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一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参与了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通过与同事们的合作和努力,我们成功地完成了一系列的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运行。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我们的工作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挑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要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合作精神为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我们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还参观了其他学校的校本课程,并与他们进行了经验交流,从中获得了许多启发和借鉴。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是学生对校本课程的接受度问题。由于校本课程是全新的,学生们对其不太熟悉,他们对课程的期望和需求也不同。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学生座谈会,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反馈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其次是教师的参与度问题。一些教师对校本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材选择有所保留,需要我们进行进一步的培训和引导。我们组织了教师培训班和研讨会,分享了校本课程的理念和实施经验,提供了帮助和支持。
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校本课程取得了显著的成果。首先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跨学科的内容和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校本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是课程的评价体系还需要进一步完善。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是综合评价的方式,但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性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更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其次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还需要加强。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但目前许多教师还存在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我们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也将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本课程会越来越好。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二
在过去的一学年中,我参与了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通过与同事们的合作和努力,我们取得了一些成果,并且也面临了一些挑战。在这篇总结中,我将回顾我们的工作过程、取得的成果以及遇到的挑战,并提出改进的建议。
首先,我要感谢团队中的每一位成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合作精神为校本课程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我们在开发过程中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以确保课程内容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我们还邀请了一些专业人士和教育专家参与课程的设计和评估,从中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挑战。首先是课程资源的匮乏问题。由于校本课程是全新的,我们在教材、教具和实验设备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缺乏。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积极争取了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争取到了一些经费和资源,以满足校本课程的需要。其次是教师的培训和支持问题。校本课程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知识和教学能力,但目前许多教师还存在知识和能力的不足。我们组织了教师培训班和研讨会,提供了专业的培训和支持。
通过我们的努力,校本课程取得了一些成果。首先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通过项目学习和实践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其次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发展。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跨学科的内容和任务,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然而,我们也意识到校本课程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首先是课程的连贯性和衔接性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校本课程是由多个单元组成的,每个单元都有不同的内容和任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学习断层和知识脱节的问题。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如何提高课程的连贯性和衔接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所学知识。其次是课程的评价和反馈机制还需要完善。目前,我们主要采用的是综合评价的方式,但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公平性的问题。我们需要研究和探索更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以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综上所述,校本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将继续努力,改进课程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也将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支持,提高他们的专业发展水平。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校本课程会越来越好。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三
本学期,在新军屯镇中心学校的指导下,结合我校实际,我校把“知礼仪、懂孝道、创和谐”设定为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展了“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实践活动,现将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总结如下:
一、指导思想:
结合各年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全校上下,共同行动,思想重视,扎实推进,师生互动,重在体验,创设氛围,评价激励,将礼仪教育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尊重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德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促进全体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实施办法:
1、完善文本教材的修订与编写工作。首先要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完成校本教材的编写工作,为任课教师提供坚实可靠的教学文本保障。在戴金玲校长的带领下,我校自己编写了教材《知礼仪,懂孝道,创和谐》。
2、对全校教师进行教师形象、教师礼仪知识的学习与培训,提高全校教师礼仪意识和礼仪水平。
3、让每一位学生亲身参与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开礼仪的活动中,亲历转变过程,注重情感体验,逐步将礼仪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
4、全校创设“人人讲文明,班班重礼仪”的浓厚氛围,在全校大力宣讲礼仪,学习礼仪,通过值周小组、值周教师巡查等方式,在校园提醒检查,教育不文明行为,让不文明行为在校园无处藏身,举全校之力争创“文明礼仪示范校”。
5、充分利用思品课、周会课学习“文明礼仪知识”,让“文明礼仪知识”进入课堂,以保证“学习礼仪”的时间和质量。
校本课程工作总结 篇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铺开,我校全面开始了学校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收益颇丰。所开课程多次得到了中国教育学会、省市各级主管部门及专家的好评。我校编撰的《胶南三名》在中国教育学会举行的地方校本课程评选中荣获二等奖。现将我校课程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做法和经验总结如下:
一、因地制宜,开发校本课程
(一)课程开发的理性思考
