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优质3篇】

时间:2014-05-07 08:12:32
染雾
分享
WORD下载 PDF下载 投诉

《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 篇一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团队开展了《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的研究工作。通过对多所薄弱校进行实地调研和深入分析,我们探索了教师轮岗交流对薄弱校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总结了一些可行的改进措施。

首先,教师轮岗交流对薄弱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轮岗交流,不同学校的教师可以互相学习借鉴,共同提升教学能力。在我们的调研中发现,一些教师通过轮岗交流后,积累了更多的教学经验,提高了教学水平,为薄弱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做出了积极贡献。

其次,教师轮岗交流还有助于薄弱校的教育资源共享。薄弱校通常因为经济条件有限,教育资源匮乏。而通过轮岗交流,教师可以将自己所在学校的好的教育资源与薄弱校分享,帮助薄弱校改善教育条件。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些轮岗交流项目中,一些优质学校的教师不仅仅是在教学上给予支持,还积极帮助薄弱校争取更多的教育资源,改善教育环境。

然而,在实施教师轮岗交流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是教师轮岗交流的成本问题。教师轮岗需要耗费一定的费用,包括交通费、住宿费等。对于经济条件相对较差的薄弱校来说,这是一个不小的负担。因此,在推进教师轮岗交流时,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以减轻薄弱校的经济压力。

另外,教师轮岗交流还需要解决一些管理和组织上的问题。轮岗交流需要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保证交流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轮岗交流进行评估和总结,提高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综上所述,《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了教师轮岗交流对薄弱校发展的积极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我们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教师轮岗交流将会为薄弱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 篇二

在《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的研究中,我们深入探讨了教师轮岗交流对薄弱校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经验。

首先,教师轮岗交流对薄弱校的教学改进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通过与其他学校的教师交流学习,薄弱校的教师可以接触到更多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从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我们的调研发现,一些教师通过轮岗交流后,教学观念和方法得到了改变,教学效果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其次,教师轮岗交流还可以激发薄弱校的教师团队的活力和创新力。在轮岗交流中,教师们可以与来自其他学校的优秀教师进行深入交流,分享教学经验和教育理念。这种交流不仅仅是知识和经验的传递,更是一种思想碰撞和创新的机会。我们的调研发现,一些薄弱校的教师在轮岗交流后,思想触动较大,教育教学方面的创新也有所增加。

然而,教师轮岗交流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首先是教师轮岗交流的安排和管理问题。轮岗交流需要统筹安排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确保交流的顺利进行。同时,还需要建立起有效的评估机制,对教师的轮岗交流进行评估和总结,以提高交流的效果和质量。

另外,教师轮岗交流还需要克服一些心理和文化上的障碍。教师轮岗交流涉及到不同学校和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教师们适应不同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因此,在推进教师轮岗交流时,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帮助教师们适应新的环境和角色。

综上所述,《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的研究工作为我们深入了解了教师轮岗交流对薄弱校发展的影响,并总结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和经验。通过进一步的努力和改进,教师轮岗交流将会为薄弱校的教育质量提升和发展带来更加积极的影响。

《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 篇三

《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以使我们更有效率,因此十分有必须要写一份总结哦。总结怎么写才不会千篇一律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组的全体成员本学期利用各种与教师们接触的机会,向他们了解各种教师支教的体会与感受、通过学校的班子成员调研其对教师轮岗交流的意见与看法。本学年共进行课题活动13次,博客上传材料18次。现将课题工作总结如下:

  本学期抓准研究切入点,按照课题研究的五个方面:教师轮岗交流的必要性、教师轮岗交流的有利因素、教师轮岗交流的师生关系、教师轮岗交流的现状、教师轮岗交流与教师的专业成长进行有针对性的调研。各个成员有了解到的教师轮岗交流的有关情况,在碰面后都进行相互交流。

  一、要提高轮岗交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在调研中我们观察到,教师对教师轮岗交流工作认识不足,缺乏大局意识和应有的责任感,而只从评聘职称或被动完成任务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再加上区域间交通生活不便、生活条件存在差异等因素,造成他们有畏难情绪,主动性不强。在他们看来,交流轮岗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行为,处于一种“被交流”、“被轮岗”的状态。一些受访者表示,自己参加交流的目的就是“为了评职称”、“为了完成评职称所需的条件”。调研中我们还发现,从交流的学校来讲,城镇学校往往对这一政策存在潜在的抵制情绪,他们怕交流轮岗影响到本校的教学质量,继而便“雪藏”优质教师。个别农村学校也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其原因是交流轮岗一方面给教师的生活交通等带来不便,另一方面打破了学校原有的管理常态和平衡,增加了许多管理上的难度。

  从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学生和家长层面来看,他们在认识上也褒贬不一。农村家长普遍对交流轮岗持欢迎和赞扬态度,他们认为县城教师水平确实比当地教师高,希望能够派更多的高水平教师来。一些农村家长也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有些县城学校选择表现不佳或新任教师交流轮岗,使农村学校成为这些教师的“试验田”和“练手场”,不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还有的家长认为,交流轮岗一般都是短期行为(一年或两年),频繁换教师,学生很难适应,这既不符合教育规律,也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成长。

