、陶艺、经典诵读、英语世界、生物科学、乡土历史、乡土地理、安全教育、趣味电脑、机器人、科技小制作、小心理咨询师和急救培训等校本课程,学生采取选修走班制,开课时间统一为周一下午第三节课。校本课程的开发,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开发了学生的智力,培养了师生创作潜能和创作精神,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研究实验教学,让学习的快乐在探究中得以升华。规范实验课管理,提高实验课课堂教学效率。创新实验室开放,培养学生动手探究的能力。丰富多彩的实验技能比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课外拓展的研究,让学生的智慧在研究性学习中放飞。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我校永恒的课题,平时的研究性学习主要与学科整合。课上无法展开的内容,各学科利用小长假、寒暑假为学生设计相应的活动,让学生在研究中获取知识。

  基于这样浓厚而常态的研究氛围,我校在上一届同研一节课成果评选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上交的27篇论文,10篇获一等奖,14篇获二等奖。

  教师的科研能力体现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师生命的成长,成就的必将是成长的学生。

  三、育人为本,以真爱促知性,以知性促发展

  强化德育工作实效性,重点是关注师生的生命教育,强化责任担当的培养,全面开展各项活动。我校对于学生的发展,从长远目标做规划,努力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要既有健全的身体,又有丰富的精神;既有理性的思想,又有人文的情怀;既有符合社会要求的一面,又有变革社会的一面;既有共同的社会性,又有独特的个性。为发展学生智慧多彩的人生,我校德育处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让学生终身受益。

  (一)播撒善行的种子

  学校编写《学生责任观“八要八不要”》、《学生“五心五负责”》、《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小册子,购买500本《普法教育读本》,自编300多页的法制读物,组织防震减灾、卫生健康心理讲座和争做文明学生创建文明城市签名活动等,让学生认识到爱自己就要为自己负责。

  (二)课堂谱写真情

  课堂是培养学生责任情感教育的主阵地,教师总是根据教材内容适时的展开教育话题,如政治课上专题责任教育,语文课上的爱国责任情感教育,历史课上不忘国耻的教育,理化生实验课上的安全责任、小组合作共赢教育,数学课上的周密严谨的数字责任教育等等,教育素材很多。同时在课堂上开展专题责任情感教育,如2月份低级部语文学区组织了《写理想》书法比赛,5月份德育处组织了学生“父亲节”征文活动,9月份,结合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组织各级部活动,让学生明白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依然是我们的责任。

  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学生责任意识深入人心,如今他们能明晰的感知,我目前的责任就是学会学习,让老师放心;学会做人,让家长放心;学会做事学会共处,让社会放心。

  (三)处处弘扬真爱初一学生的思想不成熟,行为习惯和情感价值观受环境影响起伏波动大,为积极引导学生弘扬传统文化,丰富学生内涵,我校初一级部通过开展弟子规知识竞赛、开展“诵读中华经典争做文明少年”弟子规展示活动,培养学生真爱内需。清明节学区组织初一学生30多人到天福山烈士祭扫活动、端午节与塔山居委会殷树山老红军一起参与活动,懂得珍惜现在美好生活,理解到创业还需传承,传承的使命就是师生的使命。五四青年节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到海警支队感受国防的强大和海军的使命,到火车站义务劳动、到老年公寓慰问演出、到福利院关爱儿童,学校搭建多种平台,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六一”儿童节,初一级部还举行了“我运动我合作我担当”亲子运动会,由班主任指导学生自我策划的亲子活动。此次活动不同点在于:活动运行之后一切由学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遇到问题教师、家长不许出面解决,由学生自己合作解决。“六一”亲子活动,学生亲身体会到开展工作的不易,在今后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中,他们组织纪律性和参与热情都显著提高。

