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简6篇】

时间:2015-01-06 03:23:4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一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下面我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个知识点是地球的形状和尺度。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的球体,它的形状不是完全规则的。地球的周长约为40075千米,而赤道周长约为40076千米,由此可见地球的形状是赤道略大于两极的。地球的尺度是指地球上某一地理现象的大小与地球上其他地理现象之间的关系。地球的尺度可以分为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宏观尺度是指地球上大范围的地理现象,而微观尺度则是指地球上小范围的地理现象。

第二个知识点是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绕自己的轴心旋转的运动,它的周期是24小时。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轨道,它的周期是365.25天。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决定了地球的昼夜变化和季节变化。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决定了一天的长短,而地球公转所用的时间决定了一年的长短。

第三个知识点是地理坐标和地球的格网系统。地理坐标是指地球上某一点的经度和纬度,经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纬度是指地球上某一点与赤道之间的角度。地球的格网系统是一种以经纬度为基础的坐标系统,它将地球划分为许多小方格,方便我们研究和表示地理现象。

第四个知识点是地球的地球系统。地球系统是指地球上包括大气、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在内的一系列相互作用的系统。地球系统中的各个圈层之间存在着能量、物质和信息的交换和循环,它们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共同维持着地球的稳定。

以上是我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形状和运动规律,了解地球上的各种地理现象,进一步拓宽我们的地理视野。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二

地理学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对于高中学生来说是必修课程之一。在高中地理必修一中,有许多重要的知识点需要我们掌握和理解。下面我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个知识点是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部分。地壳是地球最外层的一层,它包括大陆地壳和海洋地壳。地幔是地球的中间部分,它是由固态和部分熔融的岩石组成的。地核是地球的内部最深层,它由铁和镍等金属组成。地球的内部结构决定了地球的地震、火山和地质构造等地理现象。

第二个知识点是地球的水资源。地球上的水资源主要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和大气水。地下水是指存在于地下的水,它主要储存在岩石裂隙和土壤孔隙中。地表水是指存在于地表的水,它主要包括河流、湖泊、湿地和冰川等。大气水是指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它以水蒸气的形式存在。水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我们应该合理利用和保护水资源。

第三个知识点是地球的气候与气候要素。气候是指某一地区长期的天气状况,它包括温度、降水、湿度、风力等要素。气候要素是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例如太阳辐射、地形、海洋等。地球的气候分布是不均匀的,不同地区的气候特征也不同。了解地球的气候与气候要素,有助于我们理解和预测天气变化,制定合理的农业和旅游计划。

第四个知识点是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地球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它们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基础。然而,地球的资源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例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我们应该重视资源的保护和环境的治理,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以上是我对高中地理必修一中几个重要知识点的总结。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水资源,理解气候与气候要素的关系,认识地球的资源与环境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三

  知识摘要

  1.天体和天体系统

  2.天体类型及特征

  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

  知识结构

  一、 宇宙

  1、天体:概念和类型

  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

  二、太阳

  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2、太阳活动

  (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

  A光球层:太阳黑子

  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

  C日冕层:太阳风

  (2) 对地球的影响

  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

  B 磁暴和极光

  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

  二、 地球

  1、普通性

  (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

  (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

  2、特殊性

  (1)有生命存在

  (2)有生命存在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知识摘要

  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

  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

  知识结构

  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

  (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

  (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

  2、意义

  (1)产生昼夜交替

  (2)产生时差:

  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

  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

  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

  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

  (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

  知识摘要

  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知识结构

  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概况

  (1) 方向:自西向东

  (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

  (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

  2、黄赤交角

  (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

  (2)度数:目前是23°26′

  (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3、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

  (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

  第二章

  知识摘要

  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2. 大气的受热过程;全球性大气环流及气压带风带。

  3. 大气运动,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

  4. 常见的天气系统,副热带高压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伏旱。

  知识结构

  一、 大气的成分

  1、干洁空气:氮、氧、二氧化碳、臭氧

  2、水气

  3、固体杂质

  二、大气圈的结构

  1、对流层

  2、平流层

  3、高层大气

  三、大气运动的原因

  1、根本原因:冷热不均

  2、水平运动直接原因: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3、水平运动原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四、大气水平运动受力

  1、水平气压梯度力:决定原始风向、风速

  2、地转偏向力:改变风向,不改变风速

  3、摩擦力:改变风向,减小风速

  五、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的形成和分布:低纬、中纬、高纬

  2、季风环流

  (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2)分布:东亚:温带季风气候;南亚:热带季风气候

  六、海陆分布影响环流

  1、北半球气压带呈块状分布

  (1)一月,大陆上是高压,海洋上是低压

  (2)七月,大陆上是低压,海洋上是高压

  2、南半球气压带呈带状分布

  七、常见天气系统

  1、锋面

  (1)冷锋

  (2)暖锋

  (3)准静止锋

  2、气旋与反气旋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四

  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

  (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

  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

  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

  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

  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地中海逐渐缩小)

  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

  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

  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

  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

  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

  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

  7、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

  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

  8、风力作用:

  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

  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五

  2.1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钙、钠、钾、镁等

  结合成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岩石构成的的最基本单元,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等

  积聚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

  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

  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

  (2)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需注意岩石转换过程中(箭头)作用的名称。推动地壳物质循环的能量:地球内部放射性物质衰变产生的热能(地球内能)

  地壳物质的循环

  沉积岩

  2.2地球表面形态

  一: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地球内能)和外力作用(主要为太阳能)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地震等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泥石流、滑坡、山崩也属于外力作用。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全球岩石圈不是整体一块,可划分为六大基本板块(名称与分布)。

  (2)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3)板块张裂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板块碰撞挤压,常形成海沟和造山带,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或海沟-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由于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变形一褶皱,变位一断层)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三:火山、地震活动与地表形态

  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强烈释放形式,也是内力作用的具体表现,火山爆发常形成火山锥、火山口等;地震发生时,地壳会出现断裂和错动。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1、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及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

  2、外力作用与地貌。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篇六

  1、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在一定的时间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及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物质与能量的总称。(必须同时具备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

  自然资源的特征:有限性、整体性、地域性、多用性、社会性

  2、分类:气候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除矿产资源为非可再生资源外,其余均为可再生资源。

  3、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农业社会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很大。如四大文明古国的分布。

  工业社会时代——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决定性的影响。如大庆、鞍山等城市的发展

  后工业化时代——自然资源的作用相对下降,后天性资源(人工合成原料、智力资源、信息网络)的地位上升。人类对自然资源利用范围日益广泛,利用深度逐步拓展,产业布局对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减小。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精简6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