  二、要克服形式化问题

  城乡学校之间、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教师的交流轮岗,已实施了较长时间,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为农村教师队伍强“薄弱”,同时有时也为城里学校起到补“短板”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少交流轮岗难以推进,甚至形式化、走过场的问题。

  一是城镇的`优秀教师下不去:为了让教师从城镇学校到农村学校、从优质学校到薄弱学校支教,教育行政部门一般采用的方法是,将教师支教经历作为职务考核、教师职称晋升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如此设计,却往往是一厢情愿,出现了为评职称而支教、导致出工不出力的现象;而评职称的支教要求一达到、就不愿下乡支教了。支教老师由于受年龄、身体、子女上学、照顾父母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优秀教师的离开、所带来的原校原班学生家长的压力,使得他们下不去;即便起初下去了,也往往因难以安心工作,频繁事假病假,不得不让他们中途返回原单位。此类现象偏僻的教学点更加突出,因教学点往往交通不便、生活艰苦、工作繁重以及其他一些原因,如网络不通、独守空校所带来的信息闭塞、安全隐忧,一人包班或一人多班的复式教学所带来的工作不适应等,使得教学点被置于支教范围之外。

  二是农村的上不来:从近期调研的情况看出,以前是城里教师不愿下去而乡镇农村校的愿意上来;到目前却出现乡镇农村校的教师也不愿意上来,因农村校现在学生人数少、工作量轻、工资待遇和城里相同并且还有乡镇补贴。现在乡镇农村校愿意上来城里轮

岗交流的基本上是因为孩子在城里读书需要照顾的原因。农村的上不来的另一原因是生活和工作的困难,如生活上需要解决食宿,牵挂家中的老人、孩子和爱人,工作上需要适应新环境,沟通新同事,变更工作方法和工作量变大。对于中老年和取得高级教师职称的教师来说,这是他们不愿进城支教的主要原因。对学校而言: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将教师派出就需要有教师顶岗;如果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的教师下不来,势必要学校自我解决问题,如返聘退休教师或聘请代课教师。其次派出去的年轻教师和有发展潜质的教师还可能回不来,使得本校优秀师资外流。因此是不希望将教师送出去轮岗的。

  三是出工不出力:虽然下不去、上不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是在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要求下,还是有不少教师参与了交流轮岗,但存在出工不出力的情况(有力使不上和有力不愿使)。有力使不上是客观因素造成的,对于城镇学校和优质学校的教师来说,区域和学校间的差距,让他们一时无法适应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实际,在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行为上表现出眼高手低的困境。而对于来自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教师来说,能力和习惯等与所挂职轮岗学校的工作要求有一定差距,基于学习取经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在工作上往往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不敢于使力。与有力使不上相对的是有力不愿使,主要是缘于主观因素。如生活不适、家庭牵挂、环境变换、家长压力和功利思考,以及临时观念等,可能让参与交流轮岗的教师产生应付心理、得过且过。

  三、要强化制度与管理

  教师轮岗制已成为均衡教育资源、推动义务教育发展的关键之举。然而,教师轮岗制虽好,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众多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教师轮岗制度真正常态化、制度化。

  首先,什么样的教师需要轮岗?根据文件要求,优质学校每年教师交流轮岗的比例不低于符合交流条件教师总数的10%,而骨干教师应不低于交流总数的20%。但事实是,真正交流轮岗的教师其实并未达到相关要求。一者,从一校到另一校,教师需要做多方面的调整,部分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为避免麻烦,想方设法不去参加教师轮岗。二者,从教师在优质校和普通校之间流动,必定会引起其心理上的波动。轮岗教师争相去好学校,而去普通校的则寥寥无几。结构性的失衡,导致教师轮岗不论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所下滑,这使得教师轮岗面临不少难题。

  其次,学校是否会派出名优教师参与轮岗?本市之内各校间的竞争也很强烈。派出一位优秀教师去交流,意味着在竞争中本校就少一份胜算。然而,随着教师轮岗制的规模不断扩大。学校一方面要保证自身的教育质量,另一方面又要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交流任务。权衡之下,部分优质学校便改头换面,将普通教师冠以优秀教师之名送出去交换。这样既完成了教师轮岗的任务要求,有保障了本校的教育质量。但对教师轮岗制度本身来说,这种做法却是一种损害。

  尽管不同学校间的教师在工资待遇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但校与校之间的教师待遇还是会有差别。教师轮岗去了其他学校之后,待遇如何保证?最基本的食宿交通如何保证?这些问题不能尽快解决,教师轮岗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压,效果自然也会令人失望。可见,在教师轮岗制度背后,依然存在不少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

  其一,要进一步完善教师轮岗制,着力解决一些影响教师轮岗的细节性因素。消除轮岗教师的后顾之忧,保证制度的畅通落实。

  其二,教育部门要广泛宣传教师轮岗的重要意义,制定详细的轮岗计划和相应的考评体系,助推同城之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之间轮岗。建立健全监督体系,杜绝轮岗学校各种“打折扣”的行为。

  其三,作为教师,也应积极转变自身观念,适应新的教育形势,以自身实际行动推动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教师轮岗交流与薄弱校发展》课题工作总结【优质3篇】

手机扫码分享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