  (四)在施爱中成长

  学生责任教育经过不同形式的渗透,已经内化为品质,外化为行动。开学初,我校举行了“与春天有个约会”压岁钱捐献活动。学生在得知07级学姐曾经向四川灾区一次捐出4200元时,学生感受到关注弱势群体是爱他人爱社会的表现,慷慨解囊捐出压岁钱。学期初,校领导和学生代表利用爱心基金走访慰问了本校8名品学兼优的贫困生,共计8000余元。2月份,音乐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慰问部队官兵共话鱼水深情”演出活动。另一支志愿小分队来塔山社区,为孤寡老人送新年慰问品,张贴“春联”、打扫卫生、与老人谈心,关注老人精神生活。3月份,我校红十字会30余名志愿者带着总价值约2600元的食品、文具、大号纸尿裤等生活用品到威海市儿童福利院,亲切看望了孤残儿童。5月份,区教育局张艳春副局长等出席了我校向四川、泰安、文登贫困学生的捐款交接仪式,共捐款1.1万元。

  四、优化学区资源,以共享促均衡,以均衡促发展

  我校认真落实教育局《关于依托学区平台,构建城乡教研培训共同体的指导意见》,加强团队建设,完善教、研、训三位一体的学区工作模式,加强教学管理、教研、培训、活动一体化的实施,打造和谐学区,共享优质均衡教育。本学年,侧重打造资源的共享。

  (一)贯彻一个思想,营造良好氛围。在学区教师专业发展上,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人本化管理思想,为每位教师提供个性发展的空间,搭建施展才能的舞台,满足教师自身的发展和需求,支持他们实现积极的人生价值。全体教师基本认可并达成共识,形成了关心、理解、尊重、支持的工作环境,教师队伍在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氛围中不断成长壮大。

  (二)加强区本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以“教研、培训、落实”三位一体的培训原则,针对教师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的差异,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从学区读书到学区青蓝,从学区名课程团队辐射带动到学科教研组常态同研、集备,在资源的共享上,老师们都做到了心无芥蒂,毫无保留。这些活动提高了老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为最终提高学区的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区均衡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社会负责乃是对自己负责,如今我们全校师生都具备这种大局观念,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校建成的生命教育室、生命训练室、生命教育长廊,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学校投巨资自编自录的安全教育卡通片,植根于学生安全行为中。本学期,我校先后被评为全国法制教育先进学校、全国青少年低碳与气候变化知识网络优秀组织奖、全国现场心理科普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单位、山东省红十字优秀学校、威海市十一五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单位、威海市十二五重大课题实验基地、环翠区关心下一代先进集体、环翠区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等。

  20xx年我校工作已接近尾声,全校教师的责任意识和发展没有止步,新的学年,我们将把握区教育局工作的'脉搏,以更优质的服务更大的热情促进我校工作的可持续性发展。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四

  一、认真备课

  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 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并制作各种有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有趣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写好教学后记,并认真按搜集每课书的知识要点,归纳成集。

  二、增强上课技能,提高教学质量

  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次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

  三、认真批改作业, 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

  有针对性,有层次性。为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了做到这点,我常常下题海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次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教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四、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教学。

  在课后,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一刀切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

  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教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五、我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六、狠抓学风。

  我所教的两个班中有一部分同学学习情况不太好,基础差,上课的时候不认真,不能专心听讲,课后也不能认真完成作业。甚至找别人的来抄,这样就严重影响了成绩的提高。对此,我狠抓学风,在班级里提倡一种认真、求实的学风,严厉批评抄袭作业的行为。与此同时,为了提高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开展了学习竞赛活动,在学生中兴起一种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可是后进生基础太差,考试成绩都不是很好,有些同学是经常不及格,我找来差生,了解原因,有些是不感兴趣,我就跟他们讲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跟他们讲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提高他们的兴趣;有些是没有努力去学,我提出批评以后再加以鼓励,并为他们定下学习目标,时时督促他们,帮助他们;一些学生基础太差,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态度,或过分自卑,考试怯场等,我就帮助他们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分析原因,鼓励他们不要害怕失败,要给自己信心,并且要在平时多做多练,多问几个为什么。同时,一有进步,即使很小,我也及时地表扬他们。

  七.存在的不足

  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一部分同学成绩有所提高。存在的不足是,学生的知识结构还不是很完整,小学的知识系统还存在很多真空的部分。因为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厌学,导致教学工作很难开展,学生的学习成绩很难提高。如何解决呢? 这些都有待以后改进。

  教学中的困惑:在教学中,我注重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共同学习,但在此过程中,好的学生能积极讨论、发言、学到了很多知识,发展了他们的能力,但对于哪些调皮学生来说,讨论简直是一种放松。什么都没有学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作为教师十分头疼,如何解决呢?还有待探索和研究。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五

