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时间:2015-03-04 06:17:34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一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组成、性质、结构、变化以及与能量的关系的科学。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必修五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将对必修五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力的增加也会使气体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特点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温度升高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浓度增加会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压力增加会使反应向压缩气体的方向进行,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

三、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的特征是呈酸性溶液,可以中和碱;碱的特征是呈碱性溶液,可以中和酸。酸碱指数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是pH值的倒数。酸碱指数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强。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广泛,如生活中的酸雨和碱性洗涤剂,工业中的酸碱废水处理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五、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电化学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电解和电池。电解是指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电池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池有多种类型,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

以上是必修五化学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好地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二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科学。在高中化学的学习中,必修五是一个重要的阶段,本文将对必修五的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化学反应速率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反应物消耗或生成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催化剂等。温度升高会使反应速率加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压力的增加也会使气体反应速率加快,催化剂可以降低反应活化能,加速反应速率。

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是指在封闭容器中,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达到一定比例时,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的状态。化学平衡的特点有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变,反应速率前后保持不变,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进行。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力和催化剂等。温度升高会使反应向吸热方向进行,浓度增加会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压力增加会使反应向压缩气体的方向进行,催化剂可以加速反应达到平衡。

三、酸碱中和反应

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酸的特征是呈酸性溶液,可以中和碱;碱的特征是呈碱性溶液,可以中和酸。酸碱指数是用来表示溶液酸碱性强弱的指标,是pH值的倒数。酸碱指数越小,酸性或碱性越强。酸碱中和反应的应用广泛,如生活中的酸雨和碱性洗涤剂,工业中的酸碱废水处理等。

四、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电子的过程称为氧化,物质得到电子的过程称为还原。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最重要的一类反应,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有金属与非金属的反应、金属的腐蚀、电池的工作原理等。

五、电化学

电化学是研究电能与化学能之间相互转化关系的科学。电化学可以分为两个方向:电解和电池。电解是指在外加电压的作用下,使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电池是指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包括原电池和电解池。电池有多种类型,如干电池、蓄电池、燃料电池等。

通过对必修五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 篇三

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

  导语:我们知道有机化学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欢迎大家阅读与借鉴!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⑴ 烷烃(只可能存在碳链异构)的书写规律:

  主链由长到短,支链由整到散,位置由心到边,排布由对到邻到间。

  ⑵ 具有官能团的化合物如烯烃、炔烃、醇、酮等,它们具有碳链异构、官能团位

  置异构、异类异构,书写按顺序考虑。一般情况是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异类异构。

  ⑶ 芳香族化合物:二元取代物的取代基在苯环上的相对位置具有邻、间、对三种。

  3、判断同分异构体的常见方法:

  ⑴ 记忆法:

  ① 碳原子数目1~5的烷烃异构体数目:甲烷、乙烷和丙烷均无异构体,丁烷有两

  种异构体,戊烷有三种异构体。

  ② 碳原子数目1~4的一价烷基:甲基一种(—CH3),乙基一种(—CH2CH3)、丙基两种(-CH2CH2CH3、—CH(CH3)2)、CH丁基四种(—CH2CH2CH2CH 3 、—CH2CH(CH3)2、—C(CH3)3) 32CH3③ 一价苯基一种、二价苯基三种(邻、间、对三种)。

  ⑵ 基团连接法:将有机物看成由基团连接而成,由基团的异构数目可推断有机物的异构体数目。

  如:丁基有四种,丁醇(看作丁基与羟基连接而成)也有四种,戊醛、戊酸(分别看作丁基跟 醛基、羧基连接而成)也分别有四种。

  ⑶ 等同转换法:将有机物分子中的`不同原子或基团进行等同转换。

  如:乙烷分子中共有6个H原子,若有一个H原子被Cl原子取代所得一氯乙烷只有一种结构,那么五氯乙烷有多少种?假设把五氯乙烷分子中的Cl原子转换为H原子,而H原子转换为Cl原子,其情况跟一氯乙烷完全相同,故五氯乙烷也有一种结构。同样,二氯乙烷有两种结构,四氯乙烷也有两种结构。

  ⑷ 等效氢法:等效氢指在有机物分子中处于相同位置的氢原子。等效氢任一原子

  若被相同取代基取代所得产物都属于同一物质。其判断方法有:

  ①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氢原子等效。

  ② 同一碳原子上连接的—CH3中氢原子等效。如:新戊烷中的四个甲基连接于同一个碳原子上,故新戊烷分子中的12个氢原子等效。

  三、有机物的系统命名法

  1、烷烃的系统命名法

  ⑴ 定主链:就长不就短。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

  子数决定)

