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成绩分析总结【优选6篇】

时间:2019-02-09 05:39:36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一

近期,我们对学校的考试成绩进行了分析总结。通过对各科目的成绩进行统计和对比,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发现。

首先,我们发现数学成绩普遍较高,而语文成绩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学生对不同科目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有关。数学作为一门需要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语文作为一门需要阅读和写作能力的学科,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更具挑战性。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写作能力,以提高语文成绩。

其次,我们发现英语成绩分布较为均匀,但整体水平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和学习方法有关。英语是一门需要大量听说读写训练的学科,而我们学校的英语教学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缺乏实际运用的机会。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英语教学中增加口语和写作练习的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另外,我们还发现物理和化学成绩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学生对这两门科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有关。物理和化学是一些学生普遍认为较难的学科,需要理解和应用抽象概念和公式。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物理和化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以提高学生对这两门科目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最后,我们发现历史和地理成绩相对较高。这可能与学生对这两门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有关。历史和地理作为一些学生较为感兴趣的学科,需要大量的知识记忆和理解能力。因此,学校应该在历史和地理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以提高学生对这两门学科的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校的考试成绩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发现。这些发现为学校今后的教学改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方向。我们希望学校能够根据这些发现,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以提升整体的考试成绩水平。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二

近期,我们对学校的考试成绩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总结。通过分析不同年级和不同科目的成绩数据,我们得出了一些有趣的结论。

首先,我们发现数学成绩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差异。一般来说,高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较低,而低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较高。这可能与数学学科的难度逐渐增加有关。高年级的数学课程更加抽象和复杂,需要学生具备更高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高年级的数学教学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巩固和练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其次,我们发现语文成绩在不同年级之间差异较小。这可能与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关。语文作为一门需要长期积累和练习的学科,学生的成绩不会在短时间内有大的变化。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

另外,我们还发现英语成绩在不同年级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一般来说,高年级的学生英语成绩较低,而低年级的学生英语成绩较高。这可能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时间和学习方法有关。低年级的学生开始接触英语,对于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和兴趣,因此学习效果较好。而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学生对英语的兴趣逐渐减弱,学习效果也相应下降。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英语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供更多的实际运用机会,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

最后,我们发现理科成绩普遍较高,而文科成绩相对较低。这可能与学生对不同学科的兴趣和学习态度有关。理科学科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对于一些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和掌握。而文科学科更加注重思维和表达能力,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更具挑战性。因此,我们建议学校在文科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提高学生的文科成绩。

综上所述,通过对学校的考试成绩进行详细的分析总结,我们得出了一些有价值的结论。我们希望学校能够根据这些结论,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法和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进一步提升整体的考试成绩水平。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三

  一、考试特点

  1、突出考查数学主干知识

  考试长度、题型比例配置与《考试说明》一致,全卷重点考查中学数学主干知识和方法;侧重于中学数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侧重于知识交汇点的考查。

  全面考查了考试说明中要求的内容,如复数、旋转体、简易逻辑考试都有所考查。在全面考查的前提下,高中数学的主干知识如函数、三角函数、数列、立体几何、导数、圆锥曲线、概率统计等仍然是支撑整份考试的主体内容,尤其是解答题,涉及内容均是高中数学的重点知识。明确了中学数学的教学方向和考生的学习方向。

  2、适度综合考查,提高试题的区分度

  本次数学考试的另一个特点是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很多题目是由多个知识点构成的,这有利于考查考生对知识的综合理解能力,有利于提高区分度,在适当的规划和难度控制下,效果明显。通过考查知识的交汇点,对考生的数学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这和当前课改的教学要求、中学的教学实际以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二、重点考查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侧重通性通法

  注重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重点考查通性通法,避免偏题、怪题,适当控制运算量,加大思考量,在大题中,每个题的难度按照由易到难的梯度设计,学生入口容易,但是又不能无障碍的获得全分;整个大题也是按照这样的梯度设计的,前面的题容易,难度慢慢上升,使学生慢慢适应考题的难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最大的潜能,不至于使学生一见到题目就懵,本来会的也做不出来的尴尬境地,从方法上,则重点考查通性通法。

