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篇一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传统习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逐渐减少,甚至有些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对于民俗文化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时,首先需要确定研究的范围和目标。民俗文化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括了各种各样的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因此,在确定研究范围时,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地区或一个特定的传统习俗进行研究。在确定研究目标时,可以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研究一个传统节日的由来和发展,或者研究一个传统技艺的传承与创新。
其次,在进行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时,需要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这些资料可以包括历史文献、民间故事、口述资料等。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研究和分析,可以了解到民俗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影响因素。同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了解当地居民对于传统习俗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他们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
最后,在进行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时,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比如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通过对这些因素的研究,可以揭示出民俗文化的内在意义和价值,进一步认识到民俗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承。
总之,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明确研究范围和目标,并进行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同时,还需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出民俗文化的内在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研究工作,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篇二
民俗文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独有的传统习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的综合体,代表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们对于民俗文化的重视逐渐减少,导致一些地方的传统文化面临着濒临失传的危机。因此,对于民俗文化课题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在进行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时,首先需要明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瑰宝,具有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价值。通过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可以了解到一个地区或一个民族的传统习俗、节日、传统技艺等方面的情况,进一步认识到传统文化对于社会发展和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同时,还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其次,在进行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时,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实地考察。可以通过收集相关资料,比如历史文献、民间故事、口述资料等,了解到民俗文化的起源、演变和影响因素。同时,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和采访,了解当地居民对于传统习俗的理解和认知,以及他们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样的调研和实地考察,可以获得更加真实、全面的研究结果。
最后,在进行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时,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从历史背景、社会环境、宗教信仰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揭示出民俗文化的内在意义和价值。同时,还可以通过比较研究,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共同点,促进文化的交流和传承。通过这样的分析和探讨,可以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总之,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传承和发展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研究时,需要明确研究目的和意义,并进行深入的调研和实地考察。同时,还需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揭示出民俗文化的内在意义和价值。通过这样的研究工作,可以促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
民俗文化课题研究总结 篇三
一、课题简介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要
教育的使命,不仅仅是帮助孩子习得知识与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领中学生的精神成长,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灵魂的碰撞和升华。中学生身体在不断成长的同时,其精神生命也在逐渐生长,尽管他们并不十分成熟,但是让他们用自己的心亲自去倾听、去感受、去体悟生命中的真、善、美,这远比说教式的教育更生动形象,也更能让人信服。一千多年的娄江文化,有着无数青少年生活与教育必须的养分,让他们置身在娄江文化的情境中,让他们在与自己能理解和接受的人、事、物的真实接触、体验中,真正触动他们的心灵,在了解、认同并创新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鲜活地引领儿童生命成长,让人格自然而完美起来。
2、传承民族文化的需要