  摘 要:

基于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语文教学环境,本课题将语文教学、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这三者结合起来思考,试图对基于网络环境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原则、重要特征和教学模式及其实施方法加以考察、探索,以寻求中学语文教学的改良之策,中学语文结题报告。借助于调查研究和反思实践等主要研究方法,课题主持者经过了纯粹文本、专题网站、问题驱动、面向探究和发现建构等五个阶段的实验之后,逐步总结提炼出了“三主一体”的自主探究与协作探究相结合的语文教学模式,并呈现了该教学模式的结构特点和关于该模式教学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课题实验者认为学科课程、网络载体和建构理论三者的有机整合是现代语文教学和改革的主要突破口,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制高点。

  关键词:网络环境 建构主义 中学语文教学

  一、课题的提出

  1.课题研究的背景

  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有人概括为“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考试难考、成绩滑坡”,有人则概括为“重教轻学、重知轻感、重左轻右、重内轻外”,甚至还有更多其他的概括,但不管怎样的概括,都说明了语文教学中学存在着理念僵化、模式陈旧、效率低下等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我们只有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的性质模糊性、周期长时性和内容综合性等重要特征,只有正确面对语文学科在当下环境中具备的资源丰富、思想多元、载体纷呈等现代特征,才能教好语文同时也让学生学好语文。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网络媒体已经成为当今社会人们学习和生活的基本环境,它必然带来现代语文教育的科技化,这是教育的发展规律。无论是从网络语文资源的丰富性和网络语文学习的个性化来看,还是从教学双方非课堂时间对网络不自觉的沉迷而带来的潜在效果看,语文教学已经到了必须正视现代与传统的境地。但中学语文教学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的事实却是一方面似乎拒绝科技时代的到来,迷信着语文是“觉悟的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是有些人将科技对于语文的作用神化了,以为科技是无所不能的,忽视了人类是思想的动物的基本道理。面对以网络为代表的高科技而衍生出的两个极端认识,我们的语文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问和失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开始在作为现代科技重要成果的网络与作为传承人文精神重要载体的语文之间寻求一种契合,试图从媒体教育功能的维度去探索运用网络环境改良中学语文教学之道,

  在四年前的课题建构阶段,当时的中学语文教学界,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尤其是意识到必须着手进行整合研究的就更少。当时的基本状况是,对网络环境、建构主义、研究性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认识还是基本孤立的,最好的研究者们较多地注意到了三者之间两两整合的必要性,取得了一些成绩。当时研究的重心有三:一是网络教学的基本特征、普遍模式和教学设计等,二是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学习特征、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等,三是语文学科的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理论建树上的代表人物分别有祝智庭、何克抗和霍益萍等人。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探索进入到一个阶段之后,开始有人将建构主义理论作为这些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加以阐发,于是三者开始走向融合。问题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学科课程与其它因素整合的具体实践比较缺乏,理论融合的作用也不甚明了,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网络语文教学的主要特征、基本模式和教学设计应当是怎样的,是否具备其独特性,对于改进当前语文教学有哪些作用等等,开题报告《中学语文结题报告》。本课题实验从此出发,寻求整合与创新,试图获得有益于当代语文教学的某些策略。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网络环境与语文教学的内在联系,将网络引入语文教学,研究信息科学与语文教学的科学耦合,提高语文教学的现代化程度,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建设者;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研究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能力,适应终身学习的需要;将建构主义引入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意识和网络社会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语文教学的人文性。

  二、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基于互联网络,在课堂教学的同时开展研究性学习,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论的自主建构原则。课题实施之前和过程中,我先后界定了本课题的一些基本概念,这样有利于课题顺利而科学地开展。

  1.网络环境

  在本课题研究中,网络环境一方面指构成教学环境有机因素的各种网络技术,包括网络自身和以网络为载体的留言簿、聊天室、BBS、E-mail以及后期兴起的BLOG等;另一方面指运用网络技术营造出来的教学环境或教学赖以开展的背景。网络环境除了上述技术性和情境性上的意义之外,还具有作为时代文化的背景性意义。形象地说,盛行网络的技术产生了盛行的网络文化,网络环境是网络时代的空气。本课题实验主要依靠因特网和校园网实施教学活动。