  注重考查数学的各种思想和能力函数与方程的思想、变换的思想、充分体现,挖掘考生的各项数学能力、体现宽口径,多角度的命题思路。

  三、成绩分析

  我校文科7个班,参加考试的有180人左右,总体平均分为57、62分;100分以上的有11个,对我校学生的难度有点大、主要存在如下问题:

  1、概念不清。

  2、基本功不扎实。

  3、表述不清楚,省略了必要的步骤。

  4、做题马虎,潦草。

  5、拘泥成法,思路不够开阔。

  6、运算能力尚待提高。

  四、对下一步复习的建议

  1、狠抓基础,落实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

  虽然我省率先进行了课程改革,但是高考改革需要一个稳定过渡的过程。高考命题总是试图在形式与内容的改革创新和相对稳定之间寻找平衡点,因此,每年试题的框架主体都是考查数学的基础知识和通性通法。如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零点、图象性质及变换;三角函数及其图象的基本性质;向量的基本运算;圆锥曲线的基本概念、性质及应用;数列的基本性质及应用;空间图形的识别及线面的位置关系(包括面积、体积和理科的夹角和距离);古典概型的方法;统计的基本方法(包括散点图、茎叶图、直方图、回归直线方程、方差、标准差)等。

  “双基”也是与时俱进的。新的“双基”内容应该主要包括,一是和“图”有关的内容.如:三视图、统计图、程序框图、函数的图象性质及变换、空间线面位置关系、平面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等;二是与“函数”有关的内容,如函数的性质及围绕研究函数性质的相关知识和方法(导数、数列、解析几何等)、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方法、特殊与一般的思想方法、变换的思想方法;三是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和应用,如统计与概率、线性规划等相关的应用问题。

  2、通法为主,变法为辅,培养能力

  数学能力包括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能力的分类和要求与以前有不同,必然要反映在命题中。特别应注意新增加的“数据处理能力”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前者与统计有关,后者与应用问题有关。另外,“推理论证能力”有别于先前四大能力之一的“逻辑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注重是演绎推理,“合情推理”也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它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正是我们国家现在大力提倡的。

  通法之外,其他的方法也是处理问题的一个方面,虽然是次要的,也应该有所体现,例如理科(21),证明不等式时,作为通法,利用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导数,只能证明当n为偶数时,对于n为奇数的情形,则需要通过放缩不等式的方法来处理,这是通法之外的一个不等式的重要的证明方法。

  3重视语言,提高素养

  数学素养的高低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其数学语言掌握和运用的程度的差异。因此,数学学习的过程可以理解为就是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经过高中(包括基础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具备初步的数学语言理解、转化和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是一个人具备一定的数学素养的基本标志。

  尤其是当前高考考试形式主要考查的是书面表达能力。考试能否得分,不唯你会做,重要的是你要准确的表达出来,卷面上的文字表述务必正确、简洁;文字书写力求工整。因此,在日常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口头和书面表述(包括作图)能力的培养,以求达到数学语言运用的准确性、逻辑性、完整性和流畅性。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四

  一、考试情况

  1、考试结构、范围、难易度:

  全卷共26题,满分100分。客观性试题48题,主观性试题2题,分值52分。考试范围是高一必修《政治生活》第一至三课的内容,考试总体来说难易适中,考试面向全体学生。

  2、分值的分布情况

  (1)选择题:第一课1-9小题,18分,第二课10——19小题,20分,第三课20——25小题,12分

  (2)非选择题:第一课28(2)题3分,第二课26题、28(1)题共21分,第三课27题、29题共26分

  二、试题特点

  1、选择题的特点:从总体上看,符合现在的高一学生的实际。选择题5、6、8、9、11、12、15、17、18、19、21、22、24小题考察的是知识的运用能力。第1、2、3、4、7、10、13、16、23小题考察的是对基本原理、基本概念识记和理解能力。