  ⑵ 找支链:就近不就远。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⑶ 命名:

  ① 就多不就少。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② 就简不就繁。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③ 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⑷ 烷烃命名书写的格式:

  简单的取代基 复杂的取代基 主链碳数命名

  2、含有官能团的化合物的命名

  ⑴ 定母体:根据化合物分子中的官能团确定母体。如:含碳碳双键的化合物,以

  烯为母体,化合物的最后名称为“某烯”;含醇羟基、醛基、羧基的化合物分别以醇、醛、酸为母体;苯的同系物以苯为母体命名。

  ⑵ 定主链:以含有尽可能多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⑶ 命名:官能团编号最小化。其他规则与烷烃相似。

  四、有机物的物理性质

  1、状态:

  固态:饱和高级脂肪酸、脂肪、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维生素、醋酸(16.6℃以下);

  气态:C4以下的烷、烯、炔烃、甲醛、一氯甲烷、新戊烷;

  液态:

  2、气味:

  无味:甲烷、乙炔(常因混有PH3、H2S和AsH3而带有臭味);

  稍有气味:乙烯;

  特殊气味:甲醛、乙醛、甲酸和乙酸;

  香味:乙醇、低级酯;

  3、颜色:

  白色:葡萄糖、多糖

  黑色或深棕色:石油

  4、密度:

  比水轻:苯、液态烃、一氯代烃、乙醇、乙醛、低级酯、汽油;

  比水重:溴苯、乙二醇、丙三醇、CCl4。

  5、挥发性:

  乙醇、乙醛、乙酸。

  6、水溶性:

  不溶:高级脂肪酸、酯、溴苯、甲烷、乙烯、苯及同系物、石油、CCl4; 易溶:甲醛、乙酸、乙二醇;

  与水混溶:乙醇、乙醛、甲酸、丙三醇。

  五、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

  1、CH:C2H2、C6H6(苯、棱晶烷、盆烯)、C8H8(立方烷、苯乙烯);

  2、CH2:烯烃和环烷烃;

  3、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葡萄糖;

  4、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的饱和一元羧酸或

  酯;如乙醛(C2H4O)与丁酸及异构体(C4H8O2)

  5、炔烃(或二烯烃)与三倍于其碳原子数的苯及苯的同系物。

  如:丙炔(C3H4)与丙苯(C9H12)

  六、能与溴水发生化学反应而使溴水褪色或变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⑸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2、无机物:

  ⑴ -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⑵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⑶ + 2价的Fe

  6FeSO4 + 3Br2 = 2Fe2(SO4)33

  6FeCl2 + 3Br2 = 4FeCl3 + 2FeBr3 变色

  2FeI2 + 3Br2 = 2FeBr3 + 2I2 △ +Mg + Br === MgBr22 (其中亦有Mg与H、Mg与HBrO的反应) ⑷ Zn、Mg等单质 如

  ⑸ -1价的I(氢碘酸及碘化物)变色

  ⑹ NaOH等强碱、Na2CO3和AgNO3等盐

  Br2 + H2O = HBr + HBrO

  2HBr + Na2CO3 = 2NaBr + CO2↑+ H2O

  HBrO + Na2CO3 = NaBrO + NaHCO3

  七、能萃取溴而使溴水褪色的物质

  上层变无色的(ρ>1):卤代烃(CCl4、氯仿、溴苯等)、CS2等;

  下层变无色的(ρ<1):直馏汽油、煤焦油、苯及苯的同系物、低级酯、液态环烷

  烃、液态饱和烃(如己烷等)等

  八、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⑴ 不饱和烃(烯烃、炔烃、二烯烃等)

  ⑵ 不饱和烃的衍生物(烯醇、烯醛、烯酸、烯酯、油酸、油酸酯等) ⑶ 石油产品(裂化气、裂解气、裂化汽油等)

  ⑷ 醇类物质(乙醇等)

  ⑸ 含醛基的化合物(醛、甲酸、甲酸盐、甲酸酯、葡萄糖、麦芽糖等) ⑹ 天然橡胶(聚异戊二烯)

  ⑺ 苯的同系物

  2、无机物:

  ⑴ 氢卤酸及卤化物(氢溴酸、氢碘酸、浓盐酸、溴化物、碘化物)

  ⑵ + 2价的Fe(亚铁盐及氢氧化亚铁)

  ⑶ -2价的S(硫化氢及硫化物)

  ⑷ + 4价的S(二氧化硫、亚硫酸及亚硫酸盐)

  ⑸ 双氧水(H2O2)

必修五化学知识点总结(优选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