  2.语文教学

  在本课题研究中,“教学”这个概念在教与学两个主体方面均被赋予新的内涵。其中,“教”不排除教师必须进行的讲授行为,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教师的指导和参与;“学”也不排除学生必须接受的基本灌输,但应当更多地理解为学生的自学与研究。这种语文教学更多地以师生、生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和共同探索的状态呈现出来,而且始终受制于网络环境。

  3.网络课堂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是师生双方的主要活动阵地,一般指教室;在本课题研究中,“课堂”的外延扩大了,内涵也有变化,它是运用网络环境开展教学的时间与空间的总和。一般情况下,这个“课堂”是在网络教室或电子阅览室,甚至可以说就在网络上,在某一个专题网站或者BBS上,即所谓“网络课堂”。实际的课堂建在网络上,网络中有虚拟的课堂,这是网络课堂的两重含义。

  4.语文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指的是以课题研究为载体的跨学科或跨领域的综合性的学习方式,而语文研究性学习既有课题研究为载体的学习方式,也有作品学习过程的研究式学习,也就是说它既有“求真”式探究、“寻疑”式探究,也有重在语感的培养和积淀的“品味”式探究。作为课堂学习的语文研究性学习有三个特性:主体性、研发式、全员性。即,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求知;以研究发现为主要学习方式,通过研究发现规律技巧,课文和社会都是研究的对象;面向全体学生,全员参与,但学习的内容会有个性化的差异。本课题重在探究从教材出发的语文研究性学习,而且是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以网络为主要教学环境的语文活动。

  5.“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

  这里的“虚”是相对于“实”而言的。“实”指的是面对面的交流,“虚”指的是互联网构成的虚拟的学习环境。“虚实相融”的学习环境有着物理性和人文性的特点。物理性体现在需要通过一定的电讯技术经由互联网连接到世界各地学习资源的计算机设备;学习者通过这些设备查询有关资料、与其他人士进行交流。人文性体现在教师科学地组织各类信息,使其转化为有效的语文学习的资源,并通过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和策略,促进学生发展。本课题研究基于网络环境的语文教学活动,但不排除网络应用过程中或教学过程中的人际交往所处的真实环境。很多教学活动是在网络环境与真实环境中同时进行的。

  广义地看,凡是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运用了网络技术的语文教学活动均可称之为“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无论是通过网页发布教学内容,通过电子邮件与学生交流,通过网络传递视频信息,将一堂讲授型的课共享给另外一个课堂的样式,还是基于网络信息资源的信息加工样式,或者基于网络应用的语文研究性学习等等都属于“基于网络环境的中学语文教学”。

  总之,网络环境下的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研究,首先是将建构主义理论引入语文学科教学之中的实验研究,其次是实验这种语文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在网络环境中渗透与开展的可能性。它是一个理论探索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的实验课题。换句话说,这是探索学习环境与资源对于以人为中心、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语文教学的影响与作用的一个实验。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与条件分析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作为一种新的认知理论,建构主义认为人的认识不是来源于现实本身,而是来源于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和教学观是本课题的主要理论支撑。建构主义认为任何知识都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教学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建构的多元创造,注重学习的互动方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有与其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建构主义的教学方法,如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随机进入教学等,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体悟式、讲授式、品读式有很大不同。可以说,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有助于语文教学的“拨乱反正”。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营造尽可能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情景,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进一步调动学生的价值观、态度和情感等因素,发挥其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促进学生在探索和协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建构语文知识和形成语文素养的目的。

  2.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从语文教学的发展看,信息社会中网络作为最有活力和价值的媒体必然渗透到教育领域,有活力的语文教学不仅无法拒绝这个媒体而且必然要走这条现代化发展之路。从学习方式的变化看,研究性学习带来的诸多问题是教师和图书馆无力解决的,让学生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寻答案是教学趋势,这是实际需要。从实验硬件的配备看,我校有运行良好的校园网和多媒体教室,并与互联网接驳,局域网和广域网的硬、软件环境都随科技发展而不断升级更新,能保证发展的平行轨道上。从自身实践的情况看,课题主持者的教学能力强,使用现代媒体意识强,对相关理论理解较好,在申报课题前已经较多地开始这方面的探索,一些研究成果已见诸多家学术刊物,曾向全国同行成功开过本课题展示课。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1.课题研究目标