民族文化是民族的身份、象征和民族精神、民族发展的动力源泉,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个中华儿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而娄江文化是太仓人民近千年奋斗的结晶,蕴含着无比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育价值,以历史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为资源,把富有地方色彩的美的事物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看看、听听、说说、唱唱、做做等多种方式,与娄江文化自由互动,在对家乡历史、名人轶事、民风民俗、旧貌新颜、地方艺术等的了解与认识过程中,感受家乡人民用聪明的才智创造出的灿烂文化,培养他们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和喜爱,进而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和爱国主义情操,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承担起传承娄东文化的责任和义务。
3、贯彻和延伸“生本教育”的需要
“生本教育”是郭思乐教授创立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方式,它的精髓就是立足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活动,倡导以生命为本的教育理念。民俗文化的形式多种多样,和学生的生活联系的很紧密,容易激发学生探知的兴趣,这远比在课堂上单一的说教式教育生动的多、形象的多,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自觉自愿的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因此,开展娄江民俗文化的研究,既能让学生领悟到娄东优秀传统民俗文化其中的魅力,感受美、领悟美,更能增强学生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进而提升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创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娄江文化是锦绣江南的灵魂,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吸纳性,能汲取先进文化和先进技术,始终弘扬及创造优秀的人文精神,在历史文化的演变和发展中凝结为礼让谦和、柔中带刚、开放进取、尚德重教、务实功利、精巧雅致等文化特征,有着鲜明的和谐特质,与我们正在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一脉相承、血脉相通。因此以娄江文化精髓为资源开展教育,有利于培养至德尚美、务实开拓的一代新人,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二)课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民族文化重要方面的民俗文化所传承的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她的精化是涵养民族主体意识的根基,是继承民族精神的命脉,而这种裂痕,如果不加修补、重建,就会使我们的现代文化在建立之始就没有了根本,没有了特色和优势。这种裂痕还会直接影响到现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精神面貌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新道德、新秩序的建立缺失了一个基础、一种依托、一根主干文脉和一股重要的文化源泉。因此,我们要重视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加强对广大青少年在民俗文化方面的教育,这既是历史的必然,也是时代的需要。
为此,我们课题组设想,通过我们的课题研究,探索以娄江民俗文化资源为核心,以学科课程教学和德育活动为载体的江苏省沙溪高级中学学校教育中渗透民俗文化的新路,积极实施校本课程研究,开发“走出课堂,体验娄江民俗民风”的德育校本课程和“学习民间技艺,传承娄江民俗”的体艺校本课程。通过多种途径,持之以恒地在学生中大力开展传承娄江民俗文化活动,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丰富学生历史文化素养,让学生在活动中明白事理,学会创新,提高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促进学生、教师、学校的和谐发展。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
1、充分挖掘娄江文化地域文化素材,特别是娄江民俗文化素材,架构特色课程,丰厚高中人文环境,提升校园、教师、学生的文化品位和精神底蕴,初步建构具有娄江文化精神的校园文化。
2、传承地方文化瑰宝,探索高中生娄江文化教育机制和传承的教育策略,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娄江优秀文化,萌发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成为娄江文化的继承者、传播者创新者。
3、通过开发高中生活动课程资源,拓展课题组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提升教师娄江文化素养,借助课程开发,创建鲜明的校本特色和教育品牌。
(四)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高中校园文化建设的文献研究。
查阅各类文献资料,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校园文化的结构要素、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理论和建构技术,借鉴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方法和规律等,为本课题找准切入口和新的发展空间。
2、娄江文化资源的学生价值及其利用现状的研究。
进一步理清娄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探究娄江文化资源的学生价值,挖掘、筛选可用资源,明确资源的利用现状,并将其转变为高中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中可用的、有价值的素材。
3、娄江文化传承视野中的校本文化标志的研究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索“至德尚美”为主的行为文化建设,提炼“德”的文化标志。如校风、校徽、校歌等的内涵,娄江文化学生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的规范等,系列课程中“尚德”精髓的融合贯穿等,帮助学生、教师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和道德行为,形成尊崇德行、崇尚美德的良好风尚。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索“情趣审美”为主的生命文化建设,创设“美”的环境标志。充分利用娄江文化千年文化资源,规划吴文化内核的高中学校隐性课程,将审美文化融入课程,分解到语言、美术等领域,提高学生感受、表现、鉴赏、创造美的能力,萌发并体验个体追求人生情趣与理想境界的意识和感受。
以课题研究为平台,探索“传承创新”为主的精神文化建设,建立“新”的激励标志。建立健全各类学习机制、激励机制、考核机制,给人创新的空间,帮助学生学习、掌握创新的方法;提供更多的展示舞台如才艺节、体育节等,形成以创新为乐、以创新为荣,乐于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校园风貌。