  2、非选择题部分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1)重基础知识。考试中有很多属于识记的内容,只要对教材知识有比较扎实的把握,就可以得分。如:25题上述材料体现了政府的哪些职能?25(1)题公民直接参与决策的方式还有哪些?25(2)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

  (2)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哲学原理的应用。如:25(2)题作为一名中国公民,在参与政治生活的过程中应遵循哪些原则?该题既考察了学生对基本原理掌握状况,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可谓是一举两得。

  (3)突出对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考查。联系现实生活,关注社会热点,考查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26题,特别是26题第二问,要求比较高,需要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需要对教材知识有全面系统的把握。

  三、成绩统计分析及其存在问题

  (一)成绩统计分析

  本次月考均分为56.4分,其中选择题均分为36.4分:非选择题均分为20分。

  1、选择题抽样得分率

  (二)存在问题

  1、基础知识不扎实。表现在一是知识的全面把握不够,二是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因此,答题时只能就是论事,就题目所给的材料“论”材料,缺少理论分析,缺少知识理解。或者观点就是错误的,或者将哲学观点列上一些,毫无针对性,或者大抄试题材料。凡此种种,都说明考生对基础知识掌握不够。

  2、审题能力不强。学生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对材料读得不仔细,不能从情境材料中提取有效的信息。

  3、解题不规范,逻辑性不强。政治试题回答应当规范,一般要求紧扣题意,层次分明,逻辑性强,用政治语言要点式回答。但有的考生答题时不分要点,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层次性;有的考生答题不够全面,只考虑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缺乏逻辑性。有的考生答题过于口语化,重复性语言可有可无的语言过多,不懂得用政治术语简明扼要地回答。

  四、今后的对策

  1、强化和巩固基础知识,在夯实基础知识的过程中。同时,要注意重点讲评典型试题,教会学生举一反三,启迪学生思维。

  2、关注热点,抓住教材与现实问题结合点。高考试题,与社会重热点问题的联系紧密,因此,在完成对教材基础知识整理后应结合现实问题进行专题训练,要抓住当前党和国家关注的,人民群众关心的,社会影响较大的重要事件和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结合教材所学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3、提高解题能力,学会和掌握解题方法。提高解题能力的核心就是要学会破题,准确把握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明确试题的“立意”,找准解答的方向,而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就是准确把握试题中心的设问,带着问题去仔细阅读题材中所给的材料。在评讲试题过程中,不能直接给出答案,必须清楚展示答案的推导过程和生成思路,然后作总结,从而逐步提高考生解题能力。

  4、加强答题规范化训练。学生答卷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是习惯差,这就要求必须强化平时训练,长期坚持严格要求。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五

  所谓考后考试分析,是指考试后订正考试中出现的错误,分析考试的收获以及考试暴露出的问题,然后归类,逐一进行对照并制订出自我提高的措施与方法。所以,考试分析要讲究以下四个策略: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从每一道错题入手,分析错误的知识原因、能力原因、解题习惯原因等。分析思路是:

  ①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什么?

  ②知识点的内容是什么?

  ③这道题是怎样运用这一知识点解决问题的?

  ④这道题的解题过程是什么?

  ⑤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

  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整体分析,拿出一个总体结论了。通常情况下,学生考试丢分的原因大体有三种,即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和表述不清。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问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问题看明白。这是一个审题能力、审题习惯问题。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虽然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上述问题逐步由低级发展到高级。研究这三者所造成的丢分比例,用数字说话,也就能够得到整体结论,找到整体方向了。

  2、从数字分析到性质分析

  要点有三: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丢分数值。如计算失误失分、审题不清失分、考虑不周失分、公式记错失分、概念不清失分等。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这些分数是最有希望获得的,找出来很有必要。在后续学习中,努力找回这些分数可望可即。如果真正做到这些,那么不同学科累计在一起,总分提高也就很可观了。

  ③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

  3、从口头分析到书面分析

  在学习过程中,反思十分必要。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这样的对话可能是潜意识的,可能是口头表达,最好书面表达。从潜意识的存在到口头表达是一次进步,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又是一次进步。书面表达是考后考试分析的最高级形式。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考试分析。这个分析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