  (1)网络环境和建构主义对于中学语文教学的作用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及其实践

  2.课题研究内容

  (1)网络环境适应于中学语文教学的功能呈现与特征剖析

  (2)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与基本特征

  (3)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教学方法

  (4)如何在网络环境下开展建构主义的阅读与写作教学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为了解决传统语文教学“少慢差费”的问题,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和网络运作原理组织有计划的教育实践,不断加强网络环境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渗透,试图以此改变语文教学的现状,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现教育的终极目标。在整个课题研究之中,我的基本思路可作如下表述:用已有的理论去观照教学实践,建构实验方案,探索内在规律,然后形成理性认识或学科内理论,再验诸实践,指导实践。具体说来,我主要运用了调查研究法、反思实践法和文献研究法等几种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

  课题实验的初始阶段,主要采用调查研究法。调查主要指向如下三个方面:学习者状况调查——目前语文学习的基本手段与载体,学习的基本方式和效率,尤其侧重于利用网络环境开展学习的现状与效果的调查。教学者情况调查——目前语文教学的基本手段与载体,教学的基本模式与效率,尤其侧重于教学弊端、改进设想和措施运用等情况调查。基于网络环境语文教学革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调查——学校网络的建设与运用环境,教师对于网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掌握程度,学生及学生家长对于常规教学中网络介入的接受态度调查。在调查研究之中,注意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采用相应的调查方式调查分析。由于实验对象是主持者自己的两个班级,所以开展个别访谈的条件比较好,不仅可以随时进行,而且访谈人数随需而定,也容易获取真实情况,;对同事、家长进行整理提供谈的同时往往还兼以问卷法。为了比较全面、深入了解本课题开展时的现状与基础,在实验范围之内进行问卷调查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本问卷调查的目的是为教学实验提供改进策略的基础,现状分析只是手段。在本课题结题阶段,将最初的调查与中国传媒进行的最新网络阅读调查分析进行了比较,某种意义上说明了本课题的实验意义和价值。调查研究之后,必须对所掌握的一手资料进行详尽细微的分析,从而确定整个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案(实际操作方案)。在试验过程中,每一个子课题或相对独立的试验阶段都必须认真贯彻这一研究方法。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下一步研究的顺利开展。

   2.反思实践法

   反思实践法是在行动研究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本课题研究中,我采用反思实践法的基本思路是:根据课题需要确定子课题、形成假设,建构研究方案,从学情和理论等方面深入理解做好预案,严谨细致地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依据反馈的信息进行反思调节,通过实证和思辨同步进行以达到适度的理论概括和用理论改进实际工作的双重目的。反思实验法的方案和假设来自教育实际,又在实践中经过检验和完善,再用来指导教育研究和实际工作。反思实践法的起点是对教育实践的调查和总结,在有关理论指导下建构理论框架,然后在实施中进行评价和反思调节,完善研究的理论和方案,再进一步实践和反思,整个研究是循环式螺旋上升的过程。每一个循环圈包括四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环节:建构、实施、评价和反思。“反思”这一环节主要是对计划实施和研究过程中的各种现象进行分析,根据反馈信息进行批判性的思考。它包括研究人员、实验教师及共同反思等三个层次。研究人员的反思所追求的是发现问题和一般的结论,在必要时对研究方案作出调整、修改。而实验教师反思是反省自身行为与设计要求的差距,使自己的经验进一步重构,追求的是教育活动的合理化、理论化。在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设计方案,深入思考后再开始新一轮研究。所以反思是一个循环圈的结束,又是新循环圈的开始,处于中介状态。这个课题中,我既是研究人员又是实验教师,所以理性思考和实际反思操作都由自己承担,虽然对自己理论储备和反思归因上的要求更高了,但是减少了两级层次中人员沟通可能带来的误读,利于课题顺利迅速的开展。