4、娄江文化特色课程的研究
以《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精神为指导,从学生的视角去发掘和理解娄江文化的学生教育价值,并与高中教育有机整合,研究开发校本特色课程,设计相关的主题活动,丰润学生娄江文化精神内涵。
5、基于娄江文化的高中教育策略的研究
基于《国家教育发展纲要》精神和高中生发展特点,研究高中生在娄江文化传承活动中的心理机制和教育规律,在实践、反思并不断调整的基础上探索娄江文化特色教育的新方法、新策略。
6、娄江文化传承视野中家校及社区共育模式的研究。
主要研究如何在高中生娄江文化传承过程中,充分发挥社区、家庭和学校的整合作用,构建三位一体的教育共同体,探索关注高中生生命成长的共育新模式。
7、娄江文化高中特色教育活动的案例研究。
以娄江文化高中特色教育为研究和实践点,以案例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用科学的学生观、学习观和教育观进行高中教育的分析,进而反思教育方法、策略等的有效性,改进教育实践。
二、课题研究的进展
第一阶段:课题前期准备阶段
研究时间:20XX年5月20XX年5月
研究任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确定研究方向、对课题方案的调研论证。
具体工作:
1、本阶段在查阅资料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在调查娄江文化资源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问调查法,旨在收集情报,寻找课题最适合的切入点。
2、查阅娄江文化和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关文献资料,调查本地可用娄江文化资源的现状,探索可研究、创新的空间,设计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设计申报阶段
研究时间:20XX年5月20XX年1月
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申报,设计研究思路,撰写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我们制定了课题研究的总方案,确定具体研究内容与目标。
具体工作: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教研组高度重视课题研究,利用民俗文化为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提供了极其有利的机会。利用好民俗活动这一有效途径,引领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式道德学习,是当今教育实践中顺应改革发展趋势的重要研究课题,是自身教育能力与水平不断提高的价值体现。
2、开展研讨,提高认识。组织开展“娄江民俗”等专题研讨会,同时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材料,挖掘以民俗文化为中心的信息资源,拓宽教师视野。教师在研讨中不断提高认识,科学地利用信息理论,指导实践工作。
3、抓住重点、解决疑点,结合本课题研究意义,紧紧抓住当代德育热点难点问题,并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机会,撰写完整的,行之有效的课题。
4、刘婧老师参加苏州市教育学会举办的“十二五”课题培训会。
第三阶段:课题研究实施阶段
研究时间:20XX年1月20XX年7月
研究任务:完成课题立项,搜集整理资料,调查研究获得研究资料,开展研究。
具体工作:
1、开设校本课程《娄东文化》、《江南饮食文化》,开启课题研究的实践之旅。
2、具体地研究实践过程,不断改善实验方案、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效果。本阶段主要采用行动研究法、反思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每月、每学期进行课题总结、研讨反思活动,边实践、边研究、边修正,并及时总结经验,物化成果。
3、实验教师要转变自己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想方设法调动学生道德学习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民俗文化的活动中自主活动、自主探究,从而探索中学生道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4、本阶段按既定的研究方案进行实施全面有序的开展实验研究。全面实施研究计划,在实践中积累过程研究资料。
第四阶段:课题中期报告阶段
研究时间:20XX年8月20XX年11月
研究任务: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提炼初步的研究成果,撰写中期报告,接受中期评估验收,在专家们的引领下进一步调整研究方向、改进研究过程。
具体工作:
1、课题研究中期,邀请专家对课题研究及过程进行指导,并修改、完善、充实该课题,进行课题中期鉴定和论证,不断调整、完善,保证研究方向正确,过程扎实,效果明显。
2、课题组把“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理念作为活动口号,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参与民俗活动,自主合作解决活动中所遇到的各类问题,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整个过程中,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在自身的成功和失败中锻炼并收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具体策略与工作成效
(一)理论学习心得
1、研读书籍提升科研能力
课题组通过不断的读书活动使课题研究成员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得以加强。集体交流心得和体会,为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对《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沃土》、《用好乡土文化服务高中思想政治教育》、《让家乡的自然、文化资源走进孩子心中》等多篇文章的研读和剖新,更加突出明确了地方资源、课程资源和课题研究的有机联系,为课题研究找到了切入点。
刘婧老师在20XX年暑假教师读书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李帮志老师在在20XX年暑假教师读书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刘婧老师获得20XX年教科研先进个人。
2、调查报告折射民俗现状
开展了《娄江民俗文化的传承教育研究》调查问卷,经过分析形成了调查报告(见附件1)。本次问卷调查,设计题目12道,共发出356份问卷,收回340份,其中男生178人,女生162人,学生答卷认真可信度高。通过对问卷调查得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得出的最主要的结论就是学生对娄东民俗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通过调查了解了青少年对娄东民俗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程度,从而可以有方向和针对性的去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更好的传承民族文化,深化其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撰写论文反思课题研究
在两年的研究过程中,课题组教师撰写了多篇反思论文,其中发表5篇,获奖18篇。