学校要发展就应该重视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的更新,更应该重视校园精神的滋润和文化底蕴的积蓄与传承,经过对学校现状的全面分析,结合自身特点和周围可利用的教育资源,确定了以“体验社会,亲近自然,了解胶南”为主题的研究内容。确定以“胶南三名”即“胶南名人知多少”“胶南名胜知多少”和“胶南名产知多少”的开发利用作为切入点,依托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培植学校特色,提升办学品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开发的原则
我校开发校本课程主要遵循了两个原则:
1、立足本地,因地制宜
胶南是我们的家乡,这是一方古老而又美丽的土地,它不仅有灵秀的山水,丰饶的物产,还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沧海桑田、历史变迁,许多名胜古迹令人瞩目、许多名产令人神往、许多风流人物流传史册。因此,我们立足本地,让孩子们从关注身边的名胜、名人、名产开始,通过系列调查活动,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名胜、名人和名产,珍爱名人、关注名胜、保护和发展名产;关注家庭、社区、民族和人类的关系,以此激励学生热爱家乡,从小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2、以动促学,发展学生
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学会能搜集相关资料,学会交流与分享、学会分工与合作,并在自己所调查研究的领域主动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实践中学会观察、提问、调查、采访、记录、整理有关信息,在分析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增强实践能力。
(三)课程开发过程
1、组织
在教师的指导下,首先由学生自主申报,每个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意愿设计调查采访方案,然后根据调查采访方案的可适应性、价值性和代表性,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以民主投票方式确定组长。
2、规划
每小组都要对活动的主题做一个初步的规划:各活动小组都要制定出活动手册,内容包括小组调查活动计划;活动调查问题库;问卷调查表;活动剪影照片集,调查活动日记等。对每个小组活动我们依据“分队承包内容―――实地调查研究―――收集、分析、整理资料―――展示成果”这样一条活动线索,采取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大胆创新、各显神通。
例如:在“胶南名胜知多少”活动中,我们分成了五个小队,分别是:千年古迹——琅琊台队,历史遗迹——齐长城队,天然花园——珠山秀谷队,佛教圣地——石门寺队,在水一方——灵山岛队。各小队成员满怀兴趣,带着对家乡的热爱,进行实地考察,采访群众,上网查询,广泛收集资料,多方调查研究。学生对各风景名胜的地理位置、开发时间、历史文化、自然景观、目前状况及开发前景等自然和人文景观有了初步的了解。在研究中,许多现状也引起了孩子们深深的思考,他们将不同的意见和建议都反映给了相关部门,同时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好评。
3、总结
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求每小组做到“五个一”:办一份手抄报;写一份专题调查报告;制作一块活动展版;写一篇活动感悟或观察日记;召开一次成果展示会。让孩子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活动中更好地展现自我、发展自我。对有创新精神、活动表现出色的小组及个人,在活动评价时学校给予奖励。经过多年实践,学生们已将研究性学习成果编撰成《画山秀水在胶南》、《展历史画卷,颂时代风流》、《广袤的胶南大地,丰饶的胶南物产》系列丛书。
二、开发校本课程,提炼本土文化
学校加强对校本科课程开发工作的领导和组织,成立了校长任组长,以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为主要成员,组成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
教导处负责调研,确定了48个校本课题,组织教师选取课题,编写教案,基础年级学生全员参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学校根据报名人数编排班级,确定活动场所,全校统一活动时间为每周周四第三、四节,号称“快乐星期四”。做到了教师固定、学生固定、场所固定、时间固定,保证了校本课程的计划性和实效性。
选修课程主要采用学科拓展、艺术特长、实践活动三种形式进行。
学科拓展课程有政治课的“礼仪在身边”。物理课的“生活趣谈”。语文课的“走近名著”。数学课的“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历史课的、“历史人物大家谈”等。已经编辑成书的有:《新视点》、《博文学子必做的100个实验》、《书香伴我行》、《博文学子必读的100个修身故事》、《耕耘者的足迹》等。艺术特长课程有绘画、舞蹈、书法(软笔、硬笔)。生活技能课程有“陶艺”“摄影”“花样编织”等。在基础年级学生中施行“选课”走班。每周四下午三、四节课安排为走班制时间。正是由于成绩斐然,我校被评为青岛市艺术教育示范学校。我校活动课程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团队活动。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考察、社会实践。
二是文学社活动,我校主要组织了“芳草文学社”社团活动,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博文》校刊,已编辑59期。我校文学社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文学社团。
三是信息技术,我校信息技术培训开展的扎实有效。每学期开展的“信息技术小能手”评比活动为学校增添不少的亮色。
三、体验收获,彰显课改成效
回顾我们走过的学校课程开发与实施之路,主要收获在以下三个方面:
1、塑造了学生
亲历实践给予了学生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搜集处理信息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小组活动中的分工合作、自主探究,更是无形中培养了学生尊重科学的意识和认真实践、努力钻研的态度,学会了合作与分享,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各类课程的开设,让学生的精神面貌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学生不再局限于课堂上认真听讲,被动接受,而是自然生成了主动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主学习习惯。
2、成就了教师
我校寻求校本课程与教师发展的整合点,让教师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共同成长,建立起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和课程建设能力。近几年来,我校就有五名教师出示了青岛市级综合实践活动公开课。十多名教师获省市实践活动优质课一、二等奖。
3、促进了校园文化特色的形成
活动开展以来,我校在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得到了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一种彼此尊重、互相协助、追求创新的风气已经形成。同时推动了学校的.整体变革,为重塑新型的学校文化提供了契机。近年来,我校先后获得山东省现代科技教育研究先进单位、山东省校本研究先进单位、青岛市中小学生课外文体活动示范学校。我校也是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大课题“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研究”重点实验基地、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学校文化与特色建设”重点研究基地、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课题“基于素质教育的劳动技术教育实践深化研究”实验学校。
四、反思启迪,坚持走校本之路
通过实践我们深刻体会到,要真正实现学校课程的顺利实施,就必须做到以下三个“必须”:
1、必须正确定位校本课程在课程教学中的地位
新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构建学习型的校园,就是让学校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实力。而校本课程就是一个学校存在的重要的条件,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最大创新。
2、必须真正实现校本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定位
课程的本质指向人的发展,校本课程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校本化”途径,校本课程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营造的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教育环境。因此,老师必须学会引导,学会塑造,学会研究,学会学习,学会赏识,学会与学生一起成长。
3、必须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
学生不仅是教的对象,更是学习的主体。在新课程下,教师要消除权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转变观念,尊重学生个性,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而全面地接近学生并了解学生,重视学生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让学生学会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学校要持续发展,就必须走科研兴校之路,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就是学校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会有力地促使学校管理理念的改进,会有力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更能为学校的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