   3.文献研究法

   在我进行本课题研究之初和研究过程中,理论界基于网络应用的教学思想、教学策略、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等等都已经有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同样的,理论界基于建构主义思想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也已经积累了很宝贵的经验。面对这些文献资料,我认真学习,细致分析,在理清基本理论和主要问题的基础上,梳理出了一些对于本课题而言是有价值的、可供课题研究参考的意见。但是,我也发现直接将这两者与中学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与语文研究性学习结合起来进行的思考与探索还不十分充分,于是我就着手将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存在问题,加以进一步梳理,首先在文献资料方面进行研究,寻找可资课题研究的规律性和指导性的东西。我利用文献研究法,将搜寻掌握的多达上百篇的资料整理成网络与教育理论、网络与建构主义、网络与研究性学习、网络与语文教学、网络与阅读教学和网络与写作教学等多个专题,一方面做文献综述的研究,一方面做主题提炼和寻求依据的研究工作,为本课题的顺利开展做了充分的理论储备和前期准备工作,从中也获得了一些直接有益于本课题开展的宝贵财富。

   六、课题研究的实践与探索——以网络阅读教学为例

   在研究性学习刚刚被作为一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时候,我在自己的摸索中发现,它所追求的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理想境界正是建构主义学习观的基本内涵或者基本理念。由于当时自己对于互联网的兴趣正与日俱增,于是很自然的将互联网的种种好处与建构主义学习、研究性学习接合起来思考,我发现它们三者之间的契合实乃天成。在我的思考与实践中,建构主义理论与互联网便有机结合起来,其结果就是在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学习环境中,互联网成为学生探索、体验、建构、交谈以及思考的工具,他们能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在与外界信息交互的过程中建构出新的知识。下面将以阅读教学为例谈谈课题的开展及反思实践的探索过程。这个探索过程中的实验研究对象为20xx年入学的高二(9)班学生和20xx年入学的高一(13)班学生。实验在两届学生当中持续,中间有一个融合过渡的阶段,其中第二届学生进入持续阶段之前的一段受培训过程略去,只陈述关于探索发展的这条线索。

   阅读是人类带有普遍意义的行为。阅读活动是读者与文本的对话和交流。胡塞尔现象学后期所大力倡导的“主体间性”理论,强调人与文本是一种互为主体,互相解释,互相沟通的关系。在阅读活动中,文本沟通了阅读主体和创作主体,进而在两个“主体”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与灵魂的问答。在网络文化冲击下,作为人类社会传统教育三大基石之一的阅读正在发生着“一场强大的裂变”!网络文化语境中的阅读不仅对传统的文本阅读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而且使长期困扰于“费时低效”的课堂阅读教学又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基于网络的文本阅读的阅读过程的互动性、阅读环境的开放性和阅读内容的丰富性以及网络阅读强大的即时双向交互功能形成了网络阅读消费与生产的共时性特征。

   基于文本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个阶段笔者常常将自己网上阅读过程中发现的精品资源推荐给学生,并组织学生上网浏览。这些精品资源主要是网络文学、经典作品的网上评论和具有时尚或时事性质的文字等内容。在笔者的个人主页上还保留了第一批实验对象阅读篇目的某些痕迹(参见个人主页页面),只是这两个表格中的有关篇目是后来组织研究性,学习时根据需要重新编辑过的。因为当初本地互联网业务尚处于起步阶段,校园网始有雏型,家长和学校对学生接触互联网还持有观望态度,所以当初的主要意图在于激发学生对于网络的热情和对网络资源的接受心理,使他们认识到世界在网络里成为一个可视的小小的村落,这个村落里可谓应有尽有琳琅满目。尤其是网络文学的广泛阅读,使得当时的实验对象几乎熟知网上所有的知名写手及其作品,他们在同龄人当中甚至产生了一种拥有非凡阅读经验的优越感。他们非常喜欢上这样的网络阅读课。

   对这个阶段的反思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网络阅读是不是必要的阅读形式,传统平面媒体阅读是否需要网络阅读的补充,网络阅读与传统阅读方式之间是一种怎样的关系;怎样的网络阅读才是积极高效的,语文教学需要怎样的网络阅读,网络阅读如何有效介入传统语文教学而不流于形式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开始将研究性学习引入到网络阅读中,试图提高网络的利用效率和语文教学的效率。