  4、从归因分析到对策分析

  以上分析,都属现象分析,在此基础上,学生就可以进行归因分析和对策分析。三种分析逐层递进:现象分析回答了“什么样”,归因分析回答“为什么”,对策分析回答“怎么办”。对此,学生要首先做到心中有数,下面将做详细探讨。

  稳扎稳打九字诀

  考后考试分析,学生要牢记九字诀:马上写,及时析,经常翻。

  马上写:首先,学生把做错的题重新抄一遍,然后请教老师或同学,详细写出正确过程和答案,主观性试题还应根据老师讲解的解题思路补充齐全。

  及时析:及时写出对考试的分析内容,包含以下两步:

  ①综合评价,即哪些题目做得比较好,哪些题目存在失误?

  ②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

  错误原因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二是对某些题型的解题思路、技巧未能掌握,或不能灵活地加以运用;三是表现在答题时的非智力因素方面,如遇到复杂些的论述题,便产生恐惧心理等,从而造成失误。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学生应针对题目所涉及的有关知识要点及原理内容认真地加以复习巩固,真正弄懂弄通,如果是第二种原因,学生应要求自己务必掌握住某一题型的答题要领。无论是哪一类题型,都有答题思路和方法,但关键是对某一特定试题具体作答的“个性”和“特殊性”,只有细心体会,才会有所感悟和提高。如果是第三种原因,学生应在平时训练中有意识地培养和锻炼自己的良好应试心理素质,努力克服不良心态,在答题时做到从容不迫、沉着冷静。

  经常翻:考试自我分析写完后,和考试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亡羊补牢不二过

  通过考后考试分析,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得到收获:

  1、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所谓查漏补缺,就是找到学习上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充完善,让知识的吸收全面化、系统化、有效化。在考试分析过程中,通过正确答案和错误答案的对比,学生要重点找到掌握不牢的知识点,而巩固这些知识点,除了复习好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好对知识的精细加工,做到举一反三。有效巩固薄弱知识,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比如,英语学科可以制作单词卡片,然后将考试中拼错的单词写在卡片上,随身携带,随时复习,提高记忆效率。还可以建立各个学科的“错题本”,尤其是较弱的学科。“错题本”不仅可以汇总错题,还可以将老师讲过的一些典型的、思路巧妙的、对自己有所启发、让自己有所领悟的例题整理上去,但要记住,平时要及时整理和总结,多看、多思、多问。这样可以快速弥补知识上的漏洞。一本或数本“错题本”记满以后,可以再重新整理,自己会做的可以删去,不会做的可以保留,如此反复,直至完全掌握。

  2、注重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调整

  考试不仅仅是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在检验学生学习方法的优劣和与应试能力的强弱。学生在考试中往往集中暴露粗心、做题方法不对、不会审题、检查不细等方面的不足,弥补这些不足对后面的学习至关重要。学生要端正考试的态度,不能只关注分数,重要的是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要把考试当成检验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机遇。比如,学生平时学习不够踏实认真,容易浮躁,考试时看到自己会做的题目就沾沾自喜,容易掉以轻心,最终失分。这个问题反映出学生学习习惯与态度不好,要想有针对性地解决,需要在平时注意培养良好的习惯。

  一个优秀的学生要具备以下良好的学习习惯:预习与复习;勤于思考与全神贯注;积极融入课堂学习,并做好笔记;多动脑,勤动手;大胆发言,敢于质疑,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独立完成作业并经常反思。而培养这些好习惯,有以下几个步骤:

  ①逐渐培养自己对各个学科的兴趣。

  ②心里要清楚什么是好习惯。

  ③坚持不懈地强化训练,让自己由被动到主动再到自动。

  3、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正比

  一般来说,只要平时学习努力,做到考前认真复习,都会取得理想的成绩,但是也有例外:有的同学分数不低,但很有可能是靠投机取巧或吃老本得到的分数;有的同学学习明显比前期努力了,但还是没有考好,这时也不要灰心,而要继续努力,慢慢储备知识,做到厚积薄发。所以,如果考了高分,不要只是一味高兴,而应和自己的努力情况对比,找老师点评考试,弄清楚自己付出了多少努力,这样,可以让自己持之以恒地努力学习下去。