   基于专题网站的网络阅读教学阶段。这是网络研究性学习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初期,笔者对网络应用教学的理解还是比较机械和偏至的,主要体现是将网络作为传统语文教学的转换平台,进行资料搬家,本应写在教案簿子上的显示到了电脑屏幕上,本应消化吸收的搜索到的网络资源也被简单整合之后挂在一个课题之下。这样一个简单意义上的专题学习网站也就诞生了,因为这个集中了同一课题资源的WEB综合体上还链接了基于校园网和互联网的两个BBS供学生讨论问题。教学清代散文《五人墓碑记》(参见个人主页)等篇目时,笔者就是采用了这样的网络教学方式。彼时彼刻笔者曾天真地认为这些东西放到网上去了学生就可以进行自主学习了。事实上笔者并没有将它作为资源供学生研讨,而是将它当作授课的脚本了。笔者非但没有觉得省力,反觉得花去了若干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学生的学习氛围与学习效果并不比传统课堂教学来得更好,有些学生明显失去思考的动力、学习的压力和受到激励的活力了。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 篇六

  新课程在教材内容、教法等方面都有所变化,需要有新的教学方法,我于是在教学实践中经常反思,同时向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那么,新课改下的物理教学中老师到底要教什么?学生到底想学什么?是不是中考考什么,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我说非也,素质教育我们喊了许多年,进入21世纪又遇到新课程改革,怎么还能老思想、老观念呢?课程改革了,我们的思想就要跟上,就要探究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下面我就谈一下我在新课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粗浅的想法:

  举个例子,初学物理的学生会认为“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原因是在他们的脑海中一些基于他们过去的生活和学习经历的直觉经验,所以有这样的“错误概念”;除此之外,在他们的脑海中还包括对学习过程、学科本质和学科知识结构的态度、信念和假设等,如果说前者会成为学生理解科学概念的障碍,那么后者将影响他们对整个课程的理解和科学素质的养成。所以,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把握:

  1、把握学生学习物理的态度,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有数据研究表明中国的学生学习知识有一共同的问题,学生总认为老师讲的就一定是对的,老师就是知识的权威,所以在学习时就不假思索的接受了。为什么学生会这么“容易”被动“接受”知识呢?原因很简单,中国的父母在教育小孩时喜欢把孩子的的事情全部包办下来,我们的老师也具有这样的教育观念,于是就把学生学习的某些过程自己就不知不觉代替完成了。所以说我们要有新的教学模式,传统教学过程基本上由教师来完成,学生的学习就是通过阅读课本、认真听讲将外在的知识复制到自己的头脑中并在考试时将其再现出来。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以及学生对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和学习策略等的选择性被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被压抑了。而恰恰许多教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种教学模式。现代科学哲学认为,知识是变化的,是能动的,是人努力的结果。对学生来说,知识在被接收之前是不具任何权威性的,因此教师不能以知识的正确性作为让学生接收的理由,而应根据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引导他们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检验和批判,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并建构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总的来讲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2、让学生亲身体会到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一堂物理课老师只讲物理概念、物理规律、原理,然后就用大量的练习来轰炸学生,最终给学生能够留下的也仅是些专业名词、公式和概念。这些专门的词汇、孤立的概念和原理等零散的知识只不过是科学大厦的一些砖瓦,无法让学生看到科学大厦的整体和人类建立科学大厦的全过程。这样的课堂教学怎么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学生觉得空洞乏味,我们应该从人文的角度去处理教学内容。“科学本身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包括概念的相互关系、世界观、对人类和知识本性的看法”。传统物理教学往往只重视前者而忽视后者,教师应从历史发展的角度和整体上把握本学科知识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本学科知识与技术、社会以及相关学科间的关系来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3、让学生明确学习的重点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死记公式解题。

  学习物理绝不是死记定理、公式,不是空洞、单一的解题训练,仅注重其形式化的表面,是无法把握物理的实质的。物理概念是反映物理现象和过程的本质属性的思维方式,是物理事实的抽象。它不仅是物理基础理论知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构成物理规律和公式的理论基础。学生在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就是要不断地建立物理概念,如果概念不清,就不可能真正掌握物理基础知识。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概念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因此学习的重点也应该是理解观点和概念不是简单的死记公式解题。

中学教学工作总结【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