  学习如同长跑,贵在持之以恒。长跑是耐力的比拼,开始跑在前头的,未必能笑到最后,一开始落在后边的,最终不一定是失败者。

  4、正确对比,增强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最简单的是纵向比较,就是拿本次考试的成绩与上次考试的成绩对照,看是否比上次有进步。不仅从总成绩上比,更要比到细处,具体到每科,细化到每科的知识点。如语文考试,上一次“基础知识与运用”失分较多,这次通过努力失分减少了,这就是一种进步。

  另一种是横向比较,即拿自己的成绩跟班、年级各档次分数线比。举例来说,语文、数学满分150,而自己语文考110分,数学考98分,哪一科考得好?不好判断,因为没有参照物。这时可以把各档次分数线作为参照,通过对比,帮助自己找到相对处弱势的学科,及时补救,预防偏科。

  对比,既要找到自己的不足,也要发现自己的亮点,及时给自己打气,这样才会有信心和勇气继续进步。所以,进行考试分析时,一定要把亮点找出来,要把进步找出来,要把劲头找出来,把考试当成学习的助推器,让自己更加优秀。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 篇六

  一、试卷分析

  本学期八年语文期末试卷分为三个部分:一、基础(20分);二、阅读(40分);三、作文(40分),满分为100分。试卷难度适中,考查目标明确,既重视语文基础知识的检测,也重视语文材料的理解、运用能力的考查和对文学作品的初步鉴赏。从评卷情况来看,总体成绩比较理想,及格率比较高,优良率有所提高,但是还有部分学生的思维与审题不够严密,影响了优良率的提高,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有:

  1、基础部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不扎实,对知识积累不够重视。例如:一、1、默写,或根据课文填空。本题是纯粹记忆性题目,得分率虽然较高,但把“沉鳞竞跃”中的“竞”写成“竟”的大有人在,这道题满分率只有78%。一、3、给下面的拼音写上汉字。第3题的答案,很多人把“愧怍”写成“愧作”。另外学生书写情况也比较潦草。

  2、阅读理解部分,学生的语言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不强。例如:二、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5个字。)很多同学回答时只是原封不动地写上导语的第一句话,而没有结合整篇材料进行概括。二、17、请写出两个反映物候现象的成语。有些同学根本答不上来,可见其学了理论不会联系实际。二、21、从倒数第三段的画线句子中,你能看到“儿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点?请列出两点,并分别做简要分析。大部分同学都能回答出儿子的性格特点,但要他作简要的分析,就无从答起了。

  3、写作部分,绝大部分学生能准确审题,围绕“最好的礼物”写出文从字顺的文章。但作文取材面窄,有些材料雷同,陈旧,整体习作中,材料缺乏新意与时代感,反映出了学生的生活空间小,思维习惯单一。还有在写作中,错别字、病句、标点符号的不规范运用、书写马虎的现象不乏其人,因此高质量的作文较少,大多数作文得分在70—78%之间,严重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和得分。

  二、整改措施

  1、潜心钻研《课标》与《大纲》,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重视从《课标》理论探究到操作策略的转变。

  2、抓实抓好双基,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加强学生理解与运用语言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彰显语文的工具性,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

  3、加强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正确书写,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走进文本阅读的习惯等。

  4、夯实文言基础,以课本文言文为契机,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认读能力,理解能力,正确理解文言句子意思的能力。

  5、实现习作教学生活化。作文即生活,生活即作文之路,在作文内容上下大力气,从而做到习作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鼓励学生自能作文,自能修改,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三、意见建议

  本套试卷命题难易适中,题量适宜,能紧扣本阶段所学内容。如果试题题型能与广东省中考语文题型相接轨会更好,这样对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都更有启发性。

考试成绩分析总结【优选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